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促进法律

道德促进法律

发布时间: 2022-02-15 15:57:44

『壹』 道德和法律哪个更能促进社会秩序

道德的提高才是促进社会秩序的根本。

法律只是治标。

锻炼才能加强体魄,吃药是利用压制和强制手段保持身体健康。

『贰』 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怎么理解

探索·2015年第1期

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岳树梅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摘 要:法律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不可替代的内容、不可缺少的品质。法律对促进道德建设有极其重要的动因。法律可 以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环节发挥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法律;道德建设;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D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5)01-0150-05

DOI: 10. 1650 1/j .cnki.50- 10 19/d.201 5.0 1 .029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 的促进作用。道德和法律分别作为意识形态和制度 形态的上层建筑,并存于社会规范体系之中,二者相 互联系、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1]29。那么,法律对道 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在理论上是否具有合理性,在实 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的实现路径与表现形式有哪些?这些是我们需要从 法理学的高度来认识与探讨的主要问题。 1 法律对道德建设促进作用的动因 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有其深刻的动因, 法律既体现某些道德精神,又直接赋予某些道德以 法律效力,使其既是道德又是法。

1.1 法律对道德建设的相容性

1. 1.1 法律和道德在调整范围上具有相容性

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定社会价值的体现,都具有 一定的社会价值内容与精神。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 律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但法律与道德都对社 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它们具有对 基本、重大的社会关系调整范围上的交集。道德与 法律调整范围的交集部分,给法律对道德的支持提 供了可能。法律可以将重合于法律调整范围的那部 分道德通过立法的方式转化为法而具有国家强制力 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1.1.2 法律和道德在义务内容上都具有相 容性

道德是自发形成、代代相传并为人们自觉认同 和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必须吸收认同某些道德义

务并赋予国家强制力,法律义务借助道德义务的高 度认同性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这样会增强人们对 法律的认同感。道德义务因获得法律的强力保障更 易于推行,二者存在渗透、转化的可能性。

1.1.3 法律和道德在价值目标上具有相容性

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控手段,都是通过平衡利益 关系与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关系的融 洽、稳定、和谐。恩格斯指出:“道德的基本内容主 要是人们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 关系问题”,同样,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进行考察,原 始法律制度都导源于利益冲突与整合,“利益决定 着法及其发展”[2]153 。道德和法律具有相同的价值 取向。

1.2 法律弥补道德建设中的不足

法律和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控手段。法律 具有国家强制性,属于外在强制;道德具有社会规范 的个人内化特点,属于内在自觉。道德规范仅靠其 现有的软手段从根本上是无法有效地解决道德失范 的隐患,而法律的强制手段恰恰可以解决道德的根 本缺陷。

1.2. 1 法律克服了道德行为准则的不确定性

道德规范内容都非常原则和抽象,如对“善”、 “恶”、“荣”、“辱”的定性评价。道德规范是在大众 社会生活中反复实践并经过人们进行概括、提炼、汇 总,有的还编撰成册,它本身不具备权威机构的认证 和系统化。总的来说,道德仅仅作为一种人们自觉 的价值判断标准,它是十分主观和不确定的,而法律

收稿日期: 2014-12-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民用核能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12XFX034),项目负责人:岳树梅;西南政法大学 项目“区域合作法律机制及法律实务研究”( 2014-XZRCXM003),项目负责人:岳树梅;“阿拉伯法律研究中心”项目 作者简介:岳树梅( 1967—),女,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

·150·

『叁』 道德和法律对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

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懂得,和谐社会,法律是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和谐,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和谐。没有法律,或者有了法律却不被执行,社会的和谐也就根本无从谈起了。历史早已证明,无论什么社会,不能一刻没有法律。“凡是在人类建立了政治或社会组织单位的地方,他们都曾力图防止出现不可控制的混乱现象,也曾试图确立某种适于生存的秩序形式。”(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P220)即便是在初民的生活里,也是有自己的幼稚而简单的法律,我们在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的埃德蒙斯·霍贝尔《初民的法律》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中世纪专制统治下,也不是没有法律的,而且法律制度极其严密残忍。至于现代,就更不要说的,每个文明国家,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庞大的法律体系。为什么需要法律,因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是有秩序的生存,而社会秩序不像自然秩序那样没有意识的成分,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下发挥作用的。因此,必须要有法律来规范这个秩序。法律的本质,就是对社会秩序的反映,就好像科学是对自然运动规律的把握一样。也正因为此,我们对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是很高的。没有统一的法制,战争接连不断,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生灵涂炭。结束战乱,统一国家,建立法制,恢复秩序,促进了社会发展,这样的功绩是永垂不朽的。所以,德国法学家伯恩·魏德士说:“在人类共同生活中,人们宁可容忍有问题的、不符合目的的或者根本就是‘不公正的’法律规则的存在,也不愿意看到完全失去法律控制(没有法律判断)的状态。在那些由于没有规则约束而发生混乱,并完全失去法律控制的地方就是这样。混乱有时比有组织的暴政更不人道,更难以容忍。”(伯恩·魏德士著《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P42)我们都知道,和谐不过是良好秩序的另外一种表述。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了秩序,社会怎么能够保持和谐。而秩序和法律,就是一个分币的两面。它们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法律的作用,首先是维护社会秩序。譬如市场经济从表面上看,比起计划经济来,好像很难保证有秩序的发展。因为,市场主体都各自为政,各干各的,似乎缺乏安排。然而,实践证明并非如此。市场经济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有秩序地发展着。并且,还有一整套反映了价值规律的完善的民商法体系,加以保护。完善的市场经济,必然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是纠正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仍然以市场经济为例,这个体制运作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现象时,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地干预经济发展。这样的干预,就是法律的干预。很典型的就是美国的反托拉斯行为,通过国会制定一系列反垄断法律,坚决有力地支解庞大的垄断企业,恢复正常竞争的秩序。他们绝对不会只看到被支解的企业的发展和政府的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社会整体和未来,很理性地处理这个问题。约翰·谢尔曼指出:“既然我们不能赞同作为政治权力的国王存在,我们就不能赞同一个控制生产、运输和经销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国王的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屈从一个皇帝,我们也就不能屈从于一个阻碍竞争和固定了商品价格的皇帝。” 在他的力促下,议会出台了《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即《谢尔曼法》。典型的反垄断案例是支解美孚石油公司案。1911年,最高法院判定洛克菲勒财团的美孚石油公涉嫌垄断,必须解散,并处以当时美国历史上最高昂的“罚款”——2924万美元。美国的经济体制如此具有优势,法治建设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可见,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基础。经济如此,其他社会事业莫不如此。自然,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如果说在过去的社会里,秩序离不开法律,那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要建设文明的和谐的社会,就离不开法治了。法治,是法律历史从用法治人的法制发展到用法治权的成果。在当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良善的法律,并且被普遍地遵守,那它就是落后的国家。我们看一下那些强大的国家,哪一个不是法治文明的社会;而贫困的国度里,良好的秩序常常得不到保证,社会管理混乱,政局不够稳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法律的角度讲,就是法治没有建设起来。关于这点,毛主席是老早就讲过的,据邓小平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前苏联是军事强国,但绝对不是富国。笔者注),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发生。”(《邓小平文选》第293页) 。比如,国家领导人的接替交换是一件重大政治事项,法治缺失的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常常酿成社会不和谐的悲剧,军事政变是一个极端的表现。而法治健全的国家,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小布什第一次竞选总统时,选票的绝对数不及戈尔,但选举人票略胜一筹。于是,两位候选人闹得不可开交。这样重大的政治问题,后来却用法律手段顺利地加以解决了。可见,法治建设对于当代民主社会的和谐的重要性了。因此,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可以说,没有法治,就没有和谐。有了和谐,是因为有了法治。我们更要有这样一个高度的认识,破坏法治,就是破坏和谐。这,难道是上纲上线的极“左”之语言吗?!

『肆』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二者应如何相互促进

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依赖。道德与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都可以成为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法律侧重对人们的外部行为进行调整,道德则更多的规范人们的内心世界,二者从不同角度作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调节者,维持社会的公秩良序,使之和谐、文明、健康地发展。

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法律是人们共同生活下所必需的社会秩序保障系统,是调整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道德、思想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巨大整合器,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是法律功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生活空间,一般说,违反法律的行为也违反了社会道德,但违反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法律作为一种成文的规范,有相对稳定性,不可能频繁变动,因此法律对于社会具有滞后性,单纯依靠法律是不充分的,道德在此时的作用就显而易见。

(4)道德促进法律扩展阅读:

道德对于人们的约束机制,是它能够在不良行为发生前阻止其发生,具有前倾性,则重治本;而法律则适应实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行为,后发制人,侧重治标,二者紧密联系,相和益彰。法律离不开道德的支持、配合,道德也需要法制的保障和辅导,既要发挥教育的感化育人作用,又要同法制的强制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一手抓道德,一手抓法制,才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保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健康快速有效地发展。

『伍』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道德包含法律。
从规范的力度角度来讲,法律的规范力度要大于道德的规范力度。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区别如下:
1、法律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
2、法律与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
3、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
4、法律与道德的使用范围虽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
5、法律与道德的外部约束力不同。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1、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
2、社会主义道德对法的实施的促进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
社会主义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1、社会主义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的属性;
2、社会主义法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法律与道德又有显著的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第一千条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陆』 法律对道德是促进作用吗

法律分析:法律对道德是促进作用。法律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不可替代的内容、不可缺少的品质。法律对促进道德建设有极其重要的动因。法律可 以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环节发挥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第三十六条 社区矫正机构根据需要,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法治、道德等教育,增强其法治观念,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悔罪意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应当根据其个体特征、日常表现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工作和生活情况,因人施教。

『柒』 道德对法律的实施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

舆论监督作用。此外法律是最底层的道德,法律合乎道德才容易得到良好的执行,被广泛接受并实现秩序价值的法律才是真正意义的法律,否则只是一纸空文。

『捌』 为什么需要思想道德和法律相互促进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玖』 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法律与道德又有显著的区别。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第一,法律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第二,法律与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第三,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第四,法律与道德的使用范围虽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第五,法律与道德的外部约束力不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1.社会主义道德对法律的作用第一,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第二,社会主义道德对法的实施的促进作用。第三,社会主义道德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2.社会主义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作用:第一,社会主义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的属性。第二,社会主义法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民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热点内容
icu护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5 02:19:18 浏览:200
民法哲学研究 发布:2025-02-05 02:09:11 浏览:464
注会备考攻略2020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1:37:32 浏览:409
吉安市安福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5 01:30:40 浏览:65
深圳律师合作 发布:2025-02-05 01:02:09 浏览:147
经济法自考论文选题 发布:2025-02-05 00:39:48 浏览:539
刑事诉讼法183 发布:2025-02-05 00:31:10 浏览:803
民法典实施日 发布:2025-02-05 00:19:43 浏览:379
businesslaw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0:15:55 浏览:721
中学生法律知识漫画 发布:2025-02-04 23:56:24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