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人是道德存在的

人是道德存在的

发布时间: 2022-02-15 19:30:23

① 对于人类来说道德观念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1、有助于人们的幸福生活
从道德修养的产生来看,道德修养是人类幸福的必要条件。道德规范的存在与人们的追求幸福的活动有直接关系,可以说道德的存在本身就是以人们在追求幸福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冲突为前提,如果人们所追求幸福的活动本身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彼此天然地相安无事,那么,道德的存在就是无意义的。
对于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道德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追求幸福的活动的环境的构成部分。社会成员总是在一定的道德规范等制约因素之中从事自己追求幸福的活动,他如果要追求不合于道德、不合于法律的幸福,往往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与阻挠,这对于他自己来说就已经是一种痛苦了,因此他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所以,道德教育有助于人们的幸福生活的实现。
2、有助于大学生的素养发展
对于接受道德教育的人来说,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基础,成长为有用的人,还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德”和“才”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两者的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进行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道德反映社会发展的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渐完善和谐,是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淡然”转化。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所以,道德教育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最后,道德教育对人生的意义重大,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② 人为什么是道德的存在

1.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的调控作用几乎体现于人们的所有活动领域,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2.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③ 为什么人的本质是道德的存在感 德育原理

个别道德存在理由,并能根据这个体系,对于个别道德情境道德的本质不变,也就是说道德在观念上永远不变,而认为道德教育是公民与道德、生活与伦理、德育原理等

④ 个人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道德”的含义及其本质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包括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等。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具体的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化。进入阶级社会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生产方式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和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先进分子中还体现为共产主义道德;同时一些社会成员的思想中还存在着封建社会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元素。一般而言,道德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包括道德标准、道德规范等,它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等;主观方面,指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包括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等。道德的主要社会职能,是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道德的主要价值目标是实现个人的人格完善,通过对善的价值理想的自愿践行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人格的升华。

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公民道德规范

共产党员是社会公民中的一员,所以,首先要在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上做好表率。2001年中央印发实施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发展凝练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敬业奉献”是公民对待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

⑤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1、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首先是人的自身利益的自觉。无论如何,在一个社会中,行善总比作恶好,当个好人总是比做个坏人更受人尊敬。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一般遵循当下的道德规范行事。人正是通过在社会中的道德体验逐渐认识到道德的价值和意义,并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具有个人特色的道德观往往是符合当下大潮流的道德观的,这便于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2、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其次是基于传统和法律。经过长时间确立的传统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的行为,这些传统和法律激励人们要有道德,那些不道德的人往往会遭受传统的批判甚至法律的制裁,这一正一反的道德刺激,形成或修正了人的道德认识,反过来又成为传统和法律的延续者。

3、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其实是人的共同需要。根据生活经验和一般理智来考察人性,我们不难发现,人都有许多共同的需要、欲望和目的等。比如,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生活和谐、家庭和睦,我们追求自由、幸福,我们乐于享受爱和友情、亲情。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必须确立和遵守某些道德原则(底线),使我们免于恐惧、孤独,免于被欺骗、被管制、被残害。

4、说到底,我们学会合乎道德地生活,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周围人的生活质量,还有什么比这各有意义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内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唯有我们行为的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5)人是道德存在的扩展阅读

道德是个社会性概念,它是有别于法律的用以处理人与人、人与其他存在物关系的方式,它用是非、好坏、善恶等概念作出判断。基于此,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关键就在于人是社会性的,人需要协调处理与他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协调处理的前提就是要作出判断,是是,是非?是好,是坏?是善,是恶?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参考资料:网络-道德

⑥ 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道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行为的思想基础,它产生了社会对人类个体的约束力,又是一种为大家有益的社会规则.任何个体都永远生活于它来之于社会的道德影响之中,道德的基础的人的本性的社会存在.所有人要遵守普遍的道德规则.否则,他可能会被社会所排斥.但每一个时期的社会道德都有它特定的含义,随着人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一个聪明的人,是会引领社会道德,走在时代的前列.但可能要付出个体自由或任性的代价.所以就有了道德的选择.每个人所做的选择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结果,它反过来影响这个人的生活甚至一生.格物致智有人说良心是靠不住的向导,因为只是由儿时的训导和模糊的回忆构成的,并不是构成道德力量的有力支柱,那么道德力量到底应该来自于哪里呢?
有人说滥施道德,容易被人利用,易受骗,并且使道德贬值?
对集体的忠诚、自我牺牲、不计名利、献身精神也算是道德的一种?那么例如集体在犯错误时,对组织和集体的忠诚和公平正义道义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如果说道德以自由为前提,那么自由意味着承担责任,那么责任与使命的确定必然有其主观性,不能以广泛的价值追求为基础,与道德价值的普惠性相悖,到底如何界定道德和使命的关系?
当忠诚,情义,道义,使命,承诺.....等这些被视为道德代名词而相冲突时,有没有更高的道德标准(信仰或文化的传统)出来摆平其关系?否则道德岂不是处在无序状态,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标准武断的可以把道德的边界随便挪来挪去?
当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群体的狂热中会失去了效力,群体心理的发作会产生法不责众的错误经验,使人意识到,人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在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之后,会产生出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能量我以为这就是伦理学的全部意义(尚福尔)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英国)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 ●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念----(史蒂文生) ●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卢梭

⑦ 人存在的二重性和道德的二重性

人存在的二重性
自然性与社会性
道德也是如此

⑧ 为什么说良心是人道德存在的核心

这里心是代表脑力思维,是说心是支配人的善、恶行为,一个人行为的好坏是与相其并论的,而社会的道德标准就是以人的行为好坏来区分的,所以说良心是人类道德存在的核心!

⑨ 人类为何会产生道德是生存需要吗

纵观人类道德文明演绎的历史长河,人类对于道德的研究可谓横穿古今,纵贯东西.虽然差异、分歧一直是引起人类各种纷争和杀戮的基本源头,但人类在道德的需要和需要的道德方面却总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这种共同的需要促使人类最终把道德的探究作为他们共同的主题.于是,一批批杰出的道德文明探索者和诠释者开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涌现出来,逐渐架构起道德文明的基本框架并引领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人类为什么需要道德以及人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就自然成为道德研究的基本问题.
1.“道”字在传统的古书解释中,大约有三种意义.1),“道”的本义:道,就是指人世间所行走的道路.如《说文》曰:“道者,径路也”.2),“道”的引申义:道是指抽象的规律、法则.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说:“兵者,诡道也”.3),“道”的拓展义:道是形而上的意思.如《易.系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德”字在传统的古书解释中只有本义和引申义两种意思.1),“德”的本义为“得”.如《说文》曰:“外得于人,内德于己也”.“得即德也”.2),从“德”的结构与字型看,德包含了从古直字,从心之意.因此,‘德”便引申为“品德”,“道德品质”,所以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因此,“道”与“德”的词源含义都明确指向为——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但是,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并非都是道德.道德与其他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道德是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规范,它和法一样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却又不同于法的肉体强制和行政强制,只是一种舆论强制.
人类产生之初,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人的生产和生存能力非常低下,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人是一种非常弱小的动物,靠单个的力量根本不可能生存.于是,人类被迫结成一个个群体,以集体之力共同对抗自然之力.社会、人际关系由此产生.但是,人类最初不得已而建立的的这种社会关系却相当紊乱,集体之力难于有序发挥,社会活动也不能正常进行.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人类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逐渐意识到,问题的解决只能依赖于一种崭新的手段——管理.在各种社会活动的管理中,最先形成的是具有政治性质的权力管理.虽然,政治具有其他管理形式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但它并不是全面而广泛的管理,只是一种外在的管理形式,靠它并不能解决人们所有行为的规范问题.于是,不同于政治的另外一种行为规范也随之产生,人们称之为德治.从此以后,政治与德治也就自然成为人类管理社会活动最有效的两大手段.
所以说,道德和政治一样,是以社会更好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以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规范.换言之,道德是人类通过限制自身利益换得社会利益的保障并最终实现自身利益和幸福的特殊行为规范.即,个人、社会的需要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最大利益净余额”的道德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需要.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同一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冲突,但在不同的条件下总会有冲突的发生.如:道德要求人应该诚实,但在小偷面前你必须得放弃诚实而选择撒谎.所以说,当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条件下相冲突时,我们只能诉诸于“最大利益净余额”的原则.即,行为的利害相减后其余额如果是利,就是正价值,就是我们应该要选择的行为.反之,就是负价值,就是我们应该要放弃的行为.正如象棋比赛中,当车与帅同处险境时,人们通常都会选择“舍车保帅”的招数.
(二)当利益相一致时,我们需要“不损害一人地增进每个人利益”的道德
孟子曰:“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损害一人地增进每个人利益”是道德的终极目标.当利益一致时,道德终极目标自然就具备了完全实现的可能.但是,其目标得以实现是以不能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为前提.在这样的原则要求下,只要你损害了任何一个人的利益,即使你保全了多数人的利益,都是不应该、不道德的.由此可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提法是否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终极的道德目标?我们现存的道德规范距离终极的道德目标还有多远?如何才能构建起有效塑造全体社会成员高尚品德的道德规范?如何才能攻克各种道德规范总是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的难题?所有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投身于道德文明的建设,共同迎接文明道德的明天!

⑩ 为什么说人是物理存在精神存在道德存在的三位一体

亲,物理存在就是实体的存在,精神存在就是说一个人没有精神(思想)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的人,道德存在就是说,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必须讲道德!

热点内容
icu护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5 02:19:18 浏览:200
民法哲学研究 发布:2025-02-05 02:09:11 浏览:464
注会备考攻略2020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1:37:32 浏览:409
吉安市安福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5 01:30:40 浏览:65
深圳律师合作 发布:2025-02-05 01:02:09 浏览:147
经济法自考论文选题 发布:2025-02-05 00:39:48 浏览:539
刑事诉讼法183 发布:2025-02-05 00:31:10 浏览:803
民法典实施日 发布:2025-02-05 00:19:43 浏览:379
businesslaw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0:15:55 浏览:721
中学生法律知识漫画 发布:2025-02-04 23:56:24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