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刚柔道德经

刚柔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02-16 01:39:08

A. 水于无形刚柔,川流不息环绕万物是哪个里面的句子

应该是下面这句话演变而来的,具体出自哪不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道德经》第八章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B.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是不是体现了儒家刚柔并济的思想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C. 老子所说的柔弱胜刚强的柔弱于刚柔并济的柔到底哪个对

这种东西无所谓对错的。。像是人性本善和本恶一样 没个标准

D. 《道德经》与《金刚经》有哪些关系

老君西去做佛,
金刚经里有道德经的影子,
一人所传嘛!有啥奇怪?
麻烦下,影子在哪?

E. 孔子和老子的阴阳刚柔矛盾观

不能妄断孔子无以于易之说。孔子思想是先秦时各种上古思想的总结和粹取。而孔子一贯复周公之礼必演《周易》于群伦。后传儒家各个门人,无不以孔子之教为道统而非《周易》一支而睹全学。而孔之以“仁”一以贯之而爱人于人人,以克已复《周易》礼,仍然贯穿自已的思想之中。而最具哲学思想还不在爻词内而在儒家《系辞》之中,更非在市井卦摊之内。

老子同然继承《周易》有源之水,主要是“天人合一”以及“一阴一阳谓之道”
而老子创设“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辩证和谐新生事物诞生,以及“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的宇宙本源论。

F. 对于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王真是如何解释的

对于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王真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说:“‘柔弱胜刚强’,此亦非谓使柔弱之徒必能制胜刚强之敌,直指言王侯者已处刚强之地,宜存柔克之心耳”。这一解释实际上否认了柔弱可以胜刚强,而强调处于刚强的一方,要“存柔”,这是王真“无为”思想在刚柔问题上的体现。

G. 论述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

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是源自于《道德经》,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

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此处,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本章后面有一句话:“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7)刚柔道德经扩展阅读:

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是源自于《道德经》中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释义: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H. 上善若水,刚柔并济哪里体现出辩证思想

老子《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之道就是随物赋形,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随着别人的诉求给出自己的见解,是水的品质。老子想表述的“善”,多指人在有品德的基础之上,学会水的不争与争之道。
假设我之主观为至善,争与不争、刚与柔、好与坏等等,不过都是方法而已。“善”其实自在人心,只是人们不愿去正是罢了。

I. 过刚易折 刚柔相济才能天人合一。这句是什么意思呀

“过刚易折,刚柔相济,才能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事物过于强硬反而容易折断。比喻意义做人要圆滑,不要太过于直冲,否则容易得罪人,遭人忌恨,被人陷害,所以叫物过刚则易折。 刚柔要协调,才能做到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

也可以理解为做事不能一味地强硬,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就是软硬兼施,既能有做事的强硬又不会显得太强行。

"过刚易折"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意思是做人要圆滑,不要太过于直冲,否则容易得罪人,遭人忌恨,被人陷害,所以叫物过刚则易折。

(9)刚柔道德经扩展阅读: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1、做人不能太过于强硬,也不能过于圆滑,要恰到好处。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2、启示做人要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J. 道德经倡导的怀柔克刚和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思想有没矛盾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因此,为人处世更需要以柔克刚。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马到成功。以柔克刚是为官处事的至高境界。
《明史》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毋庸置疑,领导者是强者。然而,强者行使权力,要取得理想效果,却不一定非要靠强悍。有时善于示弱,在那些吃软不吃硬的下属那里,是很管用的。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领导者必须注意了解对方的性格、兴趣,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许多领导,当他们面临众人的反对或排斥时,当其想法与众人的意见相左时,习惯于采用高压政策、大棒政策,希望借此消灭反对者的呼声。面对刚直不阿、态度强硬之人,许多领导者想到的第一个概念,常常是如何去制服他们,而不是如何用最委婉的手段从心灵的最深处去征服他们。领导者常常忽略了怀柔手段的重要性。殊不知,领导者越是强硬,往往越能激起对方强烈的反感、敌对和排斥抵触情绪。因此,领导者必须注意避免这种错误倾向,学会以迂回、柔顺的领导手段来征服大众,达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许多用高压政策、强硬手段征服不了的人,若领导者能改变一下方式,以温和、柔顺的态度与他们推心置腹地商榷交谈,反而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领导者不一定凡事都要板起面孔,更不一定非得用强权才能制服众人。他们完全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以真情流露、恳请赞同的方式,来达到前者达不到的目的,获得前者所不能获得的成功。
领导者要学会以柔克刚,必要时要善于向下级示弱,并不是说领导者就可以凡事一味妥协,也不是说柔弱之术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诚然,有时用柔术的确能够达到用强硬之术所这不到的效果,但如果领导者长年累月一贯如此,就会给下属造成一种心理定式,认为自己的领导是软弱无能之人。长此以往,领导者就会在下属面前失去自己的威信和尊严,领导的严肃性、指挥性、强制性和权威性也会一扫而光。领导者要学会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公关对象和具体环境背景,采用综合的领导公关手段,发挥自己的领导艺术。

热点内容
icu护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2-05 02:19:18 浏览:200
民法哲学研究 发布:2025-02-05 02:09:11 浏览:464
注会备考攻略2020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1:37:32 浏览:409
吉安市安福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5 01:30:40 浏览:65
深圳律师合作 发布:2025-02-05 01:02:09 浏览:147
经济法自考论文选题 发布:2025-02-05 00:39:48 浏览:539
刑事诉讼法183 发布:2025-02-05 00:31:10 浏览:803
民法典实施日 发布:2025-02-05 00:19:43 浏览:379
businesslaw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0:15:55 浏览:721
中学生法律知识漫画 发布:2025-02-04 23:56:24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