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❶ 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❷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版,以集体权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3、 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5、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7、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❸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2.“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3.“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4.“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5.“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参考资料:网络: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人民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文
❹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法律分析: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法律依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二条 总体要求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❺ 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一、“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
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
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二、“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
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
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三、“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
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爱,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团结友善必须是在正义原则之下的团结友善。
四、“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
作为一个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应当懂得没有勤奋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道理,推崇勤劳,反对懒惰和游手好闲。公民还应该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应当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凡事尽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赖他人。
五、“敬业奉献”是公民对待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每一个公民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职业是公民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待职业或事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
(5)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扩展阅读: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坚持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传统美德与公民道德的关系。
公民道德建设是目标,继承传统美德是途径。继承传统美德,根本上是服务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目标的。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的复古主义都是不科学的。
公民道德建设要以科学的态度对传统美德进行现代诠释,将传统美德中积极有益的东西转化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使其成为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二、确立科学的方法,尊重公民道德建设与传统美德继承的规律。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立足新时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现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继往又开来。
“继往”意味着我们必须维护传统美德中的精华要素;“开来”则要求我们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三、探索科学的途径,将弘扬传统美德与法治建设、社会管理相结合。
公民道德建设要注重从传统美德中吸取养分,同时也要看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仅依靠理论创新,广泛的宣传和教育,而且深度依赖于社会结构的转型、法律政策的支持。
因此,应探索将传统美德、公民道德与法律政策的深度融合,寓公民道德建设于法治建设、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之中,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
❻ 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那五种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满意请采纳,祝天天开心
❼ 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急需!!!!)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所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❽ 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道德规范在中国已经系统化、精炼化,熟记这些规范,不但有助于应对一些重要的考试内(考核),更重要的容是有助于我们立身做人。
①个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③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④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❾ 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
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培育和谐文化为重要任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努力方向.要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职责和法律义务。
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要着眼于促进人际和谐,广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人人相敬、互助合作的良好品德,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要着眼于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大力弘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弘扬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