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共几本

道德经共几本

发布时间: 2022-02-16 04:49:21

『壹』 老子写过几本书

老子作品有《老子》、《道德经》。孔子主要作品是编订《六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1)道德经共几本扩展阅读:

函谷关上,不知名的野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寂寞而执着地等待东方圣者的到来。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一个要塞雄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名。这里群山蜿蜒,树木青葱,云蒸霞蔚,鸟语花香。

公元前5l6年,即周敬王四年,函谷关迎来了一位重要过客:老子。那年,积弱已久的周王室又一次发生内乱,王子朝势孤无奈,与大臣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作为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被迫辞职。离宫归隐的老子,悠然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他国。

老子(约前571年~前470年),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本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

相传老子是异像奇人,他一出生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大眼睛大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老聃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常常向大人们请教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

面对日出日落,星转斗移,老聃总有无尽的疑问:“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

无人回答!于是,老子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许多问题依然混沌未解。

偶然机遇,老聃得有机会赴周之首都洛阳,并开始了求学和工作历程。他先入太学求学,后入守藏室为吏,并升任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声播海内。春秋时期把学识渊博者称为“子”,以示尊敬,所以,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离开周王朝洛阳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萧瑟,田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灰尘蔽日。目睹刀光剑影,战马嘶鸣,老聃心如刀绞,他对战争有了自己的认识:“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细看战火烽烟飘散,他对治国之道有了自己的判断:“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擅观天文地理,爱读古籍经典,修养极为深厚。一日夜晚,他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

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这次可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阳光灿烂,光华四射,老子骑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

关尹仰慕老子已久,见老子来到函谷关,便恳求老子说:圣人的智慧不只是圣人自己的,而是为天下人所有。先生你有那么大的学问,一旦退隐,便无人能知。请先生在函谷关多住几日,将你的圣智著为书作,为我留下一些教诲吧!”

不写书就不放行出关,老子便在函谷关留了下来,以天下兴衰成败之道为镜,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追根溯源,写上、下两篇著作,合计五千言。

上篇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起首,故人称《道经》,论述自然运行与国家治理之道;下篇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起首,故人称为《德经》,论述个人修行处事之哲理,合称《道德经》。

《道德经》一经问世,老子的思想便如拂晓的清新阳光,唤醒了睡眼朦胧的世人,于懵懂之中,有了一份清醒,老子的言论如一泓清水,浇灌在干涸的中华大地,催绿了勃勃的智慧生机。

『贰』 道德经第二卷共有几本

七本,科举正确答案

『叁』 道德经 卷四共有几本

道德经早期连章节都没有,后来被人分为81章,再后来被人分为道经与德经两部份。你要的是哪个时期的道德经??

『肆』 道德经有几个原本哪个是最接近原著的

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伍』 道德经一共有多少章一共又有多少字多少版本

不分章。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道经》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属为81章。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

『陆』 道德经有多大本多少页

不多,5000真言《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
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
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
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
《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
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
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经》提
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作为一种政治原则,“无
为”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儒家也讲“无为而治”,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
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认为“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实则表达了儒家的
德治主张。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
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
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
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柒』 道德经全文一共多少章

不分章。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7)道德经共几本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捌』 道德经有多少篇

《易经》与《道德经》是我国文化史上最早的两部伟大哲学经典,先后编定于洛阳。《易经》基本上是集体创作的,是我国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和社会生活过程中保存自我的预测记录。它直接继承了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前后大约千年左右,最后经周公姬旦于西周初年编定于洛邑成周。⑴《道德经》是一部个人著作,乃由东周守藏史老子创作,大体上成书于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之前的国都洛阳。⑵这两部经典,“以其人格之伟大,思想之精深,遂乃皋牢百代,独步千古,二千年来,百家群籍,浩如烟海,沿流溯源,几乎无不以此二书为其本根,学者有志于中国哲学,固舍此莫由也”。⑶可见其影响的深远了。

《易经》经文包括卦象64个,卦名75字,爻题384个768字,卦爻辞字数4000挂零,合计近5000字。历来视其为一部古占卜书,“卦以示象,爻以示变,辞以明吉凶”,这说明“古者事必有卜,国家大事,悉以卜决之”。⑷“《易经》虽然以占卜书的形式出现,但却堪称我国哲学史上的第一本著作。”⑸

《道德经》是一部纯真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从宗教哲学中脱胎出来的哲学专著,全书分81章,5000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又因其分道、德两篇,故又称《老子上下篇》,后人简称《老子》。⑹

《易经》与《道德经》的内容,均是通过对宇宙现象的仰观俯察,归纳总结出来的,其共同的核心是事物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事物的正反两种性质所决定。尽管《道德经》的出世晚于《易经》500多年,而它的思想体系源溯于《易经》是不可置疑的。《道德经》传世之后,道家学派遂崛世而立。此后,儒家兴起,而《易经》由于种种原因被列为儒家经典。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部经典到东汉早期道教创建时,已被列为道教重要典籍,后被三国魏在洛阳任要职的青年学者王弼(226~249年)分别注释,成为一家之言,遂盛传于世。今就这两部哲学著作的共同点略析于后。

一、 关于宇宙本体论

《易经》是以“棥薄? -”二爻所组成的八个卦象来体现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实际上,可以合为四种物质:气土水火。世上的万物皆本源于此,而最概括的体现则为一代表阳,- -代表阴。阴阳相合,化生万物。《易经》尊阴,直接继承商代的易观,所以称“阴阳”。这“阴阳”却被《易经》提出的宇宙本体的“道”所统帅。当代易家宋祚胤通过《易经·随》的研究,揭示出“道”为《易经》的宇宙料本体观。他一扫2000年来断句之误,对《随》卦爻辞作了正确的断句。《随》卦九四爻辞说:“有孚在,道以明,何咎”,⑺三国魏的王弼和北宋的程颐对这条爻辞的解释,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他们断句为:“有孚,在道,以明,何咎?”王注为“心有公诚,著信在道,以明其功,何咎之有? ”程注为:“其至诚存乎中,是有孚也。其所施为无不中,在道也。唯其明哲,故能如是,以明也。复何过咎之有? ”宋对王、程之注稍有纠正,他的正确解释是:“只是由于内心有‘诚'存在,作为宇宙本体的‘道'能能够彰明,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于是什么坏事都能够避免了。”⑻而《履》卦九二爻辞:“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中的“道”,也应作为宇宙本体的"道"的解释才符合《易经》本意。而《易经》之《小畜》和《复》两卦中的“道”才是按“道路”的“道”讲。⑼《易经》中的“道”作为宇宙本体是在不起眼的爻辞行文中提出的,因此虽引起后来的王、程二位学者的注意并予以阐扬,但因他们的释文欠明,所以又被淹没了,最能根据《易经》探颐索隐、钩深致远并独创一家的要数春秋学者老子了。

『玖』 道德经到底有多少版本

正常来讲是来3个。
一是传世本,就自是自古流传在民间的本子。
二是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甲乙本(光是出土的这两个本子就是2个版本了,没有分章,德经在道经之前)。
三是1993年郭店楚墓竹简本(这个版本更古老,但是没有完整篇次,更像是摘抄本或者是草稿本)。

『拾』 道家鼻祖老子的著作共有几本都叫什么

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http://bk..com/view/2237.htm

热点内容
经济法自考论文选题 发布:2025-02-05 00:39:48 浏览:539
刑事诉讼法183 发布:2025-02-05 00:31:10 浏览:803
民法典实施日 发布:2025-02-05 00:19:43 浏览:379
businesslaw经济法 发布:2025-02-05 00:15:55 浏览:721
中学生法律知识漫画 发布:2025-02-04 23:56:24 浏览:968
法律服务护航产业占 发布:2025-02-04 23:31:48 浏览:366
法院审判部门 发布:2025-02-04 22:39:56 浏览:385
法治宣教外包 发布:2025-02-04 22:30:31 浏览:541
肛门周围长猴子土方法治疗 发布:2025-02-04 22:22:02 浏览:805
政府制定规章的程序 发布:2025-02-04 21:28:54 浏览: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