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德水平
A. 如何提升道德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只有正确处理利益与道德、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等辩证关系,树立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才能走出困境,富国利民。否则,盲目的或错误的道德价值观,就可能成为干扰、破坏甚至毁掉这一目标的阻力。 我认为,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根本缺陷至少有三点:其一,在传统的道德价值内涵中,利与义多被理解为水火不容、非此即彼的两个对立的极端:言义不言利,图利即无义。其二,在传统的道德价值天平上,个体永远是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而社会却始终是至高无上、不可触动的,由此反映到利益问题上,便是公利的神圣化、绝对化,不管其合理与不合理;而私利遭到的却是一味的贬低和漠视,无论其正当与不正当。其三,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具有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对于目前社会生活中有些领域存在的道德失衡,又该怎么看呢?我的看法是:第一,从反对传统的伦理中心主义,有意无意地走向了非道德主义,由反对传统的禁欲主义对人们实际利益的压抑和伪善,不知不觉地走向了享乐主义、纵欲主义和对善的嘲弄、漠视。利益,尤其是个人利益,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甚至惟一追求的对象,而道德善恶却仿佛成了遥远的话题,很少为人们真正关心,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为所欲为。第二,由反对传统的社会本位主义、整体主义,有意无意地走向了极端利己主义。一些人仅仅以“我”为中心,完全以个人利益的满足为目的和标准,有利就干,没利不干,而不管它是否正当,是否损害国家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在有些人眼里,谁开口不讲个人利益,谁就有不近人情、不关心群众之短;反之,谁要讲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便会有唱高调、假大空之嫌。第三,由反对传统的理想主义,有意无意走向了非理想主义。一些人现在似乎对理想感到麻木了。尽管有人口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警钟在向人们敲响,但有些人似乎并不真正关心这些问题。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急功近利行为,屡见不鲜。 对于这种道德生活的失衡,有不少人力图从理论上给予解释。其中,有“必然论”者认为,这是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消失;有“代价论”者认为,这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应付的代价;有“矫枉过正论”者认为,要彻底根除传统观念,就必须用“矫枉过正”的方式,不“过正”就达不到“矫枉”的目的,等等。如果说这些理论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掌握这种必然,积极地消除或减少这种失衡,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建立新道德价值观呢? 事实上,我们目前道德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失衡现象,并不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应有的产物,更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应当为之付出的代价。倒可以说,它是传统的“矫枉过正”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产生的恶果。对目前走偏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行纠正,使之趋向适当的价值目标,也许还需要更多的理论论证和实践。但我认为,这种新的道德价值观念,至少应当确立以下三个基本点。 其一,视富强之国与礼仪之邦为同一追求目标。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传统道德中,尤其是劳动人民的道德传统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勤劳、善良、节俭、刻苦耐劳精神等等。利与善,富裕与文明,并不是截然对立、非此即彼的东西。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例证。 其二,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为同等价值砝码。在道德价值的天平上,以个人利益损害社会利益,或以社会利益否定个人利益,都必然导致这种天平的失衡。这并不是说,当社会利益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的时候,个人就有理由拒绝这种牺牲,因为在凝结着自己个人利益的社会利益的升值过程中,个人利益也意味着同样的升值;个人道德价值的实现,也不同程度地意味着个人利益的实现。如此来理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道德价值与社会道德价值的关系,就可能形成一种“我为社会,社会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 其三,视现实基础与理想目标为同归复兴之途。如果说理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并用一个相互联结的新的现实架起一座通往理想的桥梁。因此,为了理想利益的目标,必须重视现实利益的基础。同样,没有理想,就意味着满足,满足就会失去动力,其直接的危害,便是对现实基础的瓦解。因此,现实要重视,理想不可无。 我们有理由坚信:一个富裕强健的社会,也能是一个道德善良的社会;一个社会利益发达的社会,也能是一个个人利益丰盈的社会;一个充满理想的社会,也能是一个现实充足的社会。 (作者为中国计量学院教授)
B. 如何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
第一,重塑平等、竞争观。利益是竞争的根源,市场经济通过竞争的手段来划分利益的数量和确定利益的归属。优胜劣汰决定了市场的主体必须打破平均主义的道德观,树立平等竞争的道德观。
第二,重塑公正、效率观。传统的道德观把社会公正放在首位,轻视效率,片面追求一种不讲效率的公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树立重效率兼顾公平的观念,以追求高效率为目标,以公正、公平原则为社会平衡的杠杆。
C. 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水平
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在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校准人生坐标、奋斗方向,是摆在每一名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党员干部务必着力在十个方面下工夫。
1、要做终身学习的人
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必定是一个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学习能够使人进步,令人踏实、有底气,让人赢得比较优势,使人生更有品质、更富光彩。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让学习成为自己的兴趣、精神需要和生活方式。
勤奋学习、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对党员干部而言,懂理论、讲政治对个人成长十分重要。只有牢牢掌握党的理论和政策,才不会犯原则性、方向性的错误。
其次,要学习现代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要坚持从实践中学习。经历是财富,实践出真知,要重视在实践中增长个人才干。要通过学习积累知识、丰富思想,理清思路、增强本领,做一个明白人、清醒的人、有智慧的人。
2、要做充满激情的人
激情是指一个人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充沛旺盛的精力、乐观自信的精神勤奋工作、开创事业的劲头。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向前的精神状态,时刻准备着,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紧紧把握住;始终洋溢着工作激情、生活激情。
奋勇向前,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有价值,事业才会更有成就。尤其在面对繁重任务、应对复杂局面时,党员干部更需要有一种面对困难敢于挑战、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争先的激情和勇气。
3、要做能经受考验的人
在人生的旅程中,各种工作、生活上的考验就像不速之客,总是不期而至。尤其对党员干部来说,考验和磨炼往往伴随自己的一生,必须经得住挑战、顶得住压力、受得住委屈、保持住韧劲。党员干部既要经受住逆境的考验,也要经受住顺境的考验。
面对逆境要坚定信心,遇到非议不自卑、遇到苦难不失志,能够迎难而上、负重前行,相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面对顺境,要沉稳宁静,做出成绩、听到赞扬时不得意忘形,时刻想着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广的胸怀博采众长。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做到淡泊坦然、静水流深,才能在各种风浪考验中砥砺前行。
4、要做心胸宽广的人
只有心胸宽广,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一个人胸怀是否宽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事业成就的大小,以及幸福指数的高低。个人能力再强,但是胸襟不宽广、不能容人容事,单枪匹马也难成大事。
党员干部要与人为善,乐于看到别人成功;要保持平常心,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多为他人着想。只有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态平和、豁达宽容,才能广交朋友,营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
5、要做谦虚低调的人
谦虚是美德,低调是智慧。具有谦虚低调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温和有礼、进退有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党员干部谦虚低调,更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得到群众的支持。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要自足自满、停步不前。
因此,党员干部对待自己应有自知之明,面对成绩不自负自傲,面对缺点和问题不文过饰非,而是主动、认真地改正不足,争取更大进步。
6、要做实事求是的人
党员干部应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问题、办事情,应根据事情的本来面目、真实状况判断是非曲直,从实践出发,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做到能干事、干成事。革命先驱李大钊有段名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空谈、不作秀、不作假,力戒骄躁、急躁、浮躁,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要少说多干、厚积薄发。
7、要做勇于创新的人
勇于创新,是当今时代每一名党员干部成就事业的基本要素。一个因循守旧、总是原地踏步的人,往往会变得固执而没有生气,最终在各种竞争中被淘汰。党员干部要不断追求思想上的进步、知识上的进步、能力上的进步、工作上的进步
在工作中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敢于做前人没有完成的事、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追求创造性思考、创造性工作、创造性落实。
8、要做懂得感恩的人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党员干部更应该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既要为已经拥有的一切而感恩,也要为在工作中苦苦追求、艰辛探索的奋斗过程感恩。
因为这个过程能让人收获难得的人生经历。党员干部要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德,在心中深深扎根。
9、要做严于自律的人
自律,应时刻伴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可以说,人离开了自我约束,就不可能走好人生之路。做人缺乏自律就会失德,做事缺乏自律就会失误,甚至违法乱纪。只有严于律己、正视自己的过错并努力改正,才是一个对事业、对集体、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
才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是一个让人信任和令人信服的人。党员干部要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政治信念;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标准定得更高一些,而不能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在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始慎终慎独慎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10、要做团结协作的人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志同道合的伙伴,离不开团结和谐的集体,离不开和睦相处的团队。团结共事是事业的需要,同时也是难得的缘分、难忘的历程、人生的幸运。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团结和谐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一种责任来追求、一种行为来养成。
但讲团结不是和稀泥、做老好人,要防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庸俗化”团结、不讲原则随波逐流的“表面化”团结、以个人为中心划圈的“狭隘化”团结、以私利为取向的“功利化”团结;要增强团结意识、大局意识。
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合作共事;要讲感情、讲友谊,多沟通、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利用团队的力量做好工作、促进事业、实现发展。
D. 中国人如何提高道德水平
当然应该从开放舆论出版自由和民间结社自由开始,这既是提高道德水平的唯一途径,也是走向民主的必由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民主的重要内容。 专制和集权制度,说到底是牺牲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只满足了某些家庭和家族的利益要求。同时,这种制度故意让民众处于无组织无道德状态,这样才能长久维护他们的统治。 在专制制度下,统治者和民众,是同质异体,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E. 对提高道德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你认为有什么
现在的青少年道德水平的教育工作非常复杂,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其实将重点放在了学习上,父母和青少年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学校和家庭之间没有形成合力,教育,那么提高道德水平最有效的办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家庭教育—打造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要树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这其实是现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石。在家庭中无论大小事情,对于青少年一定要讲究民主,听一听青少年的意见,问一问他们的想法,不能漠视他们的人格,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朋友,和他们多谈心多交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建成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家庭环境。此时的青少年更容易树立独立人格,健康发展。
道德水平其实是国内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我们应该以学校和家庭双方面共同结合的方式,寻找切入点,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以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F. 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生活在新时代,独立和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许多社会不良风气冲击校园,才使得一部分学子产生利己主义倾向,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及时的阻止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
G. 怎样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从小事做起
刘备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都知道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的道理,比如我们的知识就是一堂课一堂课听出来的,一道题一道题做出来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久而久之,你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之后,遇到事情就会泰然处之,用你的高尚的道德素养来为社会服务。
2.加强责任感
我们希望造就具有什么样品质的下一代呢?据一项对全球的调查表明,世界各国依次为:讲究礼貌,责任感,容忍和尊重别人,与他人沟通,独立和敬业精神。其中责任感是第二个为全球人民所重视的品质。泰国人对责任感的重视程度居全球之冠,泰国的研究员说,这是因为泰国的父母们觉得他们的孩子特别缺乏这方面的品质。
负责,是一个人最好的品质,对工作负责,你就会兢兢业业,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和喜悦;对朋友负责,你就会信守承诺,赢得朋友的信赖,使朋友对你无后顾之忧;对社会负责,你就会身体力行,弘扬正气,为我们的社会奉献一片光明,你才会感到社会的美好。所以,有责任感最终是为自己负责,使自己受益。当一个人能由衷地说出“我有责任心”这句话,那将是自信的、有能力的宣言,是经历了艰辛的体验而得来的无价之宝。
3.热爱父母
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了父母,就意味着毁灭。父母给予了我们自然的生命,又给予了我们社会的生命。宇宙间所有的生命,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都经历过千辛万苦种种磨难。所以,我们要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生命,好好地去爱你的父母,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邻居,你的每一位朋友,好好地去爱每一棵树,每一只鸟儿,甚至每一只蜻蜓。爱是生命之源,没有了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就不复存在,那么这个世界也就不复存在,而爱父母正是一切所爱之本
H. 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古人云:“自天抄子以至袭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如何才能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呢
1、反身内省,靠自己的努力达到道德的完善,不依赖别人。“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三件事,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讲信用的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强调高度自觉,严于律己,这是修养道德最普遍的办法。
2、存心养性。人的本性中固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要保存,保持拥有这一切好的善端,不被外物诱惑而丧失。
3、主敬。时时刻刻收敛身心,无论有事没事,都慎重小心修养的功夫。
4、重学。“三人行,必有我师”,重视道德知识学习。
5、力行。儒家重视学习,更重视力行。“学而不行,不异于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