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之厚
Ⅰ “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中的“道德”是什么意思
所以学习倒了明礼的程度才停止,这就是道德的极致.这句话说得是学版习的终极目的,一般人的学习权只是为了某个功力目的(无论是实用还是娱乐),不是为了进入礼的境界.
荀况认定人性本恶,提倡“化性起伪”,十分看重后天的学习对于“化性”的作用,主张“学不可以已”.他把学习的原则理解为“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将学习的功能与价值,归结为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并把“学至乎礼而止”视为“道德之极”.
Ⅱ 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的道理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意为“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就好像是刚刚出生的婴儿。”
1.原文如下: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2.意译:
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就好像是刚刚出生的婴儿。
毒蜂蛇虫不蛰咬,猛兽飞禽不搏噬,身形看似瘦弱,而拳头却非常坚硬。
不知男女合和之事,……却勃涨,这是精气纯阳牢固的原因。
终日哭叫,而嗓子却不哑,这是先天元气自然调和的原故。
精气调和即常,知道什么是常就知道明是什么,
利益养生即是详和,以心运气即能使身体强壮。老子事物发展的过于强壮,即加速他的老化。
这是不遵循道的规则,不遵循道即早亡。
Ⅲ 含德之厚什么意思
“含德之厚”是指“善于修养、保守道德的人”
补充:
出自《道德经》第55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翻译:
德行修养深厚的人,好比是才出生、毫无心机的婴儿。一切凶险的毒虫猛兽都不能把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筋骨柔软然而元气却极为充足,生命的根本很牢固,不懂得两性的交合而小鸟常常挺翘,先天的精气极为充足;整天哭叫喉咙始终不嘶哑,那是因为和气极为充足。懂得保守和修养和气就叫做认识了生命的规律,认识到这个规律就叫做成就了大智慧。有益于培养生机的事情叫做吉祥,纵欲肆恣任性妄为就会招致灭亡。主要以“含德之厚”者与“赤子”相似的形象和特征来揭示什么才是“德”的本质。 “含德之厚”其实说的就是善于修养、保守道德的人。
Ⅳ 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是什么意思
这句道德经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学过古代天文历法后就改变了这句话的理解了。
其实道德经全文有一半的篇幅是在解释天文历法的现象,和《易经》一样都是在说天文历法,
“赤”指太阳,“子”指子时,就是晚上24点的时间,这样就能对应后面的经文是什么意思了: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按照阴阳规律子时是(夜里12点前后)最安静的,万物都在休息,所以这个时段毒虫也在休息,猛兽捕猎也完了,猛禽也在树上睡觉,人们睡着后是很放松的所以叫骨弱筋柔,但是手却半握着即便有人想掰开也不轻易,身体健康的男人睡着后就算没在想男女之事也会不知不觉中自然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到达了最高值。
这很明显老聃是在描述自然现象和规律,《道德经》一部分是在说天文的现象,另一部分是在说人类生活的现象,也就是根据天文所制作的历法的现象,人类最初的科学动作就是首先制定历法来约定时间的概念,而观察天体运动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中国所有的伟大的典籍都是在写天文历法而不是什么神秘的,只是那时记录的条件很不方便(今人有纸笔)不得不言简意赅搞的现代人看不明白。所以建议学一下文言文,再就是特别学一下古天文历法
Ⅳ “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深浅,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存亡与否,关键在于国民素质道德的高低,而不在于国家强盛还是衰弱,而国家存在的时间长久,关键在于当地的民情风俗浓厚与否,而不在于当地国民富裕于否。
Ⅵ 关于“厚德”的名言、古诗、古语,如: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深浅,不在乎强与弱。越多越好,越多越好
名言:1.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助人为乐的
2.巧言令色,鲜矣仁! 只有一张嘴,是没有道德的
3.仁者莫大于爱人 写仁义的
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诗:1、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2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
桑榆: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本句借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取的精神。
差不多了吧。。希望够用
Ⅶ 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讲的是什么
德行修养深厚的人,好比是才出生、毫无心机的婴儿。一切凶险的毒虫猛兽都不能把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筋骨柔软然而元气却极为充足,生命的根本很牢固,不懂得两性的交合而小鸟常常挺翘,先天的精气极为充足;整天哭叫喉咙始终不嘶哑,那是因为和气极为充足。懂得保守和修养和气就叫做认识了生命的规律,认识到这个规律就叫做成就了大智慧。有益于培养生机的事情叫做吉祥,纵欲肆恣任性妄为就会招致灭亡。主要以“含德之厚”者与“赤子”相似的形象和特征来揭示什么才是“德”的本质。 “含德之厚”其实说的就是善于修养、保守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