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识道德

识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2-16 17:16:03

A. 如何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亦称道德的社会功能。
1、认识、辩护功能——认识客观规律,确认行为善恶;
2、调节、导向功能——激励善良行为,谴责恶劣表现。
3、沟通、交往功能——密切人际关系,促进入类和谐。
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作用是调解功能。

B. 思想道德品质包括什么内容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识道德扩展阅读

思想道德品质的价值: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C.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怎样区分

道德认识,指对道德这方面的认识,认识到道德是怎么回事儿,社会普遍怎么认为有道德和没道德以及怎么评价。

道德信念,说的是认识了道德自后形成的自己的关于道德的观念,自己怎么认识道德,自己人么认为有道德和没道德,以及怎么评价。

道德意志,是指坚持自己的道德意志的那种情感力量。

掌握道德概念能使人们较好地把握一定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本质,懂得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何这样做,同时也可对社会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它使人们自觉地把理智和情感结合起来、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感情的陶冶。

按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

理解和把握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加以内化,是道德认识的重要阶段;认识的作用下。道德认识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基本条件,并用于指导和支配自己的行为。

(3)识道德扩展阅读:

这三个词在程度上是逐渐加深的,道德认识可以理解为对一些道德事件的看法。道德意志中的意志就像大家说的意志力强不强,它比认识的程度深,但会在面对诱惑的情况下会发生动摇的;道德信念是坚定不可动摇的。

因此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并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人正是在头脑中"内隐道德",从而提高自己形成一定道德品质的自觉性。

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个体比较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在人们的道德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加深的,道德认识在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出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D. 如何认识道德,论道德的概念、本质、特征、层次等

先有信仰,人的心灵和身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命运如何,怎么变化在这个社会版中?这个人生来就要面对权的问题的答案就在他的信仰里,信仰是标准,道德是对信仰的个人解释,信仰的内容应该是不改变的,而人的道德却可能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违背了他的信仰,个人组成集体,如许多不同的信仰团体,在现在的环境下,按少数个体服从多数个体规则确定集体的信仰和道德,集体组成国家,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确定社会公共信仰,即国家法律,按少数服从多数规则确定社会公共道德。“道”可以认为是人对信仰的理解标准的解释,“德”可以认为是人对信仰的执行标准的解释,“道德”可以认为是人对信仰判断标准的解释。同一种信仰的标准应该是唯一的,可是人因为各人的悟性或智慧不同,所以道德也不同,信仰和道德在内容上都有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许可做什么。

E. 1怎样认识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对社会中弱者的保护。

道德是一种诡计,一种获取权利的诡计;强者和富有创造性的人不需要这种诡计(因为他们已经拥有这种权利),而弱者则永远离不开这种诡计,他们要靠这种方式来对抗强者以保护自己.如果我们再思考一下各种各样的道德规则,例如“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欺骗”,我们也许会注意到这些规则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禁令,也就是禁止我们做某事的规则.

为什么这样?倘若我们改变一下提问方式,这样发问:“谁将从这些禁令中获益?”答案不是“每个人”,而是“那些不能保护自己的人”,换而言之就是弱者.现在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规则都是否定性的禁令,而不是肯定性的美德(如勇敢,诚实,机智,温和,友爱,慷慨等等):这些规则通过防止社会成员中的强者施展他们的力量,从而使社会成员中的弱者得益.
强者能够照顾自己,道德是对弱者的保护.

F.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认识道德方面的美德的

在淡到道德方面的美德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的“中庸”学说。他指出,人的灵魂包括三个部分,即激情、官能和性格状况。激情是指欲望、愤怒、恐惧、快乐等伴有愉快和痛苦的感觉,官能是指我们借以体验上述感觉的东西,性格状况则是指我们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激情的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激情和官能都谈不上是美德,只有性格状况才存在美德和恶行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能以一种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态度来对待激情,这就是美德。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它乃是以居间者为目的的。”“过度和不足乃是恶行的特性,而中庸则是美德的特性。”

G. 道德认识 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

道德认识,指对道德这方面的认识,认识到道德是怎么回事儿,社会回普遍怎么认为答有道德和没道德以及怎么评价。
道德信念,说的是认识了道德自后形成的自己的关于道德的观念,自己怎么认识道德,自己人么认为有道德和没道德,以及怎么评价。
道德意志,是指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的那种情感力量。

H.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最初没有遇到真正善知识的教导,所做的许多恶事还可以原谅。就是说在没有遇到正法之前,造作了很多罪业,甚至于毁谤佛法,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不是自己故意造作的;纵然是故意造作的,也是无知,对于佛法真相没能理解,误会所产生的。

出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是民国年间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唐、宋五种原译而成。

在佛教史里,像净宗的祖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念儒书,自以为是孔子的门生,反对佛教。不但口头上常常污蔑佛教,还写文章来批评佛教。

这都是造毁谤三宝的罪业,就是“不识道德”,不认识佛教;“无有语者”,没有善知识开导他,没人教他;“殊无怪也”,这是可以原谅的,可以不责怪的。

(8)识道德扩展阅读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简称《无量寿经会集本》或《会集本》。

净土宗为佛教三大宗门之一。净土法门,乃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

而其中之《无量寿经》者,乃净土群经之首要。此经以实相为经正体,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以往生极乐世界净土,证得三不退转为归宿。

1946年,夏莲居自1932年发愿会集《大经》,已历十五年,稿经十易。初冬,黄念祖居士为祝母梅太夫人六十寿辰,敬承母命,发心重印千部。舅父梅光羲居士为作长序,备陈会集缘起与始末经过。岳父萧龙友老先生作跋。

夏莲居值此胜缘,重加修订,将初本三十七章增为四十八章。又于本经印成后,决定补入“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四句,列于勘误表中,而成最后定本。

这部经是夏莲居居士依据五种原译本会集而成的,当时,慈舟法师曾经在济南讲过,并且为作科判。梅光羲居士曾经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过这部经,还有一些大德们也在各地宣讲。佛门出家、在家的高僧大德们,都肯定此会集本是《无量寿经》最完善的版本。

夏莲居将全经分为四十八章,或者称为四十八品。他在最初会集的本子,分作三十七品,以后修订成为现在的四十八品。

热点内容
法院审判部门 发布:2025-02-04 22:39:56 浏览:385
法治宣教外包 发布:2025-02-04 22:30:31 浏览:541
肛门周围长猴子土方法治疗 发布:2025-02-04 22:22:02 浏览:805
政府制定规章的程序 发布:2025-02-04 21:28:54 浏览:274
2014年陈印法规讲义 发布:2025-02-04 21:17:34 浏览:976
法官助理立案 发布:2025-02-04 21:13:45 浏览:177
房屋外墙法律法规 发布:2025-02-04 21:12:57 浏览:775
北京劳动法病假 发布:2025-02-04 20:26:20 浏览:373
行政法由哪两部分组成 发布:2025-02-04 19:15:17 浏览:543
经济法期末测试卷 发布:2025-02-04 19:07:38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