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道德
⑴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道德下滑
南京彭宇案的一审判决、以及后来各地陆续发生的几个类似案件的类似判决,
是近年来国人道德水准急速下滑的直接诱因,也是罪魁祸首。
即使在新闻媒体的注视之下,见义勇为的普通百姓,
仍然为他们的血性行为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彭宇案最后语焉不详:彭宇的行为不仅没有获得应该获得的表彰或赞赏,
没有像雷锋一样成为国人学习的楷模,反而因为那场无耻的诉讼弄得身心疲惫,
灰头土脸;而该案的主审法官也没有因为他的枉法裁判受到应得的惩罚。
更为严酷的事,彭案的一审判决似乎成为了一个判例,
被后来各地陆续发生的类似案件效仿。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
有多少国人愿意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
向那些急需援助的危险困群众伸出温暖的手?
道德问题主要是靠两方面,一个是自身的修养,自己的努力,
还有一个是外在的规范。现在中国的道德肯定应该回归中国的传统。
现在中国是一个最坏的时期,有太多的不公、冷漠和残酷竞争的现实。
但是,中国现在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大家都有更多的机会,
可以提升自己。中国的道德肯定要回归我们传统的文化,
这就需要自身的修养和外在的规范了。
⑵ 你认为当今中国社会道德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我认为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情况是基本稳定的。总体上算比较好的,但是还有一些个别的例子,在危害中国社会道德。所以还需要加强对道德的宣传
⑶ 当代中国人的道德选择——传统还是西方
当代我们中国人的道德已经不是传统的道德也不是西方的道德,我们当代人的道德已经具有了新的特点。它是我们传统的道德的升华,是西方道德的精华。
⑷ 导致当代中国道德沦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过去30年,中国发展的主要是经济,是物质上的建设;从政府到个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某一些特定的物质、金钱方面。从国家到社会、个人,中国搭建了一个空架子,但却缺乏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定力。单从物质上衡量,国家建设是成功的,但这种成功是畸形的成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30年来中国精神文明不断流失,社会道德几近颠复。不少家长也许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但抵不过社会的力量。个体的道德,终究敌不过不讲道德的社会环境。官方几十年来大讲的“精神文明”、“荣辱观”里,从没有以自由为荣,以人格尊严为荣,而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也即建立在一种集体主义基础上的一种道德。这种道德实际上对挽救道德颓势作用非常有限。不能说官方几十年来大讲的“精神文明”、荣辱观里面没有合理的尺度,但是它离世界先进文明的大潮流,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到最后,人们看到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黑窑童奴,毒奶粉的泛滥,滥杀无辜,工人跳楼„„。
2、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曾经撰文指出: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社会动荡是指严重的社会冲突会威胁政权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社会溃败则是社会肌体的细胞坏死,机能失效。动荡好比是健康的身体被别人打伤了,而溃败则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出了严重的毛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对克服社会溃败所必须进行的一些变革,往往由于担心其威胁社会稳定而被束之高阁,结果是使社会溃败的趋势日益明显。 近些年来,社会溃败的迹象已经明显开始出现。其中最核心的是权力的失控。在过去30年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权力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中枢。因此社会的溃败首先表现在权力的失控,腐败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这种社会的溃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甚至成为基本的为官为人之道;强势利益集团已经肆无忌惮,社会生活黑社会化趋势出现;利益集团的肆无忌惮,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严重侵蚀;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已经高度失真,统计数据的弄虚作假代表了体制性的对信息的扭曲。互联网时代的“坏处”之一是人们无法再闭上眼睛假装身边的世界无限美好:有人会丧心病狂到对懵懂幼童举起利刃,有人会半夜明火执仗把别人房子拆成一片白地,有人会一本正经地用“拆错了”为前一伙人辩护,有人正在偷偷摸摸地向卖给别人的食品中添加他们自己绝对不会吃的东西,还有人言之凿凿供认杀死了的受害者会在11年后“转回”故乡,有人被当成“精神病”不断被非法“收治”、关押„„。
**************************************************************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希望回答能得到您的满意,有什么随时联系!
没有疑问请采纳,非常感谢
***************************************************************
⑸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面临哪些挑战有哪些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 展使中国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双双面临挑战,社会道德版水平出现滑坡。权对于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学界一直见仁见智。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转型及其伴生 的信仰普遍迷失是当下中国公民道德失范的两大主要原因。我们将西方知识史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会看到,探寻有效利益制衡机制和加强德育是提升中国公民道德水 平的两大对策。
⑹ 为什么当代中国的道德风气败坏
当代中国的道德风气败坏有以下解释
⑺ 当代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从整体上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是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维度出发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与法律规范相协调是从法律与道德、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维度、从思想上层建筑内部关系的维度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是从文化体系内部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创造的关系维度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即有着严整的理论表现形式的、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指导思想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建设,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道德体系的建设,以上述思想理论体系和道德体系为基础的强大的民族精神的建设。
⑻ 当代中国有哪些优秀的道德观,价值观
一个人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比任何事情都很重要。失去金钱,还可以挣来更多。失去工作,你总还可以再找一个,然而,你一旦失去了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可是我们有很多人,却不能系统阐述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道德观是以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等等观念来衡量和评价人们的思想、行为。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定信念和习惯。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有18.5%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问题”最受关注,在所有问题中比例最高。此间分析家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与一些人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出现偏差,荣辱不分很有关系。 希腊驻华大使文化参赞科奇帝斯.斯代流斯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他说:“不得不承认中国一部分青年人正变的越来越消费主义。他们在衣食住行上都很追求高档商品,他们受到很多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显然,在影响和规范人们行为不仅有道德观,同时还有价值观在起作用。 价值观,通常指人生价值观,即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的认识。很显然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生活目标和方向
⑼ 当代中国人真的“道德沦丧”了吗
“造反有理”从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马克思所推崇的“普选制”,则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根本性冲突,至今被束之高阁。 常常听到人们叹息:中国的传统文化被破坏了,或者丢失了。俺一直不以为然。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它历尽沧桑,饱经风雨,仍然顽强地坚守在中国的土地上。梁思成先生曾说:“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屡战屡败,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对于一切国粹都失去了信心。他们的审美标准全被搅乱了,古老的被抛弃了,对于新的即西方的,却茫然无所知。”俺认为这话很不全面。首先,中国的屡战屡败,并非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在异族的入侵面前也常常表现出屡战屡败,所以才有了南宋、元朝和清朝。但是异族入侵的结果却很让中国人得意:入侵的异族被同化,如果不被同化则被赶走。这个“同化”过程,大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劳了。过去的异族入侵之后,总是主动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真实地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但是,尽管许多知识分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感到茫然,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却并不仅仅是靠着知识分子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扎根在中国农耕社会的土壤里的,只要这个土壤还在,这个文化就必然会继续生长。许多人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较大的冲击有两次,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次是文革。“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推进文化进步方面功勋卓著,但这只是一群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不可能动摇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文革呢,从表面上看,大破了“四旧”,似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摧毁性的打击。但是,只需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文革这种运动,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才有可能发生的奉旨造反。文革初期全国各地家家户户无所不在的“忠”字表明:君权思想以改头换面的形式,继续起着主导作用甚至被放大了。而这个君权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只是表面的、形式的,只是把三叩九拜改成了忠字舞,其实质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改头换面的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同化”能力,并不仅仅表现在数千年来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同化,更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改造方面。一千多年以前,古代印度的佛学进入中国,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便将其“选择性”地吸收和改造,使其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百多年以前,西方工业文明带着西方文化闯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加以化解了。同样,八十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只能被中国传统文化“选择性”地吸收和改造。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结为一句话:“造反有理”——正是这种“选择性”吸收和改造的结晶之一。“造反有理”从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理论基础。而马克思所推崇的“普选制”,则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根本性的冲突(不适合“国情”),至今被束之高阁。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体”,各种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仍然只能扮演“西学为用”的角色。至于人们时常哀叹的当代中国人“道德沦丧”、“信仰缺失”,也是因为“身在庐山中”,感受特别直接和痛切的缘故。“道德沦丧”的哀叹,历朝历代都有。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中的道德说教,从来只是说“君子”而不是说广大“小人”的,历数过去的两千多年,“君子”从来就是少数,伪君子和小人遍布朝野。至于“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有这种特点,即信仰多元而混乱。拜观音、拜关公、拜孔圣人、也拜赵财神。正因这种多元而混乱的信仰状态,才使西方来的某个主义,能够在中国找到契合点,与中国的“国情”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西方来的主义,实际上是被有选择性地“同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那么,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真的坚不可摧?那倒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就是农业为主体的社会,中国当前正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进的时期,各种文化之间在激烈交锋,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论断是很正常的。也许只有等到中国真正进入了工业社会,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才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性的变化。
⑽ 如何看待当代中国人的的道德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们现在的许多中国人,对道德的看法很矛盾很微妙:一方面承认人不能无道德,另一方面又认为道德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不太大。能给灾区捐些款、公交车上能给老人孕妇让个座,就证明自己已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了,自己是个讲道德的人。
这样想、这样做,当然没有错,只不过跟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还差了一大截。
中国人说:道,道路,就是人人在此生都应该所走之路,此之谓“人道”。人道从天道而来。德,得也,由于所走人生道路正确而于己有得,如孝弟忠信即是。只有讲道德,人类大群才能和睦幸福、长治久安,从而个人幸福也自在其中了。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才会有个人自由,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故讲道德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分事。
正因如此,所以中国人视道德为人生第一要务,欲望、财富、享受等都是等而下之之事。具备了起码的道德修养,才无愧于“人”之称号,故中国人说“做人难”,一辈子都要努力做人。我们现代人都认为欲望的满足才是人生第一要务,只有充分地“享受”了人生才算不枉在此世界来一遭,道德只是第二、第三位之事。这和传统中国人的人生观大相径庭。
如三国第一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自己却清苦终生。其高风亮节为一般人所不及,故历代中国人瞻仰不尽。今天我们提起此人,仍然发自内心的敬佩不已 。可见,道德来自于人之内心,是天生的,自然的,绝非外力强加。若诸葛亮当时凭借权势作威作福,以欲望满足为第一事,谁还会敬仰他呢?
许多人认为他人有难,自己能伸出援手,这才是讲道德。实际上讲道德并不需任何外在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本分事,就是最大的道德。做了父亲,孝敬父母,爱护妻子,教育子女,这就是讲道德;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这就是讲道德;生活中,与人言而有信,为人谋而尽忠,这就是讲道德。可见,道德是人人可为之事,只需要尽己本分而已。就这么简单。
问题是,当代社会中的许多人,连自己的本分也不愿尽不想尽。做了丈夫,仍然只顾自己在外面吃喝玩乐,不顾爱人,不顾家庭;做妻子的,动辄威胁离婚,甚至红杏出墙,还美其名曰寻找真爱;做官的不为民服务,做教师的误人子弟,做医生的草菅人命,做警察的警匪一家,﹒﹒﹒﹒﹒﹒大家都认为道德是可有可无之人生末事,欲望享受才是人生头等大事,可人人都没有基本道德,人的享受又从何而来呢?
进一步说,道德才是真享受,欲望满足离享受还隔了一层。你是企业家,你办好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出于社会责任感,当你看到成千上万员工因为你的出色管理而安居乐业时,你的快乐是无法替代的,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是教师,当你真正是以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参加工作时,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你最大的快乐,你会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沉,自己有多么重要。欲望满足只是动物性本能,道德修养才是人类所独具的。只有在此处,才将人类与动物区分了开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岂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