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道德自由观是什么
❶ 西方四种主要的道德理论是什么
西方四种主要的道德理论是:美德论、义务论、结果论伦理学、正义伦理。
这四种理论分别是由亚里斯多德、康德、密尔、罗尔斯这四位西方学者提出的。
美德论
美德伦理学诞生于古希腊,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其关注的中心词便是美德、强调存在而非作为。
柏拉图曾主张知识即美德,他以二元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将世界划分为理念的世界和现象的世界,并且认为由于经历了出生的血腥,人类原本干净纯真的灵魂被污染,而要回到理念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哲学思考,不断地汲取知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其最为擅长的正是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是建构在目的论基础上的。
义务论
经过近代启蒙运动的价值颠覆,道德责任确定性的根据主要有绝对命令的义务论、功利主义、契约论、美德论等几个基本理路。
康德绝对命令的义务论思想给义务的规定性提供了一种令人震撼与景仰的理路。这是一种普遍有效性的道德要求。康德合理地揭示:一种善的道德义务必定具有普遍性。
结果论伦理学
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要哲学家有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杰瑞米·边沁等。功利主义亦称“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正义伦理
《正义论》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治哲学与伦理学著作,作者是约翰·罗尔斯。1971年初版,1975年与1999年出版修订本。在该书中,罗尔斯尝试用社会契约的衍生方式来解决分配公正的问题。
由此产生的理论被称为"justice as fairness"(以公平体现的正义,或略作公平即正义),理论导出了他的正义两原则: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其中平等原则详细表述为机会均等原则和差别原则。
❷ 西方价值观具体是什么
1、理性主义,是针对中世纪时的宗教主导一切而提出来的。他强调的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其有理性。用这个观点,来认为人生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要用理性为最高准则(而不是用所谓的宗教神学道德为最高准则),任何是事物的存在都是符合理性的。这种观点在当时是很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后来却被因为发展得太极端,被战后“非理性主义”击败,后者认为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其非理性因素而不是理性因素。
2、个人主义,主要是否定社会,认为人做事情应当个体,尤其是自我为中心。这种观点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他最初被提出来的时候,却多多少少是为了反对人们对宗教或者政府的盲从,也表达内心一种对于强权的反抗,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当时甚至是跨时代的意义的。
3、自由主义,经常都跟个人主义连在一起。不像上面那位所说,事实上自由主义者一般都是极端自由主义者。也就是说包括法律和公共道德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外在世界对他们人为的束缚,是不应该存在的。也不要简单的否定它,和个人主义一样,最初也是用于反政府的,但是方式极端了些。现在的自由主义一般被调和了,多少承认一些道德和基本法律,不过还是很容易发展成无政府主义。
4、平等主义,这个东西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是比较正面的。没错他最初的提出是在资产阶级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和反对王权的时候。当时的资产阶级已经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但在当时的社会却被贵族认为地位是不够高贵的而极端受蔑视。所以生来平等就被提出来了。这种主义对西方影响很深,在提出的当时,成为整个时代的文学和哲学主流。至今几乎所有的法律都是以这个为最高准则制定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❸ 现代西方的道德自由观是什么意思
为避免断章取义和先入为主,本文作者首先友情建议,地球上所有的读者在完成了对本文的完整阅读后再去评论。因为,我的许多文章屡次遭遇读者严重误会,有的读者略过文章中心思想直接抓住某一细节有意识地使用联想和想象的阅读消化方法,导致作品.
❹ 西方价值观有什么
西方价值观以人为本,讲究个人自由、个人奋斗、个人才干,讲究社会平等、民主和民权。而东方价值观讲究的是,为人的道德观念和奉献精神。
以上文字说明了什么是东方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定义和区别 一下文字是讲述现在东方价值观的缺陷 是很好的文章 希望楼主能看完
不言而喻,经济增长最终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身又取决于什么呢?
有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观点:技术革命之所以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是因为当时那里已经具备了技术革命所需的知识基础。这不无道理,不过也大可置疑:标志英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纺织技术改良,就其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而言,并不需要重大的科技突破------许多实用技术早在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就已经有了。更值得思考的是,直至15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都遥遥领先世界,农耕、铸铁、水利、航海、陶瓷、丝绸、火药、印刷、制造等成就,举世瞩目,可是历史上中国曾多次触及的"工业革命",却又遗憾地一次次失之交臂,始终未能叩开工业革命的大门。15世纪以后的中国究竟缺少什么?
欧洲学者在研究发达国家国家竞争力比较中发现,"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一国创造财富的能力。财富是价值观的外显行为。"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他们所拥有的竞争力,来源于他们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为他们创造产品特色提供了依据。
增加财富的七大价值冲突
自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至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都处于高度的中央集权之下。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却早在秦始皇之前的商鞅变法就已经初见端倪……重农抑商。商人遭到歧视。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也是重视农业,压制商人的利益。农业成为至高无上的事业。的确在封建社会初期以及新朝代建立伊始重视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无可厚非,既可以充实国库,又可以让人民安分守己。唐朝的繁荣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租庸调”制度的实施,日本在大化改新时也加以借鉴,实行类似的“颁田收授”法,取得的不错的效益。但应该指出发展生产力不应该以牺牲商业作为代价。因此早期的启蒙思想家王夫之就提出“农工商皆本”。可惜未被采纳。重农抑商直接导致了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阻碍愈发明显。
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不无关系。儒家的重农思想引起了统治者的青睐。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很符合统治者的要求稳定的需求,而且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遵守严格的等级划分,更是受到统治阶级的肯定。于是当儒生董仲舒将其发展到“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地步更是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中国人的思想便被儒家思想统治了几千年。元朝不信儒教,不到百年便被推翻。而同样少数民族统治的清朝由于对儒教的肯定,使得统治相对稳定得多。若没有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明的强行介入,清朝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起码与之作对的资产阶级没有那么早地形成。
而西方却在文艺复兴之后突飞猛进,人文主义的崛起,使人们意识到人自身的价值,虽然带来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负面效果,但也直接指导了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法国路易十四的重商主义更是确凿无疑地对商品经济的推动鼓励。之后的启蒙运动、自由资本主义更是使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东西方虽然从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出发,但自身的价值观要素之间却能形成一种和谐。例如,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不同民族、个性的美国人,都必须遵循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本身就是普遍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东方社会强调集体主义、共性,但是对某些阶层允许特殊主义,因此该民族能从不同的消费需求出发。例如,日本的汽车产品开发在型号、款式等多样化上超过美国汽车制造企业。
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是一种乐于接受变化的心态。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产生变化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种渴望变化或至少愿意去适应变化的心态,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就是不可想象的。这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的落伍:朱元璋们取缔了远洋贸易,结果是将工商业和海上通道一并扼杀,并筑起了一道高厚的"心"的长城。
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也是对个体追求世俗利益的一种认同。经济的增长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关心其世俗利益,既注重精神又注重物质,并且希望利用自然界来为其利益服务。
❺ 西方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西方价值观念:在当今中国,西方价值观念主要是指来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思潮,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政治思潮及其宣扬的西方政治价值观,而并不包括那些正确的西方社会科学知识。
西方价值观念特点:
1、重视个体。着眼于个体、立足于个体、以个体为出发点和轴心来构建价值观体系,这是价值观现代化的重要特点。重视个体不仅有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而且有助于增强个体对自己和对社会的责任。
2、顺应人性。顺应人性而不是背逆人性来构建价值体系[1],这是价值观现代化的另一重要特点。顺应人性不仅可以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境界, 而且事实表明只有顺应人性才有可能真正解决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杜绝人 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伪善现象。
❻ 西方的道德有那些理念
不论东西方,对于道德的定义都是一样的。不能杀人,不能伤害动物,不能偷盗(包括不能欠债不还),不能邪淫(不能有婚外情,一辈子只能结婚一次,而且不能有婚前性行为。),不能骂人,不能两舌,不能毁谤圣贤,不能花言巧语,不能有不良嗜好……
❼ 西方人的六大价值观是什么
网上资料
http://..com/question/2234754.html
1、理性主义,是针对中世纪时的宗教主导一切而提出来的。他强调的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其有理性。用这个观点,来认为人生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要用理性为最高准则(而不是用所谓的宗教神学道德为最高准则),任何是事物的存在都是符合理性的。这种观点在当时是很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后来却被因为发展得太极端,被战后“非理性主义”击败,后者认为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其非理性因素而不是理性因素。
2、个人主义,主要是否定社会,认为人做事情应当个体,尤其是自我为中心。这种观点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他最初被提出来的时候,却多多少少是为了反对人们对宗教或者政府的盲从,也表达内心一种对于强权的反抗,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当时甚至是跨时代的意义的。
3、自由主义,经常都跟个人主义连在一起。不像上面那位所说,事实上自由主义者一般都是极端自由主义者。也就是说包括法律和公共道德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外在世界对他们人为的束缚,是不应该存在的。也不要简单的否定它,和个人主义一样,最初也是用于反政府的,但是方式极端了些。现在的自由主义一般被调和了,多少承认一些道德和基本法律,不过还是很容易发展成无政府主义。
4、平等主义,这个东西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是比较正面的。没错他最初的提出是在资产阶级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和反对王权的时候。当时的资产阶级已经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但在当时的社会却被贵族认为地位是不够高贵的而极端受蔑视。所以生来平等就被提出来了。这种主义对西方影响很深,在提出的当时,成为整个时代的文学和哲学主流。至今几乎所有的法律都是以这个为最高准则制定的。
❽ 中国的道德观念是怎样的西方国家的道德观念是怎样的能说通俗一点吗
中国人思想是“保守为主”西方则是持开放态度。
❾ 如何看待西方自由的思想
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都需要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体现着这个国家特定的价值观念。近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承袭古希腊以来自由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把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改造成新自由主义并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进而成为这些国家对外推行全球私有化与自由化的重要支撑,试图把整个世界纳入由他们控制的全球体系,值得我们警惕。
一、新自由主义体现着资本主义文化精神
古希腊以来的个体自由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基因,他们从个体自由出发推演出个人主义、私有化以及不受外在制约的纯粹市场化,试图打破一切所谓束缚自由的行为,并努力将这种市场化行为从一国拓展到全球。自由的这些秉性与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一拍即合,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坚守这些秉性的自由主义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得以运行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灵魂,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主导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的发展似乎与新自由主义没有关系。其实,要想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就必须寻求与这种精神相一致的政治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精神的个性自由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复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为己任,以金融贸易投资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为手段,极力倡导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敌视大政府,主张“政府失灵论”,反对国家干预,大肆推行有助于私有化、市场化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政策。新自由主义的这些思想正好契合了资本主义的原初精神,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必然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支持,左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实践。
作为资本主义核心理念之一的新自由主义虽然契合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广泛支持,但它不符合其他国家的特性。比如,中国人也讲自由,强调“从心所欲”,但它不是欧洲人的那种外显的、个体自由,而是一种内省的、隐含着在对规矩认同的自由,中国人的“从心所欲”必须建立在“不逾矩”基础上,中国人的自由是通过“学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若干阶段后才逐步实现的,这些阶段蕴含着对集体规则的确立与认同,因而这样的自由不是一种任意的绝对自由。所以,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并没有西方社会那种纯粹而抽象的个体自由观念。
二、新自由主义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新自由主义是上世纪初在反对凯恩斯主义以及社会民主主义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理论。尽管依据这一理论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仍然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但由于它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因而逐渐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武器、政策指南及行动准则,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
新自由主义把“原子化”的个人主义作为理论前提,错误地认为个人自由的总和就能形成社会整体的自由,个人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政府一旦干预经济不仅有悖于资本主义精神,而且带来整个经济效率下降,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因此,新自由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明确表示反对国家干预,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这样,当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发达国家实践中遭受挫折时,当以社会民主主义为基础的欧洲福利国家出现危机时,当拉美国家的经济遇到困难时,新自由主义就被当成为了包治百病的药方。事实上,只要一些发展中国家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必然会连带接受西方政治价值观念,最终受缚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成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成员。
依据新自由主义所构建的经济体系必然会逐步把整个社会引向“胜者通赢”及“精英特质”的代际传递中,使得整个社会在自由的名义下沦为资本与市场的奴隶。在一些西方国家,社会底层民众因为资本小、竞争力弱而不得不受制于精英阶层的安排,资本日益渗透到国家的政界、商界及军界等一切权力部门中,他们设法为新自由主义学说的传播与实践提供一切便利,努力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精英阶层并展开对普通大众的全面控制。据统计,美国家庭中最有钱的1%掌控全国34.6%的个人财富,最底层80%的家庭只占有全部家庭财富的15%。1%最富有家庭拥有的资产额占全部商业资产额的62.4%,而最底层90%家庭拥有的资产额仅占全部商业资产额的6.7%。曾经鼓吹新自由主义的福山就客观地说过“美国的贫富差距在过去30年里迅速扩大”。这就是说,新自由主义语境下的平等不是所有人员的平等,而是资本的平等,权力也就成了资本的工具,谁的资本雄厚谁就拥有更多的自由与权力,资本主义所标榜的橄榄型收入结构远未形成。英国学者吉登斯早就指出,新自由主义模式下的社会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平等。新自由主义由此就成了精英阶层辩护的理论工具,成为论证资本主义国家精英阶层存在合法性的思想武器,这种理论特性自然会得到资产阶级精英阶层的欢迎,它与资产阶级结成了牢不可破的钢铁同盟。此时,新自由主义所谓的自由、平等更多地是个象征性符号,资产阶级借助于新自由主义通过对资本的控制实现了对整个社会的全面控制。
三、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推行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撑
新自由主义把所谓个人自由作为基本前提去构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把没有管制的市场当成拯救全球经济唯一正确可行的手段,把“华盛顿共识”当成全球共识,将它作为医治世界各国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成为指导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激发人们对西方自由贸易及自由市场强有力的信仰。其他国家只要信奉新自由主义,就必然会对少数西方国家形成依附关系,从而实现这些国家的全球霸权。从实践上看,“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一些国家形成了对美元的依赖,“华盛顿共识”的十条建议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汇率竞争化、贸易自由化、国企私有化、外资放任化”以及“降低边际税率、放松政府管制、保护私人财产、政府支出重点在经济效益高的领域”等9项内容,都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领域内的集中体现。接受“华盛顿共识”,自然就会把新自由主义奉为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与行为准则,进而使其日益西方化。因此,新自由主义是使世界从属于西方的理论,是西方霸权主义在理论领域的集中反映。
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幻景建立在政治与社会价值幻景基础之上,通过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生活方式及对外政策悄无声息地传递着,只要接受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生活方式,迟早会接受新自由主义的政治价值观念,并对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效率等信条深信不疑。这样,新自由主义本身就实现了经济思潮与社会思潮的整合,成为一些西方国家输出经济政治价值观念、使其他国家走上西式道路的意识形态理论,新自由主义也由此成为一些西方国家推行全球战略的意识形态理论。
❿ 西方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是什么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中,中国与外国,东方和西方,不仅仅是指地域的不同,还在于其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中西伦理道德思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必然有同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