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立法
Ⅰ 《中立法案》是怎样被提出的
意大利发出入侵阿比西尼亚的叫嚣。德国废除了《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其专军备的条属款,日本这时则在加紧侵略中国的华北。
面对此种情况,美国国会从3月就开始讨论各种不同的中立法案。多数人主张制订对所有交战国禁运武器、冻结货款和限制贸易的彻底中立法;主张集体安全体系的人则想制订一项授权总统酌情处理的中立法,以区别对待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经过3个月的辩论、争执,美国国会终于于8月24日通过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皮特曼提出了《中立法案》。
美国总统府白宫
Ⅱ 美国二战期间的《中立法》是什么时候发表的
1939年9月1日,德国悍然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酝酿已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5日,总统罗斯福宣布即日起美国开始实施《中立法》。
Ⅲ 关于美国的《中立法》
颁布时间及内容:20世纪 30 年代 美国国会为防止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战争的立法。1935年,在意大利发动侵略阿比西尼亚 (埃塞俄比亚的旧称 )的战争的前夕 ,美国国会内外的孤立主义派利用美国人民不愿卷入新的战争的和平情绪 ,推动国会于8月31日通过第一个中立法,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将此事宣布,嗣后凡由美国或其属地之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并禁止美国船舶运载军用品至交战国和美国公民乘搭交战国船只旅行,但不禁止其他物资包括战略物资出口。到1936 年2月底该法期满时,国会随即通过第二个中立法,将第一个中立法,有效期延长到 1937 年5月1日,并补充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的条款。1937年4月 29 日 ,国会通过第三个中立法,除前两法规定的内容以外,又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授权总统判定战争状态之是否存在,不仅有权禁止武器输往交战国,而且可以禁止任何货物输往交战国。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 ,F.D. 罗斯福总统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国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939 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的原则。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了英法;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中国无力自运。1941 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1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影响:因英国海上运输兴旺,又有强盛的海军,新中立法有益于英、法而不利于德国法西斯权力。它的经过标明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即在不直接参战的前提下尽能够支援反法西斯国度。
Ⅳ 美国的中立法案,对中日战争有什么影响
我是“非本色”,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略中国,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由于罗斯福家族同中国的关系,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对中国表示同情。早在1936年,美国就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信用借款,1937年也向中国提供了1200万美元的军用借款,美国前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曾发表讲话,劝阻美国飞机制造厂不要将飞机卖于日本等。可见,当时的美国一直在向中国提供援助。
实际上,美国传统远东政策,是维持中国的独立完整和门户开放,在中日战争爆发时,在美国一些孤立主义议员要求实施中立法案时,时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皮特曼,在国会上说:“实施中立法案比较不实施更将援助了日本及法西斯国家,如果美国对中日战争实施中立法案,就等于放弃他的传统政策和利益,完全退出远东。”因此,从美国利益出发点来看,在中日战争中,应该援助中国,反对日本侵略。
老铁求点赞。
Ⅳ 二战为何德国对美国宣战,是这个理由吗
二战中,德国对美国宣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联系到苏联,只能这么理解:
(1)德国对美国宣战是在履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第三款:任何一方遭受攻击,其他方会尽权力协助,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是1940年9月27日由德国、意大利与日本在德国柏林签署的。此项协定正式确立了上述三个轴心国的同盟关系,并被认为是对美国的警告:要么保持中立,要么两面受敌。条约补充了1936年的《德日协定》和《反供铲国际协定》的不足,目的是消除德国与日本因1939年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而引起的嫌隙。
但到了1941年4月13日,日本正府仍然背着西特勒(以回敬1939年8月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协议),几乎就在德国进攻苏联的前夜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在二战的关键时刻,德国本指望从日本那里得到支持,却没有得到。
(2)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并取得了成功。而德军当时则正面临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军心所措。次日,德国便对美宣战,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希望此举能够换取和促使日本能正式对苏联宣战,从而缓解德国的压力。但是很显然,随着日本把侵略重点放到了(西)太平洋地区,以及美国的参战,德国的目的根本就没有达到。
综上所述,德国深陷苏联战场的僵局不仅始终都没有因为对美宣战而被打破,而且反过来,正因为它对美宣战,促使美国正式介入二战,并连同其他西方盟国一同开辟了第二战场,而从加速了德国法锡丝的最终灭亡。
Ⅵ 美国参加二战前,罗斯福为什么痛恨中立法案
1940年9月23日,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可以说是轴心国公开地与美国叫板,威胁其不得染指欧洲和亚洲的事务。这显然触动了美国的利益,以及阻碍了其试图主导全球贸易的总战略,换作是谁都不会答应。
面对一片狼藉的欧洲,英国还在苦苦支撑,而深陷中国战场多年的日本,也渐渐显露出“南下”的野心。让人担忧的是,无论从哪个方向,矛头都指向了美国。罗斯福坐不住了,但如何绕开《中立法案》支持抗战,成为当下最要紧的事情。
他利用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战争的档口,推送自己的战略观。很快,国会修改了《中立法案》,允许交战国购买美国的军火和军用物资。也就是说,罗斯福以出售武器的形式帮助和支持盟国,并以此警示民众,“战争来了,谁都不能独善其身”。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Ⅶ 美国是在什么情况下修改中立法的
这个不是一下子改过来的,是一步一步慢慢过渡过来的.最早是在1939年10月底至11月初,专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属通过了新中立法,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款自运”。英国海上势力强大,有利于英国.而是到了1941年美国通过的租借法案彻底取代了中立法.
而下面这件事可以看作是1941年美国彻底取代中立法的诱因.
德国在二战开始后进行了"无限制潜艇战." 1941年9月19日,在巴拿马注册的美国商船“平克斯塔”号在冰岛西南被击沉,罗斯福就在10月9日向国会要求修改1939年的中立法, 要求武装商船,恢复美船开赴作战区域的贸易权。正当国会内辩论进行得难解难分之际,10月17日,美国驱逐舰“基尔尼”号又在冰岛西南被击伤,死11人。三天后,美驱逐舰“卢本?詹姆斯”号被击沉,死96人
Ⅷ 《凡尔赛和约》和《德国中立法》谁更优于谁
没有可比性
首先,美国孤立政策的由来与他本身的地理有关,美国领土孤立于当时的世界中心欧洲之外,其地理位置绝对他不需要如欧洲国家一般担心,邻国的强大威胁自己。当时的美国已经具备老英国的气质,光荣独立,大陆制衡,不让欧洲的某一国家强大,威胁自己
而凡尔赛条约是赤裸裸的胜利者对失败者的瓜分盛宴,他不光使得失败国,比如德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还对其自身领土做了瓜分,对军事做了限定,并付战争责任,做战争赔偿,为第二次的大战埋下伏笔
Ⅸ 令罗斯福头疼的《中立法案》,如何绕开
1935年8月,美国颁布的《中立法案》,标志着国内的孤立主义大获全胜。按照规定,美国在他国战争期间禁止武器出口和提供信贷,甚至购买非军事物资,也必须是“付现金,不管送”,彻底将美国置身于战争以外,以免“引火烧身”。
在“罗斯福新政”的刺激下,美国走出了经济大萧条的阴影,经济形势开始明显好转,使得罗斯福有精力关注已经一团糟的世界。在他看来,纷乱的欧洲正是美国插手欧洲,甚至是引领世界的最好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将美国的利益最大化。
不管怎么说,高瞻远瞩的罗斯福,暗中支持盟国抗战,扩大武装力量积极备战,甚至未雨绸缪地拟定“先欧后亚”战略,却始终受到《中立法案》的束缚。好在,他已经做好了参战的准备,只差一个合适的时机,这就是后来的“珍珠港事件”。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Ⅹ 美国《中立法》是怎样确立的
1935年初,随着欧洲战争危机的加深和经济恐慌的缓解,以及奈伊军火贸易调查委员会引人注目的调查活动。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倾向于持孤立主义的态度,他们认为,防止卷入欧洲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一向标榜的航海自由。2月,意大利发出入侵阿比西尼亚的叫嚣。3月,德国废除了《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其军备的条款,日本这时则在加紧蚕食中国的华北。面对此种情况,美国国会从3月就开始讲座各种不同的中立法案。多数人主张制定对所有交战国禁运武器,冻结货款和限制贸易的彻底中立法;主张集体安全体系的人则想制定一项授权总统酌情处理的中立法,以区别对待侵略者和被侵略者。
经过3个月的辩论、争执,美国国会终于于8月24日通过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皮特曼提出了《中立法》。8月31日,罗斯福总统勉强签署了该法案。这个法案完全反映了孤立主义者的主张,它规定对所有交战国一律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禁运,但授权总统确定军需品名单和宣布实行禁运时间;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输军火,旨在防止通过贸易渠道卷入战争或纠纷之中;法案还规定,如有必要,总统可宣布不保护乘坐交战国船只旅行的美国公民。此外,确保对武器出口的控制,还建立了军火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
193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的修正案,将《中立法》有效期延至1937年5月,增加了禁止向交战国贷款和对新加入战争的国家实施《中立法》的条款。另外,还授权总统决定外国的战争状态是否存在和是否实施《中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