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自媒体道德

自媒体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2-18 00:07:38

⑴ 网络自媒体传播下,道德是否可以虚拟为什么

道德虚拟不是可不可以,而是事实就有了!这就是道貌岸让的一种,因为有些人因为其道德观不是竖立在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的,而是竖立在世俗的眼光底下的,而网络恰好遮盖他!

⑵ 现在自媒体为什么越来越没有道德底线了

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就连很多媒体也深陷其中。出格也许更能博得热度。

⑶ 自媒体下的道德约束机制

核心阅读


由于自媒体传播具有公开性,因此遵守公共舆论场的秩序和规则是十分重要的。自媒体在享有通讯权、信息传播自由权、信息选择权等时,也理应承担道德上的
责任和义务。作为自媒体用户,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信息传播的自律能力,做到在制作或传播信息时心中有一杆秤,避免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自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不应忘记自身承担的道德义务


近年来,随着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到来,传媒不再是新闻记者的专利,“我在现场”也已成为信息传播和共享的主要模式。当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
练的人在突发事件现场对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时,不可否认对事件的发展与解决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伦理失范现象。自媒体时代,如何提升自媒
体传播者的自律能力,并构建起一定的自媒体传播伦理规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伦理失范现象堪忧


今年招远“5·28血案”发生后,一些现场血腥照片和视频在网络上不断扩散。视频中,犯罪分子气焰嚣张,手段残暴,就餐女子被打倒在地,惨叫声让人不寒而栗。


近年来,一些公共场所的恶意伤人事件、马路上的车祸事件,或是在受灾现场、爆炸现场,很多现场细节性描述、图片及视频,都是由在场网友通过微博、微信
等自媒体最先发布,并在自媒体环境下不断复制转发,随后大众媒体跟进。当暴力突发事件呈现在自己眼前时,很多自媒体用户凭借自身技术和传播特性,一跃冲上
事件发布的前台。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恐怖、血腥的细节、镜头,带给人感官上极大冲击,达到震撼人心的宣传效果,但也会让受众心理上感觉不适,留下不快的记忆。另
外,事故“原生态”地播出,没有体现出对被拍摄者生命的关怀,容易引起受害者家属的沉痛记忆,无异于对他们的“二次伤害”。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血腥、暴力
的“现场直播”还会给社会平添极端的负面情绪,甚至效仿犯罪。而这些都波及媒介传播伦理问题。


伦理失范原因分析


自媒体用户缺乏道德约束。与大众传播不同,自媒体传播者大多为非职业新闻传播工作者,没有接受过专业媒介素养教育,没有统一的职业道德约束。自媒体信
息发布无门槛,他们仅仅需要简单的注册申请,就可以在自媒体平台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面对暴力突发事件,他们拿起手机、照相机或摄像机将情况“记
录”下来并传播出去时,自然难以遵循传统的职业伦理,也很少考虑这样的行为是否符合传播伦理规范。


自媒体及一些非新闻网站缺乏“把关人”监督机制。不同于传统媒体,网络虚拟空间缺乏对传播内容有效地审查、监管和约束。现实中,突发事件又常能引起
“轰动效应”。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决定了自媒体经营者及一些网站第一时间把类似事件新闻放到重要位置,轻视甚至是忽略了对其内容的审查。

自媒体博客 http://zhanxincheng.com/


一些传统媒体盲目跟进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传统媒体的网站、微博,甚至一些传统媒体自身,一窝蜂跟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负面效应,助长
了不良习气。比如,一些传统媒体依赖“在场”公众拍摄的业余图像和视频进行传播,为了收视率、点击量而放松了对自我传播伦理规范的约束。


构建自媒体传播 伦理规范


自媒体时代,要消解自媒体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需要构建起自媒体传播伦理规范,需要自媒体用户、经营者、传统媒体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共同探索与努力:


一、加强自媒体用户的媒介素养


作为自媒体用户,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信息传播的自律能力,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各种学习,自媒体用户能对信息进行分析,清楚地判断什么样的信息
是符合社会规范的,什么样的信息可能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做到在制作或传播信息时心中有一杆秤,避免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二、传统主流媒体有效舆论引导


作为传统媒体,就新闻伦理而言,在如何处理暴力突发事件血腥、恐怖的细节和画面等方面,经过多年探讨与争鸣,已形成一定之规。面对自媒体对传播生态的
诸多改变,传统媒体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促进自媒体传播伦理规范的建立。首先,要严守媒体及民众所公认的传播底线,不渲染类似血腥、灾难、痛苦的画面,避
免二次伤害的发生。其次,在对暴力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和手段,不仅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使受众从悲剧中获
得理性的思考。再次,借助自身传播资源和优势,加大网络道德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的认知能力和对网络中各种事物的思辨区分能力。


三、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规范管控


作为政府,要建立制度化的网络治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应考虑自媒体这一平台的特点以及导致其伦理失范的原因,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
的网络公共道德行为规范,并开展相关网络道德教育宣传,从而避免或减少自媒体传播中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同时,采取防火墙等技术及时对不良信息进行处理或
过滤,并建立网络实名制及相应的行业规范。

⑷ 自媒体下的道德约束


核心阅读


由于自媒体传播具有公开性,因此遵守公共舆论场的秩序和规则是十分重要的。自媒体在享有通讯权、信息传播自由权、信息选择权等时,也理应承担道德上的
责任和义务。作为自媒体用户,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信息传播的自律能力,做到在制作或传播信息时心中有一杆秤,避免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自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不应忘记自身承担的道德义务


近年来,随着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到来,传媒不再是新闻记者的专利,“我在现场”也已成为信息传播和共享的主要模式。当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
练的人在突发事件现场对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时,不可否认对事件的发展与解决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伦理失范现象。自媒体时代,如何提升自媒
体传播者的自律能力,并构建起一定的自媒体传播伦理规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伦理失范现象堪忧


今年招远“5·28血案”发生后,一些现场血腥照片和视频在网络上不断扩散。视频中,犯罪分子气焰嚣张,手段残暴,就餐女子被打倒在地,惨叫声让人不寒而栗。


近年来,一些公共场所的恶意伤人事件、马路上的车祸事件,或是在受灾现场、爆炸现场,很多现场细节性描述、图片及视频,都是由在场网友通过微博、微信
等自媒体最先发布,并在自媒体环境下不断复制转发,随后大众媒体跟进。当暴力突发事件呈现在自己眼前时,很多自媒体用户凭借自身技术和传播特性,一跃冲上
事件发布的前台。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恐怖、血腥的细节、镜头,带给人感官上极大冲击,达到震撼人心的宣传效果,但也会让受众心理上感觉不适,留下不快的记忆。另
外,事故“原生态”地播出,没有体现出对被拍摄者生命的关怀,容易引起受害者家属的沉痛记忆,无异于对他们的“二次伤害”。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血腥、暴力
的“现场直播”还会给社会平添极端的负面情绪,甚至效仿犯罪。而这些都波及媒介传播伦理问题。


伦理失范原因分析


自媒体用户缺乏道德约束。与大众传播不同,自媒体传播者大多为非职业新闻传播工作者,没有接受过专业媒介素养教育,没有统一的职业道德约束。自媒体信
息发布无门槛,他们仅仅需要简单的注册申请,就可以在自媒体平台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面对暴力突发事件,他们拿起手机、照相机或摄像机将情况“记
录”下来并传播出去时,自然难以遵循传统的职业伦理,也很少考虑这样的行为是否符合传播伦理规范。


自媒体及一些非新闻网站缺乏“把关人”监督机制。不同于传统媒体,网络虚拟空间缺乏对传播内容有效地审查、监管和约束。现实中,突发事件又常能引起
“轰动效应”。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决定了自媒体经营者及一些网站第一时间把类似事件新闻放到重要位置,轻视甚至是忽略了对其内容的审查。

新成博客 http://zhanxincheng.com/


一些传统媒体盲目跟进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传统媒体的网站、微博,甚至一些传统媒体自身,一窝蜂跟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负面效应,助长
了不良习气。比如,一些传统媒体依赖“在场”公众拍摄的业余图像和视频进行传播,为了收视率、点击量而放松了对自我传播伦理规范的约束。


构建自媒体传播 伦理规范


自媒体时代,要消解自媒体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需要构建起自媒体传播伦理规范,需要自媒体用户、经营者、传统媒体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共同探索与努力:


一、加强自媒体用户的媒介素养


作为自媒体用户,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信息传播的自律能力,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各种学习,自媒体用户能对信息进行分析,清楚地判断什么样的信息
是符合社会规范的,什么样的信息可能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做到在制作或传播信息时心中有一杆秤,避免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二、传统主流媒体有效舆论引导


作为传统媒体,就新闻伦理而言,在如何处理暴力突发事件血腥、恐怖的细节和画面等方面,经过多年探讨与争鸣,已形成一定之规。面对自媒体对传播生态的
诸多改变,传统媒体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促进自媒体传播伦理规范的建立。首先,要严守媒体及民众所公认的传播底线,不渲染类似血腥、灾难、痛苦的画面,避
免二次伤害的发生。其次,在对暴力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和手段,不仅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使受众从悲剧中获
得理性的思考。再次,借助自身传播资源和优势,加大网络道德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的认知能力和对网络中各种事物的思辨区分能力。


三、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规范管控


作为政府,要建立制度化的网络治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应考虑自媒体这一平台的特点以及导致其伦理失范的原因,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
的网络公共道德行为规范,并开展相关网络道德教育宣传,从而避免或减少自媒体传播中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同时,采取防火墙等技术及时对不良信息进行处理或
过滤,并建立网络实名制及相应的行业规范。

⑸ 你认为一个知名的自媒体该不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在一些高层次政策上,该有的底线还是必须遵守的,毕竟你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相当多人的关注,而避免自己的不良行为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是应该的,再者这也是对自己道路发展的重视。

⑹ 如何看待自媒体的热评文章与道德准则的制定

道德准则的制定和媒体的热评文章有着必然而然的联系。批评的多了就会引起关注。

⑺ 如何理解网络中的自由网络自媒体传播下道德是否可以虚拟为什么

现在随着网络的发达,自媒体这个行业也逐渐兴起了。自媒体一直都是年轻人所喜欢的一个行业。他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情去拍摄自己喜欢的东西,展现给大家看,从中获得大家的支持和喜欢,然后获得自己的利益,很多自媒体都是正能量的存在,

但是也有一些自媒体被称为了毒瘤,因为他们毒瘤般的存在,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一般就是它的内容是抄袭搬运的,不是讲究实事求是,而是人云亦云,没有责任感的散播谣言。

因为自媒体是网络平台,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言论自由的。所以说,他也不会接受任何惩罚,而拍摄自媒体的成本又低,就诞生了所谓的粉丝经济,而一些人只要粉丝够多,就单纯想着自己的利益。


(7)自媒体道德扩展阅读:

享受网络自由不能伤害其他人的权利,所以网络谣言、欺诈等都是不符合规定的、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因为这样的行为伤害了其他人的自由和利益,无论是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是应该受到处罚的。

享受网络自由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样我们的网络环境将得到真正的净化,那些依托网络存在的谣言、欺诈等行为就没有了生存的环境,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享受到更加自由的网络空间。

自由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护,自由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我们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不受侵犯,这样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拥有这样的自由而努力。

⑻ 无良知自媒体人只顾热点舆论不顾道德正义之举,该评判吗

评判也是没有任何意思,自媒体人只是想靠这些言论来博取流量赚钱,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后者良知的问题。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只能是这些平台要对自媒体人明文规定起来了。

热点内容
经济法自然人 发布:2025-02-04 15:43:42 浏览:739
行政法庭审笔录 发布:2025-02-04 15:22:21 浏览:280
民事诉讼法是民告官吗 发布:2025-02-04 15:06:06 浏览:876
国家法官学院新校区 发布:2025-02-04 14:39:00 浏览:126
201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试题 发布:2025-02-04 14:26:57 浏览:706
最新劳动法保胎怎么发工资 发布:2025-02-04 14:12:58 浏览:161
两高司法解释最新 发布:2025-02-04 13:55:39 浏览:682
李荣凯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 发布:2025-02-04 13:55:26 浏览:233
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类 发布:2025-02-04 13:49:52 浏览:403
专利垄断条例 发布:2025-02-04 13:48:26 浏览: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