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立法
『壹』 我国目前的新闻立法
一)我国新闻立法现状
我国新闻方面的立法相当薄弱。1980年全国五届人大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新闻立法”的议案,1984年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新闻立法工作开始启动,直到现在,新闻方面的专门立法仍迟迟没有出台。目前,我国新闻方面的法律体系仅由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一系列部门规章以及地方立法组成,政府出台了一些新闻管理条例和规范性的文件,如《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新出台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等,也对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范。
关于新闻侵权的民事、刑事制裁措施也较为分散,更多方面只能靠规范性文件进行规制。这就造成了我国新闻立法方面存在着效力层次低、缺乏统一制度安排且作用机制单一的问题。因此,探讨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澄清影响新闻立法的模糊认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完成新闻立法,毫不懈怠地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实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不足
虽然我国立法机关和行政部门针对新闻活动颁布了大量法律和法规,但我国的新闻法制仍有大量需要完善之处。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新闻法》,这是我国现行新闻法制的主要不足之处,新闻活动还有相当部分没有法律予以规范。
1、法律位阶不高,约束力不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是一个由高到低的系列。其中部门规章的层次较低,法规以上才是司法机构判案的主要依据,规章及规章以下只能作为司法参考而不能当作主要的、适用的法律依据。效力和级别不高、体系不完善是目前新闻法制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7月1日)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也就是说,由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通过的法律才算的上是法阶较高的国家基本法律。反观现行的针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诸多法规,多为国务院各部委制订的行政规章, 而非由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制订,而“国务院部门立法是从属性和受制性尤为突出的立法”。[ 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323
] 因此,总体看来,我国关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规和制度从法阶上讲不高,从法律效力上说偏低,而且许多地方还没有同我国行政法体系接轨,在对新闻活动具体事务和纠纷的调整中,更多地充当的是司法参考的辅助性作用,导致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功能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
2、部门立法相冲突
如前所述,我国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数目众多,且“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二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从法理上讲,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这个由高到低的系列必须在立法精神上一脉相承,并统一于国家最高法律的宪法;但从实践中看,各种法规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各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保证不了同等的违规情况承担同等的责任,从而在法治的执行过程中造成了执法标准的偏差。
3、执法成本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提高新闻法治效率,尽快完成新闻立法,将降低在新闻管理时交叉混合式管理的决策成本,减少新闻管理部门的执法成本,有力地消遏新闻侵权行为的数量以及国家和当事人在新闻纠纷问题上的消耗。
4、现行新闻法制是弥补型法制
于对新闻立法没有整体规划,在许多基本性质问题上未作明确而深入的界定,无法从全局的高度指导新闻法规的具体制定,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容易出现争端,这就造成了我国新闻立法只能是在新闻活动的实践中,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就相应进行弥补式的法规建设,不利于对新闻业的有效管理。没有宏观完善的新闻政策或新闻法而代之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构成了我国新闻传播规范中的软肋。
5、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衡
我国现行的新闻法中,对新闻传播活动为主体的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比较完备,而授权性规范则比较薄弱。一是有些权利还没有进入法律范畴。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的权利,如采访权、报道权,法无明文。不是说我国新闻工作者没有这些权利,而是说这些权利还没有成为法定权利。新闻工作者在其正当权利遭到侵犯时,难于得到相应的法律救济。二是有些已被法律承认的权利也很不完善。如舆论监督虽已写入法律从而成为新闻活动的一项法定权利,但是舆论监督对象应当对此承担何种义务以及当舆论监督权利遭到侵犯时应当如何请求法律救济等还是空白。一项完整的法律规范如果没有对违反法律后果的规定,那么法律规范就不具备贯彻实施的条件。一部完善的法律,一套优良的法律制度应是权利和义务完整、平衡的体系。只有这样,它才能为公民所接受,才能行之有效。
『贰』 宪法为中国新闻传播立法确立哪些原则
新闻传播法的基本原则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则和准绳,是正确处专理各方面关系的依据属。宪法是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根本法源,因此,宪法原则是新闻传播法必须首先遵守的基本原则。新闻传播活动从内容到方式均不得同《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发生任何抵触。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个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 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有些条款是直接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如《宪法》第二十二条关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的规定,《宪法》第三十五条关于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宪法》第四十一条关于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的规定,《宪法》第四十七条关于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的规定等等,都是对新闻传播活动具有根本意义的法律规范。供参考。
『叁』 中国新闻法无法出台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我国古代关于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殷商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可能是最早出现新闻法规的国家。只是,我国现代新闻法的产生要比西方发达国家至少晚一两个世纪。
1、封建社会时期,实行“言禁”“书禁”“报禁”制度;
2、中华民国时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用《临时约法》对新闻事业加以管理,并颁布《出版法》、《新闻电报章程》、《著作权法》、《管理新闻营业条例》、《报纸法案》等;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在新闻宣传方面,提出“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的指导方针。并颁布了《出版法》、《修正出版法》、《新闻记者法》、《指导党报条例》、《审查刊物条例》、《新闻检查标准》、《战时新闻禁载标准》、《修正出版法》、《新闻记者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法令、条例。形成了以“党治高于法治”为特点,以“新闻统制”为核心的新闻法律制度。
3、社会主义时期,在革命战争时期,在有关的宪法和纲领中对新闻事业进行管理;新中国成立后,新闻法发展曲折。于建国几年内颁布《关于发布中央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关于发布公安新闻的规定》等。此后,由于受到“左”的错误的影响、干扰乃至破坏,新闻法制建设遭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法制建设陷入停顿甚至是严重倒退的状态。在改革开放后,《广告法》《著作权法》等解决了“无法可依”的局面。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层面的新闻立法最为活跃。新闻法制建设稳步发展。,同时存在问题。值得期待的是,根据《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建设成一《出版法》、《新闻法》、《著作权法》为主体及与其配套的新闻出版法规体系。
『肆』 中国为什么没有新闻法
1.为什么没有新闻法呢,要从中国的国情说起……
2.新闻法有啥作用,会带来啥好处,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新闻法?不制定又会怎样?
3.没了..
从这些去说说
不知道你想干啥
『伍』 《宪法》为中国新闻传播立法确立了哪些基本
平等是一种基本权利,即通常所称的“平等权”,而非宪法原则。 所谓宪法原则,是指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宪和行宪始终的基本...
『陆』 为什么中国没有新闻法
现在新闻法规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联系比较紧密,大部分的新闻争议案件都是依专靠这个来判。
目前阻碍属我国新闻立法进程的两大矛盾
1、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若干问题解答》是这样保护隐私权的:“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以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这说明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还没有纳入正规,目前仅是把隐私权归入名誉权中加以保护。
2.记者的采访权与监督自由的矛盾
众所周知,中国的媒体是由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直接控制的,是官方媒体。在西方,记者常被人们贯以“无冕之王”的头衔,是社会监督和社会正义的守望者,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记者如此的重任,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媒体是否能实现它的监督职能存在着很大的折扣。
另外,《新闻法》一旦出台,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党和政府必须放弃对媒体的直接控制呢?对已经拥有一项莫大的控制权的政党和政府来讲,谁会将这种权利轻易地拱手相让呢?
肯定没有记者法,记者是公民,当然要服从法律啰
『柒』 中国迟迟没有新闻立法,为什么
因为新闻记者不自律,有的还拿新闻说事,如采访时拿别人的小恩小会腐败现象如大同煤新闻,封口费。
『捌』 中国真的没有《新闻法》吗
现在新闻法规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联系比较紧密,大部分的新闻争议案件都是依靠这版个来判。
目前权阻碍我国新闻立法进程的两大矛盾
1、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若干问题解答》是这样保护隐私权的:“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以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这说明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还没有纳入正规,目前仅是把隐私权归入名誉权中加以保护。
2.记者的采访权与监督自由的矛盾
众所周知,中国的媒体是由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直接控制的,是官方媒体。在西方,记者常被人们贯以“无冕之王”的头衔,是社会监督和社会正义的守望者,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记者如此的重任,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媒体是否能实现它的监督职能存在着很大的折扣。
另外,《新闻法》一旦出台,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党和政府必须放弃对媒体的直接控制呢?对已经拥有一项莫大的控制权的政党和政府来讲,谁会将这种权利轻易地拱手相让呢?
肯定没有记者法,记者是公民,当然要服从法律啰
『玖』 中国现代新闻立法是哪一年
一)我国新闻立法现状 我国新闻方面的立法相当薄弱。1980年全国五届人大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新闻立法”的议案,1984年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新闻立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