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化道德
⑴ 文化与道德,什么是文化,什么是道德
一、文化
①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心灵(精神世界)的外化。精神世界具有内在性的一面,人的心灵总有一些他人无法感知的东西,这些方面不是文化;精神世界具有外化性的一面,人的心灵总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就是文化。波普的“世界Ⅲ”指的就是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与经济、政治相对应(“文化建设”等概念和相关判断中的文化一词)。
最狭义的文化是指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等等,与思想道德、科技教育相对应(“文化素质”等概念和相关判断中的文化一词)。
二、道德
道德是规范人们的人际利害关系行为的重要手段。
1、人的行为分为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有道德的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善的行为。
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害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恶的行为。例如,不拉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影响邻居生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②非道德行为(非伦理行为)是同他人没有利害关系的一部分个人生活行为,是不能进行善恶评价、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例如,裸睡、拉上密闭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的行为是非道德行为,不涉及人际利害关系。
2、道德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非暴力性的社会规范
道德要规范涉及人际利害关系的行为,不干涉单纯的个人生活行为。
⑵ 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有哪些
譬如诚信,在中国,诚信是儒家为人处世的中心思想,尾生抱柱、曾参杀猪、商鞅立木取信、关公夜读春秋等故事不绝于耳
⑶ 人类的高尚道德是什么
老子文化总结成一个字,善。
儒家文化总结二个字,中庸。
佛家文化也叫善。
西方文化叫按上帝的意图办事。
⑷ 人类的道德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4)人类文化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⑸ 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
老师是复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制.那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继承和发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①②③④都对.
故选:D
⑹ 为什么说人类文明的核心是道德文明
认为,尽管不同民族、国家存在价值观、思想意识的差异,但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追求社会道德文明、追求和谐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任何阻力所阻挡不了的历史发展潮流。一些破坏文明,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理智、不文明的行为,终将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一个倡导道德礼仪的民族才是真正文明的民族,一个缺乏道德和礼仪的国家永远不会是追求进步和文明的国度。 无可否认,任何国家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文明行为,但追求社会道德文明、追求和谐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任何阻力所阻挡不了的历史发展潮流。来者都是客,宾至如归,以礼相迎,以德待客是人类公认的待客方式。一些破坏文明,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理智、不文明的行为,终将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我们倡导文明发展,因为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道德思想观念,是人类在不断完善自我、进化修行体现出来的人类的本性。尽管文明包括的内涵和外延很多,但一个民族和国家体现出来的道德礼仪文明对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的所起到的强化剂、润滑油的作用不可小觑。以笔者之见,道德礼仪文明所反映的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的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以及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往往会带来人类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感官的认识,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程度。所以强化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所涉猎的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民风民俗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就会显得异常重要。 我国是文明之邦,在古代文明理念中体现出更多的就是道德和礼仪。传说中尧、舜、禹、周公等都是文明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的《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明里向来倡导道德观的建设,注重"四维(礼、仪、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四字(忠、孝、节、义),三达德(智、仁、勇),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文明标准。 我们注重道德修养,是因为道德是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也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地位全皆适用,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道德文明具有普适性。道德又是我们评价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一个社会中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皆是有违背道德标准和社会普遍性,那自然就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得不到人类公认,会受到谴责。 。我们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思想,但我们不守旧,我们会在开放中兼容西方有用的、普世性的文明;中国人的脚步正在追随着世界的文明与发展前进。反言之,作为一直标榜自己文明的西方强国,也应该兼容一些占世界人口过半的东方文明的道德价值理念和对世界和谐发展有用的思想,这样做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和礼仪的文明。大家都有包容之心,吸别人之长补自己所短,这样的世界才是文明、和谐、发展的世界。 在华夏文明史上,中国不仅是个道德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中国古代既有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的"礼";也有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的"仪"。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华民族向来注重礼仪教育,因为我们明白,礼仪有着它的人类文明的普世性,礼仪能体现出人的教养和品位,礼仪也是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中和谐的沟通的桥梁,会对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润滑作用。 礼貌待人是华夏博大精深文明中的一个理念,任何一个倡导文明的社会,自称文明的民族,如果连起码的"礼貌待人"都漠然置之,文明、进步、和谐也只会是口头禅。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基本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今天世界文化大融合的21世纪,任何民族和国家能吸收各民族、各国家文化中的精华,倡导"学习借鉴,批判吸收;古为今用,它为我用"的思维,才是一个真正讲文明,追求世界和谐发展的民族和国家。 一个倡导道德礼仪的民族才是真正文明的民族,一个缺乏道德和礼仪的国家永远不会是追求进步和文明的国度。 世界文明发展在历史上兴起衰落告诉人类,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追求人类文明的大漠中。只有谦虚、包容、开放的、善于吸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的民族,才是具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的民族。
⑺ 伦理道德在人类文化中居于何种地位
伦理道德在人类文化中
居于比较高的地位
很多东西都不能绕开伦理道德的。
⑻ 人类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什么
摘要
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认为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道德是主体在劳动关系中创造的文化形态,实现了主体对道德的需要,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重要历史前提和基础.道德本质是道德主体的良心自律和社会的导向作用所形成的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规范方式和实现人类人...
⑼ 怎样理解文化与道德的关系
文化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文化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成果,同时又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有力武器。因此,就文化知识本身的性质和目的而言,它对道德起着积极作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有利于道德的进步和发展,是提高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具体的讲,文化对道德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包括以下几点:
(一)文化通过对生产力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促进道德的发展。
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自然界现象和本质的认识的概括和结晶,在人们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极大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且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评价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人类道德水平向前发展。
(二)文化通过世界观、人生规对道德发生作用和影响。
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们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就从根本态度上决定了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方向和生活道路。文化知识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化知识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本质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从而帮助人们把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这一点对于我们青年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它们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建立在通晓人类以往的全部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并且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知识。因此,只有通过学习或接受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牢固的掌握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共产主义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文化对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变化的直接作用和影响。
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发展虽然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的,但也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落后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存在,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落后、科学不发达有关。科学文化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使之对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认识不透,造成了人的愚昧和粗俗。原始社会的血亲婚姻关系产生的基础就是生产力极其低下和对自然规律的无知所致。同样的道理,宗教神学的存在尽管有众多的物质的、心理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本身的认识还不发达、不深刻。因此,人们在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同时,客观上是利用和借鉴了当时条件下的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以此为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寻根立据。同样,人们也总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批判的武器”,来揭示旧道德、旧习俗的不合理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就十分重视文化知识的作用。他们以科学的文化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反对宗教神学的道德说教,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学说,对于动摇宗教神学的统治,转变人们的传统思想和信仰,破除宗教神学的旧道德规范和习俗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五四”运动前后,许多仁人志士对封建传统和道德发起了猛烈的抨击,而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旗子“德先生”和“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就是他们斗争的主要武器。
(四)文化对个人道德品行的作用和影响。
马克思曾经这样写道:“有产者的良心不同于无产者的良心。有思想的人的良心不同于无思想的人的良心。”“良心是由人的全部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决定的”。马克思在这里把人的道德同文化知识素养联系起来,看到了文化知识对人的道德品行的影响,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诚然,我们不能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将“知善”与“行善”直接用等号连接起来,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主要是由他所处的经济地位、阶级地位以及各种心理条件决定的。但也不能不承认个人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对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影响。文化知识能使人们增强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能力,有利于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端正行为态度,抵制各种不良习气的侵蚀。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知识或文化很低,就不易辩别是非、真假、美丑、善恶,就容易受各种坏思想、坏行为的影响而走上违反社会公德甚至违反法律的犯罪道路。因此,文化知识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陶冶人的情操,变换人的气质,提高人的生活趣味,有利于消除野蛮粗俗的言行以及低级情趣。相反,愚昧无知则往往使人精神空虚、生活无聊、情趣低下、颓废堕落。
(五)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人的道德意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道德教育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教育,它们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智育是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必须依靠真理,依靠说服,这就离不开智育。只有搞好了智育,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他们深刻的了解先进的道德政治和行为准则,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另外,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家庭教育中。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道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文化与道德关系的另一方面,就是道德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从总的趋势来说,道德是在向前发展的,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道德规范或多或少的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因素,也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科学文化的尊重。但在不同的社会以及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中,道德对文化的作用却有所不同,这种作用要受到经济基础以及阶级利益的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说来,处于进步、上升时期的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比较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相反,处于腐败、没落阶段的阶级总是阻碍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有时会有些失误和偏差,但总的来说,由于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制度,无产阶级把文化作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有力武器,因而在道义上和实践上积极促进文化的发展,并且把热爱文化学习、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作为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
⑽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什么过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内史过程与容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