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弱生

道德经弱生

发布时间: 2022-02-18 09:38:09

道德经 弱者怎么变强

“柔弱者,生之徒也;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的,是生生不息的;坚强的,是死气沉沉的。为什么呢?“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刮风不会整天一直刮个不停,下大雨也不会整天下个没完,要是整天刮个没完下个不停,就要出现灾害了,平静才是生活的常态。
所以,坚强是偶尔的刮风和大雨,柔弱才是生活的常态。假设让你一直保持坚强,你撑不了多久的,和刮风下雨一样,不能下个没完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底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攻击坚强的,却没有能超过水的,所谓“水滴石穿”嘛。

㈡ 老子道德经中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已知于强,未可知也的意思是什么

摘要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㈢ 道德经中的弱其志是什么意思

这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章,本章讲的是圣人知天下的道义,原版文是:不尚贤,使民不争权。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意思是说圣人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对黎民百姓的政策就是让他们不要有太多的愿望,不要有太多的想法,要安于自己的生活,实际上是在说大家不要起来造反的意思,但可能在道德经原文的意思更深一层,守分安命,重于国君。

㈣ 为什么《道德经》是弱者的斗争哲学

老子的《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可见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内容博大精深,许多人穷其一生都在研究《道德经》的内涵,并孜孜不倦;另一方面《道德经》又被称为弱者的斗争哲学,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

1、不争

《道德经》提到“夫唯不争,故无忧”,这句话说要像水那样不争,所以能万事无忧。当你还处在弱小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首要的则是要保全自己,只有保全了自己,才能有后续的发展崛起。所谓剩者为王也!当年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就是不做出头鸟,保全自己,发展自己,等到自己壮大之后,一举击破对手,赢得最终胜利。弱者如果以卵击石,那么必然会落得惨痛的下场。

2、若水

《道德经》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若水,就是要有像水一样的潜力和特质,水的特质就是柔而绵延,柔中又带有刚,作为弱者亦是如此,要有水的柔性,善于化解任何的不利局面,以时间换空间,来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一味的刚,则会容易折断,一味的柔,则会懦弱,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3、无为

《道德经》提到“为无为,而无不治”。无为的意思就是说,不要瞎折腾,作为弱者,资源有限、精力有限、机会有限,一旦错过就没有翻身的机会,务必要积累能量,一击必中,方能鱼跃龙门,改变命运,改变局势。

4、无欲

《道德经》提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过份贪欲必然会有大的耗费;过份地敛聚必然会有过多的丧失。简单的说,你拥有的越多,你失去的也越多。作为弱者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太多,这些欲望就会引导你走向灭亡,当你资源比较少,关系比较少的情况下,就需要你聚焦于一点,减少其他杂念的诱惑,持续的向目标奋斗,如果多年的坚持,才能是你迈向成功。

5、若愚

《道德经》提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局话的意思就是说,最耿直的看上去好像弯曲的,最灵巧的看上去好像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木讷。我们都知道“大智若愚”,其实就是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枪打出头鸟,看上去愚笨,实则保全了自己,看上去无知,实则最为明智。

6、为道

《道德经》提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识即是说,做学问要积累,学道理,却要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弱者这点非常重要,弱者之所以弱,是因为思维和能力不足以强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减少自己主观思维的局限性,去思考更大格局的思维,如此,才能让你迈向上层。基层思维是导致你处在基层的根本原因,只有具备了高层思维,你才能迈向高层。

综上几点,《道德经》的博大精深,方方面面诠释了,作为刚起步的人,或者尚处在职场初期,创业初期的人,应该怎么做,怎么样去奋斗。思想是行动的指导,只有具备优秀的思维,方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㈤ 为什么说《道德经》是弱者的生存法则

因为它给了弱者们一定的行为思想上面的指导,让弱者可以摆正自己的思想,更顺心的活下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㈥ 道德经中强与弱的观点赏析

柔弱胜刚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版之能守;富贵权而骄,自遗其咎。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现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㈦ 柔弱生之余,老死皆刚强 道德经

语出《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㈧ 在看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有几句“弱则生,柔则存

水柔,不去争得不到的东西,它不会去改变沙漠,但是会让江河充满活力。生活有很多回必答须的,空气,食物,空间,金钱,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外物而生存。所以有所争,有所不争。争值得去争取的,比如追求梦想,梦想实现,价值实现,物质就不能羁绊一个人。而为了金钱利益不择手段,很累而且容易伤到自己。老子眼里的水绝对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追求的水。

㈨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如何解释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天意想要让它收缩,一定是因为它不断扩张的缘故;天意想要削弱它,一定是因为它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的缘故;天意想要废除它,一定是因为它过于兴盛了;天意想要去夺取、灭亡它,一定是它太不自量而越度。这些叫做隐蔽微妙的道理。柔弱就这样胜过刚强。鱼不能离开深渊——它的根本之地,国家的镇国重器绝对不能显示给人看。

所以说,老子提倡安守柔弱,因为柔弱是生机旺盛的;提倡“守雌”,“雌”就是柔顺安忍。要“处其实不居其华”,要“处其厚不居其薄”。这种明悟就叫做“微明”。说它是“微明”,是因为它是隐蔽而微妙的,是不容易为世人所发现、所领悟的。

柔弱为什么能胜刚强?就是因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是“生之徒”与“死之徒”的较量,时间会证明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这是包含“道”的慧眼所看到的世界的真相。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为什么不能离开深渊?因为深渊是鱼的根本,是鱼的藏身之地,鱼躲在深渊里,可以自由自在,人不能发现它更加进一步地去想伤害它。如果鱼非得跳出来去显示自己的存在,那么鱼的灾难就开始了。

“国之利器”为什么不可以示人?因为“国之利器”是国家的根本。一旦有意地炫耀和无意的泄露之后,就会把“无形”的利器转化为“有形”,天下所有有形的东西都是可以破解的,这样,再好的“国之利器”也就形同虚设了,国家的灾难就要来了。

热点内容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适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04 12:46:29 浏览:281
银行放贷合同法 发布:2025-02-04 12:02:27 浏览:172
出售非卖品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1:24:23 浏览:189
公司颁布规章制度后的结束语 发布:2025-02-04 10:37:18 浏览:907
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0:37:10 浏览:358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确定 发布:2025-02-04 10:35:44 浏览:605
招募刑辩法律援助律师 发布:2025-02-04 10:08:03 浏览:559
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 发布:2025-02-04 10:02:38 浏览:631
2016年诉讼法收费标准 发布:2025-02-04 09:55:14 浏览:841
商法之商 发布:2025-02-04 09:23:02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