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五关
『壹』 道德困境:面对五项道德决策,你会怎么做(五)
我会找他谈,了解他的动机和事情经过。如果他是错的话,建议他把钱还给公司,因为公司早晚会发现,那将会毁掉他的前程。如果他不听劝的话,只能结束这段友情,向公司汇报情况。
要做个有原则的人。
『贰』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的基础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
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客观证明有信用。相反无诚信者是伪君子。有关诚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谈及,包括伦理学、宗教、专业操守、人事管理及政治学《君王论》。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待人以诚,纳人以信,方为真正的诚信。
『叁』 个人品德的五个方面是什么
个人品德的五个方面:
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泰和精神 崇文尚德、包容开明、务实创新、和谐奋进。
3、文明市民守则 “十要”,要遵纪守法, 要勤奋学习 ,要诚实守信, 要勤劳俭朴, 要爱护公物,要团结互助 ,要礼貌待人, 要尊师重教, 要尊老爱幼, 要讲究卫生 “十不要“。
品德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品德包括:“爱心”、“尊敬”、“言谈举止”、“团结”、“友爱”等。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整合行为动机、确定行为目标、自觉调控行为过程等都是个人品德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道德要求只有同个人品德相结合,才会转变为现实的道德力量。
个人品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任何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生实践活动的深入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就提出过“修身养性”,我国也把思想品德、青少年的个人修养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同时,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的过程,它能够为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肆』 需要社会道德的正反面素材,五个
素材1,路边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
素材2,散落的钞票——哄抢一空还是如数归还?
素材3,仇富心理与炫富情节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6.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7.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8.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10.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朗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1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14.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16.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 罗素 17.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18.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19.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21.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 22.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2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二)妙语集锦 24.严格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首先应该维护社会的公平。道德是讲“应当的”,社会的公平是最大的“应当”。比方说,市场经济诉诸的是效益手段,多劳多得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但道德要考虑社会的公平问题。那么,我们社会的政策、法律在维护人们正当获得利益、权利的同时,还主张要维护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我们社会所实行的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其中就表达了道德对社会公平的一种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做客强国论坛接受嘉宾访谈时说。 事例类 ﹡学子风采﹡ 学海扬帆终不悔 为报祖国殷切情 5月11日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举行颁奖仪式,由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代表教育部向我国在加拿大自费留学的优秀博士生颁发奖金和证书,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优异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 在张白羽从卢大使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她兴奋得满面生辉,让每个在场的人都感染到她的蓬勃朝气和兴奋心情。座谈时,她满怀激情地一连道出五个“何其幸”:“何其幸,我拥有一个伟大祖国!祖国繁荣昌盛,蓬勃发展,让每个海外儿女都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何其幸,祖国关爱我们,祖国令我感到温暖,祖国就在我心中;何其幸,有那么多可尊敬的师长,教我治学之道。同窗可爱可敬,他们的激昂上进令我振奋……”发言结尾,情浓而诗成:韶华数载纸上留,家国万里沐春风;扬帆学海终不悔,为报祖国殷切情!
『伍』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5)道德五关扩展阅读: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
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陆』 道德困境:面对五项道德决策,你会怎么做(三)
我想这件事,每个人都不会考虑到道德。大家出来就是为了赚钱,有版机会怎么会错过呢?权 贪小便宜也不是我们一天形成的,想用道德约束那是相当的困难。
作为中层管理者应该为公司,为员工多考虑一下。为公司不能虚报,瞒报。为员工,员工出差很辛苦,不能为了一点点补贴打消员工的积极性。
解决方案:对员工频繁出差地区的消费进行统计。规定出出差消费额度及补贴金额。 如员工A到 C市出差,食宿档次5.申请补贴300。 员工B到C市出差,食宿档次2.申请补贴500。 我们可以发现员工A在出差过程中为公司节省了食宿费用,那我们应该给予鼓励,我想300员并不多。 那相对来说,员工B的出差享受高档次待遇,还要求高额补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出差费用及补贴金额公司应该出据标准,这样员工才能享受合理的待遇,还能不被良心责备。 注:部分公司需要考虑出差价值!
『柒』 什么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五常
五常:仁、义、礼、智、信。在汉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仁义礼智信”被确定为整体德目的“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基础性的“母德”和“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怎样做到仁呢?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自己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这表明孔子认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仁的精神价值重要体现就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以博大宽厚胸怀来爱护民众,这是自我认知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态的内在反映。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思想,这才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
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说的理论体系,更多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
义是我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了义。义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部生命源泉。正义体现着人与自然互动产生的全部人类文明发展所遵循的内在规律。正义更直观揭示了中国传统辩证哲学的精气神,意义广泛而深远。
『捌』 道德表现有哪些方面
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思想品德。
1、“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 守法 明礼 诚信 团结 友善 勤俭 自强 敬业 奉献
2、“五讲”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3、“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4、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5、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6、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玖』 什么是道德
道德
开放分类: 中国文学、哲学、教育、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 dé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道德是行道积德——实践真理、发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创造条件、建立机制、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运用科学、实践真理。积德,就是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行道积德就是道德。
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和谐发展,是不讲道德;平等互利、诚信互助实现和谐发展,是一般道德;助人为乐、奉公为乐促进和谐发展,是高尚道德;舍己救人、为公牺牲在行道积德上达到了顶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这种阶级(等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尚道德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这是和谐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行道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与风俗习惯,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普遍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使社会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释义】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参见词条“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备。
(二)情义;恩惠。例:功德|积德|感恩戴德|《书·盘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四)感德。例:《左传·成公三年》 “然则德我乎?”
(五)事物的属性。例: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 “实、德、业三,各不相离。”
(六)德国的简称。
(七)姓。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来称颂老年人。
〖例句〗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教育界、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句封建主义的老话。
今天,当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或在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光大时,是否也应对这句老话有一番检视呢?
这句老话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还包含了父权制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更紧要的,这还是一种封建统治的手段,即将女性的“德”与“无才”紧密联系起来,以“德”为由,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将她们置于愚昧无知的境地,从而造成了中国女性上千年间“女憧憧,妇空空”(《大戴礼记·主言》)的状态,无论是未婚女子还是出嫁妇人,大都不知不识,头脑空空,懵懵懂懂——以此来确保男权中心主义的统治地位及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最早出处已无从考证,但与它涵义相近似的说法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枭、鸱都是极凶猛的飞禽,喻狠毒)、“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皆出于西周的《诗经·瞻卯》。可见,认为男人拥有聪明才智可以成就事业,女人拥有聪明才智则非但不是好事,还是搅乱天下、酿成灾难、祸国殃民的根源。根据《诗经》之中的这些说法可断定,“女祸论”的观念也算得上是历史悠久了。从这一意义上说,为提防、阻止女性变得聪慧,不让她们有思想、有才能,也就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问题了,因其直接与江山社稷的稳固联系在了一起。为不让“哲妇倾城”,就必须使女性不成为“哲妇”,最关键的就是把她们限制在家庭的小圈子里,使之成天忙碌于家庭事务,不知亦不问世事。根据记载,汉代女子到了十岁就禁止外出了,要深居闺房,学习执麻、治丝、织纫、制糟酱酒浆等等一大堆“女事”,以练就从事家务劳动所需的基本技术。之后,十五而笄,二十而嫁。可见,这一时代的女子也并非是什么都没学,而是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扮演,使女性“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即只让她们学习掌握家务劳动的技术,而不让其参与到社会教育体制之中去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特别是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知识。
根据东汉班昭所著《女诫》的记载,女子出嫁之前除了要加紧练习家事技术外,还要进行所谓“女教”,以达到规范女性言行举止的目的。“女教”的内容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个方面,是封建礼教对女性要求的具体化。所以,“女教”绝非等同于近代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兴女学”,“女教”的目的与“兴女学”正好相反,它不是为了推进妇女解放,而是为把套在女性脖子上绳索拉得更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女教”在“德、言、容、功”四方面的表述,都是以“不必”这样的否定形式来进行阐述的:“妇德不必才明绝异”、“妇言不必辩口利辞”、“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妇功不必工巧过人”。显然,这些规训要求女性本来可以做到的也不必、不要去做,即佯装自己做不到,更无须尽量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这四个“不必”、特别是“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不仅再度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相互印证,还非常明确要求女子必尽量“装懵扮傻”——即使聪明过人,心里明镜似的,也要表现出木讷、迟钝、无知、孱弱的样子,自我压抑,自轻自贱,保持低于、次于男性的姿态,切不可将自己的聪明伶俐显露出来。班昭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彪的女儿,其哥班固也同为著名的史学家。班昭虽为女流,却得益于家学渊源,文慧超群,曾有公卿大儒马融之辈向她问业,被《中国妇女史》的作者陈东原誉为“好一个了不得的女子”。想必作为学问家的班昭本人,是完全清楚有多少男人的学问其实是在自己之下的,也知道有多少女子其实十分聪慧。然而,无奈受制于封建礼教伦常,班昭不但遵从三纲五常,还应邀进后宫给嫔妃们讲解妇德,并运用自己的文思,将原本散漫浮泛的男尊女卑封建礼教系统化,编撰而成《女诫》。此书与《烈女传》、《女训》等著作一起,成了封建时代进行“女教”的范本,也成为牢牢套在中国女性脖子上的千年枷锁。
由女性来做束缚女性的事,呜呼哀哉!
为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制度化,父权制还与儒学结合大力推进贯彻“男女有别”、“男女大防”的封建礼教,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防女子之“淫”。为此,大加渲染的是女子一旦有了知识,就可能具备对自由的向往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难以驾驭,还会变得“淫荡”,继而发生种种“不贞”之事。历史上,此类女子“因才而淫”的故事传说比比皆是。如才女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琴声感动而与之私奔;蔡文姬虽才学丰富,却感情复杂缱绻,结果三易其夫;杜丽娘、崔莺莺因知文断字,看了一些文学“杂书”,愈发多愁善感,移了性情,春情萌动,将对封建伦常的反叛付诸行动,等等。所以,上千年来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一直遭到剥夺,目的就是为了将女性塑造为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封建礼教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