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知识
⑴ 道德即是一种知识内涵,又是一种行为方式对吗
道德既是一种意思形态,也是一种准则、规范,所以你这么说没错。
⑵ 知识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对道德与知识的关系辨析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根本不相信道德的存在。典型的就是“杨朱哲学”。《孟子·尽心上》曾说它“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其一则是信仰道德的。孔子和庄子都属此类。他们的本义虽有出入,但对生命本身都是持有道德观的。其不同处在于,孔子将道德根源置于人的经验领域(血缘和心理)中;而庄子则将之赋予超验的“道”的地位。
对于不信仰道德一派,笔者不予讨论。因为没有讨论的基础。
对于孔子,显然是持“道德高于知识”这一信念的。道德属于人的精神领域,崇高的道德是排斥功利和实用价值的。而知识,作为人类种族维持生存和寻求发展的文化工具,它的目的恰是纯粹的功利效益。因此,道德与知识产生矛盾具有必然性。
社会发展依靠知识的积累和增长,依靠“物”与“利”对人本能的刺激和奖励。从某一角度来讲,“恶”往往成为历史进步的杠杆。这种进步也必然要以牺牲人类纯洁的童年、美好的人性、道德感和对善的追求为代价。这就是历史与道德、理性与人性、真与美的二律背反。
孔子解决此两难处境时,是以保护道德,限制、否定知识来进行的。如在《论语》中我们可以见到,他反复阐释的就是“道德高于知识”这一信念。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有徳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子路》)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知德者鲜矣。(《卫灵公》)
巧言乱德。(《卫灵公》)
这些记载都鲜明地表达出孔子对知识(“言”、“巧言”、“利口”)的道德批判和道德立法。他要求的是言行一致,且合于礼(道德规范)。虽然儒家(尤其是理学)能在理论体系上统一道德与知识,但一落到实践上,全然就走了模样。挂道德之羊头,卖私欲之狗肉。
道德的价值与功利、知识毫不相干。事实上,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结果总是为“恶”披上道德的外衣,或者成为一种乌托邦。儒家将道德植根于人性心理(孟子谓“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和对经验典范的追求模仿(孔子的“吾从周”),实际上就失掉了道德根源,为不道德、伪道德实践大开方便之门。而且越有知识,就会伪装的越隐蔽,危害也越大。
⑶ 谈谈你对知识和道德二者关系的认识
道德的修养与知识的探素有关联,也有区别。
道德修养是一种心态的维护与升华是内一种境界容,而知识的探索是人们对自然世界感性的一种再认识。
一种是心灵的坚守,一种是对感官世界的认识。
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智者,有知识的人不一定道德。
道德比知识更高尚,更具智慧和觉悟。
道德是先天具备和后天坚守的,而知识是后灌输学习或生活体验中得来的,道德比知识更具自我约束力。
⑷ 道德小知识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心信念等力量来发挥和维持其社会作用。
道德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而且是笨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职业活动代代相传形成职业道德的连续性。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依靠从业人员的自觉努力。
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表现出层次性。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必须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待人接物,树立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尚。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在职业生活中,要提高职工队伍的基本素质,关键在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所谓职业责任,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个人对社会、集体和服务对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职业纪律是在特定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职业纪律的三个方面:劳动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
任何人要想做好工作,总是离不开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忠于职守、热爱本职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的职业差别,只是分工的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的基本要求:克服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忠实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反对玩忽职守的渎职行为。
正确选择职业的做法是:把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个人的实际条件和个人的理想三方面协调起来,结合好。
热忱服务、文明生产的基本要求:端正服务态度;生产要规范化;维护消费者利益,为人民排忧解难。
讲究质量是每个从业者对社会对人民所必须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是恪守职业道德的要求。
讲究质量注重信誉的基本要求: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倡诚实劳动,严把质量关;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职业技能也可称为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完成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
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职业劳动者都要遵守职业纪律和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职业纪律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职业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
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要树立竞争意识,具有在工作中努力向上,永不自满,敢于冒尖,敢为人先,体现了积极进取,勇于竞争。
增强竞争意识,有利于个人进步。
社会主义竞争与资本主义竞争的根本区别:竞争的目的不同;竞争的基础不同;竞争中凭借的手段不同。
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不甘示弱,提倡敢于冒尖,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提高竞争实力;提倡公平竞争,形成相互促进,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要勇于战胜困难,有不怕挫折的心理准备。
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是指在工作中,勇于破除各种束缚,敢于创造,不断开拓的精神。
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是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培养成为开拓型的职业劳动者的需要。
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勤于探索,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空谈,重实干,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劳动者彼此之间和写作单位之间需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是一种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下进行的相互促进的活动,体现了团结写作、互助友爱的重要性。
团结写作、互助友爱是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新型的人际关系。
团结写作、互助友爱的基本要求:识大体,顾大局,自觉维护集体和同志们之间的团结;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热忱关心他人疾苦。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指的是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勤俭朴素的工作精神和生活作风。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精神财富。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基本要求:树立为改变祖国和家乡的面貌而艰苦奋斗的志向;坚持勤俭节约,爱护公共财产;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实践中,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借以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较高的境界。
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必由之路。
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进步和成才的重要条件。
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分为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好恶的情绪和态度。
职业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力量和精神。
职业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责任感,也是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的结晶。
职业道德行为是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活动的具体表现,也是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事实根据和基本内容。
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坚持执行统一;开展职业道德评价,严于解剖自己;学习先进人物,不断激励自己;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独”。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所谓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一种能力。它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慎独即在别人看不到、听不见的情况下,自觉的 不做任何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事。
现代礼仪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微笑人们在社交中,社会互动的基础。
微笑时,要突然的笑,慢慢的收。
⑸ 公民道德基本知识是什么
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
《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以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将我国公民应遵守、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20个字,即: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规范是第一次系统地、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地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应当引起全社会地高度重视。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纲要》地过程中,需要把这20个字当作一个重点,使这些基本道德规范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公民地内心,并落实在具体的道德行为上。
《纲要》提出地20个字可以再细分为这样10个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这10个基本规范,在调整整个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大致说来可以对这些功能作这样的认识和划分:“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规范的也主要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即把“守法” 作为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明礼”主要是规范公共场合的公共道德行为,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诚信”主要也是规范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是对“明礼”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即古人所说的“礼于外,诚于内”;“团结”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友善”与“团结”是同一层次的道德规范,功能也是相类似的,但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勤俭”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勤俭的道德素质更多地在公民个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自强”主要也是对公民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出要求,与“勤俭”是同一层次的道德准则;“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奉献”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申出公民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来认识和划分上述公民道德10个基本规范的功能,只是从基本的方面着眼的,在实际的公民社会的道德实践中,各个公民道德规范的功能往往是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例如,调节公民与国家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也总是调节公民个人相互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而调节公民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也具有调节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的相互关系的功能。因此,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具体功能不应作绝对化的认识和划分,而是要在明确它们各自主要的功能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它们的其他功能进行具体分析。
⑹ 道德就是知识
(1)苏格拉底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质修养,提 出“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并认专为教育的目属的就是要发展人的智慧,完善人的道德。 (2)美德不是天生的,知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实现人的美德,必须使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离不开教育。
⑺ 道德传授和知识传授的区别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次家长在谈论起孩子的教育时,都绞尽脑汁,恨不得倾其所有,重视程度由其可见。仔细想想,为人父母哪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教育是一个悉心灌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欠勿心浮气躁。
作为家长,我们除了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掌握知识,拥有智慧外,还要给她讲品德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从小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品德培养胜于知识传授。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怀。一个好的父母不是肯为孩子花多少钱,而是懂得传授她做人的道理和尊严,让她长大成人后,能昂首挺胸地立于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拥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才能更易获得他人尊重及认可。
图片发自简书App
首先,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国人一直把诚信作为立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只有孩子拥有诚实的心性,心中才有一片坦荡光明,才更宜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后走上社会交到有品质的朋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次,培养孩子做一个谦虚的人。
谦虚,顾名思义就是实事求是,不说大话。为人处事不浮夸,并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我们要告诉孩子谦虚是“一切美德之首。”只有谦虚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欣赏和敬仰。从小培养孩子谦逊的态度,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孩子才会得到不断进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
告诉孩子:凡事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只有善待他人,才能调整失衡的心态,解脱孤独的灵魂,走出无助的困境;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充实快乐的感觉,踏入充满机遇的境界,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宽容的人。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段台词这样写道:“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在人类一切美德中,宽容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底善良、性情温和、招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就该把时间用在好好学习上,别的啥也不用干。甚至溺爱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地步。实际上我们应该适当鼓励孩子做家务。事实表明:一个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易于就业。
《曾国藩诫子书》“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勤劳的人更宜接近成功,懒惰者必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热爱劳动,远离懒惰,接近勤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云:“百善孝为先。”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必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有了这样美好的心灵,才能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当然我们要想培养孩子这种孝心,父母必身躬力行。一个有爱的家庭:长幼有序,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其乐融融,这样才更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
弗洛姆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生命,是生命进程中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一个条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尊重老师,也要尊重任何微小的生命。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相应的尊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家庭这块沃土培养出一个品德高尚,心性优良的好苗子。当她破土而出时,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真正做一个勇敢,自信,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愿君共勉。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⑻ 道德是什么道德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道德比知识重要
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它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道德活动)三个部分构成。
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利用前人传授的知识造福人类;道德低下的人可能凭借人类已有的知识牟取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科学知识,从而推动社会进步;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愚昧无知、既损人又害己。
(8)道德知识扩展阅读: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⑼ 辩论赛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人在社会上行走比来的不是在校时分源数的高低,而是道德品质和做人处事能力,现中国的学生太注重分数的结果,而忽略了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但这也是和国情分不开的,个人无力解决,那只能靠每个家庭的主导父母亲和学校老师共同的引导。希望能有比较好的结果。这其中家长的引导又更为重要,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行为世范的老师。
⑽ 无知识的道德可怕,无道德的知识更可怕.
道德,是一个社会或国家的人们,为了规范人类自身,长期约定俗成的品质和德行版。权
如果没有知识,只是一味地要求自己或他人遵从道德规范,那么在实施中,道德必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显得太过机械,没有说服力,甚至成为一纸空文;比如:不努力上进的婚姻的一方,无法要求对方永远遵守感情专一;还比如没有知识,只一味地安分守己,终究不能有大的发展,不能更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国家。
同理,拥有知识,却放纵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就会因为居于知识的高度和地位,成为太多知识不如他的人的一个反面的样板,而人的欲望是无法真正有效科学地控制的,因此对社会和国家所造成的精神上的危害是难以想象的;比如一些知识分子,纵欲无视婚姻的存在,使得他人效仿;还比如国家培养出的一些高等人才,为了自己的物质需要,却到国外发展为别的国家服务。
因此,家庭、单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以法律老保障道德的实施;使先进的知识、稳定社会的道德相互协调起来,成为发展前行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