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立法者是谁
❶ 下列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A.开普勒被称为“天空立法者”B.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C.
A、开普勒经过10多年的悉心研究,终于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运动定律.从此他也得到了“天空立法者”的光荣称号.故A正确.
B、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故B正确.
C、牛顿第一定律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C错误.
D、经典力学只适用宏观世界与低速运动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AB
❷ 为什么开普勒称为天文立法者
开普勒在天来文学方面做出了自很大的贡献。
开普勒分析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毕生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总结出关于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世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并且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首先,发展了哥白尼日心体系。
开普勒以他的创新性思维和过人胆识,摒弃了2000年来陈陈相因的均轮和本轮观念,以椭圆轨道描绘行星的运动,使太阳系的图像变得十分简洁明了。这为太阳系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行星运动三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准备了条件。牛顿正是从这些定律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正是由于这一辉煌成就,开普勒被誉为“天空立法者”。
❸ 开普勒为什么会称为“天空立法者”
开普勒对天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开普勒分析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一生积累的天文观测数据,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称为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1630年11月15日,伟大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雷根斯堡去世。开普勒留下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和《鲁道夫星表》以及其他人类遗产,被已故佛陀称为“天空立法者”。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哥白尼日心说系统被开发出来。原来哥白尼受到旧观念的束缚,即天体只能作匀速圆周运动。为了使日心系统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的天文现象相吻合,他仍然遵循着平均循环、当前循环甚至当前循环的旧规则,因此他的日心系统仍然不得不引入30多个大大小小的循环。开普勒以其创新的思维和非凡的勇气,从2000年起放弃了陈陈相因的平均圆和当前圆的概念,描绘了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的运动,使得太阳系的图像非常简洁清晰。这为太阳系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❹ 现了行星三定律被称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
开普勒
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
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
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a3/T2=K
a=行星公转轨道半长轴
T=行星公转周期
K=常数 (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
❺ 科普:为什么天文界把开普勒称为“天空立法者”
因为他提出了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是当时天文学界最重要的定律,因此被称作天空立法者
❻ 因为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而被称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光学家。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魏尔,父亲早年弃家出走,母亲脾气极坏。他是七个月的早产儿,从小体弱多病,四岁时的天花在脸上留下疤痕,猩红热使眼睛睛受损,高度近视,一只手半残,又瘦又矮。但他勤奋努力,智力过人,一直靠奖学金求学。1587年进人蒂宾根大学学习神学与数学。他是热心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M。麦斯特林的得意门生,1591年取得硕士学位。1594年,应奥地利南部格拉兹的路德派高校之聘讲授数学。1600年被聘请到布拉格近郊的邦拉基堡天文台,任第谷的助手。1601年第谷去世后,开普勒继承了宫廷数学家的职位和第谷未完成的工作。1612年移居到奥地利的林茨,继续研究天文学。晚年生活极度贫困,1630年11月15日,年近花甲的他在索薪途中病逝于雷根斯堡。
开普勒在大学学习时就对托勒密和哥白尼体系进行了深人的对比研究,并力求进一步找出宇宙中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与太阳之间可以体现“数的和谐”的规律。1596年他的处女作《宇宙的神秘》出版,书中他利用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12个五边形)、正二十面体(20个三角形)及六个球体嵌套起来,解释各行星的哥白尼轨道,其误差不超过5%。这一纯粹几何型的宇宙构想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他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第谷和伽利略的赞许。
开普勒对第谷交办的编制鲁道夫星表的任务,并不是机械地完成它,他自己在视力不强的条件下又做了不少观测工作,如1604年9月30日发现超新星爆发,并做了长达17个月的观测,他把这次观测结果写人了1606年发表的《蛇夫足下的新星》一文中.1607年观测到彗星即后来的哈雷彗星等,他将伽利略望远镜中的凹透镜目镜改为小凸透镜,后人称它为开普勒望远镜。1611年出版《屈光学》一书阐述望远镜理论,还清晰地引人了光线概念,研究了大气折射,提出了在小角度情况下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提出了光的照度定律、视觉理论等等,这些不仅有利于积累与核实观测资料,也是光学发展的重要收获,笛卡儿曾说:“开普勒是我主要的光学老师,胜过所有他人”。
他在天文学研究中面对着如何从大量观测资料中确定行星的准确几何轨道并找出用数学描述行星运动规律的问题。为此,首先要确定地球的真实运动轨道。他从太阳、地球、火星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刻开始,经过687天火星绕日运行一周回到原处时,根据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火星的方向(相对于恒星这是可以知道的),就可以确定地球轨道上的一点。处理几组每隔687天测得的数据,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轨道的形状。
在继续找寻火星的轨道时,他在一年半时间里经过70多次艰巨的思索、计算,按照“匀速圆周运动”的传统思路反复比较了托勒密、哥白尼、第谷的理论路径与第谷的实测数据,提出各种偏心圆形轨道的设想方案,但是最好的结果误差仍达8角分之多。而第谷的最大观测误差只有2角分。他把这次艰苦的计算愉快地比喻为“征服与战胜火星的战斗”,他说“这个诡计多端的敌人出乎意料地扯断了我用方程式制成的锁链”,使“我那些物理因素编成的部队倍受创伤”,它却“逃之夭夭。”这8角分之差便导致了天文学的革新。开普勒忠于实测数据,一丝不苟,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找寻新的道路:只有放弃“圆形”“匀速”的传统观念,才能符合行星近日时快、远日时慢的观测事实。醒悟到这一点对开普勒是很不容易的,他用下面的话表达了他把数学定律引入物理学、天文学的艰辛过程:
“考虑和计算这件事差不多弄得我发疯。我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竟是椭圆?真是荒谬绝伦!难道解决直径的矛盾问题非得通过椭圆这条路不可吗?……通过推理得出的物理原则必须和经验相吻合,除了承认行星的轨道是完全椭圆之外别无它途。”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普勒于1609年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发表了他的第一、第二行星定律(椭圆轨道定律与等面积定律)。但他仍不满足于此而继续寻求各行星之间轨道参数的规律性,经过无数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的和谐》中他终于发现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这样,简明的数学结论终于代替了过去的复杂体系模型,使哥白尼日心说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开普勒通过数学规律和“鲁道夫星表”使宇宙体系获得了一个有序的图景。他还进一步寻求行星绕日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磁力说。他在《哥白尼天文学概论》(1618~1621)一书中根据吉伯的地球是大磁体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来解释行星绕日椭圆形轨道的物理原因:从太阳的“运动精灵”处发出轮辐式力线,由于太阳绕其轴自转,这些直的力线对各行星施加一种“推力”。每个行星犹如一块大磁体,其磁轴在空中运行时始终不变,即太阳排斥其中一极而又吸引另一极。他认为“重力是趋于结合或合并的同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磁。”这些对于万有引力与重力的物理性质的早期思考,推动了万有引力的研究。
开普勒的一生迭遭病魔、贫穷、宗教冲突和战争的困扰。他是在苦难坎坷中努力奋斗终获成功的。开普勒奋斗的动力是他对天文学真实规律的执著追求和坚韧不拔克服种种困难的献身精神。第谷遗留给他的准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他自己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找到的正确方法给他提供了成功的条件。
❼ 天空立法者是谁
天空立法者——开普勒
❽ 被称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这个人就是开普勒,他个人题出了天体运动三定律,是个很有名的天文学家、祝你玩的开心,希望采纳,谢谢。。。。
❾ 为什么天文界把开普勒称为“天空立法者”
1630年11月15日,伟大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雷根斯堡逝世。开普勒为人类留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和《鲁道夫星表》等遗产,被后世尊称为“天空立法者”。
开普勒分析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毕生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总结出关于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世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它们分别是:
1、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在这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连接太阳和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❿ 为什么把开普勒称为“天空立法者”
约翰?开普勒复(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制。青年时代即显示出卓越的理论思维才能,深受天文学家第谷的欣赏。1600年他访问第谷,次年第谷逝世。开普勒通过分析第谷的观测资料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还有:观测并研究了1604年出现的超新星,改进了折射望远镜,用第谷的观测资料编制星表,预报了水星和金星的凌日等。
开普勒分析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毕生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总结出关于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世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它们分别是:
(1)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在这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连接太阳和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