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反仁义道德

反仁义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2-20 15:09:42

Ⅰ 为什么鲁迅反抗仁义道德

鲁迅不是反抗仁义道德,而是反对束缚人自由的“周礼”,孔子是提倡周礼的,所以历史课本里有鲁迅“批孔”一说。

Ⅱ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泛指儒家的一整套复道德规范。仁义制:仁爱和正义。

Ⅲ 儒家的仁义道德是反人性的还是符合人性的

双重性
好比说“因材施教”,这是一种于人有益的教育方法,很符合人性
但是,又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存在,这个与现在的社会不符,有些反人性

Ⅳ 商鞅反对仁义道德、刻薄寡恩,为什么推动了秦国的强盛

后人受儒家传统的影响,认为商鞅刻薄寡恩。商鞅确实“薄情寡义”。但严格来说,这个字眼在他这里并不能被视为贬义词,毕竟如果他不刻薄的话,秦国的变法压根就不会成功。

为了直观的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将商鞅跟春秋时期秦国著名的著名“五羖大夫”做对比。实际上,这个对比,是商鞅本人提出来的。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公孙鞅率领秦军大破魏军,魏惠王被吓破了胆,“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河西之地,是几十年前,魏国的一代雄主魏文侯、传奇兵家吴起,生生从秦国手中夺去的。

可想而知,如今这件壮举对秦国意味着什么:彻底推翻了魏国的压制,逐鹿中原的“任督二脉”被彻底打通。

秦孝公大喜之下,兑现了当初在求贤令中许下的诺言,将商於之地十五邑封给了公孙鞅,并赐爵“商君”,商鞅之名,由此而来。


秦孝公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理论、套路都是虚幻;仁不仁义不重要,能富国强民就是好办法。因此,当卫国人公孙鞅在魏国镀了金、携带者《法经》来到秦国后,被秦孝公视为救命稻草,赋予了其绝对的权力,在秦国这个深受魏国之苦的“夷翟之地”推行战国最为彻底的变法。当然了,一定要比魏国彻底,这是最起码的原则。

Ⅳ 鲁迅为什么说仁义道德吃人的本相

你是一个对于道德有看法的人,对于你讲这些我不便说太多。
鲁迅眼中的仁义道德是当时的封建礼教。它束缚人的思想,限制人的行为,让人愚昧,是张让人无法挣脱的大网,是统治者愚民统治百姓的手段。
其实道德的本义是为了教化人民,让人民可以在一种规则下受到保护,保护别人,向更高尚的情操前进的一种方式。
道德的初步来源于中国春秋时期,那个时期是中国混乱无序的战争时代。平民百姓渴望受到保护,知识分子希望得到重视,上位统治者希望得到臣民的拥护和忠诚。所以道德这种建立在心灵上的法律才得已出现。
LZ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这个社会所有人没有道德底限没有道德约束会怎么样。
首先上位者不会顾忌得不计手段的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哪怕是父子妻儿兄弟。拥有力量者为所欲为,没有一天你不会提心吊胆提防别人。
走在路上、呆在家里都不会有安全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益没有其他。

你别说法律这种东西。法律因为是人制定的,所以总会有漏洞。更何况对于真正有权有势的人来说法律跟一道台阶差不多,想迈过去就迈过去。不说ZG就说国外,真正的有钱人有上百种方法让自己从犯法变成清白的。更何况像美国国会里又有多少议员跟财团一点关系都没有,连法律的制定者都是靠他们吃饭的。就连普通人都有办法规避法律,最简单的就是没人发现就行了。
你认为现在社会如此混乱是为什么?难道没有法律了吗?法律一样生效,不过小偷还是光天化日下作案而无人理会,交通肇事者也不是每个都得到惩罚,劳动法更是遵守人数最少的法律。这个社会的道德正在流失,但是很多人还在叫嚣着抛弃道德。抛弃道德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的兽性更肆无忌惮而已。

Ⅵ 满口仁义道德者,往往是大奸大盗之徒原句出自哪儿

“满口仁义来道德者,往往是大源奸大盗之徒”的原句的出自韩非子的《说难》,原句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Ⅶ 如何反击,满口仁义道德,背后挑拨离间的小人,含有公报私仇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干好自己的事,处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他的一切最终会暴露在阳光下。君子坦荡荡不是吗?

Ⅷ "仁义道德"反义词是什么

1.豺狼成性[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 ]

解释: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出自: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示例:此人枭獍为心,豺狼成性,诚然王法所不容。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阴险狠毒的坏人。

2.惨无人道[ cǎn wú rén dào ]

解释: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自: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五十二回:“将妃、主等人,一一剖心致祭,惨无人道。”

示例:杀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指没有人道的惨酷事情。

3.心狠手辣[ xīn hěn shǒu là ]

解释: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示例:他颐指气使人,心狠手辣。
◎林平《从夏三虫说开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4.丧心病狂[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

解释:丧失理智,象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出自:《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示例:但是顽固派反对派对于进步文化机关的违法摧残其合法的事业,其丧心病狂,可谓已达极点。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5.灭绝人性[ miè jué rén xìng ]

解释: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示例: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我死难同胞达三十余万。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Ⅸ 老子反对儒家仁义,为何道教还提倡儒家道德

有人说老子反对仁义,为什么你们道教自称是道家后人,为何不反对仁义,反而提倡儒家的道德观了?

就现实而言老君爷并不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老君爷的原话是:“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在大道不能行后有仁义之说,人的智慧出现后便会有大伪,有了六亲不和之事才会有小道,国家不乱没有忠臣。庄子曾为这段话做过解释,这段解释非常有名,相信你也听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橐允??噱σ阅??蝗缦嗤?诮??。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家都听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不知后面的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与其我们忆苦思甜感谢快乐,不如从一开始就不经历痛苦。

仁义是大道废后的药方,孝慈是有不孝子之后的药方,当国家危难之时忠臣是国家的药方。在老君爷看来,如果人人不知仁义,但行事有仁义,唯有人行事无仁义,才会有人来提倡仁义。

这好比是人小时候,一开始也不知道仁义道德,但是看到了动物受伤,就会上前帮助。等到人长大了,心思多了,看到动物受伤就会想,凭什么是我帮啊!这么多人看到了都不帮。这时就会有人提倡道德这味药方。老君爷反对的是人心离道远了,而不是老君爷反对仁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相关的玄学、文化、神秘故事,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的头条号!

Ⅹ 有关仁义道德的反例

仁义来道德常用作贬义词,意自为不讲道德。反义词为“男盗女娼”。

1.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正义等行为标准。 唐 韩愈 《原道》:“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2.泛指旧时提倡的道德规范。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这里,你的堂兄和我父亲是一样的货色--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热点内容
股权转让司法解释 发布:2025-02-04 02:20:18 浏览:963
盗用qq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01:17:37 浏览:467
社会与法野人归乡记 发布:2025-02-04 00:44:52 浏览:82
经济法联系实际对社会的作用 发布:2025-02-03 23:45:19 浏览:988
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6 发布:2025-02-03 23:11:40 浏览:465
五年来的法律援助工作 发布:2025-02-03 22:44:31 浏览:191
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8 发布:2025-02-03 22:20:24 浏览:162
婚姻法与物权法的碰撞 发布:2025-02-03 22:20:23 浏览:775
香港遗嘱认证及遗产管理条例 发布:2025-02-03 21:56:18 浏览:122
青岛市法院拍卖 发布:2025-02-03 21:21:22 浏览: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