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中用三篇文章来论中国的德治与法治
❶ 从《古文观止》中选取50篇代表性,值得深入学习研究的文章!(时间紧迫)
已下为我精选:
八 曹刿论战 左传
十五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十六 展喜犒师 左传
十七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四 楚归晋知罃 左传
五 吕相绝秦 左传
九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一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九 触詟说赵太后 战国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十四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十五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
十六 卜居 屈原
十七 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
一 五帝本纪赞 史记
二 项羽本纪赞 史记
三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五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记
七 伯夷列传 史记
八 管晏列传 史记
九 屈原列传 史记
十一 游侠列传序 史记
十四 太史公自序 史记
十五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五 过秦论上 贾谊
六 治安策一 贾谊
七 论贵粟疏 晁错
八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九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十五 前出师表 诸葛亮
一 陈情表 李密
二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三 归去来辞 陶渊明
四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七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八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九 滕王阁序 王勃
十 与韩荆州书 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十二 吊古战场文 李华
十三 陋室铭 刘禹锡
十四 阿房宫赋 杜牧
一 师说 韩愈
十九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❷ 古文观止有哪几篇文章
《古文观止》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24篇;柳宗元文11篇,欧阳修13篇,苏轼文17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4篇等共222篇。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
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2)古文观止中用三篇文章来论中国的德治与法治扩展阅读:
《古文观止》所收文章皆是上乘之作,源远流长,叙事论辨,写景抒情,咏物明志,各俸兼备、均为历代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自问世后,作为家塾训蒙课本,几至家置一编。所谓观止,即有此开春,其余选本再不足观也。
《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的古文选本,我们本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力图把它打造成三部文学性、艺术忖与知识性相融合的全文化作品,以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学习、理解古汉语的能力,全面吸收中国占典文化的精华。
二吴对清代以前散文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偏重,重先秦、两汉和唐宋时期散文,轻两晋六朝和明代散文。这一重一轻既有二吴的主观意识,也符合消以前散文的大体情况。《古文观止》吸取前代选家(如金圣叹)的成果,入选的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
❸ 这个是,古文观止,从中选择3篇并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每篇不少于300字,写在作文稿纸上。 参考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利用假期的时间,我阅读了《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深有感触,特此记录。《触龙说赵太后》笔记读完这篇文章后,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彻底颠覆了我对“沟通”的认识,不仅是为了与人交流,沟通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够善于利用这门艺术,将解决生后中许多麻烦。赵太后在长安君作为人质问题上怕得是小儿子吃亏,要得是小儿子的幸福,触龙则以她小儿子长远利益打算为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疏通了赵太后的心结,证明任何想法都有着利与弊的两方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其实沟通就是在“得失”上做文章,当然这文章做的好与不好,与沟通者的智慧、阅历和沟通方式有关。而且面对不同的沟通的对象,要对症下药,一点就明。沟通时则要冷静理智,循循善诱,要知人知心,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论与什么人沟通,首先要考虑他想要什么,要站在他的方向看问题,一不能让他吃亏的立场上分析问题,总会找到问题的关键,而沟通只是一个疏导的过程罢了,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急于过早的暴露自己的想法,慢慢来,将对方引导到这个关键处,这时,对方只能任你摆布,你就以经获胜了。《捕蛇者说》笔记“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苛酷的政治统治比猛虎还凶暴啊。”,这句话出自《捕蛇者说》,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以衬托、对比的写作手法,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苛政猛于虎”,的确,一只猛虎不会令人过于恐慌,毕竟它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威胁不是太大,怕的是赋役,它不仅避猛虎还要凶残,所威胁到的范围也更广,正如文章中所述的那样,“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意思是“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一户村庄照着这个人数消减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全国到处都是这种状况,照这样发展,国家只有走向灭亡。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国家政策有多重要,有一个好的政策,便能使国家不断的强大,走向繁荣。《种树郭橐驼传》笔记《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一个名叫郭橐驼的植树人种的树长得快又长寿,结的果子是其他植者比不上的。随后阐明了郭橐驼种树的奥妙——顺天致性,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之后笔锋一转,从种树之道引出了治理人民的方法,提出养人如养树的观点,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文章中反复强调了,种树要顺应树木的本性。但这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与此同时也不能过于关心。前者使树木得不到良好的环境生长,但后者的影响却更为恶劣,因为长期的娇生惯养,导致生存能力大大降低。治民之术更是如此,为官者不仅要治民,更要养民,必须使人们休养生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才能够有利于人民的恢复,国家的安康与复兴。其实如今孩子的教育也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从小就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只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到了读书的时候,又是铺天盖地的补习班,将孩子双休日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当孩子们提出异议时,家长则有着百般理由来应付,最常见的“就是你看你的成绩能和那XXX比吗?趁着周末还不努力学,一点上进心也没有。”但结果呢,往往是与家长们预测的结果差了十万八千里,成绩没有提升也就罢了,但还下降了,结果就是更多的补习。休息,只是一种奢望罢了。家长们一心培养孩子,督促孩子学习,这份本意没什么错误,但由于过于在意学习成绩,反而忘记了休息,这种超负荷的学习,往往适得其反。正如毛主席说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充足的休息,哪来的学习的动力。种树尚且要顺其天性,不违逆其道,更何况是养人呢?由此可知,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压抑孩子的喜好,让他们不停地补课、学习。而是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一味的任其发展,到最后终会演变成放任自流,这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让孩子自由发展,不是意味着任由孩子胡来,而是应该加以合适正当的引导,这才能够培养孩子成为新一代的人才。
❹ 求《古文观止》中的两篇文章
公羊传
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是杀的意思。杀为什么把它说成是克?是强调郑庄公的恶。为什么强调郑庄公的恶?母亲是想要立段,自己却把段杀了,不如不给他地盘算了。段是什么人?是郑庄公的弟弟。为什么不称弟弟?是因为他与国为敌。写明地点是为什么?是因为与国为敌。齐人杀公孙无知,为什么不写明地点?因为发生在国都之内。发生在国都之内,虽然与国为敌,也不写明地点。不与国为敌,虽然在国都之外,也不写明地点。
编辑本段榖梁传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能够做什么呢?能够杀人。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现在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所以《春秋》鄙视共叔段的程度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打败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又是郑伯做得过分的地方。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❺ 古文观止中那几篇文章最值得读,最值得学习最值得深入研究学习的有几篇写几篇!
《古文观止》中选到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堪称经典。以下是选到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所有篇目和选到中学语文读本上的部分篇目: 周文: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召公谏厉王止谤。 秦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李斯谏逐客书。 汉文:屈原列传、报任安书。贾谊过秦论(上)、诸葛亮前出师表。 六朝唐文: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陋室铭、阿房宫赋、原毁。 唐文:师说、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 唐宋文: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愚溪诗序、岳阳楼记。 宋文: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石钟山记、赤壁赋(前后)、六国论、上枢密韩太尉书、游褒禅山记。 明文:卖柑者言、五人墓碑记。记得给分。
❻ 古文观止里讲规则的文章
1、看来您对《古文观止》并不是很了解,先为你奉上简介,(需要说明的是,作者没有单独的进行规则的理论化讲述,而是结合诸多的文章进行论述)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2、回答你的问题:
本书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本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本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难得的是编者又对选文作了精彩的评注,为我们的阅读平添羽翼。有时从文章句法和用字入手进行分析,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评语:“通篇共用二十九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几句话就将这篇文章散中有骈的风致描述出来了。有时评语从身世人情入手,如《史记·屈原列传》评:“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似《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禁唏嘘欲绝。要之,穷愁著书,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宜其忧思唱叹,低回不置云。”这段文字又将作者与传记主人公心灵的共鸣之处一笔点透,道出其感人魅力所在。这一段段评语不仅有助读作用,而其文字本身的清丽优美流畅婉转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这种二重审美又使《古文观止》增添了不少魅力。】
❼ 请推荐几篇《古文观止》里的文章
郑伯克段于鄢
李陵答苏武数
报任少卿书
戒兄子严敦书
典论·论文
与吴质书
陈情表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滕王阁序
进学解
瘗旅文
徐文长传
❽ 《古文观止》里的哪十篇文章比较简单
曹刿论战
烛之武退秦师
郑伯克段于鄢
邹忌讽齐王纳谏
唐雎不辱使命
陈情表
出师表
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陋室铭
师说
小石城山记
岳阳楼记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❾ 谁能推荐几篇政论古文
《古文观止》系列全套
以轻松闲逸的方式,在欣赏历代名家名画的同时学习,中国历代经典名篇,领略中国数千年文学宝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文学、艺术等中国古代历史的精彩画面一一全景展现,全面阐释古文中名家名作的恒久价值。
观赏:尘封乍现、史迹斑斑的青铜国宝珍影层迭嶂、曲水流觞的山水名作,呼之欲出、惟妙惟肖的古代人物画像,纤毫华现、婀娜多姿的翎毛花卉集锦。
学习:历代文学经典的永恒艺术魅力,汉语语言艺术宝藏中的璀璨明珠,流传千古、风流蕴藉的名家名篇令人拍案叫绝的历代语言文学艺术华夏子孙代代传诵的至理名言。
发现:中国古代名人百折不挠的毅力与勇气,历代古圣先贤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维系中国社会数千年的伦理道德准则,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智慧与精神。
本书共分十二卷,所选文章上自先秦,下至明末,共计二百二十篇。文章以古代散文为主,故称“古文”,实际上也兼收骈文。“观止”二字语出《左传》。据《左传》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称赞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矣。”作为书名,意谓所选俱为古代文章中的上乘精品,古文佳已俱见于此。本书按年代先后,分作者排列,不仅便于读者查找,而且能使读者从中看出中国古代散文创作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为使这一震烁古今的文学精粹变得更加大众化、普及化,我们组织了多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严格按照原书体例,经过精心遴选,出版了这套《古文观止》(图文版),共分上、中、下三卷,令历久弥香的文学经典与美不胜收的中国历代名画交相辉映,通过原文、注释、译文、导读的完备体例,将一篇篇旷世名作生动、丰富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全面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化崇高的艺术成就。
《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28
《古文观止》-周郑交质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29
《古文观止》-石碏谏宠州吁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0
《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1
《古文观止》-郑庄公戒饬守臣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2
《古文观止》-臧哀伯谏纳郜鼎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3
《古文观止》-季梁谏追楚师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4
《古文观止》-曹刿论战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5
《古文观止》-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6
《古文观止》-宫之奇谏假道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7
《古文观止》-齐桓下拜受胙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8
《古文观止》-阴饴甥对秦伯
http://www.eshiting.com/play_audio.asp?id=939
❿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精读
前出师表 陈情表 滕王阁序 悼古战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