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七

道德经七

发布时间: 2020-12-21 02:16:15

⑴ 解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老子》第二抄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遐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驾车的人,不会在路上留下丝毫的车轮痕迹;善于说话的人,不会在言语上留下任何的破绽;善于记数的人,不要筹码也能计算;善于闭守的人,不需要机关,别人也无法把它打开;善于打绳结的人,不需捆起,别人也无法解脱。 所以圣人总想拯救每一个人,所以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的人;圣人总想爱惜每一件物品,所以在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之物。这叫做内藏的绝顶的聪明。 所以,聪明的人是不聪明的人的老师,不聪明的人也可以成为聪明人的后事之师。如果不尊重老师,不珍惜后事之师,即使绝顶聪明也会办下糊涂之事,这叫做为人处世的诀窍。 大意: 本章阐述了“无为”的妙处。“无为”之人,做事能恰到好处,待人接物也能使人尽其才,物尽所用。因为无为就是顺其自然,不以偏见对外界事物。

⑵ 道德经七十一到七十七讲的是什么问题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夫代大匠□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这几章主要讲的是治民要术,第七十一章是说统治者要实事求是对老百姓要诚相待,第七十二章是说要尊重民俗,所谓不干涉,干涉太甚则民反矣,第七十三章是讲治民行为以天道为标准。第七十四章世上常有不得已而为之事,即便如此仍应遵循道,第七十五章是奉劝统治者应爱民体恤民情。第七十六章是说治民手段应以柔为主以刚为辅刚柔并济,第七十七章是说爱国治民应以天道为最高准绳

⑶ 道德经中关于水的七种状态描述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道德经第八章上善如水里关于水的七种形态,也叫七德的论述

⑷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安然1048 :你好抄。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袭:
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一章是说:天地是道所生成的,(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天地是人们能看得见。这样,由天地,可以推到【道】上了。)天地是永恒的,无穷的。它生长了万物,只是为了生长而已。换一句话说,天地是为万物服务的。体道的圣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处处谦虚退让,反而得到众人的爱戴。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舍己为人,结果反而身受其益。西汉注释《道德经》的河上公给这一章的标题为【韬光】。
从这一章,体会:道体永恒,道用无穷。是会有大收益的。
注:【韬 】:(韬) (tāo): 弓或剑的套子。
隐藏,隐蔽:韬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
用兵的谋略:韬钤。韬略。

⑸ 请教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反应了什么哲学本质和规律

翻译:天和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它们并没有让自己长久的意识,没有认为自身能版长久或不能长久的想法权,所以它们反而能够长生;同理圣人忘掉了自身的存在,一直在寻求道或者已经得道,换就话说就是忘掉了世间功名利禄,故被称为圣人! 辩证法的本质和规律:想追求一种梦想或境界,又左顾右盼,权衡社会属性中的利益与名誉,把自己的所谓的短视的利益看的特别重,这种“先其身”的做法,最终会达到“而身后”的效果,永远也不能实现自己的追求! (其实道德经早就讲了:“道可道,非常道”,道如果说出来的话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为语言是人类发明的,所以本身就是有限的,用语言来反映世间的一些本质和规律也就是有限的,所以关键还要看悟性。)

⑹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的感悟

下面的来自网络,你自己阅读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引语]
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八章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章可与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此处,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本章后面有一句话:“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

[评析]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的赞美;二是“正言若反”。张松如说:“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的事例是不乏见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大变化,看到了曾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这不能不对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影响;同时,在这个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斗争中,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在更远的时代,水的特点还没有为人们所了解,保留《山海经》中禹治洪水的传说,和老子书中对于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认识,是很不相同的。”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再说“正言若反”。老子所说“正言若反”是老子对全书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等等。孙中原说:“这里连句子的结构都是类似的。……他们本来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某种意义上,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彼此同一、一致。这样,在同一个判断中,就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有条件的,老子中的话也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

⑺ 道德经第七章非以其无私邪怎么读

非fēi以yǐ其qí无wú私sī邪yé

邪(yé):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译为“吗?”

⑻ 《孟子》或《道德经》中的七言佳句。在线等!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具有滋润版万物,又不与任何事物相争,权自然下流处人之所恶,却又清净透彻、洗涤万物,春散冬凝、应时而动、不失天时的品质)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杯满则溢,月盈则亏。进退有度,才能达到失也是得,退也是进的境界。)
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把无为当做自己要做的,把无事当做自己要做的,把无味当做有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
7、天下难事必作于(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善于处于百川的下游)故能为百谷王。
其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⑼ 道德经第七章中: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什么意思.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理解:
天地长久,是因为天地的私欲就是化育万物,天地造就了并繁荣了万物。繁荣的万物通过自身作用反过来又改造了天地。天地被万物不断更新,历久常新,所以长生。

圣人并不是没有私欲,圣人的私欲就是为了推动文明进步、人人安宁快乐、人类文明的永恒。所以他无私忘我的努力来为人类做贡献。当人们都感到他的成就、精神和品格之美后,便都纷纷推举他,他反而身先了。在人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候,他能够站在外在角度审慎客观的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举例:毛泽东在抗日危难时期,清醒的写下了《论持久战》),人们发现了他的方法并在他的指导下走出困境了,人类得以永恒,而且他自己也能得以保存,并被历代人们所传唱,所以身存。

很多人眼光短浅,急功近利,烦恼一生,忙碌一生,看似为自己和后人创造了大笔财富,其实却为人类文明无所贡献。我们倘若把“自生”升华,开始为公想,不要凡事抢先,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诸位都知道,人要是尖锐的话,就会得罪人,所以我们说话做事都不要太尖锐,要忠厚。圣人永远是以柔弱、谦卑自处的。要交朋友也是这样,如果说一个人自私自利,那么我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害怕以后会吃亏。但假如这个人为人豁达,助人为乐,我们为什么不愿意交这样的朋友呢?

为了自私的目的做出无私的奉献,我们该警惕这种论点。伟大的自私是无私,而这种无私是真心的。真心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无私帮助中,我们也要保持自尊、独立和适中。帮助自然万物就是帮助人类自己,帮助地球就是帮助人类自己。圣人自私就是无私,无私却成就了大私。

注释:
成,形成、成就、完成。存,存在。是以,所以。私,自己的、与“公”相对。

译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生长,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所以圣人无私奉献反而能在众人中领先;置身于外反而能保存。
难道不正是因为他的无私?所以能成就他的自私。

热点内容
价值分析方法法学 发布:2025-01-17 07:38:27 浏览:768
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模拟试题 发布:2025-01-17 07:34:42 浏览:775
新婚姻法24条共同债务 发布:2025-01-17 07:31:52 浏览:378
二级建造师法规复习资料 发布:2025-01-17 07:30:23 浏览:976
长沙婚姻律师 发布:2025-01-17 06:52:34 浏览:479
新三板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7 06:52:32 浏览:881
经济法考试中级会计师 发布:2025-01-17 06:29:14 浏览:861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安全刑事法 发布:2025-01-17 06:22:46 浏览:123
2015经济法教材下载百度云 发布:2025-01-17 06:19:42 浏览:163
开江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1-17 05:51:57 浏览: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