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

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

发布时间: 2020-12-21 02:36:19

Ⅰ 辩论赛,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可以提什么问题

比较传统的方向是道德的广泛性和通俗性
前者的问法可以去找违背道德但是不违法的事例去问对方这样做是否破坏了社会秩序。比如见死不救、性滥交等,或者小事诸如等车不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这些都是法律管不到的,但又是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可或缺的秩序,法律只能针对大是大非,但是社会秩序90%的组成部分是这些事。去年我国刑事犯罪总共有90W人,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可以问这些事例,进而问对方法律能不能管,如果社会秩序的主要组成部分都管不了怎么说主要靠法律。
后者是指其实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懂法,否则就不会有律师这个职业了。随便找几个法条去问对方。比如说“什么叫要约?合同法规定合同的意思表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这个答案在合同法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这是合同的重要概念,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完全不知道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但是每天都在订立各种各样的合同。比如:白菜多少钱一斤?八毛,要么?便宜点吧。那六毛吧。不能再低了。行,来两斤。这里每一句话都涉及一个合同法概念,但是非法律专业的人都不懂这个概念,那么平时的秩序显然是由道德约束的。所以问几个对方完全不懂但是生活中必要的法律概念,进而追问如果人们都不知道法律是怎么说的,法律怎么约束人的日常生活。

Ⅱ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德治

一辩开场陈词
各位评委,同学:
晚上好!首先我要指出刚才对方一辩陈词中的两点错误:一是对方辩友说他们的法律是理性的法律.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法律也有理性和感性之分吗?二是对方辩友说道德有阶级的烙印.对方辩友请不要忽略法律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难道法律就没有阶级的烙印吗?
我方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德治.原因如下:
第一,德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是全体人民形成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以此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保证社会的社会健康发展.众观历史,统治者在立法时总是努力把一个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挑选出来,通过立法的程序上升为法律,道德不仅仅是立法的基本原则,法律规范也是由道德规范转化而来的.因此,法律就是具有强制性道德.
第二,何为德治?德治包括要求国家的所有官吏及一切行政人员必须是有道德的人,要求统治者对”道德”必须身体力行,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重视道德威,羞耻心,才能从内心构筑起抵御一切诱惑的坚固防线.
第三,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德的宣传与规范.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公平,执法的工整守法的自觉.法的创始人猛德斯鸠曾经说过:”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道德.”失去了道德的支撑,将出现有法不可依,执法无法严;失去了道德的支撑,知法犯法,知法犯法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失去了道德的支撑,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徒有虚名.
以德治国是时代的呼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倡修身.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希望大家明白,法律只是维护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而道德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的发展主以德治,治疗辅以法治

Ⅲ 急求维系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四辩陈词

尊敬的评委,主席,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 纵观整场辩论,在对方义愤填膺的措辞中,我发现几下几点不妥之处,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点第一点第一点第一点:对方辩友提出法律有强制性,权威性,高效性等优点。但是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一个持久性状态,强制权威的法律也许短期内有很好效果,但是单纯地惩治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法律存在他律性表面性,又如何能维护社会长久秩序呢?而道德是向善的,自律的,其发挥作用是内在的,自发的,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佳也是主要方式啊! 第二点第二点第二点第二点:对方辩友强调,法律有统一性,客观性,标准清晰,有章可循,而道德标准不清晰,无章可循。对于这一点我方表示非常遗憾啊。首先,社会中长期发展存在的道德怎么会是模糊的呢,天朝中国和谐向荣的景象不就是人民清晰明了的道德观的体现吗?要说有章可循,胡爷爷的“八荣八耻”还是比较客观的。其次呢,法律执行的妥协性和失误后的不可挽救行对社会秩序甚至会产生反作用,而道德是循序渐进的。法律是死的条条框框,道德是活的规范领域,对方辩友是希望生活在硬生生的牢笼之中呢,还是更自由公正的规范领域之中呢? 第三点第三点第三点第三点:对方辩友还很巧地结合实际用现状说话,现状是要提倡法制社会,国家是依法而存的。对方辩友的结合现状我方感到很欣慰!但是呢,首先辩题中的靠法律和法制不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这样的偷换概念破坏了辩题的公正误导了观众和评委啊。再者,我们也来谈谈现状:维护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是需要一个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的基础,还需要一整套完整公正的法律体系和知法机关体系。那么人民知法懂法守法,执法者客观公正不也正是道德的主导吗?没有道德这根主心骨,法律的强制辅助作用难以发挥啊! 第第第第四点四点四点四点:我方还认为,道德能渗透社会方方面面,法律的发挥实质上有很大局限性,部分私人生活不适合用法律。我们还是学习对方辩友结合现在来谈吧。从大事件来说,救人先要钱的发生,难道需要一部法律要制裁他们,要求偿命吗?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从道德角度其违背了社会道德观念,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和控诉,这样的精神教育和感化才是治本治根的啊。我是花心的人,做过脚踏两条船的错事,导致了我方二辩现在的怨妇可怜模样。我知道我应该专一一点的。但是如果用法律来制裁我表示愤怒。爱情是自己的事,法律来强制未免太荒唐了!再从小事着眼,上课睡觉,无聊偷拿公共应急箱里的药品,这些明显违背道德的坏事自然需要道德来感化教育,难道还需要高高在上的法律来惩治?社会秩序的维护不是需要又细又密的电网,而是需要宽广的天地加以指路灯的引导啊!社会秩序的维护不仅是表面的行为限制啊,法律能惩治行为,但是社会的精神家园又如何靠法律维护?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道德。

Ⅳ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虽然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道德和法律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对社会关系都有调节作用。但两者的调节作用不同,道德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靠教育的力量 、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心信念的力量,所以,道德要发挥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 ,必须有人的自觉性这个重要条件;而法律则不同,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是以国家机器(警察、法庭、监狱等)为后盾,靠法律制裁这种强制手段起作用的。法律发挥它在调节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必须有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这个条件。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决定了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只有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由此可见,无论道德万能论还是法律万能论都是片面的。因为,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在它们单独起作用时,都会表现出它本身的局限性。法律的特点是强调强制和他律,道德的特点是强调自觉和自律。法律重在对人们犯罪后的惩罚,以发挥它的警示作用;而道德重在教育和规劝,提高人们的道德自觉,以避免犯罪。法律着重要求的是人的外部行为的合法性,思想意识领域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而道德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人的外部行为,它还要求人们行为动机的高尚、善良。对人们行为的“内在”影响,是道德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动机与行为、教育与法制,是道德和法律的不同功能,但又是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法治是必不可少的,在没有法治的社会中,其正常的生活秩序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对那些微观的生活领域,对那些特殊的人际矛盾,法律无法发挥作用。而且,法律作用的刚性特点,还必须有政治、道德、文化等意识形态因素做基础,否则,它的作用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如果是法律单独发挥作用,而没有一定的道德舆论相辅佐,那么就常常会由于失去社会的支持而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同样,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如果是道德手段单独发挥作用也是不可能的。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没有法律手段作后盾,道德的作用常常会由于缺乏必要的强制力量而显得软弱无力。对那些没有自觉性的人,对那些明知故犯的人,道德是无能为力的。如对一个黑社会的头目讲道德、讲良心,是不会有丝毫效果的。就是对那些个人道德水准高的人,也无法摆脱制度弊端的影响。因此,在治理国家中,道德和法律必须紧密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从历史上看,古代的中国社会主要宣传以德治国。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主体内容,大多包括在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之中。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由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学家奠定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经过汉代学者初步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证,再经过宋明以来诸多思想家的理论思辨和逻辑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内容庞大、逻辑严谨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德治思想要求国家统治者和社会管理者,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性情,先成为仁德贤明的君主或清正廉洁的官吏,然后,再用已修之身去管理国家、社会和人民,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的。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民爱物,孔子和孟子学说的主体即是以仁为本,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以宽厚、仁爱之心来管理国家、教化人民,惟其如此,君主才能与天同德。中国古代德治思想还主张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爱国图强、尊贤惜才、提倡廉政、反对腐败。但是,由于缺少法治做基础,道德便成为政府控制社会各阶层、平衡矛盾冲突的手段,道德被政治化了,它还要担负起本应由法律承担的职责。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是不堪重负的,因为道德教化无法改变政治权力的现实运作规则,于是便形成了政治人的双重人格,即他们嘴里高唱礼义廉耻,暗地里却做着一些伤天害理之事。因此在非法治的国度里,腐败是很普遍的,并且具有整体性特征。它表现为官僚集团一致对下的压榨,对庶民百姓无节制征收赋税,敲诈勒索、搜掠民财。综观古代中国,腐败还具有公开性、猖獗性和贿价不断上涨的特点。汉唐以后,随着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腐败现象随之迅速蔓延。唐代穆宗时,大臣韩弘以财物贿赂权贵,满朝文武除一人没有受贿外均接受贿赂。到了元代,“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到了清代,腐败更加公开,民间流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破获了一起清朝最大的贪污案:甘肃布政使王亶望侵吞赈灾银两案,1000多万两银子全部被蛀虫侵吞,甘肃省上至总督,下至州县衙役,全省官员 “无不染指”,先后有56人被正法,46人被流放,甘肃省的官员几乎“为之一空”。

古人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随风倒。由于中国有“官本位”传统,中国人自古便“以吏为师”。没有法律和制度的有效制约,政治的清明与否,完全依赖于做官者的品德、操守。清正廉明、道德高尚者能够领袖群伦,垂范社会,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相反,如果大部分官员放纵自己的私欲,道德败坏,便直接诱发、刺激了社会风气、公共道德的败坏。由此可见,以德治国只有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才能将国家治理好。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乃治国之道。“法治”如同做手术,“德治”如同预防疾病和锻炼身体,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现实社会生活中不乏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取得成功的范例,如独立以前的新加坡政府,官场腐败不堪,被称为20世纪世界瘟疫。自1959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对公务员的道德教育,同时对公务员的道德自律的实现,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很快,一个贪污舞弊成风的政府转变为一个国际上公认的廉洁政府。

总之,“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乃是科学的治国之道,加强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在强调“法治”的同时,也要强调“德治”的重要性。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道德建设,能够促进广大人民群众道德水平的提高,改善社会道德风尚,使人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维护社会稳定,从根本上杜绝犯罪的思想根源。道德是通过说服教育、社会舆论发挥作用的。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能对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发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性情,变化人的气质,转变社会的风气,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Ⅳ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是靠道德还是法律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扩展阅读: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与道德之关系,只是法律之性质问题的一个方面。此外,对法律之性质的看法,蕴含于所有对法律发展的解释之中。当今关于法律之性质的讨论,即将被关于法律之目的或目标的考虑所取代。同样,以往关于法律和道德的讨论,即将被并入关于法律在整个社会控制过程中的地位这一更广泛的考虑之中。

有关法律史的解释,争论也不再以那种假设为基础,即存在某种单一的理念,凭此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解释所有关于法律和法律史的现象。但19世纪的讨论绝未因此而丧失其重要性。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已有的法律材料和法学工具,惟有批判地研究昨日的法学思想,才能把握那些材料及其潜在价值,以及那些工具的潜在价值

Ⅵ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的四辨陈词!

你好,那个好象没有,不过有类似的也许对你有不少帮助
护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正方-法律,辩词)
一辩陈词:
“各位评审、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要阐述的观点是: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维持,我的重点论述理由如下:

1. 从适应现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来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物
质财富不够丰富,而道德作为社会经济的上层建筑,也远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换句话说,道德不可能
独立发展成为维持整个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给对方辩友提个醒: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或许这会成为可
能,但那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2. 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来论。在我国,虽然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但阶级斗争仍然存在,还有
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进行着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活
动。这是极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对此不进行有力的斗争和制裁,社会安定根本无法谈起。道德的阶级
性却决定着它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对被统治阶
级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法律制裁!

3. 从法律的作用和效能来论。法律不仅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不仅是制裁敌对分子的锐利武
器,法律更是调整、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手段,这样,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
会秩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安定)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并且在国家的强制力作用下发挥作用来维持
社会的安定。这两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合并,足以显示,法律在维护社会安定中起主要作用。

4. 从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力比较来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权威性是道德规范所无法比拟的,道德的规范
作用主要依赖社会舆论、个人信念、习惯以及传统与教育来维持,显然这是软约束,它对既有的违法犯
罪行为不起作用,或者说道德的真正作用单纯是预防性的,而法律却能标本兼治,它是两方面的,它既
有权威的惩罚作用,又有强大的威慑力,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这就使法律比道德在维护社会安定中具
有的更重要的作用。

5. 辩题中强调的是对社会安定的维护,既然是维护社会安定,显然解决问题的重点应针对社会的不
安定因素,而不是针对有有利因素。辩题本意就是对少数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应付,法律与道德谁更
有效。我们的回答是:法律。因为法律的针对性、强制性、严肃性、实效性是道德望尘莫及的。
综上所述,我方完全有理由相信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来维持。谢谢。”
二辩攻辩提问
“曾经有一位备受道德尊崇的人,杀害了一位深受道德谴责的恶人,而大快人心,请对方辩友用你的道
德观作如下判断:

1. 杀人者到底是道德高尚不高尚?
(高尚)--杀了人对方辩友还要认为他的道德高尚,请问你这是什么道德观?
(一个杀人者此处强调道德的矛盾性)
(不高尚)--可是为什么又会大快人心呢?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也就是对方辩友的道德观与大家
是不统一的,那么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大家的? 〕

2. 从刚才对方辩友的回答不难看出,用道德标准连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都很难,我是否可以再问对
方,用道德如何来处理这一事件。请明确回答!

3. 仅仅受到道德谴责就够了吗?如果这样,人们可以去做类似的事情了,比如杀人抢银行等等,而
只要等着道德来谴责就可以了结了。这样的话,社会安定如何维持?

4. 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人们,道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方辩友恰恰把道德无能为力而造成恶
果的责任推卸给法律,对方辩友是否有不道德的嫌疑呢?”
三辩攻辩提问:
“1. 对方辩友是否承认社会是由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构成的?

2. 请问对方辩友,如果社会安定靠道德来维持,那究竟是靠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被统治阶级)对方辩友,你不觉得你的逻辑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怎能临驾于统治阶
级之上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工具?这样,两者的关系岂不是倒过来了?同时,不是和你的逻辑再次矛
盾?显然,维护社会安定这个角色不适合让矛盾的道德来担任。转3.(1)
(统治阶级)转3.(2)

3.(1)从刚才对方辩友的话语中我明白了一点,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观念可以让被统治阶级
接受认可,是这样的吗?
(是的)对方辩友的记忆力显然并不好,我方一辩陈词中已经说了,统与被统两者的道德是根本对立,
水火不融的,那如何让一方接受另一方的道德观?如果可以,显然就不存在阶级了,可面对现实,被统
治阶级会不断造成社会的不安定,请问道德对此能起什么作用?

(不是)既然不是,那么被统治阶级或者敌对分子图谋造反,造成社会混乱,道德还能起维护作用吗?

3.(2)那好你想用统治阶级的道德去维护谁的社会安定?是统治阶级呢,还是被统治阶级?请明确
告诉我。
(被统治阶级)真是笑话,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社会是统治阶级的社会,他们会放弃己利去维护敌
对阶级?转3.(1)

(统治阶级)那么对方辩友是否承认被统治阶级必将对社会安定造成破坏?(不承认转4)(承认)那
道德能起作用吗?(能)如何发挥作用?……我想告诉对方辩友,面对阶级矛盾,道德显然是无能为力
的,它又怎能起什么维护作用?
4.经我方归纳,我国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不外乎:一、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二、
代表被统治阶级的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所说的道德合不合适解决这两大矛盾?
在一辩陈词中,我方已经明确指出,法律不但是调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制裁敌对分子的
锐利武器,唯有它才能更好得维护社会安定,而道德却望尘莫及。”
攻辩小结:略
自由辩论论据:
“1. 法律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是保证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
关键所在!
2. 法律为那些凭借行政和道德手段所难以解决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提供合理有效和安全的解决方
法,所以法律是维持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

3. 法律是道德、文化、教育建设的有力保障,道德的规范也要以法律为保障,法律是道德的权力支
柱,要维持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
4. 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与标志。

5. ***通知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对
方辩友不知道吗?
6. 法律不仅调整个人行为,而且具有调整全局性社会关系(如阶级关系)的功能,法律是实现国家
职能建设社会安定最重要的、经常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法律较之道德必然起着主导作用!

7. 在存在着阶级斗争、存在道德价值体系对立、需要国家和法律的社会历史阶段,法能不居于主导
地位?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要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对法治的依赖和法制在道德建设中起的决定性作
用!

9. 法律对违法分子采取的是其他方法代替不了的教育手段,使犯罪分子在认罪服法的同时,深刻反
省,洗心革面,悬崖勒马,弃旧图新。
10. 法律具有的明确性、肯定性、普遍性特点,使全社会成员通过法律清楚地知道,国家提倡和保护
什么,反对和禁止什么,从而维持整个社会的安定繁荣。

11. 建国以来,有一段时期正是因为忽略甚至否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和作用,以致未能防止和制
止“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这样鲜活的历史经验教训,对方辩友还是未能吸取马?这令我深感遗憾!
12. 在市场经济利益、欲望的驱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很容易发生脱节,这就是我们常说
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方辩友还要对道德情有独钟,不是太荒唐了吗?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话:“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去冒险;有100%的利润,
就愿意去冒坐牢的危险;有200%的利润就愿意去冒杀头的危险。”中国也有俗话说“财迷心窍”,这
种情形在利益分配主要市场化的今天也不例外,这是商品社会的异化带来的,这不是靠思想道德教育能
够改变的!

14. 有调查显示当今人们道德认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却存在高认识、低行动,高期望、低参与的状
况,这足以说明道德这种理想化的东西太不实用了。
15. 道德是“言义而不言利”的,是一种极高的“圣人”标准,缺乏社会大多数人遵循的准则,在当
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纯粹的道德标准,往往因缺乏权利的关怀而被多数人敬而远之,所以,它不可
能成为维持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

16. 在此我要奉劝对方辩友应该吸取民法精神,义利兼顾,从传统的道德主义泥淖(nao)中走出来。
17. 在这里我要提醒对方辩友注意:1.法律的服务范围是社会秩序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2. 法
律具有国家强制力,有利于约束人的行为。3. 道德对人的作用局限为对人的教化,而法律具有惩戒,
保护,预防三大特征。
18. 我们不否认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但是一幢高质量的楼房,人们会选择地基呢还是地基以上的漂亮楼
层,有形和无形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呀!

如果这个问题让对方辩友更加糊涂,钻入牛角尖,那么我想再打一个比方。对于老鼠而言究竟是猫的画
像来得有威慑力还是一只实实在在会抓老鼠的猫更具威胁?同样,无形而主观的道德和实实在在的法律
哪个对社会不安定因素更有压制力?这样的比较,我想对方辩友和在座的各位都能看得相当清楚吧?

今年1月11日,台州市发生一起市民哄抢50万现金大案。案发后,公安部门试图让哄抢者依靠自己的道
德幡然悔悟,结果无人归还赃款,迫不得已,公安部门只能用法律手段强制进行侦破处罚,才追回
31.73万元现金。对方辩友也看到了,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道德根本不起作用,更谈何维护社会安
定,显然法律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有这样一则事例:南丹矿窟透水特大事故主要负责人莫壮龙涉嫌贪污被判入狱。之前莫父一直信任其
儿,并叮嘱儿子切勿受贿。然而,当亲情、良知和道德尚且靠不住时,谁能疗救贪官?除了无情的制
度,除了严刑重典,谁也不能阻止贪官前进的脚步
(当对方辩友说法律只是“亡羊补牢”时)
对方辩友一定要否认法律的预防作用,我也只能随你说去,退一万步,法律至少能够做到“亡羊补
牢”,而道德连“亡羊补牢”都无能为力呀!

2.多少因贪污受贿而被法律严惩的贪官,他们为什么要去贪污呢?是因为利益的驱使,私欲的膨胀
呀。因此,道德根本起不了预防作用,东窗事发之后道德还是不起作用,这时法律挺身而出,伏魔降
妖。你看是道德重要还是法律重要?

3.很多事实都能说明,道德观在利益面前是非常脆弱的,没有法律的严惩与威慑,道德只能形同虚
设!

4.谁要是在法律面前玩火,必将引火烧身,必将受到法律严惩最终落得应有下场。

5.正因为道德的软弱使不少人有恃无恐,最终走向邪恶的深渊。

6.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基础,但是为什么要把道德法律化呢?这不正是因为法律比道德重要呀!

7.道德在判断善恶是非时,存在个人的差异性,可变性,模糊性,而且经常会产生两难的处境,更不
用谈用道德来处理问题。”
总结陈词:
“各位评审、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经过几个环节的激烈辩论,不知在座的各位都有哪些收获,或许大家包括电视机前的各位观众朋友都
有不少感受吧。我也不否认今天的对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尽管我方辩友们通过了极大的
努力,以足够的理论和事实依据,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国情出发,以阶级社会和阶级矛盾的分析为
依据,以对辩题的深刻剖析为生命,以对辩

题本意的确切理解为根本,以对法律与道德进行全面的综合比较为事实,以辩题涉及的范围为战场,以
对方辩友的不足之处为突破,我们做到了不厌其烦,耐心而细致,我们设身处地,友好而善意。我们曾
几次把对方辩友从遥远的理想拉回到辩论的现实。我们无数次的要求对方辩友警戒,我们运用类比、举
例、和设问,我们费尽心思,循循善诱,可是对方辩友并未领情,实在让我佩服。不领情倒也

正常,因为,双方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怎能相互强加给对方呢?就像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观
念是根本对立的,是无法强加的,要是可以强加给对方,那么,今天的辩论会自动产生结果,根本就不
用劳评委的驾了不是?
对方辩友也许一直期望站得高看得远,可是今天的比赛就像是一个跷跷板,它永远都遵循此起彼伏
的规律,对方辩友却站错了地方,要知道虽然站得

高看得远,但是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升得越高,恰恰反映了其分量越轻。对方辩友在这场辩论赛中,正
是以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了一个被错误理解的观点,实在有些可惜。对方辩友文采飞扬,才华出众,主
次分明,脉络清晰,他们刚才的论辩奉献的是一篇难得的“命题作文”,可是,万万没想到,到头来
这只是一篇离题之作,这让我再次深感遗憾!那么,对方辩友犯下的错能不能原谅呢?道德上也许不应

该指责,因为他们不是蓄意的,何况,对方辩友也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是,在相当于法律的比赛
规则上他们是无法逃脱责任的,他们要为此承担起责任。理性而无情的法律,你真让他们敢怒不敢言,
理性而内心的道德你却是那么的无奈。
谢谢!” 17021希望对你有帮助!

Ⅶ 急!!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的二三辩问题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的提问:

1、道德教化的还是那些有良心的人,可是对那些没良心的恶棍怎么办呢?

2、“法律”不等于“法制”,“法律制度”也不等于“法律治理”。法律当然不等于道德。请问对方同学,一个社会风气差的社会是一个秩序社会吗?

3、一个人今天作奉公守法,究竟是怕法律惩治你呢,还是出于你内心约束呢?

4、只有法律才能够保护有道德的人,请问当有人破坏社会秩序的时候,你的道德如何来惩戒恶行呢?

5、如果没有香港人奉公守法的道德观念,《基本法》又如何切实落行呢?

(7)社会秩序主要靠道德扩展阅读: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的论据:

1、法律和道德各司其职,日月同辉、道德分善恶,辨美丑,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法律定规则划界限,更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我们热爱道德,崇尚道德。讲道德可以改善民风、民情,影响社会风尚。但要维系社会秩序主要还是靠法律。可以说,道德与社会风尚息息相关,而法律与社会秩序唇齿相依。

2、法律作为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法律的作用是最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既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法不仅具有判断行为合法与否的作用,而且由于法是建立在道德、理性之上的,所以也能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善良的,正确的还是邪恶的、错误的。发通过这种评价,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

Ⅷ 辩论赛社会秩序的维系是靠法律还是靠道德

正方 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
反方 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道德
我方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也就是说国家主要靠法律来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协调运行。
第一,法律和道德各司其职,日月同辉、道德分善恶,辨美丑,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法律定规则划界限,更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我们热爱道德,崇尚道德。讲道德可以改善民风、民情,影响社会风尚。但要维系社会秩序主要还是靠法律。可以说,道德与社会风尚息息相关,而法律与社会秩序唇齿相依。
第二,法律作为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法律的作用:评价作用 最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既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法不仅具有判断行为合法与否的作用,而且由于法是建立在道德、理性之上的,所以也能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善良的,正确的还是邪恶的、错误的。发通过这种评价,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

首先我必须指出对方所犯的两个错误。第一,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是现代社会主要标志之一、第二法律并不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马克思告诉我们,道德是人的自律,而法律是人的他律,请不要混淆。我方认为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价值评判的总和。“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是由国家强制性予以实施的社会规范。而“社会秩序”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社会活动相对稳定协调的状态。
第一,道德是社会秩序的依据。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价值评判的总和,支配着人们最基本的观念和立场——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从而也支配了人类日常最基本的行为。任何社会要想处于稳定协调富于活力的状态,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道德的宣化与规范,否则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社会的灾难。同时,道德又常常直面每个人的内心,诉求人的良知,更直接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从而为社会秩序的维系提供最本质的动力和理性,使人们自觉服从。
第二,道德是法律的内涵。从《汉穆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唐律疏议》到方今各国的宪法,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无不与其,各自的道德体系密切相关,而法律最重要的精神——正义与公平,正是道德所确立的人类社会水恒主题。我方并不否认在社会秩序的维系中法律的作用,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无法左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那又如何产生代表正义的法律?又怎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如果一个社会的法律系统不能配合道德的提高与深化,就算它具备各种经典的条文,也终将被废弃。德国希特勒也曾主张法律的庄严与神圣,但没有起码的人性与道德,导致30年代德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社会秩序

Ⅸ 辩论赛:社会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道德

法制与道德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安定元素,那么社会的秩序主要是靠法律来维持,还是主要靠道德来维持呢?就这一主题,在五一期间,我校学子在莲花北村举行了一场主题辩论赛,用辩论这种形式 为社区居民宣传了道德观、法制观。 正方: 社会秩序主要是靠道德来维持 反方: 社会秩序主要是靠法律来维持 正方: 1、社会秩序是指:社会运行过程所表现出的有条不紊的客观状态。2、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以善恶为标准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3、维持是指保护、维护与支持。 首先道德对社会秩序的调整相较法律更广泛,更具持久性。道德深刻反映了人性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并渗透到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农民兄弟,他们无法读懂那些晦涩深奥的法律条文,但他们却靠着祖祖辈辈世代相传道德约束着自己的行为。 其次道德使人自律,修身,行善从而又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维持社会秩序。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的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是其正确执法和司法的先决条件,对于公民个人而言,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严格约束自己言行举止,做文明合格公民。 其三,道德教导人向善,法律仅仅起到威慑和惩罚的作用。如何使一个犯罪分子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重新贡献社会,这还需要道德的教化与熏陶。道德促进人的不断自我完善,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促使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反方: 对方辩友说法律渗透面小,可我们看到法律在政治、经济、娱乐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保障公民的利益,打击违法犯罪。对方辩友只看到法律惩戒的滞后性,却没有看到它在教育方面的超前性,即法律可以使人们预先估计到他们的行为将会产生的法律后果,且在调整人们的行为时,对受制裁人的影响。对企图违法者的威慑和对一般人行为的示范。 先明确几个定义: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首先,法律在维持社会秩序时具有时效性。法律的重要目是预防犯罪,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人们在实践中容易把握,是相对稳定的;法律在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同样情况同样适用,这些性质保证了直接作用于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本身,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而道德则要通过抽象的间接地作用才能对社会秩序进行维持。实施法律是一种直接的社会调控方式,其调整的过程和结果达到了时间和效果的统一,具有时效性。其次,法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它能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它要求国家机关的一切职权根源于法律,并要依法行使;一切政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根本上保证了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维护,保证违法犯罪行为被依法追究,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Ⅹ 社会秩序维护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求法律方攻辩问题

看能起到作用不:
1.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仅仅是法律无以为继时的救济手段,只有法律才能对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优先地和终局性的调节作用,它具有强制性的特征,而道德则处于补充地位——道德具有可替代性,法律不具有可替代性!
以上只是我附给你的说辞,圈套在于“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提法有缺陷,关键在于无道德基础的法被视为“恶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恶法亦法,自然法学派主张恶法非法!
2.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不易于操作——因为法律有特定的表现形式,有肯定、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因而具有可操作性,被任意解释和滥用的余地较小,道德与之相比,缺乏这些优势。
3.社会秩序被突破的结果是由人的行为影响而产生的, 与法律对行为的重视不同的是,道德一般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内在主观方面,道德所调整的行为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法律则具有直接有效性的特点!

设问方向,只供参考:
1.无道德基础的法律是法律吗?——定回答不是,你则主张“恶法亦法”论,这是历史争论,谁说谁都有理,考验下他们是否准备充分!
2.道德具有确实的可操作性吗?——定回答是,你以观点2反驳。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古代重视道德的实际调节作用,但更关键的是道德必须上升为法律才可以被适用,否则被视为“人治”,是现代依法治国理念所不齿的!
3.社会秩序的突破能由思想变化来完成吗?——若回答是,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之。 这个问题要注意导入方式!
本人所言,欢迎讨论!

热点内容
王优银律师 发布:2024-11-20 00:07:08 浏览:7
劳动合同法上班期限 发布:2024-11-20 00:00:45 浏览:470
下列属于旅游法律责任特点的有 发布:2024-11-19 23:29:54 浏览:28
周末条例 发布:2024-11-19 22:50:11 浏览:312
红章对账单彩色打印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22:37:40 浏览:450
胶权认购承诺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2:35:50 浏览:602
公证全国统一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1:43:05 浏览: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结婚证吗 发布:2024-11-19 21:28:30 浏览:821
婚姻法21这条属于 发布:2024-11-19 20:42:30 浏览:938
瑞达行政法补充讲义 发布:2024-11-19 20:36:23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