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要
1. 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的四个一切有利于的思想道德是()
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长期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为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风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写下了《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求革命队伍中的每个人和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相互关系的新型道德准则。在共产党人的影响和带动下,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风尚。全国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又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带到了城市,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我国具有充分的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各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体现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为国家的富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这就从经济和政治上为在全体人民中更加普遍地提倡和推广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在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规范和调节市场活动的同时,也要用道德的手段来规范和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保障和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健康发展,约束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结合。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同志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扶贫帮困、扶弱助残是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也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道德规范,是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在我们社会里,不论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论职务高低,人人都能够而且应当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社会做出表率。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充分保障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同时又决定着社会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必然要求社会成员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要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当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同时,国家和集体也要重视和依法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没有对个人正当利益的保护,没有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也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过去曾经出现过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片面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纠正了过去的错误倾向,实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依法保护个人利益,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经济利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也出现了一些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置国家和集体利益于不顾,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错误倾向。因此,在加强集体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中,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注意防止和克服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各种错误倾向。
2. 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做什么呢
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专有重要地位属。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要重视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全文的重点。第二部分是说明学校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第三部分阐述了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最后总括全文,思想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德育应从小进行,从家庭学校、社会开始,使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一个人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向社会人过渡的主要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要从小重视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 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
3. 什么是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思袭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不是抽象的概念。中华民族文化博大浩瀚,伦理道德思想和伦理道德教育所累积的理论亦宏富精深。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关键在汲取传统文化、道德的精髓,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和方法。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作为人类共同财富,还具有共同性。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也应该引进大量的西方先进文化和优秀道德。把外来先进文化同本土传统优秀文化和道德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进步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规范,我们中华民族才会立于永恒的不败之地。
4.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4、全面改进未成年人德育教育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面对信息时代,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过去封闭型、被动型的教育方法,不能只满足于文件的层层转发,不能只停留于原理原则的阐述,应该树立开放的现代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选择功能和文化整合功能,使德育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动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主动地引导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自主选择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人生道路,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成长。
5.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方面
1、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立体网络。利用互联网的现代通信网络手段,建立学校与家庭信息互动机制,建立相关网站及学生档案,及时发布学校和学生的信息。为特殊家庭子女建立特别档案,重点关注。
2、净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环境。探索校园公益网吧建设或社会网吧由学校进行托管、联管的机制,以学校教育自律来促进绿色网吧建设,引导与满足未成年人的上网需求。坚决查处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活动。
3、形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合力。进一步明确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组织社会力量引领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5)思想道德教育要扩展阅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
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6. 青年学生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思想道德是丰富这些建设者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事关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
7. 要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质教育。(修改病句)
要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质教育。(修改病句)
分析:属于缺少主语的病句类型。
应改为:
学校要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8. 为什么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感召力。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若有题目,根据题目写出现实和危害。
9. 思想道德品质包括什么内容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9)思想道德教育要扩展阅读
思想道德品质的价值: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10. 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们所说的道德教育,是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这两方面都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两个层次。进行道德教育,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伦理道德知识的灌输,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变成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风尚和道德习惯,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社会关系的基本特点的反映。在现阶段,我国普遍实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干部、党员和群众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正确认识和遵循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认真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即克己奉公、助人为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提倡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奉献精神。
道德教育图4
注意事项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在全社会普遍实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认真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以使道德教育既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又有先进的目标和方向。(2)要研究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采取科学的途径和方法。道德教育的过程,大致包括道德意识的灌输、道德感情的培养、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习惯的养成等环节。遵循这一规律,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个别施教、循序渐进、正确教育为主等原则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