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建设的基础

道德建设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22-02-22 12:51:06

A. 如何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

十八大报告将抓好道德建设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一部分。党建专家认为,强调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并将其作为“理想信念”问题的三大重要内容之一,是对该问题内涵的丰富。“以思想理论建设党性教育道德建设’为内容支撑,三足鼎立,‘理想信念’就有了更加稳固的基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指出。
受访专家表示,道德建设本身内容就非常丰富,这一观点同样得到不少基层干部群众的赞同。“我们国家拥有5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悠久历史,一贯崇文尚德,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也是坚定理想信念不可忽视的部分,自然也是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
“十八大将道德建设纳入理想信念范畴,并将其定位为‘基础’,是非常科学的。”谢春涛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想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就首先应该培养自身的道德观念,“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会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因此,把道德建设作为基础抓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既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崇高的追求。

B.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公民道德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六条 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第四条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C.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十五大报告又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这就是说,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及共同富裕,与集体主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客面上要求在全社会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因此为人民服务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伦理反映。

(3)道德建设的基础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法: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创建活动作为吸引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必须把思想建设突出出来,贯彻始终。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

各项创建活动的工作安排和内容设计,都要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使活动的过程成为灌输道德教育、弘扬道德新风的过程。

D. 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 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3) 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在思想道德建设中,首先要抓好理论建设。道德建设,主要是指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建设。(4) 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5)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三)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2)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科技的现代化,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4) 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创造活动。我们的文化事业应该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E. 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版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权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1、科学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2、正确的道德导向是道德建设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奖惩是道德建设的手段;

F. 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G. 什么是道德的直接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版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权,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1、科学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2、正确的道德导向是道德建设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奖惩是道德建设的手段;

H. 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是什么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主要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及价值趋向,是个人道德自觉的结晶,也是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在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

它涵盖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等各个方面。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基础,有利于奠定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

(8)道德建设的基础扩展阅读

个人品德形成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学习。学习是个人品德形成的起点和基础,它包括道德知识、道德典范、道德经验的学习。人通过学习不断增强道德认识,提升道德境界。

二是自省。反省是外在道德规范内化的必经之路。一个具备了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会努力去促使自己按照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去行动,并能随时警醒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以保证正确的方向,学会自省是道德主体成熟的表现。

三是践履。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具体实现的“闭门造车”的结果,只有在丰富社会实践中,才能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当一个人具有了道德认知,就会在实践中躬行。

I.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科学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正确的道德导向是道德建设的核心
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土壤
合理的道德奖惩是道德建设的手段

J.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