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法学评论
⑴ 张新军的近期学术论文
2008年
1、最高裁4.27判决における解釈の一贯性问题について《法律时报》(日本评论社)80巻4号(2008年4月)108-110页
2、中国における京都议定书のCDM実施、北川秀树编「中国の环境问题と法?政策―东アジアの持続可能な発展に向けて―」日本法律文化社(2008年3月)376-395页
3、外交保护的实体权利和程序问题 — 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中的战争遗留问题为素材,《中外法学》2008年第1期,135-158页
2007年
1、“Implementation of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nefit Sharing and Ownership of Certified Emission Rections”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Vol.1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259-284 (co-authored with Charlotte Streck)
2、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争点判定的变迁和中国政府的回应-- 兼论不干涉原则,《清华法学》2007年第4期,96-120页
3、 环境保护における予防原则の意义と问题点――中国の视点《世界法年报》2007年第26卷,62-98页
2006年
1、 “The Riddle of “Inalienable Right in Article IV of the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Intentional Ambiguity”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00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647-662
2、“State Practice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Law (2003-2004)” Asia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11, Kluwer Law, 2006,pp.149-156。
3、 中日东海争端中自然延伸原则的重要地位―基于权利和划界规则之间关系的视角《政法论坛》Vol.130, 2006, 107-117页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习惯法的认定与自然延伸原则―兼评日本国际海洋法学说中的“自然延伸后退论”,高之国、张海文编《国际海洋法的理论实践》(海洋出版社,2006),46-60页
5、国际环境法中的预先防范原则:从习惯法认定角度的考察《中国国际法年刊》(2006年),108-131页
6、 日本国际法学界大陆架划界问题的文献和观点初探《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31-41页
其他文章及链接
1、 构筑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价值观 推动共通法理认同《法制日报》2007年9月17日
2、 北极“争夺战”背后的国际法意义《法制日报》2007年8月13日
3、 日最高院判决刻意模糊参拜性质 《法制日报》2006年6月30日
4、“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n Encyclopedia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3 vols., ed. Thomas Leonar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pp.831-32.
5、 中国迎候“后京都时代《南方周末》2004年12月2日
⑵ 刘彬的发表论文
1、 《论区域贸易协定战略实施中的统筹安排》,第二作者,载《中国—东盟法律评论》第二卷;
2、 《中国区域贸易安排与经济特区外贸事业的发展》,独撰,载《江苏商论》2012年第5期;
3、 《广义的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之倡导:兼论国际法学科的自主性问题》,独撰,载《武大国际法评论》2012年第15卷第1期,CSSCI来源集刊;
4、 《区域贸易协定“可司法性”问题新论:朗·富勒司法哲学的启示》,独撰,获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11年会青年论文评选三等奖,载《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年第5期;
5、 《WTO审议区域贸易协定的目标重构:对哈贝马斯协商民主思想的借鉴》,独撰,载《东方法学》2011年第3期;
6、 《区域贸易协定“竞争性自由化”辨析》,独撰,载《河北法学》2011年第10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北大版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7、 《论澳门大学“横琴授权”对“一国两制”的新发展》,独撰,载《京师法律评论》2011年第五卷。
8、 《论国际贸易协定司法管辖权冲突:迈向功能竞赛》,独撰,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第2期。
9、 《区域贸易协定成员保障措施歧视性适用问题详论》,独撰,获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09年会青年论文二等奖,载于《国际经济法学刊》2011年第18卷第1期,CSSCI来源集刊;
10、 《GATT第24条法律功能的法哲学反思》,载《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第13卷,CSSCI来源集刊;
11、 《海峡两岸经合框架协议若干法律问题新探》,载《时代法学》2010年第5期,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12、 《论昂格尔“民主实验主义”对发展中国家RTA实践的启示:一种批判法学的反思》,载曾华群主编:《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陈安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3、 《从中巴FTA看我国BIT在区域一体化实践中的发展:迈向务实灵活的缔约新理念》,载《武大国际法评论》2008年第八卷,CSSCI来源集刊;
14、 《内地与香港CEPA法律性质再探:兼对我国法的形式的新思考》,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07年第14卷第3期,CSSCI来源集刊;
15、 《论WTO对RTAs的“适度规制”》,载《国际经济法学刊》2007年第14卷第1期,CSSCI来源集刊;
16、 《WTO渔业补贴议题进展与制度改革详析》,载《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香港地区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17、 《WTO框架下渔业补贴制度改革浅析》,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⑶ 欲考中国海洋大学法学政院,想找一些老师的著作,比如论文什么的来看看,请问从哪里能找到。谢啦
看来你大学里不常上网哈。可以到中国期刊网搜索,相当容易和全面。最好在教育网,没有账号可以向老师要,一般大学老师都会有这个网站的账号,或者是学校的固定账号。
也可以找在校生帮你下载啊,同样方便。
⑷ 陈海波的资料
陈海波,女,福建籍,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国际法专业在职博士生,《中国海洋法学评论》副主编。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研究人员、厦门大学海洋政策与法律中心研究人员。中国海商法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法学会会员、福建省法学会会员、福建厦门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⑸ 陈海波的主要论文
1.论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对船舶优先权的影响--兼论《海商法》第30条的适用,载《中国海商法年刊》,第6卷,1996年出版;
2.船舶碰撞致船员伤亡损害的法律救济--论我国《海商法》第169条第3款的适用,载《中国海商法年刊》,第7卷,1997年出版;
3.现代海难救助制度研究,《商法系列丛书之十五--海商法》专题九,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4.论船舶优先权的行使,载《中国海商法年刊》,第10卷,2000年出版;
5.论船舶优先权的行使――兼论船舶运输企业、海上生产企业破产案件的管辖,载《民商法论丛》(第15卷),2000年出版;
6.“论CMI运输法草案有关控制权的规定”(第二作者),载《中国海商法年刊》(第12卷)(2002年);
7.“货物控制权之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海商法年刊》(第14卷)(2004年);
8.“世贸组织协议在欧盟法中的法律地位-欧共体法院在区域一体化抗拒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载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刊》(2004年11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9.Status of WTO Agreements in EU Law: ECJ's Role in the Resistance of Regionalisation to Globalisation,中国-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律师部分(第四批)项目论文,收入范思泓、丛林主编:《我们眼中的欧洲法律——中欧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学术论文精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页;
10.“‘塔斯曼海'轮船舶碰撞海洋油污损害赔偿系列案评析”,载《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
11.“Maintaining Maritime Safety in Southeast Asia: Regional Cooperation”,载John Wong, Zou Keyuan and Zeng Huaqun (eds.), China-ASEAN Relations: Economic and Legal Dimension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2006, 第263-289页。
⑹ 赵建文的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一)国际法基础理论
1.《国际法新论》,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国际法学》,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国际法与国际社会》,《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4.《墨子法律思想的自然法理论特征》,《现代法学》1995年第2期。
5.《当代国际法与国家主权》,《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6.《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7.《论国际法与宪法的效力关系——〈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视角》,《时代法学》2004年第6期,
8.《国家豁免的本质、价值及发展趋势》,《法学家》2005年第6期。
(二)中国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
1.《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郑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3.《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4.《墨子兼爱非攻的国际法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5.《周恩来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
6.《从协和万邦的传统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三)国际人权法及国际人道法
1.《论人权公约的克减条款》,《法学家》1996年第5期。
2.《国际人权法的基石》,《法学研究》1999年第2期。
3.《〈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保留和解释性声明》,《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4.《〈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关于公正审判权的规定》,《法学研究》2005年第5期。
5.(《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关于被告人权利最低限度保证的规定》,《法学研究》2006第2期。
6.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当事国义务的性质》,载陈甦主编:《法苑撷英》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 《人权事务委员会关于公正审判权的意见对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启示》,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8. 《人民自决权的本质、性质和价值》,《中国国际法年刊》200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9.《人民自决权的主体范围》,《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
10.《人民自决权的内部和外部方面》,载孙世彦主编:《国际法研究》第2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人民自决权与国家领土完整的关系》,《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
12.《国际社会共同理解的法治概念》,载李林主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民间社会的概念及其在国际国内法治进程的地位和作用——兼论“civil society”的译法》,载李林主编:《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4《国际人权法上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关系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载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形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四)国际条约法
1.《条约的保留》,载余民才主编:高等院校法学院研究生教材《国际法专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2.《我国法律的条约适用条款的表述问题》,载黄东黎主编:《国际法研究》2009年第三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版。
3.《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6期。
(五)国际海洋法
1.《海洋法公约与现代化建设》,《中国边疆研究通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海洋法公约与有限豁免原则》,《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2期。
3.《海洋法公约对国家管辖权的界定和发展》,《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立法的发展》,《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
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利》,《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6.《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关于军舰通过领海问题的解释性声明》,《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半年刊)。
(六)国际卫生法
1.《〈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其实施准则的法律效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义务,赶上国际社会控烟进程》,载《控烟与中国未来》,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七)国际责任及国际争端的各类解决机制
1.《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国际对其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6月。
2.《越境转移有害废物的国际责任》,《中国法学》1997年第6期。
3.《国家责任法编纂和逐渐发展的重要成果》,《中国国际法年刊》2004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日本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国家责任》,载李林主编:《跨越国境的法律认识——中日法治前沿问题研究》(中国法治论坛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八)其他研究成果或译作
1.《UNCITRAL担保交易法律冲突规则研究》,载《2007年两岸国际私法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
2.《律师事务所管理与竞争》,独译,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自执行的国际条约》,《法学译丛》(现《环球法律评论》)1991年第6期。
4.《美国法律史》,参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⑺ 薛桂芳的著作与文章
(一)著作:
1.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Fisheries Law and Policy[M].Maritnus Nijhoff Publishers.2005.11
2. 薛桂芳、胡曾祥.国际渔业法律政策与中国的实践[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3. 薛桂芳、胡增祥.海洋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年
(二)教材:
1. 参编“普通高等教育法学核心课教材”《国际法》[M].科学出版社,2008年
2. 参编《海洋管理法律知识读本》.北京,海洋出版社(待出版)
(三)论文:
1. “China and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An Update”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Military Operations,ed. By M. D. Carsten, International Law Students, U.S Naval War College, Vol. 84, 97-110, 2009.
2.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ydrographic Survey in the EEZ: to Close Up the Legal Loophole” in Freedom of Seas, Passage Rights and the 1982 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 ed. By M. H. Nordquist, T. T. B. Koh, & J. N Moore,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9-226, 2009.
3. Improved Fisheries Cooperation: Sino-Vietnamese Fisheries Agreement for the Gulf of Tonki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and Coastal Law.2006,(2):217-234.
4. Bilateral Fisheries Agreements for the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Shared Resources of the China Seas:A Note[J].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2005,(36):369-381.
5. China’s Distant Water Fisheries and its Response to Flag State Responsibilities[J].Marine Policy.2006,(6):651-658.
6. The LOSC and China’s Practice: Sino-Japanese and Sino-Korean Fisheries Agreements[J].Maritime Studies.2004,(12):1-8.
7. Observers’ roles in fisheries monitoring,control and surveillance[J].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Fisheries Observer Conference,2004,60-61.
8. Capacity Building for Integrated Ocean Management: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Law, Science & Ocean Management,ed. By Myron Nordquist, Ronan Long, Tomas H. Heidar, and John Norton Moore:Martinus Mijhoff Publishers,Leiden/Boston, 2007年,403-435
9. 薛桂芳,王冠钰.澳大利亚外大陆架划界初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23-26.
10. 薛桂芳,迟远达.浅议中日东海共同开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2):4-7.
11. 武文,薛桂芳,郭佩芳.实现我国海洋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海洋管理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J].海洋湖沼通报,2009,(2):176-180.
12. 王勇智,宋军,韩雪双,薛桂芳.关于南海断续线的综合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1-5.
13. 薛桂芳,熊须远.设立空防识别区的法理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36-39.
14. 薛桂芳,张珊.澳大利亚海事识别制度初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5期,24-26.
15. 薛桂芳.澳大利亚海事识别区初探[J].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2006,(6):1-7.
16. 薛桂芳.设立空防识别区的法理探讨[J].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2006.
17. 薛桂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制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6):13-16.
18. 薛桂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海洋实践的影响[J].航海技术,2005,(4):92-95.
19. 薛桂芳.论中国海岛立法的必要性[J].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2):73-79.
⑻ 赵劲松的个人简介
社会兼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海商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大连海事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访问教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仲裁员、英国牛津《国际海商法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海洋法学评论》副主编、中国船级社法律顾问、
深圳长航滚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理事。曾任远洋货轮驾驶员,在英国Hill Taylor Dickson海事律师行和Holman Fenwick Willan海事律师行的伦敦总部、香港分行等工作过多年。
⑼ 邢广梅著作
你说的是海军发言人邢广梅么?
在《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学术》、《中国海洋法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作为课题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海军及部级课题五个。
⑽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怎么样
还可以吧
不知道你选择的导师是哪个,在我大学时,他们院里有一个女老师给我们上专业课(海洋与渔业法),那个女有兴趣的话老师很牛,经常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听她的意思,我们国家在海洋法律方面很缺乏人才,你可以选择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这个方向。
好好学应该还是有前途的,加油吧
对于考研、专业选择、就业等等,每个人的看法不一,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阅历不同,没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犹豫不决,不要畏首畏尾,先去做,去尝试,只要努力付出肯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