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名师讲堂法学

名师讲堂法学

发布时间: 2022-02-24 04:24:45

法学考研名师有哪些有哪些好的视频教学

法学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法学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学,孙红亮教授讲回的法学,李苑教授讲的,答还有就是听些《宪法学》,《刑法学》,张明显所讲的《法理学》,《政治理论学》,俞荣榔的《中国法律思想使》,严存生的《西方法律思想使》《比较宪法学》周叶中的<宪法〉姜明安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龚详的〈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学是关键性的教学,自学+实践+努力+付出+团结+勤奋+梦想+思想+正法=法学职业的成功殿堂。 祝你收获成功!

Ⅱ 哪里可以下载或观看法学学术讲座的视频或音频啊

http://www.fawang.net/Article/ShowSpecial.asp?ClassID=1&SpecialID=4&page=5
http://bbs.crazystudy.com/crazy/archiver/tid-46578.html
http://www.tongfabbs.net/dispbbs.asp?boardid=2&id=731
http://www.ourznbbs.com/archiver/?tid-84325.html

Ⅲ 关于要选择哪个司法考试培训机构

我去年大三考的,400。因为大三出国了很多课没有学,就报了一个辅导班,万国的。一共上了一个来月,我的司考学习时间是两个月。

我觉得报辅导班最大的好处就是老师一遍一遍给你梳理,帮助建立知识体系,而且重复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我记得当时算起来应该是一共梳理了5-6遍,不同的老师说的重点有时候是不同的,也方便查漏补缺。

每天听8、9个小时的课很累,但是一定要认真听,多做笔记,晚上回去再看一遍,跟着老师来就可以了。我最后一周病了打了一周点滴基本都没怎么学习以为自己完了呢,最后还过了,很庆幸。

说起网络班的问题,如果你有时间有财力一定还是报个现场听真人的班,不要网络的,也别报看视频的那种班,因为真人和你是有互动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反应来上课的,上课一定要跟上老师的思路,老师问问题要积极思考大声回答,这是一种回忆知识运用知识的锻炼。我看视频会睡着……

Ⅳ 问:有没有有趣的法学课堂推荐

“庭内”法学讲堂我觉得还可以。加把劲儿每天花30分钟,上7天就能掌握,法内学论文的获奖秘笈容,学术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独立思考的理念和方法论。尤其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就能学习。法学是个庞大的体系,必须保持着学习的习惯和好奇心。我最近也要写法学论文,刚好在“庭内”法学讲堂看到关于怎么写论文的秘诀,很有帮助。

Ⅳ 《民法学》课程主讲老师是谁

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内人民大学民商法容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法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房地产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土地学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顾问、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曾获得过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要研究领域有民法总论、商法理论、物权法、债与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社会保障法等。

Ⅵ 司法考试讲座,各科讲得最好的老师分别是谁

司法考试界李仁玉教授的课真的太好了,华莹司法考试从05年开始至今天2020年2月22日16年了每4个过3个的口碑至今一直保持着,瑞达和其他机构很多讲师都是万国和华莹培养出来的!

Ⅶ 易延友的教育背景

1992-1996,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
1996-1999,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硕士;
2001-2002,英国华威大学法学硕士;
1999-2002,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博士。 著作
1. 《刑事诉讼法(第四版)》(法学阶梯),法律出版社,2013年。
2. 《刑事诉讼法精义》(法学名师讲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3. 《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re》(英文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美国海马出版社,2012年。
4. 《中国刑诉与中国社会》,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6.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8年。
7. 《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
8.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4年。
9. 《刑事诉讼法(第一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
10.《沉默的自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论文
1. 《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完善》,《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
2.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政法论坛》,2012年第1期
3. 《论最佳证据规则》,《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
4. 《公民宪法权利的刑事程序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为中心展开》,《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
5. 《证人出庭与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保障》,《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6 《对抗式刑事诉讼的形成与特色——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对抗制改革》,《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7. 《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对质权研究》,《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
随笔
1. 《检察官客观义务需要理论与实践支撑》,《检察日报》,2009年9月23日。
2. 《日本陪审团的恢复及对中国的启示》,《南方周末》,2009年7月。
3. 《官位与资源让学者们马失前蹄》,《法制日报》,2009年6月24日。
4. 《重典治乱与司法能动主义无关》,《法制日报》,2009年8月31日。
5. 《法院判决应当经得起法律的推敲——英文字母入姓名不符合我国法律》,《法制日报》,2009年3月4日。
6. 《量刑辩论程序理应推广和完善》,《法制日报》,2009年6月。
7. 《我国暂不宜设立藐视法庭罪》,《法制日报》,2009年1月22日。
8. 《保障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7日。
9.《律师应当为何而战》,《中国律师》,2008年。
10.《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检察日报》,2006年5月18日。
11.《法院判案何须请示》,《南方周末》,2004年5月27日。
12.《人民法院整体回避于法有据——评法官谋杀院长案》,搜狐评论,2003年10月13日。
13.《我们能被关押多久》,《南方周末》,1999年11月2日。
14.《“可不知论”与“不可不知论”》,《南方周末》,1998年12月18日。
15.《法院如何给说法》,《南方周末》,1998年9月25日。
16.《法官应代表哪家的利益》,《南方周末》,1998年6月26日。
17.《毒树之根岂可不挖》,《南方周末》,1998年6月5日。

Ⅷ 清华大学易延友

易延友 1973年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法学院证据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背景
1992-1996,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
1996-1999,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硕士
2001-2002,英国华威大学法学硕士
1999-2002,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博士

还是比较年轻的老师,有冲劲。
请看清华大学官方链接:
http://www.tsinghua.e.cn/publish/law/3563/2010/20101220195201791121787/20101220195201791121787_.html
网络:
http://ke..com/view/1001350.htm

下面引自清华大学官方介绍
学术成果
(一)著作
1. 《刑事诉讼法(第四版)》(法学阶梯),法律出版社,2013年。
2. 《刑事诉讼法精义》(法学名师讲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3. 《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re》(英文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美国海马出版社,2012年。
4. 《中国刑诉与中国社会》,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6.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8年。
7. 《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
8.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4年。
9. 《刑事诉讼法(第一版)》(21世纪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
10.《沉默的自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二)论文
1. 《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完善》,《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
2. 《State Ideology Transition and Procere Model Transformation: China’s Criminal Procere Law and Its Revisions》,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2.
3.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政法论坛》,2012年第1期
4. 《论最佳证据规则》,《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6期。
5. 《公民宪法权利的刑事程序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为中心展开》,《清华法学》,2011年第4期。
6. 《证人出庭与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保障》,《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7. 《对抗式刑事诉讼的形成与特色——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对抗制改革》,《清华法学》,2010年第2期。
8. 《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对质权研究》,《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
9. 《Can A Government Compulsorily Make Citizens More Free? Revisiting Non-Judicial Detentions unde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n PR China and Their Justifications》, in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0, vol. 2.
10. 《刑事审级制度的建构与反思》,《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1.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中的关联性》,《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6期。
12. 《除罪化、程序法治与法的可预期性——以黄碟案为中心的法理透视》,《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
13. 《特免权规则:美国的制度与实践》,《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
14. 《英美证据法上的证人作证规则》,《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6期。
15.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政法论坛》,2008年第6期。
16. 《传闻法则:历史、原理与发展趋势》,《清华法学》2008年第4期。
17. 《Arrest as Punishment: the Abuse of Arres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PUNISHMENT &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NOLOGY, 2008, vol. 10, No. 1.
18. 《英美证据法上的专家证言制度及其挑战》,《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
19. 《英美法上品格证据的运用规则及其基本原理》,《清华法学》,2007年第2期。
20. 《冤狱是怎样炼成的——从<窦娥冤>中的举证责任谈起》,《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21. 《权衡原则是怎样把人权消灭掉的——以<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为例》,《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考察》,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23. 《陪审团移植的成败及其启示》,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1期。
24. 《英美证据法的历史与哲学考察》,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3期。
25. 《陪审团在衰退吗?——当代英美陪审团发展趋势解读》,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26. 《论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7. 《论辩诉交易应当缓行》,载《法学》,2003年第12期。
28. 《走向独立与公正的司法——司法改革研究述评》,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
29. 《论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30. 《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哲学基础的再思考》,《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2期。
(三)随笔
1. 《检察官客观义务需要理论与实践支撑》,《检察日报》,2009年9月23日。
2. 《日本陪审团的恢复及对中国的启示》,《南方周末》,2009年7月。
3. 《官位与资源让学者们马失前蹄》,《法制日报》,2009年6月24日。
4. 《重典治乱与司法能动主义无关》,《法制日报》,2009年8月31日。
5. 《法院判决应当经得起法律的推敲——英文字母入姓名不符合我国法律》,《法制日报》,2009年3月4日。
6. 《量刑辩论程序理应推广和完善》,《法制日报》,2009年6月。
7. 《我国暂不宜设立藐视法庭罪》,《法制日报》,2009年1月22日。
8. 《保障眼球对眼球的权利》,《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7日。
9. 《律师应当为何而战》,《中国律师》,2008年。
10. 《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检察日报》,2006年5月18日。
11. 《法院判案何须请示》,《南方周末》,2004年5月27日。
12. 《人民法院整体回避于法有据——评法官谋杀院长案》,搜狐评论,2003年10月13日。
13. 《我们能被关押多久》,《南方周末》,1999年11月2日。
14. 《“可不知论”与“不可不知论”》,《南方周末》,1998年12月18日。
15. 《法院如何给说法》,《南方周末》,1998年9月25日。
16. 《法官应代表哪家的利益》,《南方周末》,1998年6月26日。
17. 《毒树之根岂可不挖》,《南方周末》,1998年6月5日。

Ⅸ 理论法学是听哪位名师的课件好点

中国两大法学法理学知名教授:孙国华,他是中国权威的法治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回成立后任清答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主任、系副主任及校务委员,同时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学报》常务编辑。他重视比较心理学的研究,专长儿童心理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会成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他是研究马克思法学为主。沈宗灵,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执教。曾任北大法律系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比较法—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家会总干事,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总干事,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学会中国分会第一任主席。现任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季员会特邀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比较法科学院联系成员。近年来主要从事法理学和比较法学研究,他是研究西方法学为主。

Ⅹ 通过看《法律讲堂》文史版,知道有哪些学习法律的方法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