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末日道德经

末日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02-24 05:13:28

1. 为何中国的预言书中没有世界末日

有,只是中国人的思想比较高深,一般人领悟不了,我国对世界末日的预言已经超脱在末日之上。
比如老子的道德经,讲大道,关于末日只是道的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自然无需去预言。
祖先早就明白了这些道理,超脱末日之上。

2. 如何评价网上流传的《道德经的惊天秘密》

这就是有些人喜欢折腾,喜欢编着玩的成果呗。虽说我们的文言千年不变,但过往的著作流传至今,往往和原初版本会相差很大的。这中间有讹传的可能,也有后人删改的可能,但若删改,有何必费劲心思弄什么句读,这种人为费劲该断句的思路似乎太阴谋论而成本也太高了一些吧。所以题目中那篇文章说的不可信。道德经,今天的版本和原始的版本的确是差很远的,但绝不是因为什么句读方面的原因。关于《道德经》,我们讨论的时候一般总会拿出93年湖北荆门市出土的所谓郭店楚墓竹简来说事。这批竹简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里面有老子道德经三组竹简以及其他一些竹简。也就说,这个版本的道德经是最接近老子所在年代的,查郭店版道德经与今本道德经,我们能看出来基本是一回事,然而文字上有不少不同。但不同的文本正巧可以提供证据来说明那种断句是正确的。讲道德经真相居然不提郭店楚墓竹简,忒也不可思议了。而这个《老者解读老子》的作者,虽然很机灵会重新断句,但是他便是不知道居然还有战国时代的老子文本出土——这个直接能揭穿这货的言论——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我们挑这个所谓老者断句的一段来和郭店楚墓竹简的文本做个对比,就能说明问题了。老者断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郭店文本: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羡,羡曰转,转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又四大安,王处一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 世界末日你怕吗

末日就在这几年~ ~(有可能超过2012年)~但是’不会太久~~

死亡是痛苦的~不会因为人多一起死'就减轻痛苦~~(而且’不见得会快速死去)~~

这两年’大约有十几个七级以上的地震~还有大海啸~各种难治的病毒’(瘟疫:比如:非典)~~老天爷在警告我们了(根本原因是道德下滑)…可能不只是温室效应造成冰山融解~可能溶解的冰水改变了整个地底的结构~~

中国大陆是这次末(拿掉)日的大舞台~会出现两极化的结果~有人会有很好的结果~有的人下场就会很惨~~

世界(拿掉)末(拿掉)日:很多博物馆有科学证据(比如:化石&海底发现的建筑..他们科学进步的遗迹~超过我们现在的科学)’证明曾经有好几次的世界(拿掉)末(拿掉)日...诺亚方舟&雅玛文化遗迹~
都是真的..
推(拿掉)背(拿掉)-图~还有刘(拿掉)伯(拿掉)温(拿掉)金(拿掉)陵(拿掉)预-言:这几年将会有大瘟疫~还有'格(拿掉)庵(拿掉)遗(拿掉)录~还有诸-葛-亮(孔-明)的马(拿掉)前(拿掉)课~~西方也有许多末(拿掉)日预-言~比如:圣经(拿掉)启(拿掉)世(拿掉)录~无巧不巧'不谋而合~大多说:"就在这几年"~
祝福您!

4. 1、2012世界末日真的回来吗 2、有好多人、好多道理知道但是很难做到,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请收消息。发给你了 ,2012不是末日,是新的开始。
好多道理知道但是很难做到,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这个问题,建议你看看《老子》也就是《道德经》
人不是靠什么束缚,恶人需要靠法律来束缚,法律一拿掉,恶人就要做坏事,甚至法律都还在呢,他也还是做坏事,所以不是束缚能管住人,而是自己的心才能管住自己。
孔子一直推崇“仁义”,这其实也只是一个束缚,叫人要仁义。恶人也可以把仁义挂在嘴上,可以把仁义用在偷盗上,他们会认为在偷盗时把风和断后就是仁义,却不知偷盗本身就是错的,因为他们没有道德。

所以老子在两千年前就说了,先有道后有德,德都没了,才跑出来个仁义。

其实你不管做什么事,都凭你内心就对了,不要去听你大脑。现在人类的大脑已经被世界污染,充满了欲望。如果你凡事凭着爱心的角度出发,就是对的。而不是看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每个想法,每一件事,都要经过内心判断,你确定符合爱心的标准,就去做,不用去管别人说是对是错。现在人做事都是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这是错的,为了自己往往会伤害别人。

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以前积累的福报,人不是只有一世,我们都一样有很多个前世,人有灵魂。只有多帮助别人,来世才有更好的生活。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天堂和地狱是存在的,当然你可以把他看成比喻,天堂就是美好的世界,地狱就是痛苦的世界。

一直在为了自己而去伤害别人的下世就是要去地狱了,一点也不夸张。经常用心去思考,你的做事方式就会慢慢改变。如果不去听心,一直听大脑指挥,你会离你的心越来越远。

这是也我们的世界为什么变的这么冷漠的原因,因为人人为已,达尔文的进化论,让人学会弱肉强良,让人以为人没有灵魂,而且还有人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种错误的论断会让人下辈子过的很痛苦。只有听内心的人才能避免被毁灭的危险。

5. 边际效应,老好人的末日

大家好,我是海龙龙,这里是海龙龙侃经济,今天我想跟大家像侃的是,边际效应,老好人的末日。

边际效应,如果光拿这四个字出来的话,这绝对是个很空洞的词组。

其实关于这个词组的含义,我们的老祖宗,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到过了,老子曾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好了,海龙龙侃经济,欢迎您的阅读,转发,收藏,评论与建议,以及欢迎给文章补充好的说明材料,谢谢。

微信公众号:bizhe

作者微信:MAX_DODO

6. 解释 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无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无也。 —老子《道德经》

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50亿年前,在这四大皆空的“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

刚刚诞生的宇宙是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的迅速膨胀,其温度迅速下降。最初的1秒钟过后,宇宙的温度降到约100亿度,这时的宇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形成的一锅基本粒子汤。随着这锅汤继续变冷,核反应开始发生,生成各种元素。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然后,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终于诞生了。

这幅大爆炸图景,是目前关于宇宙起源最可能的一种解释,被称为“大爆炸模型”。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年代,在40年代由伽莫夫等人进行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不过也只是觉得它很好玩,并不信服。人们更愿意认为,宇宙是稳定的、永恒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我们不得不相信,宇宙有一个开始,也将有一个终结。它产生于“无”,也终将回归于“无”。

宇宙:可有始,可有终?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有关创世的问题,一向是留给神去解决的。宇宙起源于何处?终点又在哪里?生命如何产生?人类怎样出现?对这些疑问,许多宗教都能给出一份体系完备的答案。至于上帝从哪里来,这种问题是不该问的。

直到最近几个世纪,人们才开始学着把神撇开,以超越宗教的角度,去思考世界的本源。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宇宙是永恒存在的,还是有起始的?

这两种说法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假设宇宙在时间上没有起源,即过去一直存在,那么宇宙的年龄就是无穷大了。无穷大这个概念,一听就让人头昏脑胀:既然是已经过去了无穷久的时间,我们的“现在”又是什么呢?而如果说宇宙是有起始的,那么它就是从“无”中突然产生的了,这最初的一刹那,又是怎样呢?

凭着人类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的常识,实在是很难想明白这些东西。不过,我们可以从科学上寻求一些佐证。大爆炸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宇宙的年龄有限,这个说法令人信服的直接理由,来自物理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条科学史上最令人伤心绝望的定律,冥冥中早已规定了宇宙的命运。

简而言之,第二定律认为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向冷的地方。对任何物理系统,这都是众所周知并且显而易见的特性,毫无神秘之处:开水变凉,冰淇淋化成糖水。要想把这些过程倒过来,就非得额外消耗能量不可。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嫡”(无序程度)与日俱增。例如,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要消耗一点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你吃掉的一块面包;麦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总之宇宙中每个局部的嫡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嫡增加为代价。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嫡总是增大的,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万劫不复。这种情景称为“热寂”。

宇宙正在缓慢地、但坚定不移地走向这无法抗拒的命运,几代智者为此怀疑人类的存在是否有意义。暂且撇开这种沮丧的情绪,作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发现,宇宙不可能有无限的过去。很简单,如果宇宙无限老,那它早就已经死了。以有限速率演变的东西,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换句话说,宇宙必然是在某个有限的时间之前诞生的。

大爆炸:有推论有根据

第二定律明示了宇宙有起始,但这个重要推论竟然被19世纪的科学家忽略了,它只是在后来成为大爆炸模型的佐证。该模型的提出,是基于20世纪初的天文观测。

20年代,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注意到,不同距离的星系发出的光,颜色上稍稍有些差别。远星系的光要比近星系红一些,即波长要长一些,这种现象被称为“哈勃红移”。它说明,各星系正以很高的速度彼此飞离。一列火车快速驶远时,它的汽笛声听来会沉闷很多,因为声波相对于我们的频率变低、波长变长了,这就是多普勒效应。把声波换成光,产生的效果就是红移。哈勃对众多星系的光谱进行研究后确认,红移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表明宇宙正在膨胀。

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如果宇宙正在膨胀,那它过去必定比较小。如果能把宇宙史这部影片倒过来放,我们势必会发现,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所有的星辰都是聚合在一起的。这个时间大概是100多亿年前,要准确推断它比较困难。

另外,宇宙膨胀的速度会随时间发生变化,这与引力有关。万有引力作用于字宙中一切物质与能量之间,起到刹车的作用,阻止星系往外跑,从而使膨胀速度越来越慢。在诞生初期,宇宙从高密度状态迅速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积越来越大,膨胀速度越来越小。将这个过程向回追溯到宇宙创生的那一刻,可以发现当时宇宙体积为零,而膨胀速度为无限大。这就是大爆炸。

大爆炸是空间、时间、物质与能量的起源。这些概念都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引起了大爆炸,这些问题在逻辑上就是没有意义的。那以前所有的,只是“无”。

以上所述仅是旁证,似不足以令大多数人信服。如果150亿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爆炸,如此惊天动地的力量是否在今天的宇宙结构上留下了某种印迹?于是,有一阵子,科研人员热衷于寻找宇宙创生的遗迹,劲头赛过当年的宗教考古学家寻找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文物是一样也没发现,原初宇宙最重要的遗迹倒真给找出来了,这就是微波背景辐射。

按照大爆炸理论,最初的几分钟里,宇宙是一个炽热的火球,到处充满温度高达几十亿度的光辐射。由于此时的宇宙处于热动平衡中,这种辐射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称为“黑体谱”。1965年,贝尔电话公司的两位物理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发现,宇宙确实浸润在一种热辐射之中。这种辐射以相同的强度从空间各个方向射向地球,其温度约为3K,谱线具有完美的黑体谱特征。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是对大爆炸模型最有力的支持。

知道了今天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就很容易推算出,宇宙诞生后约1秒钟各处的温度约为100亿度。在如此高温下,不仅我们熟悉的物质无法存在,连原子核也会被撕得粉碎。宇宙只能是一锅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构成的基本粒子汤。

随着这锅汤变冷,核反应发生了。中子和质子很容易聚合在一起,产生由两个质子、两个中子组成的氦核。计算表明,氦核形成的过程持续了大约3分钟,形成的氦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四分之一。这个过程用完了所有的中子,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

因此,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应当由大约25%的氦和75%的氢组成,这与天文测量结果极为符合。最初三分钟里形成的氢与氦,构成了宇宙中99%以上的物质。形成行星和生命的丰富多彩的重元素,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l%,它们大部分是在恒星内部形成的。

根据推断,宇宙的形成距今约100~200亿年。

生命:既永恒又无恒

天文观测表明,各种天体的年龄均小于200亿年,这与大爆炸理论契合得非常好。我们的地球大概是50亿年前形成的,人类出现的时间更短得不值一提。宇宙现在还算得上年轻,担忧末日的来临,对单个人来说是十分无聊的事。然而,为全人类的命运想一想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的。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这一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下去。

在非常遥远的将来,比如1亿亿亿年以后,所有的恒星都燃烧完毕,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宇宙的尺度已经膨胀到如今的1亿亿倍,而且还在扩张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露声色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黑洞在霍金效应的作用下释放出微弱的辐射,最终全都以热和光的形式蒸发掉。足够长的时间之后,连质子这样稳定的基本粒子也衰变、消亡了,宇宙最终变成一锅稀得难以置信的汤,其中有光子、中微子,越来越少的电子和正电子。所有这些粒子都在缓慢地运动,彼此越来越远,不会再有任何基本物理过程出现。

这是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面对的是永恒的生命,抑或永恒的死亡。这种情景,差不多就是“热寂”了。

如果引力足够强大,宇宙终有一天开始收缩,又将如何呢?在大尺度上,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收缩的过程起初很缓慢,随后越来越快。在转折点过后,宇宙的体积开始缩小,背景辐射温度上升。漆黑寒冷的宇宙变成一个越来越热的熔炉,生命无处可逃,全都被煮熟烤焦。最后,行星、恒星也毁灭了,分布在如今浩瀚空间中的物质被挤进一个很小的体积内,最后三分钟来临了。

温度变得如此之高,连原子核也被撕毁,宇宙又成了一锅基本粒子汤。然而这种状态也只能生存几秒钟的时间。随后,质子和中子也无法区分,挤成一堆由夸克构成的等离子体。在最后的时刻,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它毫不留情地把物质和空间碾得粉碎。在这场与大爆炸的“暴胀”相对的“暴缩”中,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

这就是末日。它是一切事物的末日。大爆炸中诞生于无的宇宙,此刻也归于无。无数亿年的辉煌灿烂,连一丝回忆也不会留下。

7. 求一些已完结的末世小说,主角能力很强的,性格有一点冷酷的

【末日来临之弑神杀帝】

看老子如何在地球爆炸后,杀向众神之星。别以为有轩辕剑,盘古斧就NB。老子以前在地球低调,那是老子没实力。老子现在有实力,就该狂。天帝怎么了,老子照样不放在眼里

8. 2012世界末日是真的还是假的 那天会发生什么

你认为呢?如果说人类灭绝是世界末日,那么可以说,世界末日早已到来,现在的世界就像苏格拉底曾说的一样“世风日下”,难道这不是世界末日吗?
不管到底有没有,你的担心是没用的,不如好好珍惜现在,珍惜你身边的每个值得珍惜的人,别让自己后悔,如果可以,多看看父母,多陪陪他们,和朋友在一起时多珍惜,要谦让,不要睚眦必报,不好,多个朋友多条出路嘛!
请不要再想世界末日了,如果真有,那我们一定是那些死去的,登上船的不包括我们,
如果真有,一切灾害都会发生,洪水,火上,地震,暴风,等等!

9. 老子的《道德经》中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详细解释。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高明的有道之士,掌握了“德”的奥妙,他的言行无不符合“德”的原则,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德”,这才是真正有“德”的人。不高明的修道之士,并不谙知“德”的奥妙,他的言行总想符合“德”之原则,总以为自己有“德”,其实他并没有“德”。

高明的有道之士,并不是故意想有为,但却没有什么不为,因为他符合“德”的原则;不高明的修道之士,尽力想表现有为,却什么也不能为,因为他不符合“德”的原则。

最有“仁”的人,他实实在在去行仁事,但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行“仁”;最有“义”的人,他有所作为,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人的行为;

最有“礼”的人,按一定标准行事,但是倘若别人不理解或不知道他的行为,他就会伸出手臂大嚷大叫,强迫别人跟随他去行动。

所以,我们从这道理可以知道,失去了“道”后才有“德”,失去“德”后才有“仁”,失去“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是“礼”。

“礼”这个东西,是其它都失去后才有的,它实在是道德之末了。它标志着忠信的不足,是道、德、仁、义变得淡薄时才会出现的,当然就是祸乱的开始了。有预见的有“智”之士指出:道德的末日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当厚道而不要薄情,处理要实在而不虚伪。所以要去掉不合“道”的前者,而取合于“道”的后者。

大意:
本章阐述的是世俗的道德仁义的表现和它们出现的原因。老子特别厌恶礼和先知(前识者),因为它们意味着祸乱和愚昧,主张舍弃这些虚华,归于朴实。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