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中的虚

道德经中的虚

发布时间: 2022-02-24 14:31:52

㈠ 《道德经》第五章中是“虚而不淈”还是“虚而不屈”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之间好像一个风箱子一样,当中是空的,但抽动起来可以发出无穷无尽的风力。为政不在言多,多言反而会导致黔驴技穷,不如按照自然法则少说、多看、多做就叫“守中”,“中”就是自然法则。 老子在本章阐述中国人的一个重要观点“顺其自然。”sonnybear .

㈡ 怎么理解老子道德经里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老子是谁?老子就是太上老君,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都曾多次向老子问礼、求道,所以自古就有“老子天下第一”。

《道德经》是什么?《道德经》是老子所著,是老子以道德为纲,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的作品。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几句是出自《道德经》第三章,要想弄明白真正的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解读。

这句话前面是: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可以看出这句话的是为了圣人之治而提出的主张。是为了治理好国家,让人民安居乐业。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其为谁?其就是民,天下所有人民。

虚其心,要让人们思想纯净,人心清净。

实其腹,要让人们安饱,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大问题,民生问题。新中国刚建立最大的问题也是实其腹。

弱其志,不是不要人有志向,而是不要有太高太大不切实际的志向,不要太过争强好胜,要给自己一个定位,修生养性齐家治国。

强其骨,要让人不但有强健的身骨,还要有做人的骨气。

天下人都能做到这几点,心底干净思想纯净、温饱问题解决了、不好高骛远、体魄强健且有骨气有原则。何愁天下不安?

后面一句是“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很多人说这是老子为统治阶级推出的愚民政策。

这就是现在阶级论的目光了。

老子所谓无知无欲,并非是让人民不学知识,都成傻子,就不会造反。

这样理解就太小看老子,小看道德经了。

所谓无知无欲,是不需要去学习一些无用的知识,不扰乱社会。

天下太平,国泰民安,难道不好吗?

我是阆中飞帅,来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古城,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解读,都是知识点,圈起来,以后要考!

点关注,不迷路。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㈢ 〈道德经〉中有这样句话: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请问怎样理解

所谓虚其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抚慰老百姓的心灵,使之没有一种对[贤,难得之货,欲]等东西的想法和冲动。这些东西在当时的社会层面上应该说是属于一种[更高的需求]的意义中进行理解的。如果是十分平常的,估计老子也不会这样说。因为平常的需求是一种人的基本需求。

实其腹----也就是说对基本需求的东西必须要满足他们,充实他们。这里的虚后来被庄子解为[心斋]。

老子把这种欲和心的动向划分为更高需求和基本需求。由于老子的思想并不着眼于发展的立场上,而是追求一种和谐,通融,稳定的哲学目标。这种目标必须把人限制在基本需求的层次上。更高的需求只能产生[争,盗,乱}。

[弱其志}?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社会控制手段。举例,比如赌博,福彩,体彩,六合彩。庄家们的算盘是精打细算的,任何进入其圈中的人永远是输家。而庄家永远是赢家。他们为了不暴露骗局,必须吐出一些资金返还彩民。这些吐出的资金就形成了一种极大的诱惑力,人们便开始在这个封闭的圈环中洋洋自得地转来转去,无限地循环着,虽然个别有所得,有所暴发,但早已经利令智昏,晕晕然不知东南西北。这就是[弱其智]的手段。把这个比如扩大到经济活动和社会更广泛的层面上,就不难看出这种手段的毒辣性和卑鄙性。为了维持这个活动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吐返一部分资金,必须进行希望工程,必须进行清官救济,必须进行一种合理的社会解释,那么这些内容就是为了[强其骨]。

所谓志就是老百性跑到循环圈外去的那种社会动向,而不是什么意志。因为真正社会发展的人民的意志在圈外存在着,而不是在圈内。所谓骨就是支撑个体的躯壳的存在,使这种游戏或博弈规则继续在时间中连绵下去。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之治。他使老百姓无知无欲,使老百姓中间那些拔尖的,聪明有眼光的人虽有此心而无此胆,敢怒而不敢言。

㈣ 道德经里“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中“屈”读什么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意思是:(风箱)越空虚(风能)就越不会穷竭,越鼓动(风量)排出越大。

“屈”作“竭”解,应读为jué。参见《汉语大字典》第1041页“屈”字条。(截图为此条的相关部分。)

㈤ 道德经中的,虚极静笃 是说让我们都不记起或者忘掉自己以前发生的一切吗甚至是连吃饭都不记得了

理解错误。
-----------------------------------------------------------------------
原句——【至虚,极也;守静,督也】
请先了解两个关键词汇:
[极]顶端,尽头。
[督]中心,内部。(《太玄卷一周》:植中枢,立督虑。)

那么——【至虚,极也;守静,督也】翻译即是:
虚妄,是边缘化的;实在,是最为核心的。
-----------------------------------------------------------------------
这句话是何意呢?
《道德经》中,有很多强调掉“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观点的语句,例如:
●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 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 (《易·说卦传》:坤为腹。比喻中央部分。)
● ……
注意并理解了这些内容,【致虚守静】的内涵就不再玄奥,所谓的难懂也就迎刃而解啦!

值得提醒的是,《道德经·致虚守静章》主要内容是在谈养生之道,当然老子也以养生论哲学、论治国、论道德。

㈥ 道德经中的“虚极静笃”对人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对于别人的事来情,常人往往都会很明源智 很聪明, 但是往往事情轮到自己头上,就会犯下各种错误。原因无外乎过于将个人得失,个人感情参杂其中,导致利令智昏。
虚极静笃的现实意义,我觉得就是要人们不管何种情况下,都要认识到规律是万事万物发生发展所要遵循的东西,个人的感情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帮助。虚极,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哪怕事到临头,切勿太把自己当回事。静笃,虽然不把自己当回事,物我两忘,但是也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中国文化向来如此喜欢中庸。 在现实一点,比如一个集体中,虚极静笃的人不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他服务于群体,毫不利己。 但是又清醒的知道,团体的强大不能依赖单体的能力,所以又不会做“牛”做“马”,给予群体中的其他个体充分的学习发展空间。最后,团队强大了,自己也获益了。而且充分收到大家的爱戴。
所以有道的人,都会尽力做到虚极静笃,以冷静 客观的分析事物,战况,寻找事情发展的规律,认识到真正重要的事情, 从而做出最明智甚至常人难以预见的决定。以上是个人愚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㈦ 老子: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圣人的治理方法是,使其心无所求,使其腹中有食物(不致专饥饿),使其思想属单纯,常常令人民没有太复杂的思想,没有未满足的欲望。

出处:出自于道德经。《道德经》是哲学著作。至今广泛流传,迷人、有魅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7)道德经中的虚扩展阅读

各界名人对老子的看法: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

㈧ 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详解及深意

圣人治理的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回,增强百姓的筋骨体答魄,经常使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以上是书面解释。我再加一句:没有欲望,就回归自己的本性,所以人民安居乐业,终享天年。想更好的理解《道德经》,最好看看《庄子》。另一个角度,可以看清代黄元吉(黄裳)写的《道德经讲义》,他是从修炼角度讲的,非常好。摘其文曰:圣人摒除耳目,斩断邪私,抱一以空心,心空则炼丹有本,由是而采天地灵阳之气以化阴精,日积月累,自然阴精消灭而阳气滋长,则实腹以全其形,以道凝身,以术延命,即是超生拔死之法。。。。。。

㈨ 老子的知盈处虚指的是什么

老子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就是说,把持的满满的,不如差不多来得好。
虚,就好比风箱中的“空”,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源源不断,生机勃勃。
因此,老子主张虚其心、实其腹。虚淡其心念,充实其肌腹。并不是说,虚心吃饱饭就好。根本上的意思是说,圣人为腹不为目。只为生命本来,贵身,而对目,即外面的,身外的,不必过于看重。因为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需一个个体生命强为。
知盈处虚,知道盈满,但心处虚空。就是永远不盈满,永远充满生命活力。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