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自治县有立法权吗

自治县有立法权吗

发布时间: 2022-02-24 14:39:48

㈠ 县级人民政府有没有立法

没有,县级人大和政府无立法权。

新修改的《立法法》只赋予地级市(多为设区的市)的人大和政府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事项,因此县级人大和政府仍无立法权。

2015年3月15日新修改的《立法法》

第八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已经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开始制定规章的时间,与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的本市、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同步。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定。

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是否有立法权

有的。只不过只能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且必须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备案。但是它们不是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㈢ 地方政府及自治区政府有立法权吗

我国的立法权归属于全国人大和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正部级单位有权指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有权制定地方性规章。

宪法第99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
第100条“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向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107条“地方各级人民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决定和命令”

㈣ 我国的自治州有立法权吗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制定和变通制定效力及于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法规的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可分为制定权和变通权,制定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变通权是指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据此制定的变通执行和停止执行的原则和条件以及内容和程序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是特定的立法权,它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范畴,它是民族自治地方各项自治权中最基本的权力。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是法律产生的根据和表现形式。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产生首先来源于宪法授权。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旗)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这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最根本的法律渊源。其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第二十条规定了自治机关享有变通权,这两条规定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直接法律渊源。所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不仅有宪法依据,而且有民族区域自治法具体执行依据。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特征

1.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有特定的区域,它存在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是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所建立的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在地理范围上有大小之别,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有权立法,而一般地方并不都有立法权。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所产生的法,适用于各相关民族自治地方。

2.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有特定的立法主体,它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所进行的立法,而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体,是我国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立法法确定的特定的民族自治机关。民族自治机关,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不是所有民族自治机关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体,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才是立法主体,即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而在一般地方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一般地市级人民代表大会都不享有立法权。

3.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它限于制定和变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均属地方法规的表现形式。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除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外,有的民族自治地方如自治区、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以及自治区、自治州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还可以制定其它形式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政府规章。作为同一般地方立法相对应的特殊地方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制定和变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层次结构的显著特点在于,凡实行民族自治的地方,无论其行政区划是大是小,都行使地方立法权。现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层次结构有两点不同于一般地方立法。其一,自治县(旗)都有立法权,而一般地方的县没有立法权;其二,相当于下设区、县的市的自治州都有地方立法权,而一般地方不是所有下设区、县的市都有地方立法权。这种区别反映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策的要求,有利于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平等地参与国事和维护自身利益。

5.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的行使不同于一般地方立法。首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根据相应的隶属关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宪法和立法法对此未做出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限制。其次,根据立法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只要不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做出变通规定外,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变通规定。这种变通权以及与中央法律、法规的关系,一般地方性法规是不存在的。这些情况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在从属性和自主性方面,与一般地方立法迥然有别。

㈤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立法权吗

你好,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法规,但不能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相违背。

㈥ 哪些地区拥有地方立法权

有些地方人大享有一定的立法权。我国的地方人大立法分为一般地方的立法和特殊地方的立法。 (1)一般地方的立法权。 一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如:齐齐哈尔、吉林、抚顺、鞍山、大连、唐山、邯郸、大同、包头、青岛、淄博、洛阳、淮南、无锡、宁波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2)特殊地方的立法权。还有三种特殊地区,比一般地方的立法权限要大。 第一,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根据这一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范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已有法律、行政法规的,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变通规定;二是国 家尚未制定或不可能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制定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因为可以变通法律的规定,所以规定须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才能生效,这是为了维护法制的统一。 第二,全国人大特别授予立法权的地方。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省、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有关的法律、法令、政策规定的原则,按照该省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1988年、1992年、1994年和1996年全国人大先后四次分别授权海南省、深圳市、厦门市、汕头市、珠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法规,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或所在省的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三,特别行政区。根据"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立法会有权制定法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香港、澳门特区除外交、国防以及其他属于中央政府管理范围的事务不能立法外,有权对特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一切事务立法。但两个特区的立法权是全国人大通过基本法授予的,特区行使此项权力,是否符合基本法的规定,是否超越国家的授权,应由中央监督,因此又规定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这些规定表明,我国的立法体制既是统一的,又是分层次的,是由国家立法权和行政法规制定权、地方性法规制定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权以及授权立法权所构成的。这样一个立法体制,说明地方立法,从性质上讲,应当是对中央立法(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补充,行政法规也是对国家法律的补充,都是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立法体制,也可以说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精神:一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既坚持中央必要的集中统一,又注意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在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既坚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立法权掌握在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更有利于直接反映群众意愿和要求的国家权力机关手里,以保证立法的民主性;同时,又注意提高国家的管理效率,保证国家行政机关有足够的权力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 总之,我国的立法机关只有一个,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地方人大是否享有立法权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部分地方人大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全国人大特别授予立法权的地方;特别行政区等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当然地方立法不得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特别行政区立法应符合基本法)。

㈦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立法权吗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享有立法权,民族自治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专

民族自治机关的属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地方性自治法规,按法定程序经上级机关批准后生效。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标,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自治权的行使必须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处理好中央统一与民族自治,国家事务、地方事务与民族事务的关系。

(7)自治县有立法权吗扩展阅读:

地方人代会的职权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

四、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建设企业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

㈧ 自治机关有立法权么

自治机关包括人大和政府,不包括法院和检察院,所以它没有独立的立法权

㈨ 我国民族自治区享有立法权吗

有的,但只是用于本地区。不仅是自治区,而且自治州、自治县(旗)都有的。但通过的法律要交到中央政府审批后方可实行。比如我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生育政策是朝鲜族人生育第二胎要奖励5000元。

㈩ 县是否有立法权

如果把这个法理解成狭义的法,也就是法律的话,县是没有立法权的。如果把《立法法》里所有的法都包括,那县是有立法权的,只是很小而已。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