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篇

道德篇

发布时间: 2020-12-21 03:58:59

『壹』 孔孟诗书道德篇出文章,下联

上联抄:孔孟诗书道德篇袭出文章
下联:周公日月春秋笔下山水

上联:孔孟诗书道德篇出文章
下联:张公笔墨春秋卷入山水

上联:孔孟诗书道德篇出文章
下联:关公风雨春秋笔下岁月

上联:孔孟诗书道德篇出文章
下联:老庄日月春秋卷入山水

『贰』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中道德篇名句有哪些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版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权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译文: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平心静气,平心静气然后才能仔细考虑,仔细考虑然后才能有所收获。

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叁』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3)道德篇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肆』 大学思修道德篇1000字

1.道德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内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容映。因此不同经济关系下,道德表现不同。道德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2.道德功能与社会作用
主要功能:
a.认识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来实现);
b.规范功能(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及个人品德的形成);
c.调节功能(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评价来实现)。

『伍』 老子道德篇33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知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最后一句怎样解释

富有属于那些知足的人,有志之人必然是有强大执行能力的人。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陆』 《道德经》中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什么意思啊谢谢

。“道可道,非常道;名哥名,非常名。”这十二个字,是老子《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的第一章的开头句,也是道经的总纲。它的意思是可以用语言表述的“道”,它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恒的名。也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人生之道无非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长寿之道,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前贤解老,开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说论,这就为打开老子道的大门设置了障碍。
“道”,是老子首创的含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概念。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为万物运动变化所依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除此以外,老子“道”的哲学概念还有以下内容:一、道体,即“道之为物”,是只有心灵才可以认识的客观实在,标志着宇宙万物的本原。道体的本质是“小”,是可以为心灵所认识的,其前提条件是修德,即必须使自我意识合乎自然法则。二、道性,即由道体所体现出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标志着世界万物之所以发生、发展、转化、灭亡的根本法则。道性是客观的,其客观性是由道体的物质性所决定的。对道性的把握,决定于修道者的悟性也即理性思维。道的境界越深,悟性越高;悟性越高,识道的能力越强。所谓修德悟道,就是强调“修”、“悟”二字,修是修正,是要不断地扬弃自我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思想意识;悟是体悟,是要把直觉思维寓于理性思维之中,只有理性思维或者只有直觉思维都不可能获得真理。宗教源于直觉思维,唯物论源于理性思维,而老子的道德论是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识道是直觉思维,修德是理性思维。三、道境,即识道者通过反思默修所进入的忘却自我、没有烦恼、逍遥无碍的灵明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前一个“道”同于后一个“道”,都是名词“道路”的意思,但前一个“道”特指圣人之道。中间的“道”,是名词用作动词,为“行走”的意思。“常道”,指没有体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也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前一个“名”是指沿圣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也即“朴”之名(二十五章);中间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即“求得”、“占有”的意思;后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圣人内求,所得之名,虽虚而实;常人外求,所得之名,虽实而虚。首章开宗明义,确立了道的哲学概念,并向世人说明:人类的康庄大道不是常人之道而是圣人之道,人生的意义也不应是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追求内在的真

『柒』 上联:孔孟诗书道德篇出文章,求下联

上联:孔孟诗书道德篇出文章
下联:周公日月春秋笔下山水

上联:孔孟诗书道德篇出文章
下联专:张公笔墨春秋卷属入山水

上联:孔孟诗书道德篇出文章
下联:关公风雨春秋笔下岁月

上联:孔孟诗书道德篇出文章
下联:老庄日月春秋卷入山水

『捌』 道德篇的作文两百字.

道德只是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口头上的道德非常简单,人人版都知道事情的对与错,知权道是非,为什么做起来难呢?行为上的道德很少人去做,而是被个人财产诱惑,以此,像吸了毒一样,管不住自己,做了我们所说的口头道德上的错误行为。

我也犯过这样的毛病,想快快做完作业,抄了同学的第1道题,接着心里想:不就是只抄了1道题吗,再炒最后一道,又抄了一道,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法冒了出来,实际上呢!我这些题都不会,考试时继续错下去。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要从小约束好自己哦!

热点内容
上海市司法行政 发布:2025-01-17 21:16:34 浏览:361
杏花岭区法院 发布:2025-01-17 20:20:07 浏览:881
铜仁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7 18:27:24 浏览:131
特工杀法官 发布:2025-01-17 18:10:34 浏览:469
深圳沙井律师 发布:2025-01-17 17:02:14 浏览:438
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1-17 16:40:52 浏览:607
魔法学院游戏下载 发布:2025-01-17 16:19:20 浏览:634
交通事故法院判决后保险公司 发布:2025-01-17 15:51:32 浏览:960
刑法修正案的溯及力 发布:2025-01-17 15:12:29 浏览:359
中奖不领取要受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7 14:42:33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