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柔性的道德

柔性的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2-25 23:13:36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从形式来看,道德包括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两大方面;从内容来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1)柔性的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是基于承认和保证人类社会存续的理念,发挥的旨在限制或倡导人们行为的规范。也可以说,道德是初始的具有柔性特征的法律。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道”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大自然的次序关系,这个很容易理解,春种秋收,这就是道;苹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那就要随顺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做事,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爱儿女,这就叫德;儿女孝顺父母,也叫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也是德。

“道德”这两个字最早连起来用,见于荀子著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从此人们就一直沿用下来,做人做事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道德代表了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用以衡量人们行为是否正当合理,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Ⅱ 道德表现有哪些方面

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思想品德。

1、“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 守法 明礼 诚信 团结 友善 勤俭 自强 敬业 奉献

2、“五讲”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3、“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4、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5、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6、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Ⅲ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抄选择习惯。

在中国,道德是道与德的结合。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美德是一种修养或习惯。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它的定义,即一个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类,好的选择是它的区别。

道德属于伦理范畴。它的主题是人类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类的幸福。道德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或逻辑规律。这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规律。这是由于与道德规律相对应的主体的不确定性。因此,有些人怀疑道德规律的存在。

(3)柔性的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的起源为:

实践或活动源于欲望,而不是理性。理性只能分辨是非,但不会引起任何活动。相反,欲望可以引起活动,但不能区分是非。欲望可以从属于理性,也可以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了好的选择,而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了糟糕的选择。道德就在于这样的选择,所以道德源于欲望与理性的统一。

再者,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它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自爱好,痛苦来自仇恨。爱一件事的人能给他幸福,所以道德也能使他幸福。因此,道德和幸福不一定都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Ⅳ 柔性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1、柔性管理内容: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也就是同步转型。从表面混沌的繁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潜在的未知需要和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变化并自动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2、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员工的内心出发,考虑员工内心感受,从而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3、知识拓展: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日益受到管理的青睐。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营环境不但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这些环境因素之间又存在非常强的关联互动,使经营环境变得模糊且难易辨认,企业无法明确所处环境的特征以及环境变化的趋势更难以由此判断进一步的战略走向。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柔性成为高绩效企业的共性。

Ⅳ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从形式来看,道德包括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两大方面;从内容来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5)柔性的道德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先进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众的前列,带领群众;

第二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潮流。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优良品质,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攻关克难的急先锋。生活享受往后靠,物质待遇不与人攀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人、带动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执行党的决议率先垂范,完成党的任务身先士卒,不落在群众后面。

Ⅵ 规则和道德,哪个更重要

人类社会需要秩序复,而维制系这个秩序的,一是刚性的规则,二是柔性的道德。如果说规则是支撑天地的“山”,那么道德就是让大地生机勃勃的“水”。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规则,固然不成;但是只讲规则,也是万万不行的。

Ⅶ 道德什么

道德是基于承认和保证人类社会存续的理念,发挥的旨在限制或倡导人们行为的规范。也可以说,道德是初始的具有柔性特征的法律。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四维:礼、仪、廉、耻
四维的说法,最早载于《管子》。《管子》牧民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五常:仁、义、礼、智、信
汉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仁义礼智信”被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2]。
仁和义是儒家文化中两大根本性的道德元素,可谓总体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仁、义,忠、孝、礼、乐等等都失去了意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白虎通》:“君臣以义合,不可则去”,《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仁、义相比其他价值观要素具有超然性。例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仁、义的重要性,以孔孟之言为证,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孔子:仁者,义之本也;义者,仁之节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 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子言:“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朱熹:“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韩诗外传》:“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仁 —— 子曰:仁者,爱人。仁之广义,涵盖甚多,例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其言也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然而,仁并非远不可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也不是无理性、无原则或者软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必有勇。”
义 —— 子曰:“义者,宜也。”朱熹:“义者,天理之所宜。”义者,理义、道义、正义、公义。子曰:“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Ⅷ 内心的柔性力量是什么

善良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