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起源于

道德起源于

发布时间: 2020-12-21 04:27:11

道德和法律的产生最初是源于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生产力的提高。。食物有剩余。。。
吃都吃不饱,还谈个毛法律和道德。

❷ 如何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道德的起源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回望正好相反,它能答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

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2)道德起源于扩展阅读:

道德的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❸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这对吗

观点错误。

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特别是经济关系。

2、“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是唯心主义伦理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3)道德起源于扩展阅读: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❹ "道德"这个词最早是哪出现的

道德一词在汉文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义广泛。西周版初权年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是按礼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读音:[ dào dé ]

释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出处:《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白话译文:我听说仁义兴起时,道德也会昌盛起来,道德昌盛起来,政治也会圣明,政治圣明百姓就会安康。

(4)道德起源于扩展阅读

道德的近义词:德行、品德

一、德行

读音:[ dé xing ]

释义:道德和品行。

出处:巴金 《寒夜》二六:“她虽然自夸学问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龄,却还来做一个二等老妈,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屋,哪一样她做得出色!”

二、品德

读音:[ pǐn dé ]

释义:品质道德。

出处: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❺ 道德起源于什么书

神源论(亦称“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客观唯心主义。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孔子“天生德于予”,把道德起源归于天。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家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基督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证陷害他人,不贪不义之财等);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饭酒)说成是上帝神明对人的启示,后来,成为宗教的道德戒律,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心源论(亦称“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恶的意志。
主观唯心主义。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吾也,吾固有之也”,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不是后来形成的,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
德国近代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趋乐避苦”的天性。快乐的有益的是善,痛苦的有害的是恶,善良是从本性中产生的,这是的观点。
庸俗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机械唯物主义。
德国的思想家考茨基从动物的本能中寻找道德的根源,如“合群”、“母爱”等,把人的道德看成是动物本能的演化。
感觉欲望论(亦称“自然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望
旧唯物主义者反对从神出发,而从人出发,反对神道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性的自然表现,是人的真实的、健康的“本性”,而恶行、罪过只不过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回到了世俗的人间,但他们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永恒的人性,因而最终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人类最早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后成习惯,以后发展成为族规民约,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才产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后不断逐步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阶级道德。因此,道德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管子》的道德起源说
“四维”可以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礼、义、廉、耻“四维”的产生与存在呢?《管子》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这一著名论断,涉及了道德的起源。对于道德的起源问题,孔子在“天命”与“人为”之间摇来摆去,有时认为是天赋的,“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有时又认为道德是后天学习修养得来的,提出了“为仁由己”、“求仁得仁”的命题。墨子与孔子的看法相近,一方面认为“兼爱”和“义”都出于天的意志,是“顺天之意”;(《墨子·天志》)另一方面又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道家关于道德的理解与儒、墨都有不同,他们鄙视仁义礼智,反对人为,崇尚自然无为,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宣称无为无欲这样的道德都来自那个神秘的、作为世界本源的“道”。在儒、墨、道三家关于人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的这些观点中,尽管也有些合理之处,但都没有看到道德生活与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之间存在着的某种联系。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观点,在《管子》一书中曾多次论述。《管子·侈靡》篇说》:“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一日违也。”《管子·禁藏》篇说:“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管子·八观》篇说:“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夺天工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先秦诸子百家在治国安民方面都崇尚礼义,重视道德国伦理,而齐文化特别重视富民富国,重视发展经济,讲究实惠实际,在这里也找到了理论根据。
《管子》不仅看到了道德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而且还看到了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它并不是经济条件的简单反映。《重令》篇说:“天道之数,至则反(返),盛则衰。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管子·侈靡》篇也说:“用贫用富如何而可?曰:‘甚富不可使,甚至贫不知耻。’”所以“甚富”、“甚贫”对道德品质都没有好的作用。总这,《管子》把社会道德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达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历史观的高度。
《管子》关于道德生活受物质生活条件影响的观点,对中国思想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有重大影响。诸如法家的慎到、商鞅、矗非。商鞅在《农战》中讲,只有奋力耕战,才有可能尽忠尽孝。他说:“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若不奋力耕战,则会“仓虚、主卑、家贫”。这样,“孝子难以为其亲,忠臣难以为其君”(《商君书·慎法》)。慎到则说:“家富则疏族聚,家贫则兄弟离。非不相爱,利不相容也”(《慎子·逸文》)。韩非在《五蠹》中也说:“饥岁之春,幼弟不*,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而爱过各也,多少实异也。”汉代的五琉 也直接进出了“礼义之行在谷足”的命题。近代的孙中山也曾说:“必以治本为先,救穷宜急,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实业发达,民生畅遂,此时普及教育乃可实行矣”(《孙中山选集》)。

❻ "天意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上天的命令或者神的旨意,试图以人之外的某种所谓客观意志来说明道德的起源

意思抄就是说。是别人(也就是神)告诉人们,你们应该怎么怎么做。因为他们(神)是知道真理的,所以人们应该按照他们说的来。而他们所说人们应去践行的就是道德。道德真正的起源是人们在彼此生活期间,为了解决矛盾而自然产生的行为准则。但是天意神启论将这种道德的起源加上了人(神)的色彩,并没有改变道德本身,只是稍微误导了人们的思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还有人信神信佛。
多说一句,神抑或佛本质上都是人,只不过能力比较大就是了。

❼ 道德起源于人的情感欲望或天然情感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人类通过各种对世界的掌握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以实现对自己的肯定和发展。而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

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用千百年来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协调性因素和进取性因素就可证明。

❽ 人类的道德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8)道德起源于扩展阅读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❾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神启论、天赋论、进化论、感觉欲望论)。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热点内容
上海市司法行政 发布:2025-01-17 21:16:34 浏览:361
杏花岭区法院 发布:2025-01-17 20:20:07 浏览:881
铜仁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7 18:27:24 浏览:131
特工杀法官 发布:2025-01-17 18:10:34 浏览:469
深圳沙井律师 发布:2025-01-17 17:02:14 浏览:438
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1-17 16:40:52 浏览:607
魔法学院游戏下载 发布:2025-01-17 16:19:20 浏览:634
交通事故法院判决后保险公司 发布:2025-01-17 15:51:32 浏览:960
刑法修正案的溯及力 发布:2025-01-17 15:12:29 浏览:359
中奖不领取要受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7 14:42:33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