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道德
A. 以当道德跌倒时为题的话题有哪些
道德跌倒 真情扶起
目前,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因。
遗憾的是,他们跌倒时往往无人敢扶。偶有雷锋传人试图冒险施救,不是被讹诈就是被法官庄严地依据常识判处巨额赔款,以至于跌倒受伤老人延误治疗魂归九泉的人间惨剧时有发生。有专家感慨:十三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这样的道德境界显然与大国公民的素质相去甚远,为了激励更多人战胜内心恐惧,去扶危济困,社会各方人士群策群力,积极寻求保护这些敢逆潮流而动的救人勇士之良策。
首先登场的力量是公权力机关。卫生部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旋即引起各方热议。
这份技术指南很技术,考虑得相当周全,但对于非技术的普通公民要掌握,则有必要先去参加一个业务培训班,不然只能对跌倒老人退避三舍。但老人跌倒往往情况紧急,如此技术地救人势必延误施救,罪过仅次于见死不救,可见此指南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多年来,笔者遍览诸多新闻,突生一感慨:中国公务员运气就是好得惊人,竟然无人遇到跌倒老人——全是百姓面对救与不救陷入艰难抉择。真心想说一句:与其有关部门发布技术指南,不如有干部冒着巨大风险去街头扶起老人,不仅对群众激励效果显著,也能捎带普及些救人常识,岂不两全其美?
还有一个可以起到强力模范带头作用的是富豪,反正慈善行为越来越像牟利和作秀,倒不如去街头扶起个老人,既能改善自身形象还能先富带动后富——不是从物质层面而是从精神层面。
鉴于出现这样的楷模尚需时间,加上道德疑似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人搀扶跌倒老人的信心似乎要依赖法治。9月14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园农贸市场门前路上,不少路人驻足围观却一直无人敢上前搀扶。热心的许女士想上前搀扶,又担心“蒙冤”成为昆明版的“彭宇”,最终她找来了两人作证才扶起老人。不少市民表示,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的事情,他们也会像许女士那样,先寻找证人,再做好事。
但不是每次救人都能顺利找到证人,最好出门备好纸笔和摄影摄像装备,前者用于意识清醒的老人签字画押自证本人跌倒,后者用于证明自己没有加害意识不清醒老人。这些所谓良策听着不仅操作困难,还有些让人心惊肉跳—— 一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何以如此人人自危?
最近传出这样一个故事,宛如灰色世界一抹动人的亮色。
刘士胜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沿河村的村民,两家并不熟。2011年8月13日,赶集回家的刘士胜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于好心,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了老人一程。没想到,刚到村口车子翻了,76岁的李家珍一头栽倒地上,过世了。刘士胜好心办了坏事,为了表达心中的愧疚,先后四次要给钱赔偿,都被老人的家属婉拒了。理由很简单:“我们家是不能为了钱而出卖良心的。我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李孝香家人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搀扶老人最重要靠的不是技术、证据,而是善良和感恩。
B. 老人跌倒不敢扶,是否和社会道德的沦丧有关
好心没好报!救了人还要被冤枉!你说老人跌倒会有人扶莫!
C. 扶起跌倒老人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要详细一点的)
扶起跌倒的老人属于道德问题,法律上目前还没有明文规定扶起跌倒的老人,这是一个道德范畴。
D. 如何从如何扶起跌倒的老人谈扶起跌倒的道德19
这个话题批判性复太强制,不是扶起跌倒的道德,是扶起社会的责任,到了现在这个时间,应该有人可以意识到,老人扶了被讹诈不是个案,撞了老人不承认也不是新鲜事,有人被讹自杀了,有人被长期的压力整的生活昏暗,有人花钱了事。
先说老人为啥要讹人,是道德问题吗?这是社会责任问题,他要是不努力讹诈你,他家可能就完了,高额的医药费承担不起啊,这个时候既然事情都曝光出来了,是不是政府,这个社会也要尽一些应尽的责任,这么多年缴税,福利呢?看不到,养老金,拿不着,这个时候政府不管,谁管、
E. 跌倒的道德该怎样扶起
那么老人摔倒我们该不该扶?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必须扶。
首先,你扶起老人,对得住的,是自己的道德,是自己的良知,至于老人及家属怎样去诬陷你,那是他们的道德良知,需要受到谴责。看见了,不去扶、不去救,自己的良心不安,有些人怕给自己找麻烦、赔钱、打官司,其实,做人,只要行得端坐得正,不怕别人怎样诬陷你。至少,对自己是问心无愧的,即使在这个年代,没有人肯出来为你作证,但是,你的一言一举,衬托的是整个社会的良知,让社会看到,道德是存在的,并不是因为个别讹诈的案例而去毁灭了社会道德。这是扶老人的一点价值所在。
其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推崇的美德。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制度期待,而且还是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伦理期待。如果没有了良好的社会道德,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关爱,没有了理解,互不信任、相互仇视,那么我们是无法建设成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充满道义关切和共享和谐的社会。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糊涂的老人毕竟是少数,她只是社会上的一个缩影。见义勇为,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也大有人在。也为大家做出了典范。
最后,老人讹诈扶人者的现象毕竟是个别的,不是普遍的,我们的国家正在进入老龄社会,以后我们身边的老人会越来越多。每人家中都有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谁不希望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有人能帮一把?我们不能因为一两起事情便对社会产生悲观情绪。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消极待,社会的温度真的就会变凉。如果是这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谐社会从何谈起,但如果大家一起去扶老,讹人者的心里也不会好过,随着普遍道德的提升,这种讹诈诬陷的现象也会慢慢消失的,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我希望人与人之间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尽可能的减少因为扶摔倒老人而被讹诈的事件发生。希望健全养老机制,老人生活医疗有了保障,就不会因为缺钱而去“讹诈”人,还希望政府和司法部门尽快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为助人为乐,为见义勇为,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道德“护航”。唯有此,才能让社会道德尽快重新回归正轨,化信任危机于无形!
F. 现在老人跌倒没人扶,到底是人们道德的缺失,还是人心险恶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老人跌倒没人扶,不是人们道德缺失了,是人们害怕被赖上了;其实很多人想去扶的,可惜,扶了以后的结果会让人们不寒而栗。国民素质参差不齐,因为被骗,不敢行善,这是根本原因。个别人的个别原因,导致群体受困,好像这跟宣传很有关系,本来好的典型和坏的典型都有积极作用,但坏的典5型反而让人们更加关注善因的后果——我大学毕业工作后不久,也是过年回老家,第二天要走去买票的路上,我坐在自行后座上,突然看到一个老太太被我们前边一辆自行车碰倒,我连忙跳车下来扶起她,结果老太太抓住我的手,说我撞倒了她,没办法,我紧随在她身扶着她到了医院,买了很多药,然后她仍然不让我走,我只好把我大哥的名字告诉她,因为哥哥在中医院。
据说,我走后,她每周都要到中医院查身体买药,整整一年,我哥给她花了检查费、医药费,不计其数,想起来,真的心寒了。
你说说,这是整个社会道德缺失?还是个别人的人心险恶啊,似乎也是整个社会风气不好造成的吧?也许陷阱太多,我们无法分辨吧,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坏,不过让你碰到还真的心寒啊?
G. 老人跌倒扶不扶 不只是道德问题
绝对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从一些现象可以看出,某些人法律意识欠缺,加上一些地方法律机构的判处失当,给社会道德投下阴影。“跌倒老人扶不扶”这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更是社会治理的综合问题。
H. 老人跌倒,无人敢扶.是人情的冷漠,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我现在来也很矛盾了。在此之源前我是习惯于也十分提倡做好事的,发扬雷锋精神对大家都好,可是,偏偏有人明知道冤了人,也会治得你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说不清道不明的人家就是赖着你这个好心扶人得是个伤害老人的,就要告你,法庭也为难,自己也吃亏,良心谴责的不知是谁。赚便宜的只是真正的肇事后逃逸的。吃亏的是做好事的。没赚也没赔的是跌倒的。所以再遇上这种事,我认为还是别惹一腚骚的为上上策。要不就早先找个证明人,最好是目击者,有身份的,敢于作证说实话的公道人,然后再做好事,既能保证自己的良心,又干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事。
I. 老人跌倒是否该扶道德还是法律、
前段时间 杭州、广州等地接连出现老人倒地、小孩被车压没人帮 没人扶的情况,这从表面上来看是一个路人的道德问题,但从更深层面来讲是一个社会的道德观念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问题。 老人跌倒 肯定该扶,如果人人都不去扶,我们这个社会也就危险了。 另外,如果扶的话可以用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找路人或者自己身边的朋友吧你扶的过程录下来,现在用手机录也方便。
J. 跌倒的道德能被扶起吗
扶起跌倒的老人,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大家都可以做到。但是进几回年来,新闻多次报答道出好心扶起老人却反遭到诬陷还赔了款,使得更多人不敢去做,这可以看出社会上的人不仅是缺乏爱心,如若一个人的立场坚定那么他就不会因外界原因而轻易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