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分工
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包括哪些人员
一、组长:
负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总体工作。
二、副组长(分别负责不同部门):专
1、分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宣传工属作。
2、分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各项活动工作。
3、分管辖区未成年思想道德工作。
三、组员:
负责各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具体业务。
㈡ 如何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说明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确保学校人才培专养的正确的政治属方向,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校结合新课改,制定了德育工作各方面的计划和措施,强化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努力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注重教师的师德素养培养,制定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法规,“十禁止”规定的内容等;其次,我校结合传统节日和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如国庆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最后,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建立联防机制,形成合力。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或正在养成,校园整洁、环境优美、学生举止文明、校园秩序良好,已成为我校的特征。
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版行中华民族优良传权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请采纳,谢谢!
㈣ 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工作有哪些分工
要坚持广泛动员,形成合力,进一步巩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不断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从记住“三个倡导”24个字的基本内容开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堂教学、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开展好“我的中国梦”、中华经典诵读等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立足自身,融合推进,不断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完善社区与学校、家庭联系沟通机制,进一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教育格局,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坚持强化措施,加大整治,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开展校园周边网吧整治行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切实构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迎评工作,要精准对标,全力达标,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全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成绩。要制定工作方案,统筹谋划安排,精心组织网上申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各项工作,细化分工,列出清单,制定措施,倒排工期,逐项销号,全面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实施网格管理,落细落小落实,将创建责任层层分解到各个网格,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网格、每个岗位和每个责任人,真正实现在网格内提升工作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创建要求。要精准精细精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各项指标不丢分、夺高分、争加分。要加大宣传力度,集中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主题新闻舆论宣传和社会宣传,广泛开展“践行文明从我做起”、“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要强化督查督办,严格奖惩问责,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表彰奖励,对出现问题、影响全市工作大局的,要严肃问责。
㈤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分管领导是县委副书记还是宣传部长
宣传部长分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肯定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内容,其主管机构是当地的文明委及文明办,而文明委的主任、副主任职务各地设置不尽相同,当地的宣传部长一般都是文明委副主任,同时政府的一名联系宣传工作的副县长也一般会担任文明委副主任,而文明委主任,有的由县委书记担任,有的由副书记担任。所以,副书记是否分管当地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得看他是否是文明委主任,是否分管联系宣传思想工作。希望能帮到您!
㈥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包含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㈦ 谁负责指导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身教重于言传。 要想让被教育者受教育,教育者本人必须首先做到。 否则如果你做不到,你说的越好听,听者反感心就越强烈。 (二)寓教于乐。 通过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启发听者的兴趣,让受教育者愿意听,乐意做。
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从提高基本素质作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8)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分工扩展阅读: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份量。
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要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要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
要采取坚决措施,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资料:意见_中国政府网
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案
首先要明白未成年人是祖国家庭的未来只希望;教育是第一首要!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二、要全社会参与:学校、家庭、宣传系统等进行道德与文化的宣传教育。
三、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一定一定要把文化层次分布建设部署好,这是搞好人文环境大问题!千万不能搞浊低媚俗泛滥“文化”;权政者文化专家者必须明白文化概念:文是圣说觉悟的理律;化是觉明之归;道化、德化、化育、造化、中化、中国化的文化;在高度人文环境中未成年人就自然得到教化培育。
道德,道遍万物,贯穿一切,无不在道中。是宇宙不变的本体,老子释有七律参明,并在一切存在、运动中普示普证其不可抗拒不可更改性。正是这一道的本体、究竟、统一、不变存在,才纲纪了一切生命行为的祸福生死、胜败苦乐。说其有拿不来、摸不着、看不见,说其无律不离、则不废、果不昧。而且人类一切文化、一切行为都不外是在试图超越着什么,又试图在得到着什么。如果把这两个东西统以道代称究之,结果可能真的非常意外的明确,而且它们本来就一个不可变的东西。所以是否可结论,人类一切文化、一切行为的奔波、分争、寻究其最终本质,都不外是在求道、识道、用道、合道、直至得道而一弊之。若以识论之,道是绝对真理的极顶,若以在论之,道是相对至明的极心,普查人类的所有真理追求和设想,无一比老子的道更准确、更真实、更本然、更周圆。妙音赐禅,以究竟有而极虚、究竟无而极真、究竟尊而不为、究竟卑而不改、究竟生而若灭、究竟死而若生,故成一切生追求的最终统一最佳自然自在真本然。
德是道之用,是智慧、能量、境界、依受的实土之积,是智明的选择,是主体我对依体众顺逆的利害。体用只可分解识而不能分立存,其合于道者曰积德自进道明,其背于道者耗德自坠苦暗。社会的权如此、势如此、命如此,无一能超越道的德能纲纪。德中包括德能、德为、德受,为是缘起之根、聚散之因、运命之本。为的最佳效果是无不为,为的最高形式是无以为,单从字面之识实难确见老子真面目,不免错判出唯心、消积的反向误导。有为执皮,无为及本,生活社会中如果不存在无效于有、柔制于刚的事实,那就不是道的普遍性了。比如一件事的不同处理就本在着有无之别,而且无处不有,遍及世宇。无为不背有为,德治不背法治,只是明确揭示为的最佳状态。人坠水中不为何以救,世面沦丧不治何以止。但法治不弃教治、不弃德治,这就是有无的统一,这就是不可能社会始终处在有为的法治状态。当下生灭有亦无,当下执着无亦有,统一落实于生命的全部支撑是众生。在这个实土上,古今圣明同倡范朴明天下、宁天下,此既德的无教无不教、无为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