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高尚行为
❶ 什么是高尚的道德行为
我觉得是以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去帮助他人才算是高尚的道德
这是很笼统的词
就像是见义勇为
助人为乐是因为事后能得到社会认可单位表扬而得到嘉奖和相关的利益而去披着这层高尚的外衣去做那肯定不能说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
❷ 什么叫品德高尚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如何看待金钱倒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从这一点就明白到,他是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道德,就是做人的规矩,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精神财富,无形的东西。金钱则是人类的物质财富,是有形的东西。在我的心目中,金钱和道德都是我的一笔财富! 一个人道德的高尚,主要看他是不是诚实守信,有无崇高的人格,是否得到别人的信赖和支持。除此以外,还有勤劳和对待金钱的态度等。自古以来,真正有骨气的人,他的德行一定很高,源于他们自身相信“男儿当自强”,相信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去获得财富,他们的成功就是从自己的道德开始。 不说古人,现今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武汉钢花中学教师胡曼莉收养了6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并且为6个孤儿找到了新妈妈,她得了胃病,却始终用负载过度的身躯把一个教师、一个母亲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孩子身上。还有,早前我就听说过一个伟人,他在生前留下遗嘱:贡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他这种把一切都无私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品质,深深激励着每一位后来者。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这就是道德面貌渺小的地方,不会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写照。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敬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把!这是选自《论语》的翻译成中文的话,这句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读过很多遍,也将它保存在我的大脑里。 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的一位同桌送了一句话,这句话写在我的毕业留言本上,久久不能忘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古代三国鼎立时期,一代汉帝刘备说的。从这些字里行间中,我明白做人没有道德,他再怎么成人成仁,也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不是人! 美德与丑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会称为最道德的人。再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大家或许从以上的话中,有所感悟到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魅力,它的好处,那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你也可以一样,而且还会更加出色。 为什么?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这些话我用了四年时间,才感悟到其中的真谛,它的真理所在是你看了我的话有所改变。只用了一小段时间就受用一生,这不能不让我为你高兴,所以我说你可以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真的!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反抗诱惑吧,那样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才能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时间在递减,生命在轮回,青春在消失,道德在希望,希望我们都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真心祝愿社会上的每个人拥有美好的人生!
❸ 节俭道德高尚的表现有哪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也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具体表现。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告诫我们要杜绝奢侈浪费,培养节约的美德。
对于富人来说,勤俭节约是难得的美德;对于贫穷者来说,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责任。一个明智和懂得勤俭节约的人,会为未来打算,会为将来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身上的不幸日子做些准备;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根本不会为将来着想,不会考虑到明日艰难的需要,他会疯狂地把全部收入都花光。
勤俭节约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克制自我习惯;使精明谨慎成为人的显著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纵;它使人拥有安逸闲适的平和心态。
王永庆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他勤俭节约的作风却一直为人们称赞。从小吃惯了苦的王永庆,一直保持着刻苦节俭的习惯。他的一条旧毛巾,使用了27年,一直舍不得扔掉,仍然继续使用。由于用得时间太长了,这条毛巾缺边少沿,毛茸茸的,非常刺拉皮肤。他的太太看到了,非常心痛,拿了一条新毛巾想给王永庆换一换,但王永庆却说:“既然能凑合着用,又何必换新的呢。就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1975年元月9日,王永庆接受美国圣若望大学赠授博士学位的典礼上所说的一段话,值得人们深思。
王永庆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补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吃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曾经生活的困苦,那也许是上帝对我的恩赐。”
勤俭节约历来是被人们公认的一种好习惯,它不仅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在艰苦的日子里,我们要勤俭节约;在安逸的日子里,我们同样要勤俭节约,这两点将决定我们能否立业、守业、成大业。
回顾历史,多少伟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入做出了表率。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着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会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朱德同志生前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战争年代,他经常和战士一样吃糙米野菜,穿粗布军装,住草棚窑洞。解放后,全国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提高,可是朱德同志的生活还是很俭朴,他的卧室并不宽敞,床上的单子,褥子都是用了多年、打了补丁的。他吃的也很简单,经常是每餐只有一小盘半荤半素的菜,一小盘泡菜,一小碗汤;穿的也非常朴素,穿的衣服领口和袖口上经常是带补丁的;他常说,粗茶淡饭,吃饱了就行;衣服干干净净,穿暖了就行。
皇帝、伟人都如此节约,更何况我们呢?但是,“贫穷者”一般比较大方,而且是用心去和邻里交往,从不藏心眼在内心。而且对于小事根本不斤斤计较,礼尚往来从不暗藏估计,诚实固然重要,也或许就是因为诚实才换来的穷,有句难听的话就是:“穷大方”。贫穷者应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生活作风,发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一分不少。
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浪费是一种对自己劳动的不负责任,是一种可耻行为,勤俭节约才是一种美德。财富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勤俭节约,贫穷时要勤俭节约,富有时更要勤俭节约。我们每个人,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富有,并且也会越来越富有。
❹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差,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文明习惯,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启发学生的良心,利用舆论扬善抑恶,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用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讲不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耐心引导和反复强化,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行为方式知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方式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不道德的,在行为方式的指导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并经常自觉地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习惯。
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
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人都有自己生活领域,学生也不例外,随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广阔,人与人交往越多,他们必须认识这样交往。正确处理交往间各种矛盾,但当前大学生并非都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品德,使他们在处理相互利益,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关系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方式,自觉用社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必经途径。
❺ 高尚道德修养作为哪几个方面
方面
体现在个人的三观上
以及具体的行为上
❻ 道德高尚的行为本身即“美”吗
道德高尚的行为本身就是美的,因为它是一种民族美德。
❼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是什么成语
成语高风亮节,意思就是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网络一下就出来了。
❽ 如何判断一个人思想的睿智、道德的高尚、行为的合法
判断一个人的思想,睿智道德的高尚行为的合法,就需要与这个人真正交朋友,真正了解他,这能看出这个人的具体交往情况和思想道德品质了。
❾ 什么是道德高尚症
。。
就是教条性的不加筛选的继承传统道德和滥用新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