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道德教育
① 教育与道德的必然联系,并说明教育的道德标准有哪些 德育原理
论德育过程及其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是德育原理的理论问题.教育者认识并掌握这一规律,便能科学地组织德育过程,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为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去探索德育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于充分发挥德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过程中一般规律的科学.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德育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整个教育思想理论是同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则晚于教育学产生在近代.现代的德育学理论是传统德育思想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成果.无论是传统的德育思想理论,还是近现代的德育学,从来都是重视研究德育客体的心理现象,注意吸收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的. 正确认识某一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某门学科科学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使德育科学化,探求德育过程的规律,必须首先认识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完成德育任务的过程.因此,构成德育过程必须有三个基本因素:第一,德育过程的活动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第二,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是构成德育过程的又一基本因素.第三,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是构成德育过程的第三个基本因素.德育过程就是这三个基本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统一过程.确切地说,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遵循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意识地施以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同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是相一致的.某个人具有某种道德品质,从确切意义上讲,应该是这个人同时具有某种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如果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五种因素,就不能认为他已经具备或完全具备某种道德品质.由此可见,道德品质这个范畴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这五种因素的集合体.对大学生施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必须是一个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对共产主义道德确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形成道德习惯的复杂过程. 就我国而言,由于古代德育一直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德育思想异常丰富,构成了一幅以儒家为主干的各种德育思想交互作用的漫长画面.我国古代思想家在对德育问题进行研究时,很早就已不自觉地涉足心理学问题.比如我国古代儒家的经典之作《大学》在论及如何进行个人修养这样一个德育问题时,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段文字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修养不是外在的修身而是内在的修心;提出“正心”、“诚意”的修养方法,而这些用现代的科学术语来说,就是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又比如,贯穿我国古代德育思想始终的人性论问题实际又是个心理学问题.德育要培养人,要教人怎么做人,必然要解决什么是人这样一个理论问题,因此早在先秦的思想家们就对人性的起源,人性的善恶进行思考,进而又对人性的构成加以分析,这为深化德育思想的理论工作并为现代就我国而言,由于古代德育一直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德育思想异常丰富,构成了一幅以儒家为主干的各种德育思想交互作用的漫长画面.我国古代思想家在对德育问题进行研究时,很早就已不自觉地涉足心理学问题.比如我国古代儒家的经典之作《大学》在论及如何进行个人修养这样一个德育问题时,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段文字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修养不是外在的修身而是内在的修心;提出“正心”、“诚意”的修养方法,而这些用现代的科学术语来说,就是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又比如,贯穿我国古代德育思想始终的人性论问题实际又是个心理学问题.德育要培养人,要教人怎么做人,必然要解决什么是人这样一个理论问题,因此早在先秦的思想家们就对人性的起源,人性的善恶进行思考,进而又对人性的构成加以分析,这为深化德育思想所作的理论工作,同时它又开辟了现代德育思想的实践的道路. 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是想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在阶级社会中,历来的统治阶级,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这是影响人们思想的头等大事.因此,历史上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教育都把德育放在首位.我国古代教育中,礼(德育)就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涕”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资本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曾强调,在培养绅土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阶级社会中的德育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推翻剥削阶级,消灭剥削阶级,清除剥削阶级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更必须重视德育.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贯重视德育.毛泽东在抗大教育方针中就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建国后,又多次强调要加强德育,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在l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目前,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学校教育中加强德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 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
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区别是一个侧重于科学知识方面,另一个侧重于思想道德方面,共同点都是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道德教育,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③ 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专我们所说的道属德教育,是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这两方面都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两个层次。进行道德教育,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伦理道德知识的灌输,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变成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风尚和道德习惯,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社会关系的基本特点的反映。在现阶段,我国普遍实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干部、党员和群众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正确认识和遵循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认真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即克己奉公、助人为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提倡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奉献精神。
④ 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教育与道德问题
当今社会存在的教育和道德问题很多,比如新闻报道的老师猥亵小学生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还有各种做好事反到被诬陷成罪魁祸首,对于现在这令人困惑的现象,我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本人认为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问题的根本就是各种教育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如果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与老师交流沟通,也便于老师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我觉得能保证每个老师科目老师只带一个班,那一个班的学生都有任课的科目老师负责,并且各个班级之间也有良性的竞争,希望这样能密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情自然会很深,老师工作也轻松了,待遇也提高了,更能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而学生有什么负面情绪老师都应该能感觉到,学生也会更愿意与老师谈心。这样既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能提高教育质量,保证祖国的下一代健康成长,当然也要家庭教育的配合。谈到家庭教育,我觉得只有家长的经济和生活条件有保障了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既然同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为什么只有在一些事业单位或者国企才能有好的福利待遇,就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大,所以才会出现每年有那么多的人考公务员,考银行。不是说不能优待高材生,但是基础工作也很重要。为什么农民工因为衣服脏在公交车上即使有空位也不能做,而且被认为是值得表扬的。试问谁不想出去见人的时候穿的干干净净的,只因为他们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打理好自己后再出门,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们也不会见到穿着脏衣服的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
⑤ 教育道德和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
老师和学生的区别
⑥ 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
教育道德的含义: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回认识,陶答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
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1)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之间存在共性,也有区别;(2)教育法规和教育道德相互联系:一方面两者相互交叉并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两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表现在道德价值判断对制定教育法律规范起指导作用,法律是道德价值判断实现的保证;教育法律规范和教育道德规范在调整教育关系,规范有关教育行为过程中有互补作用。
⑦ 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
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区别是一个侧重点在科学方面,另一个侧重点在道德方面,共同点都是教育.
⑧ 幼儿社会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存在哪些不同
分数和道德教育本身就不能对立,不能说那个重要那个不重要。毛主席时代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无德的人,学识越高,身体越健康可能对社会危害越大。反之,身体再建康,再有德,没有高学识对社会贡献也不会太大。伟人毛主席对学生的要求“德”字第一重要,做人没有好的品德,再多的才何用?文化高做坏事,那是要祸国殃民的!可见德字何其珍贵,人民为什么称缺德的是小人?那是因为小人做事不得人心,主要就是缺德!
教育应以做人道理为基础。不会做人有多大学问废人。不能为仕途金钱利意当官发财而学。技术,术理化各科为人而干,德为先。孩子上学长大能有好工作挣大钱太现实。但是未来几十年前社会什么形势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