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律的权威完全在于立法中

法律的权威完全在于立法中

发布时间: 2022-02-27 06:00:47

『壹』 立法是()的权威性分配,或者说在社会成员中分配权利、义务和权力。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贰』 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什么(书中几页)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第一,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检验法律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准。法律的权威首先取决于法律是否科学合理。任何法律,如果条文内容不科学、不合理,必然不会成为有权威的法律,或者说不会获得法律的权威。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法律意志最终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所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法律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标准。而法律是否呼应人民诉求、是否反映人民利益、是否体现人民意志、是否满足人民需要,则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对法律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概言之,法律是否科学合理,人民群众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应把反映人民需求、符合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作为实现法律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途径和要求。如果法律脱离实际、脱离人民需要、远离甚至背离人民愿望,肯定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满意,这样的法律就不会是科学合理的法律。因此,取得人民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就要求法律必须反映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反映人民诉求,反映人民意志。做不到这些,法律就不会得到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就不会具有权威。维护法律权威,使法律得到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必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增强法律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才能真正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第二,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力量。法律的权威还取决于法律能否真正得到有效实施,能否真正发生作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任何法律,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不能真正发生作用,必然不会成为有权威的法律,或者说不会获得法律的权威。而法律要真正有效实施和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正如美国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法治信仰,是人们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依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长期持续地、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如果法律得不到人民的尊崇和遵守,必将沦为一纸空文。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靠上访、信访,要靠找门路、托关系,甚至要采取聚众闹事等极端行为,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法律必然没有权威。所以,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力量,是法律获得权威的重要力量。如果法律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必然不会获得权威。我们必须加强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法律对他们有用,法律能够真正维护他们的权益,使他们从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从根本上树立法律的权威。

『叁』 法律权威的特征

法治与法制这两个词,乍一看起来似乎大同小异。事实上,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法制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法制的内涵比法治要小的多。法制着重讲的是法的一系列规则、原则及与此相关的制度,而法治的内容就要丰富的多。一般讲,法治所体现的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状态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这个国家要具备完善而良好的法;二是这种法要得以普遍而自觉的遵守;三是已建立健全完备的使这种法得以正确适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而且这种权力体系是以权力的互相制约、监督为前提条件的。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体制健全的情况下,在完全地服从于和体现了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群体意志的前提条件下,能最大限度而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由的一种社会状态。

在明确了法制与法治的基本含义之后,就会看出二者有许多区别。诸如法制所讲的法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专制的法律制度,而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单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以正确适用和普通遵守的法律制度;法制社会中的法与民主的关系既可以是与民众的意志相统一、体现了民众意志的法,也可以是与民众相对立、是统治者统治民众的工具的法,而在法治社会中法完全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政治民主;法制社会中法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既可以是所有的人和一切国家机关,也可能是在法的约束和规范之外仍然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独裁者或权力机关,也就是说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拆人治。而法治社会中法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却是完全的、绝对的,包括一切的权力机关和所有的个人,法治必然地排拆人治,法在法治社会中至高无上,除此之外不存在绝对的个人或权力机关的至上权威,而且所有的国家权力都予合理配置和划分,并相互制约。

在经过上述简单分析之后,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需要的是法治,而不是单纯的法制。法制可以存在于奴隶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任何的社会形态之中,而法治只能存在于民主政治的社会形态中。因此,我国现在所提倡和努力建立健全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

法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她的理论基础之中可以得到一些说明。法治与人治截然对立,她强调社会中单个的所有的人的自由、独立与平等,反对迷信和个人崇拜。法治坚决反对社会中存在着无与伦比的智慧超群、道德高尚的圣人贤哲,强调群体的智慧和道德高于个人。既强调和尊重个体的自由、独立与价值,又以群体的意志对个体的行为加以有效限制为基础。显然,她远远优越于以个人专制独裁为根本特征的人治。法治的基本原则以良好的法的制定与遵守以及确保法的适用与遵守的完善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的存在为主要内容。要实现这一原则,达到法治的目标,尚需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然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的建立健全,却已是必然趋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还需要什么帮助可以直接加我好友!!

『肆』 法律权威的来源

波斯纳曾说:“法律具有权威不在于它们统帅着与科学家的共识相对应内的律师们的容共识。”当人类放弃“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种解决彼此间纠纷的私力救助方式时,便产生了对权威的渴求,他们期望社会中有一种能使双方都能服从的权威,以达到纠纷的最终解决,尽快制止无休无止的无序状态。当国家出现以后,司法便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了。一、权威的三种类型及其在司法中的体现(一)来源于信仰的权威(二)来源于传统的权威(三)来源于理性的权威 二、司法需要权威(一)司法的目的与权威(二)相对于立法的独立地位与权威(三)司法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与权威 三、现代社会司法权威的特点(一)现代司法的权威是一种制度性权威而非个人权威(二)现代司法的权威为人认可的原因是形式的公平而非实质的正确(三)现代司法的权威被限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立法和司法都是社会控制手段,前者通过提供一般规范发挥作用,后者则是通过解决具体纠纷完成其对社会的影响。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享有权威地位,不存在谁依附于谁的问题。司法的权威来自于司法本身,而不是来自于立法的权威。如果不承认司法的权威,就是不承认司法独立于立法的价值。

『伍』 法律权威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1、制定的国家性,由权力机关制定
2、施行的强制性,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
3、制定、修改程序的严肃性,非经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指在社会规范之中法律具有应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必须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任何人无论地位如何、职务多高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陆』 如何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1.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2. 依法治国必须树立法律权威.

一是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法律是国家制定,反映社会公众意志和共同利益,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当人们看到法律一词时,首先应当想到其神圣和庄严。在“五五”普法活动中,应当把普法的重点放在培养和增强法律意识上,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律至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植于人们的灵魂深处。在广大民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头脑里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法律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具有高度信仰和普遍认同,形成人人尊重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必须崇尚法律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经过思虑判断得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私人决策或公共决策过程中,与思维有关的方式主要有政治思维、经济思维、法律思维和道德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思维标准会得出不同的认识结论。在法治社会中,要求人们在分析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时,要首选法律思维方式,即以合法性标准作为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当法律思维与政治、经济、道德思维发生矛盾时,应当以法律思维作为基准性思维,在合法性思维范围内尽可能地考虑政治、经济、道德效果的最大化。
三是必须重视法律权威。树立法律权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党委政府主导和实施。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树立法律权威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相关部门做好树立法律权威工作的责任,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树立法律权威工作中的作用。对树立法律权威工作,要做到有组织领导,有目标任务,有方法要求,有检验标准,有保障措施。要动员社会各层面和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到树立法律权威的工作中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触动社会的每一个份子,使树立法律权威这一社会系统工程尽早构建起来,为和谐社会建设打好法治基础。
四是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制度建设在量上有了惊人积累后,法律权威的缺失却构成了目前制约法治进展与水平的关键性问题。制度的构建必须要有理念支撑。推进现代法治,既要重视制度构建与制度创新,更要注意发掘、培植与发展法治理念。理念是推动法治进步的一种内在的、隐性的但非常巨大的动力。法治的实现与否,关键不在于法律制度表层的建构,而是依赖于人们的自然习性和逐步养成的法治理念。树立法治理念必将对我国法治建设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3、不断强化执法机关执法的公正性。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公正执行,公正执法是树立法律权威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做 到这样几点:一是要有法可依。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形势发展的需求,及时对法律进行立、改、废,满足社会对法律全面、切实与适时的要求。立法要立“良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反映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便民、快捷和效益,创造人人可用法、事事可依法、处处可见法的法律氛围;二是要有法必依。一方面要帮助公众自觉用法,依法解决纠纷,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同时强化执法者的法律操守,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服务和违法追究机制,既为有法必依提供便利的外部环境,又体现法律不放纵任何违法行为的威慑性,引导整个社会迈入有法必依的轨道;三是要执法必公。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制和执法督察制,使执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的权责和程序行使职权。四是要违法必究。要在全社会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理念和制度,消除“权大于法”、“法不责众”、“不知者无罪”等陈旧观念。

『柒』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什么,法律的权威也在于什么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捌』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什么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速前行。

『玖』 法律权威的4个特征


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4、法是调整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9)法律的权威完全在于立法中扩展阅读:
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思想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法,可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和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法律权威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以法安天下则天下安,依法治天下则天下治,这也是千古不易的经验之谈。
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法律的特征如下: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法是调整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5)法是一种行为规范。
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信仰法律。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法律要发生作用,全社会都要信仰法律。 (2)遵守法律。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范。 (3)服从法律。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
法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稳定性、规范性和防范性的特征。
法律基本特征:
1、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事或具体人,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方案,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社会全体成员有效,人人必须遵守。
2、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法律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组成;不同规范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不同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构成紧密联系的整体,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从属关系。

『拾』 法律权威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权威的特征主要是亲民性、严格性、整体性、法律的至高无上,且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权威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十分重要。
一、法律权威的特征
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具体说来,首先,法律必须在整个社会调制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习俗等调整手段或其它社会规范冲击或代替法律。中国在民主建设进程的初期,由于法制不完备,曾一度存在着政策至上的观念,主张依政策治国。权威主义国家的主要特征是:政治权威较弱,由于缺乏权威,统治者较多地运用强制性权力和操纵性权力。政治权力集中于个人或少数精英集团手中,而不是政党手中;政党常常统治者个人的工具社会受到国家的有限控制,实行较开放的民间经济活动。在意识形态上,往往以民族主义来动员社会支持。
二、法律权威的重要性
法律是为了给人民有安全的保障,让人民在生活过程中能够有法所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有明示的作用,可以子啊自己即将犯错误的时候有一个指明的方向来进行纠正。法律的权威具有强制性的作用,能够严格的规范什么是合法的行为,什么是不合法的行为,然后可以很好的进行纠正。法律的权威具有矫正的作用,能够在自己犯错误之前、之中和之后很好的进行矫正,达到预防纠正的作用,非常适合于日常的各种生活,不管是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法律权威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时候,如果一旦发现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收到了侵犯就可以选择法律手段。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