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生命从道德

生命从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2-27 11:17:11

道德,生命,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是一个生命中比较高级的衡量成分,生活必需是人的生活,在世上的一系列的活动,生命生命的。

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从心理和道德品质角度,给我们什么启示

1、道德: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互助美德;关爱他人生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发扬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心理:地球上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要珍爱自己的生命、遇到挫折也不放弃;关心、理解、尊重他人,换位思考、善解人意、谅解他人。
如果从身体健康角度:积极锻炼、注意饮食卫生和心理健康、尽量避开危害身体健康的场所、有病及时就医等。

Ⅲ 生命道德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生命是有限的伦理道德是长久的,

这就是说人在有生之年做人要讲道理,

讲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Ⅳ 根据“为了健康和生命”主题,从道德和法律的两个方面,写出网贴的内容

为了让生命更健康的“善待自我”
我的《44岁那一年……》一篇千余字文章获得中国科协主办的《生命与健康》全国科普文章征文一等奖,科协要我在发奖会上说几句话,于是,我就作了题为《为了让生命更健康的“善待自我”》的发言,因为是自己的切身体验,讲出来也许对他人有一点参考价值,于是将它重新整理了一下。

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年(61岁)的“中年人”(心理年龄),想想自己不算太长又不算太短的人生,虽然觉得很累,但还是一个劲儿地向前冲;虽然生活的负荷比较地沉重,但仍兴致勃勃地活着;虽然饱受人生的煎熬,但总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看看周围像我这样年龄段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的人似乎都处于像我这样的“生存状态”,不同的则是,我的人生似乎更“典型”、更有一点“代表性”吧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是在“多灾多难”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因而心灵的深处烙上了一个时代的深深痕迹,内心世界中总存在着深刻的、没有得到及时排解的矛盾、困惑、冲突,所以,有不少同龄人甚至来不及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就匆匆“走”了,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所以,对我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与健康》的问题比哪一个群体都尖锐、突出,《再造人生》、《再塑人生》的任务——即怎样过好“余生”——恐怕比哪一个年龄层都困难、都艰巨。

所以,我想从自己的生活历程告诉我的同时代的朋友: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但是,我们却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生活的环境可以“折磨”我们的人生,但是,我们却可以使自己的人生不受“折磨”。

这其中,关键的关键就是要做到五个“善待”:“善待自我”、 “善待事业”、 “善待人生”、“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对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自我心理调节”,以便“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为什么我国在通向现代化进程中患有精神疾患的人群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为什么现代人群中患有身心疾患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有很多人以不文明的或反文明(譬如自杀、卖淫、犯罪等)的方式去“适应”社会?为什么……原因自然很多、很复杂,但有一点不能回避,即有很多人不会“善待自我”、“善待事业”、“善待人生”、“善待生命”、“善待健康”,不会“自我心理调节”,更不会“如何适应环境、如何改造环境”。

譬如,就以“善待自我”来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个性弱点。在一次给青年人的人生讲座中有一位年青人问我:“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你们这一代人与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大差异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我们这一代人满足于做‘永不生锈的镙丝钉’,而你们这一代则永远不会满足做‘永不生锈的镙丝钉’。”听的人都笑了,然而却是“实情”,我们这一代,习惯的是服从组织,习惯的是一切听领导的,上头说的都是对的,很少有自己去独立思索的习惯,有时明明从感情上感到别扭的事,还要从自己思想上去找问题,去“斗私批修”,去狠抓“自己思想一闪念”,错的永远是自己,对的永远是社会……这几乎成了我们这一代的思维定式,谁这样做了,谁就是好样的,谁不这样做,那就成了“另类”了,当然,这不能怪我们,能不成这个样子吗?所以在这样的体制、文化的背景下,自然是不太能做到“善待自我”的,这个“自我”自然就缺乏自己的人生设计,缺乏个性的活力,缺乏生气勃勃,缺乏创造精神,缺乏……当然,我这样说绝不是要将我们这一代说得得一钱不值。

再以“善待事业” 来说,我们这一代的确是以事业为重的一代,社会责任性很强,将自己的一切都扑到了自己的工作上、事业上,不为名、不为利,而且是不遗余力的,思想单纯,干劲冲天,真还有点生家性命都不顾的劲,所以,国外的学者评价我们这一代是共产党教育最成功的一代……好不好呢?好!遗憾不遗憾呢?有一点。为什么?因为这个“善待事业”太单一了,太盲目了一点,因而有不少人为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譬如,有不少搞社会科学的),结果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即便是留下来的,也是“大而无当”,一点社会价值都没有,真还有点感到“空落落”的。

再以“善待人生” 来说,谁都说,人生是复杂的、丰富的、多彩的,然而我们的人生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从人一出生下来后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由社会“计划”好了的,自己的人生自然是由社会定好了的,就以当年的大学毕业分配来说,上头强调的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当时的大学毕业生,第一志愿都填的是“服从祖国分配”,自己的人生都是由组织安排而定的,显然,这样的人生怎么“善待”都是有缺陷的,不是尽善尽美的。

再以“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来说,在崇尚社会利益至高无上的年代里,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业余生活永远是第二位的、次要的,实际上是经常是无足轻重的、忽略不计的,谁如果多往这方面去考虑,哪就是个人主义,就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就得受“帮助”、挨批判……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怎样“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所以,在我的同龄人中,未老先衰的不少,早年患病的不少,中年英逝的不少,“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成为我们这个群体中客观存在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我这样说,是不是消极了一点?用过去传统的眼光来看,似乎有那么一点;但是,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并非如此,更何况,如果我们能从这一代人生活历程的足够反思中汲取有益的教训的话,那么,它带给人们的是:事业更加成功和生命更加健康。

如今,大家都在热情沤歌新世纪的到来,都在那儿说新世纪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给人带来发展机遇……对不对呢?一点都没有错。新世纪的确好,的确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但是,有一点大家想到过没有,新世纪的好、新世纪的无限发展机遇是建立在激烈的(甚至于残酷的)竞争的背景下发生的,而且更可怕的是,尽管我们的社会主张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但是,处于社会剧烈转变的现实,却处处反映出“游戏的无规则性”,所以,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如今,“适者生存原则”恐怕比过去任何时代都适用,都能反映出来。

对此,人们准备好了没有?没有。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左”的根深蒂固,使绝大多数处于我这年龄段知识分子的思想上没有准备好,心理上没有准备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或者本领)上也没有准备好。于是,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来了,人与群体之间的冲突来了,人与文化之间的困惑来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就来了。这些,对于社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甚至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出现,而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恐怕不一定仅仅体现的是成功,更多的则是意味着挫折,意味着失败,意味着逆境。

的确,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自己一代的“无私贡献”而自豪、骄傲,我们也的确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共产党教育最成功的一代,所以,我可以无亏地说,我们这一代无亏于这个国家,却“有亏”于自己的人生;无亏于这个社会,却“有亏”于自己的生命;无亏于自己的事业,却“有亏”于自己的健康……

怎么办?在剧烈变化的社会中更要学会“善待自我”、“善待事业”、“善待人生”、“善待生命”、“善待健康”。

因为这是一代人的人生生活历程的结晶!

Ⅳ 生命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您好,生命道德的核心是什么价值论。

生命的主题是爱。人间生存着就是需回要爱,如果爱没有了,答那么感情也就没有了,感情是用爱来作基础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是社会的人,打个比方,一个吸毒的人,他的生命的主题是毒品,他的生活充满恨,那么他的世界是黑暗的,因为他违背了生命的主题,他的生命不会被人同情,只能被人唾弃。爱才能人活的温暖,让人生活在蓝天白云下。
生命的伟大是贡献。李时珍用了毕生的精力写了《本草钢目》,他的生命贡献在这本书上,让后人解决了医学难度,他廷长了人类的生命,他的生命就是伟大的,钱学深为中国研制了原子弹,加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个强心针。他们象春蚕一样吐出自己最后一缕蚕丝,为人类提供价值,这些生命的贡献是被后人敬仰的,不会被人类忘记的,他们的生命有意义,是我们这些前辈激励着我们后人的斗志。
生命的渺小是无为。如果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索取和消化,那么我们人类的生产力只会降低,那么这个生命是多余的,一个没有事业心的人和人生追求的人是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的。

Ⅵ 生命道德学校包括哪些

一、生命道德的提出及其价值 1.生命道德的提出 道德存在于关系之中,而人与生命之间也是一种关系,故人与生命之间有道德可言。以往谈到人的关系世界时,只是指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群体、集体)、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将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纳入。 对人类道德发展历程稍加回顾,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沦:伴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人类的道德范畴已由“中观”的社会道德(人际道德)向宏观的自然道德(生态道德)和微观的自身道德(个人美好生活)两个维度拓展。当人类自身的存在还是一个主要问题时,解决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族群存在之间的矛盾,则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因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道德的重要或唯一范畴,这样人们注重的只是人际道德,而“无暇”关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被人类“征服”“改造”得“体无完肤”而以其“毁灭性”的方式报复人类,直接威胁并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出现危机时,人类则不得不重新思考其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生态道德便诞生了。而当大工业生产将人类处于“奴隶”与“主人”“工具”与“自身价值”的矛盾、抗争中时,并伴随着物质文明与个性的不断解放,人类关注个体美好生活的伦理呼声也日益凸显,这样关注人类个体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成为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1]因此,对道德的理解,已经跳出以往仅仅限定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而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纳入道德的范畴,但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仍没有纳入道德的范畴。 人与生命之间存在独特的关系。借助当代生命科学等研究成果可知,生命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一个“涵盖”全部物种的概念。人是生命的载体,生命不等同于人,生命除人类之外,还包括其他所有的生命种类。生命属于自然,但自然不等于生命,自然除生命之外,还包括一切非生命的事物。因此,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替代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个体人之间的生命关系,而且包括人与自己生命、他类生命之间的关系。从现实中存在的生命问题看,如个体人的生命非自然丧失、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意义迷失,它类物种的生存危机等现状,我们也可以推断,既有的关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道德并不能有效地调节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道德范畴来调节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即“生命道德”。 2.提出生命道德的价值 生命道德的提出旨在为了生命更好地存在与发展,不论是个体生命还是种类生命。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将人与生命关系及其道德诉求显性化,使生命道德进入人们的显意识之中,有利于克服现实中忽视生命或漠视生命的现象与问题,凸显生命的价值;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爱与生命的关系,爱与生命相伴相生,对生命之爱具有人性的根基,是人性的光辉所在,以便更好地关爱生命。 其二,为其他关系道德提供一个内在基础。人怎样认识生命、怎样理解生命、怎样对待生命,都会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讲,有怎样的人与生命的关系,就会有怎样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辐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个对生命有着深切关爱之情的人,不会不爱他的同类,不会无辜伤害他类生命,不会盲目破坏他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不仅不会,反而更具有关爱他人之情、之意、之能。[2]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道德为人我道德、人际道德、生态道德提供了一个更为内在的、彼此关联的基础。 其三,使生命道德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显性内容。生命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关爱生命之关系,激活、唤醒个体生命的生命道德意识,培养、提升个体的生命道德能力,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有助于落实生命教育的旨趣,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二、生命道德的意涵 如何理解生命道德?概言之,生命道德就是调整人与生命关系的道德。人与生命关系包括人与自己生命、人与他人生命以及与他类生命之间的关系。生命道德最基本、核心的意涵是关爱生命。为什么要将生命道德的核心归于此?这首先取决于生命本身的价值。生命是最宝贵的,“现在已经很清楚,没有任何特殊的物质、物体或力量可以和生命等同”;[3]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系统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行为生物学等都论证了任何物种,包括人类在内,都没有两个个体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个体;每个个体生命都是类生命的全部持有者和独特展现者,个体生命是类生命的载体,是一条以生死为端点的生命“线段”,因而更显珍贵。 那么何谓关爱生命呢?首先需要理解何谓关爱?关爱的内涵极其丰富多彩,弗洛姆对爱的阐释是:爱是一种主动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它是“分担”,而不是“迷恋”。在最一般的意义上,爱的主动性特征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除了给予之外,爱的主动性还包含着一些基本因素,它们是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4]由此,可以将关爱生命理解为给予生命、关心生命、责任生命、尊重生命和认识生命等方面。 1.给予生命 何谓给予?弗洛姆认为,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这种提高生命力和潜能的体验使我充满了欢乐。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因为在给予的行动中表示了生命的存在。在物质的范围内,给予意味着富有。人并不是拥有许多才富有,而是给予了许多才富有。最重要的给予范畴是在特定的人类王国。给予是指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是他生命的活力,他给予另一个人的是他的欢乐、旨趣、理解、知识、幽默、悲哀,给予他的生命活力的全部表达方式和全部证明方式。这样,在给予他的生命时,他使另一个人富有起来,通过提高他自己的生命感,他提高了另一个人的生命感。[5]可见,给予生命是指一个人给予另一人以生命活力,是一个生命给予另一个生命的帮助、回报、奉献,给予不是牺牲,而是快乐,提升彼此的生命。 2.关心生命 何谓关心?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一种全心投入的精神状态,一种有所分担的精神状态,对某事某人的一种焦虑、担心或挂念;或是对某事某人的一种关注或倾向,负有保护维持某事某人的责任。马丁·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关心即是人对其它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关心是一瞬间的怜悯,关心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痛苦。[6]弗洛姆认为,爱包含着关心,是对所爱的生命与成长的主动关注,爱的真谛是为某种东西“出力”,并使“某种东西成长”,爱和劳动不可分。人人都爱自己出过力的东西,同时也为他所爱的东西而出力。[7]可见,关心体现在投入、焦虑、担心、挂念、关注、渴望、促进等方面。关心生命是指对生命及其成长的投入、同情、怜悯、焦虑、担心、挂念、关注、渴望、促进等。 3.责任生命 弗洛姆认为,照顾和关心包含着爱的另一方面,即责任。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人对另一个人的需要──表达的或未表达的──的反应。有责任感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反应”。[8]由此而言,责任生命是指对生命需要的自愿反应行动。从生命需要的角度看,生命存在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有生命才可能有生命的一切,因而保护生命应是责任生命的第一要务。保护生命的存在,从正向看,是提供生命存在所需的一切能量,如衣食住行和精神发育所需的能量;从负向看,就必须要预防有害于生命存在的一切因素,如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非自然死亡等。 4.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旨在尊重个体生命状态。何渭尊重?弗洛姆认为,如果没有爱的第三个因素──尊重,责任就会很容易地堕落为统治和占有。尊重意味着能够按照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个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9]何谓生命状态?生命状态是生命系统内部状态的外部表征,是个体生命整体而现实的表征。分子科学与进化论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体生命是其自身的遗传性与其存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个体生命状态是个体生命的遗传独特性、生命追求、生命需要、经历与经验共同运作之产物,因而每个个体的生命状态都应该尊重。 尊重生命状态也意味着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尊重个体生命的差异性,尊重生物多样性及其共在的生命世界,尊重生命追求、生命经历和经验。其中,生命追求即个体在生物界生命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成为自己包括成为他的“生命所是”和“生命所能是”。在生命世界中,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成为自己是其独一无二的个体生命的实现。 5.认识生命 在此所言的认识生命,是指基于爱生命并通过体验融合的方式而产生的对生命本性的认识。在此,特别强调的是这种认识是对生命深层、本性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对生命表层、现象的认识;是通过体验融合获得的认识,而不是借助思想给予的知识。弗洛姆认为,认识有许多层次,作为爱的一个方面的认识,并不淹留在认识的外围,而是深入它的核心。我通过人类认识生命活力的唯一可能途径认识着──即通过体验融合一一而不是借助我们的思想所给予的知识。[10] 关心生命、尊重生命、责任生命与认识生命是相互依存的。“对一个人来说,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尊重;没有认识的引导,关心和责任将是盲目的。没有关心的推动,认识也是空虚的。”[11]由此,认识生命是尊重生命的基础,是关心生命、责任生命的方向。没有对生命的认识,就难以有对生命真正的尊重,对生命的关心与责任就可能迷失方向。 6.相信生命、敬畏生命、感恩自然、共生 此外,从生命的角度看,生命道德还包括相信生命、敬畏生命、感恩自然、共生等。生命本身的特性使其具有向上性、向善性、智慧与能量,因而应相信生命。生命是世上最完美的造物,世上没有什么可与之相媲美,因而应敬畏生命。人类对于(自身)能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平安活下去,应该感到难能可贵,对大自然的馈赠,应该感恩不尽”,[12]应感恩自然。每个个体生命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是孤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生命相互帮助、相互依存,故共生也是一种生命道德。

Ⅶ 请从生命观,道德观,法律观分析药家鑫案件分析道德的知行关系

我曾经也是一个,犯故意伤害罪做过牢的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善面,只是它不轻意随时展露出来,或者做了也未必所有人都能知道;其实很多错误都是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把每个人影响了,每个人都想过好的生活,过好的人生,并非想去犯错与自己生活过不去,我们看到的这一大现象是人类现实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其实我个人觉得社会跟国家应该大力的宣传一些道德精神和文化,从人的内心深处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作风;为什么,每当人们要犯了错误不可收拾的时候才会来重视它呢?为什么每个非要到了监狱的大门里,才会来纠正错误呢?为什么要给后来的人去成为这些列子呢?为什么不在每个人要犯错误之前就好好的对‘他、她’做一个重视的思想教育,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他们引导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来,其实不管是社会和家庭都没有一个正确和实事的做法来引导,也就更不用说来得到提倡,为什么孔子的教学方式和处人为善的道德过去几千年了,也没有得到一个坚固的传统呢,这是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其实说实话光靠学校里面的那点思想教育是完全不行的,因为在很多教师和学校也只是当方面的注重课本知识,像这种思想教育到了初中几乎都没有专门的老师来讲解了,只有一本又一本的课本成绩,一次又一次教师和父母的严历批评给了我们无穷的压力,让我们厌倦而想逃避,这样以来也从何去学到品德呢?如果一个人出生了社会也能得到一个专门机构的教育和培养,能过把他们的心态和思想引导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来,那里还会有人去犯错误呢,其实几乎所有人在犯错误的时候都是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才会误入歧途走上绝路;往往正确与错误就在“一念之间”只是分往左还是往右而以;希望国家和政府给于高度重视,来加大力度来培养和提倡文化道德!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都能得到纯净的进化!

Ⅷ 生命与道德

生命。只有活着才有一切。

Ⅸ 生命的意义是什麽(品德)

下面这段解释不知道合不合你意。
中国有句很难听的话叫:你不得好死?为什么这句话难听?因为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求的好死。
死大概分有俩种:死的心安理得,一个是死不瞑目。
死的心安理得这句话可以很好的借用《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那段句子很好的阐释。
死不瞑目,嘿嘿,这个就比较恐怖。所以讲的话,没有什么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活在当下。这是首要建立起来的生命态度。每天晚上这个脚在床边往床上一收起来,你就要想这个时候,今儿晚上睡下去,明儿起不来,我还有什么事情有挂牵的。死的瞑目么?

说了这么多,,明白了不?
这里你如果非常认同的我说法,但是我要告诉你:没有人可以告诉你生命的意义,只有靠你自己去寻找。抑或生命的意思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意义就在你寻找的过程中赋予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就像我讲的这些,这是我的理解,不代表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但不是说这是错的。从来没有对与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