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方姓道德传

方姓道德传

发布时间: 2022-02-27 14:37:02

A. 方姓的历史发展

方[方、邡,读音作fāng(ㄈㄤ)]
方(fāng)姓,源出有: 姬方雷、姬方叔、翁乾度。
源流一

源于姜姓
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该支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源流二
源于姬姓
①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相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相氏,传说为黄帝时期嫫母之后,擅长巫医之术,世代相袭。到了西周时期,以其特长设置了方相氏之官,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专职掌管驱除瘟疫厉鬼。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利而时难,以索室驱疫。” 在春秋后期,随着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的逐渐认识,方相氏之中巫、医渐分,渐渐对立起来。方相氏之官职到了战国后期,逐渐消失。在方相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相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相氏。
② 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属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为此,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阳)。在姬方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方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方氏正宗。
源流三
源于官位
①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方士,是西周初期始设置的一种官称,隶属于秋官府司管辖,专职负责掌管王族子弟、公卿大夫封邑之地内的狱讼。有时还要调节各封邑之间的纠纷。在典籍《周礼·秋官·方士》中记载:“方始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在方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氏。
② 出自先秦时期时期官吏方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远古时期,各诸侯中的领袖被称为“方伯”。从战国时期开始,郡制之下的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作方伯,直到东汉以后才改称为刺史,但人们仍尊称其为方伯。到了唐朝时期,人们将承帝王之指令进行寻访督察的采访使、观察使等称作方伯。而在明、清时期,称布政使为方伯。总体来讲,历朝历代,一般将一方行政区之最高行政长官尊称为方伯。在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方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
③ 出自秦朝时期官吏尚方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尚方氏,是秦朝时期所设置的官位,别称为“上方”、“上峰”、“尚峰”,最高长官称尚方令,其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宫廷御用器物的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机构。尚方令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属下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别有分类匠署,分辖有若干名匠人、役史等。在尚方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方氏、尚氏。
源流四
源于翁姓,出自唐代后期 、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后代翁乾度之后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翁姓避乱改姓是方姓的又一来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 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后改姓方 ;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有六桂联芳之誉。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方佳氏,满语为Fa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奉天(今辽宁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方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傣族、回 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方,世代相传至今。 方琡:东宜宗祖,唐大中八年甲戌进士,官都督府长史,从三品。元配:陈氏,封硕人,赠颍川郡夫人。按全谱,厥初,食邑河南,迁光州,固始人,自东汉汝南尹弦南徙歙州,生司马雄,生黟县侯,储生,睦州剌史亲之公琡公睦州裔也生,于归于固始金紫府君人,莆奉葬于常泰里鸟齐山,坐亥向已,怕子孙追尊为始祖,云子讳殷符。江西上饶方氏始祖。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大学士方逢辰,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当代“中华第一刀”砚雕大师方见尘、著名哲学家方海权、著名词人方文山等等。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 官泉州,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莆田县志》载,从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进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宋朝方氏出名的藏书楼有:方氏望湖楼、白杜万卷楼、方万一经堂、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方崧卿藏书也都达数万卷之多。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由于科举盛况,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其中惠来县莆裔方氏达17万人. 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发源地. 莆田方氏家业繁盛,名士、高官辈出,“儒业功名,指不胜举”主要名人有:宋藏书家方竣,方略,考据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学家书法家方士鹞,诗人方惟深,元名医方焗,明刑部尚书方良永等等。 唐宋明时期, 莆田方姓科举盛况空前,居莆田诸姓前几位. 莆田方姓因为科举大量外迁做官等,方姓从唐宋明时期的莆田的前几名大姓到成为莆田的小姓。 晚唐 方廷范官长乐, 后择居 福建 莆田刺桐巷,并改其名曰方巷。方廷范有6子,皆为进士。该支方氏的不少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如福清方氏,东莞方氏等等. 广东潮汕 , 广府籍的方氏多为迁自莆田. 方姓迁海南始祖为福建莆田人方士斌,明朝进士,正德六年,1511年从莆田入琼任琼州府职,四弟 士德和他同行. 后世居海南. 与方姓情况类似的还有翁姓,前面提到翁姓在莆田早中期科举史上曾盛极一时。宋朝初期翁姓曾创下“六桂联芳”的奇迹,对莆田县的科举考试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他们的出仕外迁过早,也影响了莆田方姓和翁姓的繁荣。
溧阳桂林方氏,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进士方桷任溧阳令,卒葬溧阳,孙子绍宗来溧守墓,后世繁衍至今800余年,总祠敦睦堂位于5A景区天目湖桂林村,后世分五房:贵一公后裔居上桂林、下桂林、沙飞里、太上头、大栗岗、桥山下、石狮庙、冯家边、方家村、葛渚村等地,贵四公后裔居桂林、太上头、台湾等地;贵二公后裔居城北杨庄、南渡、戴埠、宜兴、金坛、句容等地;贵五公后裔居下桂林;贵三公后裔居宜兴新建、杨巷、宜兴城、溧阳南渡等地。桐城方氏(今为桐城和枞阳)主要有三大支,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 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为中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诗礼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直到当代,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名家如云. 如理学家方学渐,经易学者方大镇, 理学家方孔炤、诗人方维仪、思想家方以智、学者方中德,数学家方中通、学者方中履,诗人方文,文学家方登峰、方式济, 文学家方孝标,方拱乾,书画家方亨咸,文学家方世举、方贞观,桐城派始祖方苞,文学家兼水利专家方观承,文学家方维甸,文学家方宗诚、方东树、方守敦,文学理论家方孝岳,民国要员方治,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家方令孺,诗人方玮德,学者方珪德(舒芜),新闻学者方祚德(方言),画家方鸿寿,演艺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而且还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实秋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濬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 当代学者钱理群曾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 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历史上,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是典型的南方大姓,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浙江,江西,江苏,河南最多,次为福建,两湖,两广,云南,四川,台 湾,海南,上海.,北京,天津,陕西,东北,山东等等. 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人口达17万多(17%),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江苏溧阳市,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如六,何,才,张,施,旋, 余,汪等等. 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占全国0.36。 郡望
敦睦堂、敦雅堂、敦本堂、敦义堂、敦伦堂、敦叙堂、敦厚堂、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 聚乐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源仁堂。
开封郡:江苏溧阳、宜兴、金坛、句容、南京、浙江淳安、桐庐、湖州、德清、杭州、富阳、安徽广德、徽州(黄山)、祁门。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支派
桐城派
创始祖师为古文大师方苞。桐城散文派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桐城派大家还有方东树,方宗诚,方孝岳等。
桐城方氏学派
创始人方学渐,集大成者方以智。方氏家族七代人的研究,形成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洪门(又名洪帮)
创始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方大洪,“洪门中五祖”:方惠成。几百年影响的反清复明组织。
少林白鹤拳
创始祖师方七娘,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 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少林纵鹤拳
创始祖师方微石,一代武林宗师.纵鹤拳为白鹤拳的支派,流行于闽台海外各地。
少林方门拳
创始祖师方顺懿, 根据少林刚拳和肖门的特点创造的。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等等地 四川资阳方氏字辈:“庭朝应志仕文如之从明正是同书于万中和泰起永耳汝洪心耀前入.
安徽太湖方氏字辈:“一德向传明献点英才记昔”。
安徽天长方氏字辈:“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安徽阜阳方氏字辈:“伸子建学万”。
安徽舒城方氏字辈:“良存仁茂德家道远昌”。
安徽寿县方氏字辈:“德茂登家庆贤良玉国华”。
安徽合肥方氏字辈:“观美善怀开宗明义孝友传家贤能继世”。
安徽淝南方氏字辈:“大宗延世则群秀正家申中孝成先德”。
安徽桐城方氏字辈:“世德延长曾元”。
安徽枞阳方氏、许氏字辈:“敬承宗系培植本支实修名立勋铭钟彜”。
安徽方氏一支字辈:“永世承宗业万年振家声贤良光大宇慈孝庆文明”。
江西九江方氏字辈:“中和恒守乐利昌平”。
河南唐河方氏字辈:“宝文德昌万世咸大恒守先志信义昭明”。
河南罗山方氏字辈:“诚正思平志 祖基汝兆开...”。
湖南邵阳方氏字辈:“怡泽远绵延”。
湖南岳阳方氏字辈:“德永言仙星□□□云红”。
广西横县方氏字辈:“□□□贵发云学玄”。
湖南临湘方氏字辈:“运永传家敦孝友世尚殷贤宗功振烈云望归先”。
湖北汉川方氏字辈:“实武昭世名嗣承先宏扬基业”。
方氏一支字辈:“定体在业盛德文武全才”。
方氏一支字辈:“成哲匡甫宗”。
方氏一支字辈:“延良天文一士国必大邦祖上有宏德永世作隆昌”。
方氏一支字辈:“荣华章显达富贵德仙”。
方氏蚌埠字辈:“德乃福之本祖传和为孝”。
江西于都方氏字辈:“奕祀萃名贤”。
江苏明觉方氏字辈:“肇大光明德,遵守传家宝”。
湖北通山方氏字辈:“志福赵世祥,家声红羽塔”。
方氏安徽芜湖无为字辈:甲吕同太 千益咸恒 春凤有记 开国元成
湖北黄冈方氏字辈:“钧洪本耀坦,锡泽mao熙培” 全国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二十卷,(清)方善祖、方大成等编,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天津宝坻方氏族谱一卷,(清)方学诗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上海青浦方氏宗谱,(清)方德彰续修、方存绪编辑,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民国)童成章编,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乘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阳方氏宗谱四卷,(民国)庄景仲重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大桥方氏宗谱十卷,(民国)方汝舟等纂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大训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注:书口题《旌门方氏宗谱》。
浙江嘉兴歙县罗田方氏迁禾分支宗谱三卷,(民国)方惟善辑、方锡壤重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德清方氐宗谱四卷,(清)方允权、方孔铭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德清县清退办公室。
安徽歙县方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方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歙县府前方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方为国续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全国方氏谱系,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全国方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全国佘叶方氏续修世谱四卷,(明)方辕纂修,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国方氏族谱,前集、后集,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国关西方氏宗谱六卷,(清)方兰芬等修,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国方氏宗谱四卷,(清)方金声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崇本祠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全国方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方德楠等纂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敦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B. 方姓的来历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 西周宣王时,方雷子孙方叔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大获全胜,为周室中兴立下不朽功勋。故后世一些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方氏血脉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中记载:“歙之方,自河南之固始,无别出也。江南、闽广之方,俱自歙之东乡,无别出也。歙之东乡,则今淳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谱牒甚明。苐各派繁衍,昭穆难序耳,世祖黟侯之墓与庙在淳者,子孙世守之。在歙者,惟柳亭山一庙,郡志载焉“。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 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 溯源堂组织. 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 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 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 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 几千年间都是名人辈出. 主要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唐才子诗人方干,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方腊、状元教育家方逢辰,文学家方回,诗人方岳, 明代医学家方有执、制墨名家方于鲁,大学士方逢辰, 清代文学家方士庶、戏剧家方成培,当代“中华第一刀”砚雕大师方见尘等等。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官泉州, 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 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 后裔称"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 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 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楼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宋朝方氏出名的藏书楼有:方氏望湖楼、白杜万卷楼、方万一经堂、方渐富文阁、方于宝三余斋,方崧卿藏书也都达数万卷之多。 其中白杜方氏的"白杜万卷楼"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由于科举盛况, 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其中惠来县莆裔方氏达17万人. 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氏迁徙的又一个重要中转地和发源地. 蚊髌浼淦翁?A target=_blank name=snap1>方氏家业繁盛,名士、高官辈出,“儒业功名,指不胜举”主要名人有:宋藏书家方竣,方略,刑部尚书方衡,考据大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学家书法家方士鹞,诗人方惟深,元名医方焗,明刑部尚书方良永等等。

桐城(今为桐城和枞阳)方氏主要有三大支, 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 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有人认为是我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的家族。直到当代, 桐城方氏都可谓是名人辈出,名家如云,形成一个庞大的学者群体. 其中较为知名的如:理学家方学渐, 经易学者方大镇, 理学家方孔炤、诗人方维仪、思想家方以智、学者方中德,数学家方中通、学者方中履,诗人方文, 文学家方登峰、方式济, 文学家方孝标, 方拱乾,书画家方亨咸, 文学家方世举、方贞观,桐城派始祖方苞,文学家,政治家,水利专家方观承, 文学家,总督方维甸,文学家方宗诚、方东树、学者方守粦, 方守敦, 文学理论家方孝岳, 民国要员方治,“一代大哲”方东美, 作家方令孺,诗人方玮德,学者方珪德(舒芜), 新闻学者方祚德(方言),画家方鸿寿,演艺家方子哥,政治家方兆祥等等。桐城方氏不但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桐城方氏易学学派", 而且开创了主导清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对名满天下的书香世家桐城方氏,梁实秋道:“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当代学者钱理群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之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是中国文化世家的一个绝唱"。台湾作家高阳赞:“方氏一门,忠孝节义,四字俱全,为中国第一等的诗礼之家 ”. 在《影响百年中国的文化世家》一书中,桐城方氏被誉为中国第二大文化名门。

中华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 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是典型的南方大姓, 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最多是安徽达100万多, 其次是浙江约55万, 第三是广东约40万,其他较多的省份为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云南,江苏,台湾等,在北方省份方姓人口稀少, 在河南排86位.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该县方姓聚族达17万之多,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金华县,安徽桐城,枞阳,歙县,休宁,湖南平江,岳阳,广东普宁,开平,东莞等等,人口最多的镇是广东普宁洪阳镇,方姓约7万人,约占50,是真正的"方半镇" 。 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祖唐朝翰林学士,新罗文化大史方智.泰国方姓多为潮汕移民人口6万.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为了逃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 如六,何,才,张,施, 旋,余,汪等等. 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 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 占全国0.36.

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名家豪杰如云. 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 "方氏之显于周, 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苏东坡题词"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苏洵题"文武世裔, 千古流芳" . 到了明清二朝, 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百分之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百分之0.8,排二十五位;著名医学家占百分之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达百分之147.22.(依次:钱顾陆崔汪沈史萧杜孔方孟郑范姚)。方氏历代名人代表: 周大夫方叔, 汉名宦方储, 唐诗人方干, 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爱国诗人方岳,元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 明大儒方孝孺, 明大学者方以智, 清桐城派鼻祖方苞,文学家方东树,英烈方声洞, 革命领袖方志敏, 抗日英雄方振武将军, 方先觉将军. "一代大哲"方东美,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还有"方氏三圣": "墨圣"方于鲁, "联圣"方地山, "骨圣"方先之.等等.

C. 方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之一。五祖在全国分“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

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反清复明”展活动,称为少林五祖。.

2、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3、方雷

是方氏的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孙楡罔之长子。《书洪范》说:“雷于天地为长子”。《春秋合谶图》说:“轩辕氏主雷雨之神。”他是黄帝之后嫘祖的父亲,原居雷泽(今濮阳和山东菏泽一带)。

因“佐黄帝(伐蚩尤)有功,封方山”,叫方雷。他的后裔以山为姓曰方;另一部分以方雷的名字“雷”为姓曰雷;到南宋时,在江南的方殷符的第五子方廷英之长子方以平改为邝姓。这就叫“方、雷、邝三姓同源,皆来自方雷。”

4、方腊

方腊(约1076-1121)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

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

起义军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5、方浚颐

方浚颐(1815-1888),字饮苕,号子箴,又号梦园,安徽定远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两淮盐运使。曾国藩督两江时,学士袁保恒主张增加盐价,方浚颐坚决反对。

历任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后退出政界,到扬州开设淮南书局。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著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等著作,流传后世。

D. 方姓家谱字辈

安徽省铜陵县金榔乡水龙行政村有一支方氏是:河南堂,贵上方,派行引(字辈):千万显达贵 祥瑞庆茂丝 元希一国兴 文运必魁时 才华联科发 士秀毓清奇 善述宏先志 贤良大有为 传家祟世德 永裕乐昌期共六十一世,系雷公一百五十一世孙三九公为此系方氏的一世祖

E. 方姓辈分排行文化历史

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 出自方雷氏。

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将军,他智勇过人。

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

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该支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方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五十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1%左右。

方氏族人最早以河南省为发祥地,后来南方各地出现的方氏族人有些成为望族,均是河南方氏族人向南播迁的结果。先秦时期,方姓活动于河南,但一直不活跃。

直到西汉末,方姓东迁安徽北部后,开始发达起来,形成了大族。唐朝时,方姓已经分布于中原、华东和江南各地。方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多次南下移民,唐宋时期,方姓的足迹出现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地,清初进入了台湾。

其实不只是方姓氏,其他姓氏也都有按辈分排名,这是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宗族血脉意识。

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

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坐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会受到宗族礼法的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

(5)方姓道德传扩展阅读:

辈分的排序:

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

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辈分不是特别讲究,如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白孝武兄弟,这个“孝”字是取忠孝之类的用字,没有特别严格的辈分用字沿革。再如,我们的父辈名中,辈分用字一般取寓意较好的字来使用。

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故不采纳。现今,许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辈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选一个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关系,并无序辈之意。

行辈字是宗族内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并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随便选用的。

F. 百家姓中的方姓起源于何地

据古书记载,方姓源出于炎帝榆罔的后裔。《明代方正学族谱序》认为,榆罔有子名雷,封于方山,号称“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这就是方姓的由来。传说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他曾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各地的方姓宗谱,都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源出河南,自“方叔以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后世全国各地的方姓大多是由河南迁出的。大概在宋宁宗时期,方氏开始南迁,即从今河南的光山、潢川一带迁往福建福州,再迁往漳州、龙溪一带。现在台湾地区的方姓,大多数是这支方姓不断南迁的结果。明清以来,安徽桐城的方姓出了不少学问家,方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

G. 方氏家谱

福清龙田

根据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湖北黄冈籍方本仁将军倡议创修之《方氏联宗
统谱》,1995-1997年湖北孝感方××、方××等发起编纂之二修全国《方氏联宗统谱》为线
索,参考福建省云霄县云阳联谊会方福林、方建寅、方赋水等编纂之《云阳方氏谱牒》,福建
福清市龙田方氏宗祠理事会、方氏宗亲联谊会方守祥、方友彬、方家章等根据明代方元会重修
《莆阳金紫方氏族谱》及福州十邑方氏宗亲联谊会提供的各地谱牒世系等编纂的《六桂方氏源
流》,河南固始《金紫方氏族谱》,河南禹州河南堂《方氏源流总图》、湖南平江《方氏光源
族谱》、湖南郴州桂东文房《方氏族谱》、江西广昌致申公支系《方氏六修族谱》、《南昌方
氏支谱》以及几十个省市有影响力的《方氏宗(族谱》若干套等为骨架,加上此次参与之支系
提供的本支《方氏宗谱》,按统一要求整理到位之谱料为主要内容,上溯至清代方祖善、方大
成等编纂的《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宋代方桂森公纂修之《汉歙丹阳河南方氏衍庆
统谱图谱》、西晋方藏公纂《西晋诏定方氏历代谱志》,等历朝钦定的《方氏宗谱》,并依据
史籍、方志和参考国家珍藏的吾族历史资料编纂而成,全书约400万字。

立本堂流传字派
湖北黄冈立本堂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元末)。兄弟
九人方万二、方万三、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
方万八、方万九因避元末战乱,自江南豫章丰城迁至黄州府。
后因韩福通倡乱,屠陷蕲黄等处,兄弟星散仅万一公、万二
公、万七公之后人仍居于黄。万一公支下流传字派1至60世:
01世至10世:万省元福钜,志胜添凤一;
11世至20世:应逢希世思,懋极道昌华。
21世至30世:大学先明德,继之以新民;
31世至40世:其成在止善,宗绪乃克行。
41世至50世:物格后知至,身修必意诚;
51世至60世:齐家治国本,天下乐太平。

万七公支下流传字派:
01世至05世:万召太人广;
06世至12世:仕欲本绍目隐瞪,
13世至19世:仰献观之日从轮,
20世至26世:一恭志同修显尚,
27世至33世:来迟进作四逢成,
34世至40世:衣冠叠侣天颜观,
41世至47世:甲第联绵海内名,
48世至54世:运会璇推尊道德,

立本堂方氏宗谱序1
古者设官以奠世族固合天下之公卿大夫士庶俾知尊祖敬宗收族其亲睦化民一道同风之意至
深且厚也唐宋以来其法寝衰眉山苏氏广陵欧阳氏始以其族属辑为一书一时士大夫效之各亲
其亲各祖其祖而宦籍表记较前代为尤详我族 连源公元佑中御史代有才名 逢辰公保佑间
吏部尚书以忠直其顾纪载之宝亦必有比美欧苏者惜乎南宋以后一摄于辽再逼于金终灭于元
户口之存者百不获一而昔年之记载亦寥匕无岁矣 元季万一公由江右迁黄历十余世椒衍瓜
绵文人蔚起虽各有传记而卷贴未成 明万历乙巳岁一仁公 一奇公剑修谱稿片十一世未编
之序一旦条分缕析洵可谓 万一公之肖子贤孙而后世之指南宝鉴也然其遗亡散佚者已不可
复考矣
国朝道光癸卯岁 极荣公重其事而未竟同治癸亥岁 道修公昌福公复续辑成卷圆纪井然似称
明备然所载 万一公递至 福四公生四子 长辰钜铎居还和 次钜监居九江 三钜钲不可
考 四钜铨居梦义则可考者确有三支何但云长之后生四子数 亮公 庸公 显公 得公
亮公之后迁居松杨耶 庸公之后仍居杨泗冲 显公之后迁居神角桥 得公之后居桥梓畈而
九江梦义二支竟一无所纪乎从可已时代云遥播迁靡定遗忘乘误在数公诚莫可如何而不行之
所以不果也况今去癸亥续辑之世近四十年其或谬必有甚于昔日者裔孙也晚敢不度德量力以
自取戾乎然偶念数公墨稿现有可凭乃逡巡畏缩不欲任咎更数十年后举数公之说亦将付之乌
有矣其咎又将谁任耶爱不避还越逐支采辑取数公原稿参以各房旧纸与夫墓志碑铭一切有裨
于谱事者无不旁搜而互证之其已安者笔之书其未安者关其疑难生卒葬所遗漏亡丁不无遗憾
然于古者敬宗收族之义数公承先启后之心或不至大相刺谬也至一世为期递传而远续之是又
望继起之贤能者焉兹当谱牒告竣谨历叙始末以示来兹云

皇清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 仲春月 谷旦

三房经管采访盍族人等重刊

2

学者生千载下往往论古人言行如目及事益其有历史存焉故世家巨族镌谱牒史者所以纪历代
之王纲谱者所以编一姓之宗脉序尊卑分少长别同异定亲疏前者创之后者因之继继绳绳俾累
世渊源可溯谱之关系岂不重哉考之贵分家乘光绪辛丑经一修迄今四十余年支族丁繁生娶孔
多卒葬弗少若不镌之谱牒年湮代远文献无徵且国体改更潮流变幻新政策者均以人民平等世
界大同长长亲亲之义废然殆尽伦理之壤曷忍言哉兹者倭寇潜消国家初奠盍族诸公是以有沧
桑之虑岁丙戌入祠义刊俾荣甫公董率其事一时督理经费者玉田华炳柏山也司主稿任编修掌
文篇勤采访严校对伟卿河清厚卿光华华谦子凤指南仲敏月臣献廷宝山暨各房执事诸先生各
精乃职各尽乃心越正月而投稿岁三月而谱成非诸公之力祖宗之灵曷能成之易也非敢谓蝉联
有绪鳞次无讹上可告无罪于祖宗下可信无惭于族众不过汇编众稿续完成帙而已愿于族读斯
谱者得以知家约家规领兹家训孝弟之心油然而生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伦理于焉勿坠孔子成春
秋而乱臣贼子惧则是谱也故孙总理开端日民族亦存以正人心维世道回败俗挽颓风由民而国
由远而远黎民于变不独为家族幸且为天下幸也是为序

H. 方姓的来源

姓氏起源
“方”出自姬姓,以字为氏。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方叔(姬姓,字方叔),因功受封于洛(今河南洛阳),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氏,称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之后裔。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方氏。
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名为氏姓"翁"。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自古方姓出英雄
各位乡亲父老,我看要在你们广东找出一条英雄好汉,恐怕很难的噢。你放屁。来者(胆敢)何人?我你都不认识?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无敌神拳,方世玉是也。
相传在很久以前,广东出了一位英雄叫方世玉。如今方姓在广东分布很广,而且自古以来方姓的确出了许多英雄豪杰,那么方姓人家的祖先究竟是谁呢。
方姓是中国百家姓中得姓较早的一个,而且是少数天子御赐的姓氏之一。正如银幕上那个为我们所熟悉的英雄形象--方世玉一样,纵观方姓两千八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方姓不愧为英雄辈出。方姓始祖方叔就是一位朝廷功臣。方叔姓姬,名袁,字方叔。他曾奉周宣王之命,南征荆蛮,平息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大功。周宣王为了表彰他的功劳,赐他的子孙以方为姓。
方姓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炎帝将一块被命名为方山的地方封给他的第九代孙雷,雷的子孙也就以地名为姓,姓方了。
这里是东莞市厚街镇河田村,明朝初年,方姓人家的祖先就来到这里。
方葵枝:从禹州到河南光州固始这个地方,我们河田的祖先是方叔的后人,在福建莆田,从莆田一路发展,发展到第九代,来到这里发展,现在发展到第三十代。
在广东,方世玉的名字家喻户晓。而提起明朝著名爱国学者方孝儒,全国各地的方姓后裔都会骄傲的说,他是我们方姓人氏的榜样。方孝儒曾深受朝廷器重,凡国家大政,都要征求他的意见。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篡位,召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因遭到愤然拒绝,而将方孝儒磔于市,并诛斩十族,死者多达870余人。由于方孝儒性格正直忠烈,人称正学先生。每年,方氏后人都会进行祭祖活动。来祭奠这位的方姓英雄。
方葵枝:我们的祖先从河南到福建,从福建莆田到河田。所以我们就叫河田,不要忘记河南和福建两个地方,不要忘记老祖宗。
早在唐代,河南的部分方姓就已经开始了南迁的步伐,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明清时期,方氏家族日渐昌盛。方氏后人凭借着自己的勇敢与勤劳,日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像河田村抗日英雄方玉书老先生的家,就是祖居了600多年的明朝建筑。如今方老先生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方葵枝:方老先生,像这位方老先生家里面,现在是几代人?四代同堂。这位是您的?妈妈。您的老母亲。今年多大岁数啊?九十七岁了。您今年多大岁数了?七十七岁。
其实,不仅是河田村的方姓来自于福建,台湾的方姓也多半是从福建迁移而至的。方姓入台时间较早,多半是在明末清初作为头几批开垦台湾的先民登上宝岛的。方姓是台湾第49大姓,他们遍布于全省各个角落。其中台南的方姓最多,嘉义、台北两地也是方姓的聚居地。
自古方姓出英雄,闻名于海峡两岸的方氏名人不胜枚举。在方孝儒之前,还有宋代与水泊梁山宋江齐名的南方农民起义领袖方腊。他为中国反封建历史书写了不灭的功绩。近现代还有著名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从古至今,方姓以其忠烈英勇的气概闻名于世。从始祖方叔开始,忠勇二气就世世代代在方姓人氏血脉中流淌。
你只要把名册交出来,我就可以保证你前程万里、加官进爵。
你少哄我,我给了你岂不成了汉奸了?我老爸不认我,我老妈打死我,老百姓会骂死我,历史会写臭我。江山只有一个,我不会做遗臭万年的事。
方氏气节凝练于一身,便有了银幕英雄方世玉。他弃恶扬善、正直磊落,不仅是历代方姓英雄的代表,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民族气概的写照。
提示:
1、方姓起源有"方叔"、"方雷"两说。
2、方姓历史上多英雄豪杰,从古至今有方叔、方腊、方孝儒、方志敏等。
3、方姓入台较早,多是于明末清初从福建迁播过去的。

I. 方姓名人的故事

方智远,湖南衡阳县人,1939年生,中国院士。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