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是依法治国的依据

是依法治国的依据

发布时间: 2022-02-28 19:03:24

⑴ 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是宪法;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只有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如果不是以宪法为依据而以某些人或某人的意志为依据,那不是依法治国,而是依人治国或叫人治,是专治.

⑵ 什么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法律分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⑶ 新常态下提出依法治国的依据是什么

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其主要特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其实施的步骤是依法治国。

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人类有意识地通过宪法和法律来约束限制自己的权力,这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通过规范约束政府行为从而建立廉洁、高效、自律、法治和民主政府。

如何给权力划界?最好的方法还是“立字为据”,即用宪法的形式把国家应该享有的权力明确列举出来,形成“权力清单”。让官员上任时向全民宣誓,遵守宪法确定的权力界限,不得越雷池一步。依法治国主要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要实现经济社会“新常态”,必须用制度理性遏制“权力任性”,这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真正内核与意蕴。当我们对“任性”有了进一步解读的时候,法治社会对各种非法治行为“任性”的限制与遏制就是中国当今乃至今后的时段里必须采取的理性思维与行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就是我国全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其目标明确、任务明晰、实施要求确定。这种与“新常态”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法治理念,反映出我国要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愿大图,其意义之深远、理念之先进、愿景之宏大,彰显了我国当今政府全面建设法治经济、法治社会的气魄。在要求上,通过建立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职责权限,推动简政放权,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政府职能体系和权力监督、制约和协调机制,达到依法行政的目标。所以,在“新常态”远大目标下的政府要成为阳光政府,公众会知道政府的权力边界到底在哪里。通过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来亮相权力的运行程序、环节、期限等,通过各级政府“清权、减权、制权、晒权”等环节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有用、使用和管用。这样,事皆出于法、依于法、治于法,使“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理念深入人心。

“新常态”的经济社会,就是要依法限制权力,依法保障权利,依法保护自由,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给市场和企业松绑、减负,使中国的经济提质增效,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于是,我们的政府也将从全能全管政府向着有限政府转变,简政确权和放权的实质就是在明确权力清单的同时,也在明确责任清单,政府把该管的该做的事管好、做好,从源头上限制或消除权力寻租的空间,切断腐败链条,用制度规范权力,用法律确定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新常态下权力清单的实施,在《指导意见》中很明确,主要通过五个方面加以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因地制宜和统筹协调推进。换言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充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达到权力来源于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必须依法依规,监督权力依法依规,让“权力清单”真正地落实在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增强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当“权力清单”公诸于众时,它所跟进的“责任清单”使权责一致时才能真正用权。“责任清单”也就需要明确的“权力清单”所包括的主要责任、实施细则、承办部门和追究机制等内容必须公之于众,晒在阳光下。

⑷ 依法治国的依据

法律和宪法

行政法规是不是依法治国的依据

是,“依法治国”的“法”是指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自治条例

⑹ 我国依法治国的依据是什么

宪法;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只有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如果不是以宪法为依据而以某些人或某人的意志为依据,那不是依法治国,而是依人治国或叫人治,是专治.

⑺ 什么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党的领导和民主政治

⑻ 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据是什么重要的依据

宪法是依法治国最重要依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依法专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属治国”,并对宪法作为根本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发挥宪法作用以及如何贯彻依宪治国的要求作出全面系统的制度安排,从完善宪法理论和加强宪法实施等角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的重要论述,核心思想是突出强调宪法作为根本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可以简化为“法”与“宪”的关系。宪法是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首要内容。

⑼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只有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如果不是以宪法为依据而以某些人或某人的意志为依据,那不是依法治国,而是依人治国或叫人治,是专治.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