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周游
㈠ 周游是什么梗
周游,最早是一个叫故野的女孩子写的随笔,在这里,周游不仅仅代表一个人,反而是可以代表任何人。周游可以是你心中所念之人,可以是另一个你,可以是你错过的人,你觉得周游是谁周游就是你的谁。
简单来说,这个名字就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的背后是一个鲜明的人。你可以不用暴露他的隐私和特征,就可以写下想说的话。
(1)法学院周游扩展阅读
网络世界总是瞬息万变的,更不要说流行语了,还记得之前贾乃亮的女儿甜馨一句“我们白着呢”也曾风靡一时,网友们更是把甜馨制作成了表情包,来表达对甜馨的喜爱。
而现在因为网络太过发达,所以带来的影响也是甚为远之的,人们接受消息的速度也尤为的迅速。的比如之前郑爽代孕事件的爆出,包括华晨宇与张碧婷有一个孩子的事实,这都是互联网带来的消息。
所以我们在面对互联网时也要抱着平常心的态度,不可盲目跟风,也不能肆意妄为,毕竟互联网也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上我们也要对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更不能造谣和传播虚假信息。
㈡ 大家推荐几部关于律师题材的比较好的电影吧
1.《魔鬼代言人》 Devil’ Advocate
基努.里维斯的律师造型与《生死时速》中的T恤造型一样酷气逼人,艾尔.帕西诺也一如既往,瞪大了眼睛,咄咄逼人。不过本片的主题:现实功利的诱惑与理想道德正义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仍然是好莱坞的古老话题,只不过引入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在片尾十分钟里,艾尔.帕西诺代表的魔鬼慷慨激扬地集中展现他的诱惑力,基努.里维斯最终也以悲壮的自杀投向了正义。
2.《永不妥协》 Erin Brockwich
朱莉亚.罗伯兹的获奖之作,说实话,这个奖她是应该得的。女主人公举止粗鲁,但心地善良,卖弄风骚,但目的正当。她没有进过一天法律学校,但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环境污染索赔案起到了关键作用。以真实事件改编 的本片再次告诉我们:那些自以为正宗科班出身,沾沾自喜,自高自大的人往往是最愚蠢的。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3.《肉体证据》Body Evidence
本片当年曾被公安部门定为黄片而遭查禁,现在看来,连四级的水平也够不上。不过有趣的是片中性高潮居然也能成为杀人利器,好莱坞编剧的超人想象力实在是令人不得不佩服。
片尾玛当娜出庭做证,在特写镜头下,显示了十分高超的演技,把她看作低级趣味的性感歌星实在是低估了她,以后,《贝隆夫人》获奖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4.《费城故事》Philadephia
本片主题曲曾风靡一时,同性恋律师向老板索赔的题材也够异类。汤姆.汉克斯由前途无量的准合伙人律师一落而成为遭人唾弃的丧家犬,真让人慨叹命运的无常。身患爱滋,自知濒死的他在壁炉炭火的映照之下,一番独白,表达了对生命的无限眷恋。这一情节时隔多年之后仍能深深打动我的内心。我至今仍然认为同性恋是令人恶心的,不过我也同意罗素的话:"单从繁衍后代的角度而言,同性恋并不比和尚、尼姑更不道德”。
5.《性书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本片是美国色情杂志大王的传记片。伍迪.哈里逊敢说敢露,蔑视权威,主教、法官都成了他嘲笑的对象。长着一张娃娃脸的爱德华.诺顿则是他不离左右的守护神—律师。这位律师一路高喊着言论自由,不惜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言论自由当然是神圣不可侵犯,不过伍迪.哈里逊也逃不过天道惩罚,心爱的女人暴亡,自己也挨了黑枪,终生得坐轮椅。
6.《律师事务所》 The FORM
哈佛法学院一毕业,就被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看中,代为还清了所有贷学金,送房,赠车,老板还催着他早点娶妻生子。这等好事全让汤姆.克鲁斯碰上了。不料想这是一家专为黑社会洗钱的事务所,最后小汤以毒攻毒,狠很敲了一大笔钱,抱着复印来的机密档案周游世界去了。不过,他的律师生涯也就此划上了句号。这种事即使是在无奇不有的美国,恐怕也只在电影里才有。
7.《国家公敌》State Enemy
实际是一部动作片,威尔.史密斯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律师,也有李小龙一样的身手,更有前国安局特务从旁协助,不过最后还是靠西西里老大才能脱身,和国家机器对着干,可不是闹着玩的。
8.《义海雄风》 A Few Good People
军队是法律的特区,汤姆.克鲁斯和戴咪.摩尔受命调查一起士兵重殴致死案,杰克.尼克尔逊自然要暗中阻挠。最后证据灭失,证人自杀。万般无奈之下,小汤当庭使出激将法,惹得杰克.尼克尔逊口误,这才将他拿下。这真是老套中的老套,时到如今,只有小汤、小咪的帅气军服还算给我留下点印象。
9.《律证俏佳人》Legally Blonde
一部没什么深度的娱乐片,女主人公为了赢得郎心归,硬着头皮上哈佛法学院,没想到歪打正着,成了正果。男人们呐,不是因为弱智被无情抛弃,就是心理肮脏的猥琐教授,总之没一个是好东西。这部影片很适合毕业二年左右的小女生,在茶余饭后,边欣赏边暗自窃喜一番。
10.《审死官》
周星驰的中等水平作品,放在这里叩陪末座,主要是为了提醒各位,中国律师刚由讼棍脱胎而来不久,对很多丑恶现象要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恩格斯不也说过:恶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嘛。
㈢ 周游的人物生平
1、MBA专业培养方向:市场营销
2、学习经历
1983年,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综合统计专业;
1998年,完成黑龙江商学院商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进修班课程。
3、科研情况
(1)课题
1998年,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及综合示范工程”。任专题负责人,
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立项,国家科技部组织验收。
1999年,《二十一世纪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参加人,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立项。
2000年,《中国餐饮企业名牌发展战略研究》,专题负责人(在研),该项目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烹饪协会重大研究项目
2000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矿泉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课题主持人,由黑龙江省计委和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学会联合立项。
2003年,《哈尔滨万家宝鲜牛奶(投资)有限公司管理流程再造》项目(在研横向课题)
2003年,《哈尔滨九龙物流有限公司营销管理设计》项目(横向课题),主持人。
2005年,北京燕莎集团哈尔滨贯通项目(横向课题)。
2005年,鹤岗雪满天饮食连锁机构《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设计》项目。
2005年,黑龙江省克东腐乳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项目。
(2)著作
《市场营销学教程》,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 《中国餐饮企业名牌战略研究》,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 《网络市场营销学》,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3)论文
2005年,《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世界
2003年,《美国和日本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比较》,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网络营销中产品属性与渠道属性匹配研究》,商业研究,2003年
《假日经济,餐饮企业几多商机》,商业研究,2002年3月
《餐饮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切入点》,餐饮世界,2001
《信息系统功能需求规范的设计》,商场现代化,2000年7月
《刍议重视品牌资产经营》,商业研究,2001年4月
《 《黑龙江省啤酒市场竞争态势分析及营销要素整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1年2月
《按需制订信息系统(上)》,中国商报,1999,12/7
《按需制订信息系统(下)》、中国商报,1999,12/14
《WTO与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系统的重构》,商业研究,2001/4
《WTO的冲击与中国零售企业的对策》,《黑龙江省对外经贸》2001/2
4、奖励情况
2004年12月,黑龙江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2003年07月,《基于要素整合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构建》,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同获哈尔滨商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3年02月,获哈尔滨商业大学2002年度优秀教师。
2002年11月,获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学示范大奖赛一等奖。
2002年11月,《餐饮企业名牌战略研究》项目获全国餐饮业教育成果奖(中国烹饪协会)
2001年,《素质教育: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研究报告》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同获哈尔滨商业大学2001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名次:第一名)。
2001年,《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功能需求规范》获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名次:第一名)。
2001年,《商业单品核算方法的应用研究及核算系统实现》获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名次:第七名)。
2000年,《市场营销学》获哈尔滨商业大学首届优秀CAI课件(电子教案)二等奖。
1999年,《商业信息基础结构研究与设计》获国家国内贸易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名次:第二名)。
1999年,《二十一世纪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获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同获 1999年哈尔滨商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名次:第三名)。
1998年,获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1998年,获哈尔滨商业大学97-98学年第一学期教案评比优秀教案一等奖。
1995年,获哈尔滨商业大学94-95年度学院十佳青年教师。
1993年,获哈尔滨商业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同获工商管理分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㈣ 回溯法 马周游问题
你怎么不写注释啊
㈤ 周游的人物经历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之初,周游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新闻出版部新闻处处长。随后,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周游任当时及此后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第一任处长。
周游在解放前曾在北平和平谈判中担任过战地记者,并且是八路军《子弟兵报》的编辑,后来在聂荣臻司令员领导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任军事报道股股长,写过著名的战地通讯《冀中宋庄之战》。周游肄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他的这篇佳作《冀中宋庄之战》在《子弟兵报》刊载后,反响很大,其新闻才华逐渐展现。后周游被任命为军代表,1942年2月负责接管国民党二战区在北平办的报纸《道报》。接管工作结束后,周游又赶往《世界日报》负责接管工作。《世界日报》是当时北平仅次于国民党机关报《华北日报》,规模与影响较大的报纸,也是北平报纸中最后接管的一家。由于接管工作较其他报纸复杂,既有财产的清点、接收,还有原报社与职工劳资双方未了事宜的处理,所以领导才选派周游这样既是学新闻的,又在解放区长期从事过新闻工作的、有经验的新闻干部。那时,周游总戴着顶单军帽,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外边整日都裹着件旧棉军大衣,脖子上挂着一副钉着长带子的棉手套。让人一点儿都看不出他是一个“洋学生”。初次见到他时,有人以为他有50岁左右,实际上他的年龄当时还不满35岁。
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尚未成立,新闻出版总署尚未组建,已解放的城市也无新闻处的建制可借鉴,北平是座文化古都,人民政府的牌子挂出后,许多应由政府解决的新闻出版管理问题又纷纷找上门来,而这些问题政策性、敏感性又很强,稍有不当,便会对尚未解放的地区乃至国外造成不好的影响。而那时,新闻处虽然是市政府办公厅的直属机构,但许多事情都要由周游亲自跑香山,去向胡乔木等同志直接汇报、请示,所以那时的周游夜里一两点钟才返回宿舍是家常便饭。和周游同住一院的刘向勃同志常被他叫门的铃声惊醒。
周游做领导工作,从来都不给大家划框框,而是注重实际,及时将中央和市领导的指示及形势发展的背景材料传达给大家,让每个同志根据形势的需要自己去发挥,从而创造性地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新闻处建立起来不久,新闻报道、新闻和出版管理各项工作便迅速铺开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因。
在报纸接管工作结束后,周游又根据上级指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停止了国民党在北平的军友广播电台、民生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电台的播音,一天之内全部接管,使自北平发出的电报,于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的前夜,全部控制在人民的手中。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周游和全体有关同志从无到有,摸索出一套政府机关新闻发布机构,以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路数,为建国后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供了实践经验。早在人民解放军进城伊始,鉴于这座城市过去报社林立的特点,北平市军管会就颁布了《报纸杂志登记办法》。这是我党进入大城市后,人民政权颁布的第一个有关报刊登记的成文法令。由于这是以“北平军管会”名义颁布的,自然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处就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报刊登记的“执法”机关。
建立“新闻秘书”制度
新闻处在实施行政管理的同时,还十分注意让干部走出办公室去宣传、教育、发动自己的工作对象,开展工作。在查没坏书的同时,新闻处还引导琉璃厂、打磨厂的小书商投资合作出版新书、好书。为此,新闻处组建了公私合营的新大众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由周游担任董事长,聘请王子野、王春、章容、苗培时、邹雅等同志担任编委,组织北京新国画研究会的一些画家,从事新连环画的创作。
周游领导的新闻处,当时设有新闻发布科,承担着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宣传报道任务。在市属各局都建立了“新闻秘书”制度,由新闻秘书负责各部门新闻线索的提供、报纸记者采访的接待、本部门新闻通讯稿的撰写等。同时,新闻处指定专人负责与各部门联系。这套机关新闻发布、报道的制度和办法,在全国政府部门中,北京是推行最早的。新闻处每天将市属各单位汇集来的新闻报道编印成《市府新闻稿》,发至京津两地的报社。各报采用时一般均标出“市府新闻处讯”字样。新闻稿是由陆元炽同志定稿的,重要稿件需送周游同志审定。当时京津两地报纸的版面上每天都有标出上述字样的几条新闻见报。有一天晚间,新闻处收到一个中共中央送来的急件,是北京市十二区各界代表会全体代表为龙须沟竣工给毛主席发去的感谢信,稿首有段批示:“乔木:送市府新闻处发表。”后面署名“毛泽东”。收到这个批示,全处同志深受鼓舞,许多天都沉浸在兴奋之中。因为从批示中可以获悉毛主席曾读过新闻处的新闻稿,“市府新闻处”在他头脑中是留有印象的。
周游领导的新闻处除了自己撰稿报道北京市的工作,还花费较多的力量,为本市和外埠各报记者的采访提供服务,动员各报社记者写“本报讯”报道北京市的工作。新闻处办公室几乎每天都有大批记者光临,彭子岗、高汾、冯种、陆超棋、王纪刚、陈寿儒、潘静远、王鸿、丁汇川、方明等当时活跃在新闻采访战线的同志,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在他们的眼里,新闻处犹如他们的“记者之家”。平时接待各报社记者的是陆元炽同志,周游同志在时,大家谈话的兴致更高。正是由于和各报记者的亲密无间、推心置腹,因而北京解放之初的许多大事,特别是大面积的市政工程建设铺开后,能够调动各报的力量,以文字、摄影、新闻纪录片等多种形式,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进行宣传。尽管当时北京的财力、物力、施工技术、机械设备和工程规模远远无法与现在比,但群众通过报道对人民政府“为劳动人民、为生产建设、为首都服务”的市政建设方针体会却是十分深刻的。
愿去政协做工作人员
北平市人民政府新闻处的办公室那时设在中南海西花厅前左边第二进四合院面南的五间大厅里,宿舍则被安排在中南海“游泳池”迤北临近北门的一组建筑里。和北池子比,居住的地方宽敞了许多。人也不再是睡在地上,而是每个人都有了一副床板,大家都很知足。平时大家都不走出西花厅和中南海这两个大院子的,周游作为处长,和大家住在一起。那时,晚饭后回到宿舍,没有电视可供消遣,唯一的活动就是聊天。周游毫无领导架子,每晚都是不请自来,很随便地在宿舍的几个房间里串上一遍,与同志们十分融洽。
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的代表齐聚北平召开“新政协”,筹组中央人民政府,周游同志当时已被任命为“北平市人民政府新闻处处长”,有了“局级”的官衔,但他为了使大家了解即将发生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便自告奋勇地到政协大会上去服务,做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他每晚从怀仁堂回到宿舍,总要将大会的要闻及时地传达给新闻处的同志们,与大家共同分享。大会上共同纲领的讨论,国旗、国歌的确定,以及定都北京,种种大事,新闻处的同志都要比一般单位早知道些。有次回来,周游说:“今天看到了傅作义将军,他带了一位全副戎装的将军,走到毛主席的面前,身板笔直,靴子跟一碰,立正向毛主席敬了个举手礼,会场上许多人为之一惊,原来这位被引见的将军就是不久前在绥远起义的董其武将军。”这个小小花絮使大家深深体会到了傅、董两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心悦诚服和尊敬。那些日子,大家不论等多晚,都要听罢他精彩的“当日见闻”才肯入睡。
聂荣臻同志担任北京市市长时,有时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有关北京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交由周游同志起草。他接受任务后要下边的同志帮他搜集材料,而他却不慌不忙,晚间照样听他的收音机,玩他的扑克牌,不到临交卷的头天晚上他从不动笔,但到了第二天凌晨,他准按时完成任务。但这却苦了为他打字的同志,每次都是十分紧张。
周游和同志们相处时十分坦诚大度,能将领导对他的批评,毫不隐讳地讲给大家听。北京市委决定筹组《北京日报》时,有天晚上他回到宿舍,立即将这一决定告诉了大家。周游说,彭真同志今天把他找去,开头一句就是:“周游同志,你的名字若能改成‘周定’就好了。这次委托你来筹备办报的事,只能办好,不能办坏。”周游对大家讲,没想到彭真同志对下边的干部摸得这么透。显然,周游是同意领导对他的告诫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需要通过报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而《北平解放报》停刊后,中共北京市委还没有自己的机关报,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1950年初,市委决定创办一张市委机关报,并向党中央作了报告。考虑到当时北京市有一张民办的《新民报》是日报,为避免重复,开始市委机关决定定名为《北京晚报》。经党中央批准,北京市委于1951年3月正式建立《北京晚报》筹备处,指定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周游、市委政策研究室秘书长罗林、《新民报》地下党员张其华为筹办处负责人,并委托廖沫沙负责指导党报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的第一步是调集干部,建立机构,《北京晚报》筹备处的干部基本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新闻处。这些地方来的人员是筹备处工作人员的骨干,但人数很少,大部分人员是市委组织部从北京各大学和一些高中抽调的肄业学生,还有少数是从本市各单位调来的。这样筹备处的编采人员共有50多人。《北京晚报》筹备时期培养新闻队伍,主要是培养作为党报编辑、记者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新闻业务能力,因此对学习抓得很紧,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时事政策,主要是北京的情况和政策,这方面学习多由周游亲自抓,他非常重视,报社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很快。
1952年3月,北京市委决定,由原来计划办的《北京晚报》改为《北京日报》。这一决定和北京市政府此时收购了《新民报》私股财产有直接关系。改为公私合营后,《新民报》经理邓季惺要求把《新民报》上交国家。后经北京市委决定,3月27日北京市政府收购了北京《新民报》私股,由《北京晚报》筹备处接办。《新民报》大部分工作人员和财产设备并入《北京晚报》筹备处。于是,《北京晚报》筹备处一边接办《新民报》,一边筹办出版《北京日报》。
1952年5月3日,原《北京晚报》筹备处的全体人员,从苏州胡同125号迁入西长安街72号《新民报》社。自此以后,报社内部领导、机构、人员作了相应调整,报社由周游、罗林负责。5月22日,《北京日报》开始试版,试版版样为四开八版。
1952年4月14日,周游作为《北京日报》筹备处负责人为报纸创刊问题写信给彭真,当时彭真正在外地。周游在信中说,《北京日报》正式创刊的日期,希望定在彭真回京后。并说原来预定5月1日创刊,为时过促。编辑部的同志听说5月1日创刊的消息,曾说“我们是长期准备,仓促应战”。信中还希望彭真能转请毛泽东主席为《北京日报》题写报头。4月15日,彭真在周游的来信上批示了《北京日报》出版问题。批示是写给周游、邓拓、廖沫沙的。批示说:“报头可以请主席题写,报纸出版不要等我。至于‘应战’,办报纸总是要天天应的。要争取在仓促应战中又是有准备有把握的。这就要求报社的同志好好注意思想、政治、政策,好好掌握情况,经常抓住当前的中心任务和中心思想,我希望报社同志从这方面加强自己的力量。出版的日期请你们斟酌。”
1952年5月24日,《北京日报》社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请求题写报头。信原文如下:
主席:
《北京日报》准备于6月1日创刊。当彭真同志告诉我们主席已允许给我们题“北京日报”四字的时候,全报社的同志都为之欢欣鼓舞,兴奋极了。我们都下决心要把北京市的党报办好,来报答党对报社的关怀。
现送呈《北京日报》试版版样2份,上面报头的题字是从其他方面把主席的题字拼起来的。我们知道中央有规定,在正式的报刊上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我们的试版并不向外发行,所以临时安上这四个字,来研究我们的版式。报纸创刊在即,我们恳请主席能在百忙当中,抽暇给报纸题写这四个字。如有可能,希望在5月27日以前就便题好,赐寄北京西长安街72号《北京日报》社。
请接受《北京日报》社全体同志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日,毛泽东主席就为《北京日报》题写了报头。8月底,天津市委当时的宣传部副部长、《天津日报》总编辑范瑾调到北京日报社,与周游一起主持《北京日报》的筹备工作,《北京日报》创刊条件日趋成熟。9月27日到29日,《新民报》刊登了《北京日报》创刊启事和北京《新民报》终刊启事。《新民报》于1952年9月29日终止发刊,《北京日报》于1952年10月1日创刊。范瑾担任了第一任《北京日报》社社长,周游成为第一任《北京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㈥ 七部能够让你重塑价值观的纪录片 想知道都有谁吗
七部能够让你重塑价值观的纪录片 想知道都有谁吗?
1,《人生七年》
我看过最美的纪录片《尘与雪》。美得让人窒息。每个框架都可以单独取出来。
自然摄影家格雷戈里・柯贝尔13年,27次长途旅行周游世界,拍摄人类,与野生动物结成了自然微妙的关系。人类和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存,语言在绝美的画面前失去了用场,每次呼吸都完成了对灵魂生命的拜礼。
羽毛变成火,火变成血,血变成骨,骨变成髓,髓变成尘,尘变成雪。生命周而复始,生不停息。这是对自然的最高赞扬。
㈦ 亲爱的周游是什么电影
李现和春夏在《人生若如初见》里分别饰演良乡和秋红
制服笔挺、眉头微蹙,一脸英气扑面而来……时隔一个多月,粉丝们终于见到了“现男友”李现新角色的定妆照。7月9日,从主演到幕后团队均称得上豪华的年代大剧《人生若如初见》发布了定妆剧照。这也是李现饰演的贵族少年良乡,春夏出演的革命者秋红等剧中5位主角的扮相首次曝光。
巧合的是《亲爱的,挚爱的》也在今天官宣了主演阵容:胡一天和李一桐
有意思的是,另一部和“现男友”李现息息相关的大剧《亲爱的,挚爱的》也选择在今天(7月9日)官宣了主演阵容:胡一天、李一桐将在剧中组成新的CP。
爱国、救亡图存,可以说《人生若如初见》的全剧主题就像本次曝光的5位主演扮相一样英气勃发。就在上月23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第三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名单,《人生若如初见》就名列其中。根据此前的备案公示显示,《人生若如初见》的时间背景设定于清廷甲午战败之后。李现饰演的贵族少年良乡和革命党杨凯之(魏大勋饰)、北洋军人李人骏(周游饰)成了最早一批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深造的进步青年,他们在邮轮上和革命流亡者俞天白(朱亚文饰)、秋红(春夏饰)相遇。5人的命运就此被紧密勾连。全剧就围绕他们5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下,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做出不同选择引出的故事展开。
朱亚文作为特别出演在剧中饰演俞天白
5位主角的人设特点都在今天曝光的首批剧照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李现的制服照完全可以用英气勃发来形容,身着旗袍、披肩的春夏俨然就是民国美女的标准照,魏大勋、周游的一身戎装各有千秋。最有意思的则应该是朱亚文饰演的俞天白:正在做实验的手套、围裙,再加上有点不修边幅的发型,完全就是一副标准是学霸造型。
魏大勋和周游饰演的杨凯之和李人骏则是军人扮相
而在同样已经吊起粉丝胃口的《亲爱的,挚爱的》官宣中,片方确认胡一天和李一桐将出演男女主角。它讲的虽然是主角的新故事,但在粉丝心目中《亲爱的,挚爱的》始终绕不过的是它就是去年让李现红到发紫的《亲爱的,热爱的》的姊妹篇。与此同时,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李现虽然不是主演了,但剧中仍有少量情节会涉及到第一部的主角“韩商言”,李现也会继续扮演,以客串的身份出现在这部姊妹剧中。
㈧ 当和尚可以每天周游吗
不可以。在你修行还没有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住持方丈是不可能放你出去的。
作为秉承佛陀意志的修行者,独身、素食、以寺为家、不蓄有财产钱物、终身奉献给佛教事业,普度众生,再无“上班下班加班”一说,无论世俗什么节日,对于僧人而言,都是恒常的一天。
一般僧人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
1、4:30起床(江浙一带日出较早,通常是3:00-3:30);
2、5:00-6:00上殿做早课(延祥古寺为了方便全国各地不同时差的学员体验早课,特意定在6:00-7:00做早课);
3、6:00-6:30早餐(吃饭也是修行之一,禅宗通常称为“过堂”)
4、6:30-7:30开门,打扫卫生或做其他工作。
5、8:00-10:00禅修或做住持指派的事情;
6、10:00-11:00自修(这个过程寺院也有非硬性的安排,或者禅修念经做法事,或者看殿巡回,每一位僧人及常住居士都有寺务的);
7、11:00-11:30过堂(午餐);
8、11:30-14:00午休
9、14:00-15:30禅修或做住持指派的事情;
10、16:00-17:00上殿做晚课;
11、17:30-18:00药石(由于寺院讲究过午不食,所以这一顿饭是帮助那些还做不到过午不食的僧人修行的,形同药物,称为“药石”)。
12、18:00-19:00关寺院大门;经行(法师们通常会四处走走,由于行走时需要保持内心的觉知,也是修行的方式,故称为“经行”);打扫卫生。
13、19:00-20:00禅修(这段时间比较自由,僧人会选择禅定、修习、喝茶等各种方式)。
14、21:00入睡。若通宵不睡的禅定的,就叫“夜不倒单”。
虽是女僧人,但在寺内做的和男性僧人是一样的,而且由于戒律更多(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所以注重的地方也更多。
㈨ 网友发文带话题“亲爱的周游”,你知道这是什么梗吗
除了用“周游”来描绘那并不存在的心中人物,我更偏向于另一种说法,即:人人都是“周游”。
周游或许是我,也或许隐含着我失去过的和拥有着的人,我们了解他们所以才可以把“周游”描写得如此的生动,如此的熟悉,熟悉到他的生活习惯,他的喜好我们都可以清晰的表述。
对此,我没有法去深究,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虽然社交变得容易了,仿佛有一套简单的公式或者方法,就可以轻松的交到朋友。但是,大家都清楚,信息的爆炸和碎片化,让大家鲜有一个好的办法表达真实的自己和自己的真实想法,大家心里都藏着点东西。有人说:“没有人是一张白纸”,所以他们害怕也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污点。
但是“周游”就是一张白纸,人们借用着“周游”光明正大的表达自己,他们或许觉得借用一个虚拟的人物会很可笑,但是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意识却真实的传达了出来。
没有人会歇斯底里的认为“周游”就是说的他们自己,因为,人人都可以是周游。
我的“周游”是我的“周游”。
你们的“周游”是你们的“周游”。
故野的“周游”是故野的“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