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法治立法
『壹』 卫生法律法规的特征有哪些
(1)卫生法立法宗旨是保护公民人体健康。
我国卫生法的立法目的在于维护公民身体健康及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秩序,规范人们卫生行为。
(2)卫生法具有诸法合体、多种调节手段并用的特殊形态。
在运用上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保障上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在实施上有明显的导向性。卫生法既表现为专门以医、药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卫生法律规范文件,也表现为在其他法律文件中有关医、药卫生的规范性条文。
(3)卫生法中技术规范和法律规范紧密结合。
卫生法的具体内容与医学等自然科学相联系并成为立法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医药卫生工作本身作为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把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医药卫生工作中,就必须用立法来强化医药卫生技术规范,形成操作规程、技术常规及医药卫生标准等法定性技术规范供人们遵照执行。
(4)卫生法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健康问题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反映健康领域内具有社会共性的问题及共同要求,成为世界各国卫生立法中的共识,在加强国际间卫生立法合作交流,以及相互借鉴立法经验、法律条文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公众的利益,如知情权、人格权等,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1)公共卫生法治立法扩展阅读: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它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
正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维护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权益为主线进行构思和编写,做到以卫生职业教育特点为基础,设置采用模块与综合化相结合的结构。
根据各专业执业考试和将来工作性质特点不同,灵活选用不同的模块和综合化内容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尽力做到前瞻性研究与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勾画出国家卫生立法的大体框架;
同时做到既吸收了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解释,又注意到卫生法学基础、医学科学发展引起的法律问题与相关法律法规。
如《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食品法律制度》、《转基因食品法律制度》以及国外护士资格认证的相关条例等内容。
同时,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在《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中增补了《探讨防范医疗风险的制度》,在《卫生技术人员管理法律制度》中增加了《执业药师管理法律制度》和《执业技师管理法律制度》内容,
同时把《公民生命健康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疾病预防与控制法律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法律制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等章节都纳入教材中,其他章节有的依据最新卫生法的修订而增加了新的内容。
突出保障人体生命健康合法权益内容范围及各类人群健康权益特征和要求。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编纂思想。
『贰』 运用政治生活分析如何通过法治化思维强化公共卫生安全
运用政治生活分析如何通过法治化思维强化公共卫生安全?
法治化思维,离不开坚持中共领内导、人容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要强化公共安全,要求中共依法执政,将党的有关公共卫生安全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
国家权力机关,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法制保障。
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各司其职,政府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社会建设职能。
『叁』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立法修法
摘要 一要提高站位,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卫生领域法治保障的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增强做好立法修法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肆』 公共卫生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范围内均具法律效力,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吃屎法第35条显示: 吃屎范围为全国 人人可吃屎。中华人民共和国 吃屎法
的罪名有:故意偷马桶吃屎罪 。无意偷马桶吃屎罪。还有 偷吃人屎罪等,吃屎为大日本帝国传统文化 在清朝时流传到中国。经过专家表明 日本人有很多狗屎料理。比如狗屎寿司。
狗屎刺身等,在日本非常受欢迎。日本的十分之九的人都吃过屎,因为中国人们吃屎公德心太差。,日本人在厕所时才偷偷的吃屎。中国有一个叫 汪精卫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一天吃5次屎。被我们称为吃屎王
『伍』 英国是在1875年设立的 公共卫生法 还是在1848年法案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19世纪英国有三部公共卫生法案。这三部法案包括1848年的《公共卫生法案》、1872年的《公共卫生法案》和1875年的《公共卫生法案》。
具体可以看这个论文
http://www.docin.com/p-580311188.html
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陆』 卫生法律法规有哪些
卫生法律法规主要抄包括:
1.
有关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
2.
有关医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条例等。
3.
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精神卫生法等。
4.
有关医疗和疾病控制的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
5.
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
『柒』 今后一年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你希望制定哪些法律法规
谁也不能预料到未来一年会发生什么样的重大事件,所以我国举办两会的目的是跟随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脚步制定非常合理的法律法规。今后一年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我觉得我国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案可以有效的避免突发事件到来时,我们还无法顺利扭转突发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除此之外,我还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保护女性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样一来,全中国的广大女性可以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虽然我国已经制定的许多法案可以有效保护女性的合法利益,但是我国始终缺乏保护女性的专业法案。
总的来说,我特别希望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一部专门属于女性的法律法规。这个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大量对女性的偏见和错误认知,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女性。更何况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应该得到保护和爱惜。希望每一个女生都可以获得更好的幸福,追求更自由的人生。
『捌』 卫生法的立法内容有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卫生法,只有以公共卫生与医政管理为主的单个法律法规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卫生法体系。 医疗方面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献血法》等法律法规构成。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卫生防疫、药品药械管理、从业资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特殊行政法。卫生法是国内法,是调控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调整卫生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卫生法调整的是一种纵向的,以命令与服从为基本内容、以隶属性为基本特征的卫生行政关系;立法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法律法规有那些
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版件应权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
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部门规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
规范性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地震灾后卫生防病应急技术指南》等等很多,一下不能全部例出来,你可以买一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书,基本都有涵盖的。
-
『拾』 对公共场所实施卫生法制管理的法规名称是()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发[1987]24号颁布日期:19870401 实施日期:19870401 颁布单位:国务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下列公共场所:(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六)商场(店)、书店;(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第三条公共场所的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一)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二)水质;(三)采光、照明;(四)噪音;(五)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由卫生部负责制定。第四条国家对公共场所以及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卫生许可证”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第二章卫生管理第五条公共场所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对所属经营单位(包括个体经营者,下同)的卫生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条件。第六条经营单位应当负责所经营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建立卫生责任制度,对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第七条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第八条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在本条例实施前已开业的,须经卫生防疫机构验收合格后,补发“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两年复核一次。第九条公共场所因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单位应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卫生防疫机构。第三章卫生监督第十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卫生防疫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施行卫生监督,并接受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第十一条卫生防疫机构根据需要设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交给的任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由同级人民政府发给证书。民航、铁路、交通、工矿企业卫生防疫机构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发给证书。第十二条卫生防疫机构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职责:(一)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二)监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指导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三)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第十三条卫生监督员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经营单位不得拒绝或隐瞒。卫生监督员对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责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佩戴证章、出示证件。第四章罚则第十四条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卫生防疫机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一)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二)未获得“健康合格证”,而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三)拒绝卫生监督的;(四)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罚款一律上交国库。第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造成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对受害人赔偿损失。违反本条例致人残疾或者死亡,构成犯罪的,应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第十六条对罚款、停业整顿及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内,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但对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控制的决定应立即执行。对处罚的决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诉的,由卫生防疫机构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十七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员必须尽职尽责,依法办事。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收取贿赂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卫生部负责制定。第十九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旅店业卫生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各类旅店客房的空气质量、噪声、照度和公共用品消毒等标准值及其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旅店。本标准不适用于车马店。
2 引用标准
GB 5701 室内空调至适温度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标准值和卫生要求
3.1 标准值(见表1、表2)
表1 旅店客房卫生标准值
项目 3-5星级饭店、宾馆 1-2星级饭店、宾馆和非星级带空调的饭店、宾馆 普通旅店招待所
温度,冬季 >20 >20 ≥16(采暖地区)
夏季 <26 <28
相对湿度,% 40-65
风速,m /s ≤0.3 ≤0.3
二氧化碳,% ≤0.07 ≤0.10 ≤0.10
一氧化碳,m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