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楷体
『壹』 高分求【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上》
看来要我有时间才能给你了。首先要查【鲜于枢】的内容,查完再写,回再拍照,再传,有点麻烦。不答过我确实需要悬赏。
另外,如果你方便就把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上》的文字内容发邮件给我。这样我就不用再查了。 [email protected]
『贰』 书法字帖的楷书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俯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俯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俯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俯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俯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俯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俯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1299),赵孟俯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俯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俯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俯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俯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俯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俯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俯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俯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俯的为人。尽管很多人因赵孟俯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鉴于赵孟俯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俯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俯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赵孟俯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俯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俯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着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叁』 道德经钢笔楷书字帖/国学经典中有临摹纸吗评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是区别于其他种类艺术的主要标志,是世界艺术的奇葩。
书法除具有交流功能之外,还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线条的布局或疏或密,或粗或细,或攲或正,造成空间的对比和变化,在矛盾中寻求和谐与统一,在相对的空间中,给人无穷的韵味和艺术感受。这是其他民族文字所无法做到的。这种复杂的美学原理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却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潜心修炼,小孩子学习书法时,往往望而却步。在楷书的教学过程中,我试图结合人体美学原理来探究楷书的审美情趣,我理解为汉字的形象就像人的形象,特别是楷书。朝着这条路去理解和书写汉字,真是太奇妙了,既可以使抽象的线条立时变得有血有肉,还可以指导我们把汉字写好,写规范。下面我就以楷书为例来说说我的理解。
古人讲“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就是把汉字比做人,楷书就像站着立正的人,行书就像行走的人,草书就像奔跑的人。楷书是书法的入门,也是其他书法的基础,古人早就说过“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所以楷书也是我们现在学习汉字书法通用的途径。写好楷书的价值和意义就自不必说了。
杜雄侠,1976年生,四川平昌人。中国当代特色艺术代表人物、国际优秀书画家、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坛百杰、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被录入《全国楹联书法绘画邀请展作品选》、《今日翰墨中国书画家优秀作品选》、《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国际书画交流展作品集》。
『肆』 赵孟頫最好的楷书
赵体楷书的代表作是《胆巴碑》。但是,赵孟頫最好的楷书应该是他的几个小楷作品,比如,《道德经》、《千字文》等。
『伍』 小楷初学者,练灵飞经好还是道德经
小楷初学者,练灵飞经好还是道德经,两个都是经典权威,喜欢那个就学那个。选帖的原则:权威、喜欢、易学。
小楷,即是楷体小字。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
经典小楷代表作有: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等。
小楷的书写原则: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大字似的舒朗,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以上这些话怎么讲呢?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所以苏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情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
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 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陆』 练钢笔楷书,是临灵飞经好,还是赵的道德经比较好
一看哥们你练得就是庞中华的我建议你直接用钢笔临摹古代小楷字帖专给你推荐几个著属名的zhongshaojing《灵飞经》,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赵孟頫道德经,文征明的小楷也很好看我个人喜欢灵飞经和文征明的小楷我们今天看到古人的小楷都是原大的,古人也就写这么大,和今天的钢笔字差不多大正好符合我们临写另外不要贪多,找典型的字样先临摹,之后就会触类旁通
『柒』 小楷书道德经译文,急用
《道德经》全文五六千字,需要哪段译文网上搜索即可。
『捌』 楷书四大家那四大
楷书四大家是指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1、欧阳询
结构稳重,法度森严,中宫紧缩,疏密有致,多献侧取势,于平整中求险绝,遒劲中见疏朗。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等传世。
2、颜真卿
颜体吸收篆隶笔用笔外拓,正面取势,以圆为主,方圆并施,逆入平出,转折处多提笔另起,蓄势回锋超钩,点画厚重丰肥,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楷书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和《争座位帖》等传世。
3、柳公权
结构端正俏丽,谨严劲紧。字形方中显长,笔画安排中紧外松,疏密有致,在匀称中求变化。代表楷书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传世。
4、赵孟頫
笔画腴润丰满,外圆内方,方以立骨,圆以取润,形似秀美而内含刚毅结构巧丽、洒脱,撇捺舒展,横竖相安,方正谨严。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作品传世。
(8)道德经楷体扩展阅读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
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玖』 麻烦问下大家,有没有《清静经》《老子》的硬笔书法的字帖谢谢!行书,楷书,都可以
赵孟頫写的小楷《老子道德经》、《清静经》十元左右,新华书店有售。可以当钢笔字帖来临写。如果内容要求不很严格,可以临写钟绍京的《灵飞经》、唐人写经、文征明、王宠等人的小楷书法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