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算术
话算数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说话不算话,不仅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B. 父亲过世,母亲和儿子在一起,姐妹回家争遗产,母亲说的话算数吗,母亲不糊涂,母亲在年龄上有哪些区别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父母的财产子女都有继承权的。如果儿子尽到了赡养母亲的责任,姐妹却没有出一点力,这个做儿子的可以不给。如果母亲要求给,只能照做了。
C. 关于【玉】说点有文化内涵的,谢谢,
1、秦王弄玉典故
「萧史」-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中说: 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儿,她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很喜欢音乐,是一个吹箫高手。因此,她住的「凤楼」中,常会传出美妙的箫声。有一天晚上,她又坐在「凤楼」中,对著满天的星星吹萧。夜里静悄悄,轻柔幽婉的箫声好像一缕轻烟,飘向天边,在星空中回呀荡的。隐约中,弄玉觉得,自己并不是在独奏。因为,星空中似乎也有一「缕」箫声,正与自己合鸣。
后来,弄玉回房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英俊少年,吹著箫,骑著一只彩凤翩翩飞来。少年对弄玉说:「我叫萧史!住在华山。我恨喜欢吹箫因为听到你的吹奏,特地来这里和你交个朋友。」 说完,他就开始吹箫,箫声悠美,听得弄玉芳心暗动,於是也拿出箫合奏。他们吹了一曲又一曲,非常开心。这是一个多甜美的梦呀!弄玉醒来后,不禁一再回想梦中的情景,对那位俊美少年再也不能忘怀。
后来,秦穆公知道女儿的心事,就派人到华山去寻找这位梦中人。没想到果真找到一位名叫萧史的少年,而且他也真会吹箫。 等弄玉见到萧史,她真是太高兴了,因为萧史就是她梦里的少年啊!
萧史弄玉结婚后,非常恩爱,两人经常一起吹箫,秦国的山林溪边、蓝天、夜空,几乎时时可以听到他们的合奏。
秦国的少年男女被他们这种浪漫的行为感染,开始也爱唱歌跳舞,全国的气氛由严肃变成活泼。这种现象使得朝廷臣子很忧心,怕社会风气因此变坏,所以不断向秦穆公反应。萧史和弄玉为了不为难父王,也为了逃避这些烦人的闲话,於是不告而别,躲到一个别人再也找不到的地方。民间为他们的消失编了一段美丽的神话。将萧史和弄玉说成是仙人下凡,有一天当他们夫妇正在合奏时,忽然天外飞来一只龙和风,载著他们一路吹萧,飞到华山明星崖。为纪念萧史弄玉,后人在此修建了“引凤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这段奇事,《东周列国志》上有“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的详细记载。
萧史者 秦穆公时人 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遂以妻焉 日敎弄玉吹箫作凤鸣 居数年吹似凤凰声 凤凰止其屋 公为作凤凰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 一旦随凤凰飞去)
2、和田玉的典故
“女娲补天”
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多余的补天之石散落在大地,成为今天的各种美玉。这个神话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着特殊的喜好。
“西王母献玉”
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和氏之璧”
2000多年前的楚国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璞玉献给楚国的厉王和武王,但厉王听信玉人的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璧,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遂以和氏之名命名为“和氏璧”。
“完壁归赵”
还是那块“和氏璧”,到战国后期,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蔺相如担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去秦国交换城池的任务,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和氏壁”,并顺利地带回赵国。后来,秦统一七国,“和氏壁”被秦始皇琢成“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弄玉吹箫”
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送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招得乘龙快婿的典故。
“子罕辞玉”
宋国有位叫做子罕的官员,多年为官,不贪不占,廉洁清正,深受百姓爱戴。一日有乡民送来一件璞玉表达对子罕的敬慕之情,并说璞玉外貌不扬,却是价值千金之宝玉。子罕正色道:“我一向把‘不贪’当作宝物,你把宝石当作宝物。如果把他给我,岂不是你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吗?你还是把他拿回去,这样你我俩都能保留自己的宝物了。”
乡民甚感羞愧,说出原委。原来乡下盗贼蜂起,若把玉留在家中,难免遭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献玉则既表示敬意,又可免杀身之祸。子罕于是安置这人在城中居住,同时派人督察乡里加强缉盗,又命玉工把这块璞玉拿去打磨。果然是色质晶莹,光泽柔和,世上少有的千金宝玉。子罕命人将玉卖了一大笔钱,交给献玉人,叫他回乡去过安宁日子。
“子罕辞玉”作为廉洁正直的佳话就一直流传下来,为人们所传颂了。
3、玉器一般和佛教有缘,从此入手http://www..com/s?ie=gb2312&bs=%D3%F1+%B5%E4%B9%CA&sr=&z=&cl=3&f=8&wd=%E1%B6%D3%F1+%B5%E4%B9%CA&ct=0也可
4、一些成语
宁可玉碎,不愿瓦全。
无阳不看玉,月下美人多。
太平盛世玉生辉 丰年玉、荒年谷 无瑕胜美玉 化干戈为玉帛
莱霞倚玉树 玉石之美也 玉不琢不成器 君子必佩玉 东方玉文化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玉貌花容 玉石俱焚 玉洁冰清 玉波静海
玉鱼之敛 玉皇大帝 玉姜避难 玉燕投怀 玉扇之报 玉昆金友
玉人吹萧 玉粒桂薪 玉川之奴 玉润珠圆 玉马白驹 玉山自倒 金相玉质 金吊珠玉金声玉振 金校玉叶 金口玉言 金马玉堂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
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
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玉马朝周 玉石难分 玉山将崩 玉田娶妇 玉关人老 玉后无当
玉斧修月 金题玉嫂 金玉货赂 金科玉律 金玉良言
金玉满堂
D. 规范经济学的相关资料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著名的《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一文中阐述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在弗里德曼看来,实证经济学的结论似乎是、并且确实是与重要的规范问题,与“应该做什么”和“如何达到既定目标”等问题直接相关。而且,“规范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工程学也不能独立于实证经济学。任何政策结论都必然基于对做某事而不做另一事的后果的预测,而预测必然或隐或显地依赖于实证经济学。” 这里强调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即实证研究是服务于规范目标的,规范政策要想达到效果必须利用实证结论。人们对于“应该是什么?”的规范目标的看法不同导致争议是正常的,因为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的价值观不同,例如,有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帮助处于困境中的穷人,而另一些人认为他们贫穷活该,政府没有义务帮助他们。但是,弗里德曼认为这不是争论的焦点,他大胆提出一个命题,“在当前的西方世界,特别是在美国,无偏见的公民之间存在的有关公共政策方面的分歧,主要根源于对按照政策采取行动所导致的经济后果的不同预测。从原则上说,通过实证经济学的发展,我们就能消除这些分歧;因为,这些分歧不同于基本价值观方面的根本分歧,后者最终只能导致争斗。”然后,弗里德曼以最低工资立法为例阐述了这一命题。无偏见的人能够就“所有人都应该获得生存工资”达成共识,但是对于最低工资立法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有分歧,也就是说“最低工资立法在实现人们一致同意的目标的功效如何。”支持者相信最低工资立法能够既提高工资线以下工人的工资也能够提高工资线以上工人的工资,而反对者则认为最低工资立法导致就业条件恶化,使贫困情况更加严重。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人们是否能够就目标达成共识?如果不能达成共识,肯定分歧出现。现实中的人们由于有不同的伦理立场和价值观念,对于政策或法律目标很可能达不成共识。尽管弗里德曼的论证中暗含了这一点,但他强调的是无偏见的人能够达成共识。其次,在目标是一致的情况下,对于立法能否实现目标会不会有分歧?现实情况是有分歧,正像人们对最低工资立法的分歧一样。弗里德曼指出,门外汉像专家一样,不可避免地试图改造实证结论以适应他们所极力主张的规范性的先入之见,当实证结论的规范含义——或者说所谓的规范含义——不合其口味时,他们就会拒绝接受这些实证结论。 也就是说,包括专家在内的很多人经常不尊重实证规律而“心想事成”,甚至于“掩耳盗铃”。但是,弗里德曼认为,这种分歧是由于人们对实证经济学规律认识上的分歧,但是,“由于有着一致的目标,经过漫长的道路,人们终将达成一致意见。” 由此,弗里德曼断定,“人们在‘正确的’问题上达成的一致意见,与其说源于规范经济学的进步,不如说源于实证经济学的发展,后者可以得出能够且值得被广泛接受的结论。而且,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进行严格区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区分可以促进人们在经济政策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因为弗里德曼认为,实证经济学原则上独立于任何特定的伦理立场或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要提供一套一般化体系,用来对环境的任何变化所导致的后果作出准确预测,并对它所作出的推测的精确度、范围和一致性进行评估。简言之,实证经济学是,或者说能够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客观”科学。 这样一来,弗里德曼将无偏见的人在规范层面上能够达成共识,而把人们之所以在实证经济学实现规范目标上不能达成共识归结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在建立了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之后,一切经济学问题就变成客观的科学问题。由此,尽管弗里德曼讨论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他利用人们对这两者的混淆,驱斥规范经济学,追随凯恩斯传统,将经济学仅仅定位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例如,应该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吗?应该减税吗?个人所得税应该实行累进税制吗?政府应该实行环境控制吗?等等。我们应该区分“应该是什么”中的目标和规则,减税本身是一种政府行为,具体表现为减税规则,但减税的目标是另一个问题,有可能是为了刺激经济,也有可能是藏富于民。再如,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推进城镇化政策可以是作为未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拉动内需 ,也可以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差别。规则与目标密切相关,不同的目标意味着不同的规则。规范经济学的目标要么是民主的具体操作表决问题,就是所谓的“共识”,要么是政府作为新的主体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当然后者在民主社会中仍然受到民主制度的制约。不同的民主制度所得到的共识是不一样的,例如,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就不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一个抽象概念,在旧福利经济学中主要反映为功利主义式的社会成员效用总和的最大化,而在新福利经济学中则反映为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 但是怎么计算社会成员效用的总和并非简单之事。边沁在《立法原理》开篇就提出,“立法者应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最大范围的功利应成为他一切思考的基础。了解共同体的真正利益是什么,乃立法科学使命之所在,关键是找到实现这一利益的手段。 但是“功利”的精确含义和计算功利总和的道德算术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计算中,假定效用是基数可量和人际可比的和否定这两个假设的结果肯定不同,同样是坚持基数可量和人际可比的庇古和黄有光的计算方法也不相同。如此一来,规范经济学变成了外在于经济模型的价值判断。斯蒂文?兰德伯格试图克服这一局面,论证社会计划者的目标函数内生地形成且内生地形成的目标函数是唯一“正确的”,从而建立科学的规范经济学方法论。 这也是建立实效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础,因为实效能否达到与规范目标的“正确性”直接相关。
弗里德曼试图将实证经济学从规范经济学中独立出来,通过科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以期解决关于经济政策的争论。但是,仅仅实证经济学的发展并不能使人们就经济政策达成共识。实证经济学只是描述、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它会告诉我们不同经济政策的后果,并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因为怎么选择的问题依赖于经济政策的目标。实证经济学只是告诉我们在经济政策的目标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不同的经济政策与共识目标之间的距离。但是目标的确定本身与是否能够通过经济政策或者法律实现这一目标直接相关。在最低工资立法问题上,弗里德曼的讨论过于简单,因为由“生存工资”共识所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与能否实现目标直接相关,如果最低工资标准过高,可能符合反对者的判断,不但没有帮助到工人,反而使他们更加贫穷;如果最低工资标准适度,可能是支持者取胜,在没有破坏劳资关系的情况下使得劳动者的福利得到改善。也就是说,目标能否实现与目标本身直接相关,正像理想能否实现与理想的高低直接相关,如果理想不高,可能很快就会实现,而理想很高,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变成“好高骛远”。在通过立法来改变社会之时,立法目标的理性探讨至关重要,立法目标的可实现性本身就需要论证,因为目标、手段和效果是三位一体的。我们要保证经济政策和法律的实际效果,我们必须理性探讨法律或者政策目标,同时探讨实证经济学规律对目标的可实现性,可以说,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是不可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