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法治蓝皮书下载
Ⅰ 中国发布了几本蓝皮书
.
不少地区、部门和行业相继发表了许多蓝皮书,主要反映其情况、成就等,有的还提供了政策建议。如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蓝皮书(2004-2005)》,中华环保联合会2006年公布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蓝皮书》等。
金融蓝皮书
房地产蓝皮书
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
法治蓝皮书
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蓝皮书
中国网络视频蓝皮书
中国低碳经济蓝皮书
中国就业蓝皮书
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
中国社会蓝皮书
中国租赁蓝皮书
中国年度就业蓝皮书
中国会议蓝皮书
中国海洋经济蓝皮书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Ⅱ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怎么样
一、社科院难考吗?
初试难度:14之前是国家线,15之后高于国家线(分别高了14分、7分),有英语政治单科线,15年是45分,16年是50分。
复试难度:一志愿不刷,换句话说来了就行(17年之前)。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也没有任何的黑幕。总招生计划100,推免计划50,但实际也就是3个左右,空下来的名额都给了统招。
二、社科院是不是211?
不是,211是给大学评的,社科院不是大学。
中国社科院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机构,社科院研究生院是社科院的下属机构,从行政上来看跟部属院校是一个级别的。不过部属院校上百所,社科院的研究生院独一家,因此社科院的人文社会科学实力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可谓不是211,胜过211。
三、社科院法硕有什么优势?
跟普通的大学比起来,社科院法硕特点在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鲜的领域。
众所周知的事实,社科院法学所曾经代表着中国法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即使今天已经退到第四名仍然可以说是顶尖研究型学术机构,社科院的很多导师是各个领域的泰斗,在近年评选的《中国当代法学名家名单》当中,社科院的法学家数量仅仅排在法大、人大和北大之后,包括:陈云生 高 恒 韩延龙 李步云 李 林 梁慧星 刘海年 刘 瀚 刘楠来 刘作翔莫纪宏欧阳涛 孙宪忠 王叔文 吴建璠 杨一凡 张庆福 郑成思马骧聪王晓晔 陈 甦。
社科院法学所的导师名单http://www.iolawjm.org.cn/a/201606/36374.html这100多位资深学者都是可以进行双向选择的,社科院没有本科,因此导师一般都有精力认真的对待每个自己的学生,你可以跟着他们去做课题、做调研,比如《法治蓝皮书》的主编田禾,《法学研究》的主编陈甦,还有很多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任要职的导师,等等,他们都能够让你接触到很多东西。
简言之,在学界政界社科院有相当于北大人大的实力,拥有即便身为一介学生也可以感受到的优秀资源。
四、社科院的法硕学风如何?
社科院的传统学风浓厚、扎实,成果多且质量高,法硕生源有好有坏,学习自觉性也有好有差,但是这里的氛围适合学习,认真看书的人会得到大家的热爱,也会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学校提供24小时自习室,图书馆一次能借15本书,所有数据库免费下载,国家图书馆免费馆际互借还包邮,总之,顶级的学习环境。
老师的上课模式跟普通学校不一样,没有固定的授课老师,采取类似专题讲座的模式发挥各个老师的特长,课业较为有趣不累人,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为上课见面的次数较少,如果有问题请教只能在周二返所日去法学所里找老师了。
社科院法学所每周都有“法学前沿”讲座,还有不定期的“社科法硕”学术沙龙,前者是本院系的大牛汇报最新学术成果,后者请的是最顶尖的法制人物做演讲。另有院刊《中国法硕报》,在全国法学院内发行。
五、社科院法硕的学费奖学金助学金如何?
法律硕士(非法学)一年是16000元学费,1200元住宿费。
没有新生奖学金,研二研三可以参选国家奖学金(2万,大概5%)、研究生院奖学金(5000~1万2?,20%以上)、优秀论文奖学金(2000?)、德衡奖学金(1000?附赠德衡律师事务所免试直招名额),奖学金可叠加。
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6000。特困助学金每年1000~3000,另有勤工助学岗位十几个。
六、社科院的吃花住行如何?
吃:只有一个食堂,但是菜色丰富,价格便宜,干净健康,还特别贴心的开了夜宵,应该能满足普通人。学校周边几公里内除了北理工之外没有什么去处,小馆子之类的更是一概无,只有几个手推车买个煎饼果子之类,吃货还是得去镇上或城里。btw,第二食堂已经建好,正在招商。
花:校内一个超市、一个打印店、一个理发店,南门外快递一条街,地铁一站路或者公交四站路有现代化大型商超以及健身房。有联通宽带和校园网,全校覆盖无线网,校园网每个月免费2G流量。
住:宽敞的双人间,上床下桌,空调暖气,独立卫浴,免费开水,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但是限电),宿舍离食堂很近,离图书馆跟教学楼也不远。
行:虽然社科院法学所在故宫边上,但是社科院研究生院却远在五环和六环之间的良乡大学城,学校不远处有广阳城地铁站,到北京西站不到40分钟,到天安门1小时10分钟左右,到人民大学1小时40分钟左右。但无论如何,出行还是不便利。
虽然北京雾霾天很多,但是社科院的空气质量要好于市区,且绿化做的比较完善,校园小但是五脏俱全,有乒羽网篮排的室外室内体育场。
社科院为学生提供免费摆渡车,接送学生来往于地铁与学校,另提供免费自行车,一次可租借3天。
七、社科院法硕的就业如何?
从行业来看,40%到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30%到了律所、公司做对口工作,20%找的工作不对口如金融、公司行政、杂志报刊或者创业,10%选择深造,还没有听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从质量来看,差距较大,20%的人去到了中央部委、京内法检机关、国企、top律所、金融行业、500强,其他人也就盈科、地方法检机关、中等企业这种水平吧。
社科院是名校,考公务员有一定优势;社科院法学所是知名法学院,找律所和法务工作也可以在简历阶段战胜法学一般的211985,直接与法大级别抢饭碗;去非对口就业普遍会遇到一些隐形壁垒,但仍然有一些学长学姐进入了障碍重重的金融界、500强。
八、社科院跟XX大学比,哪个好?
跟北清人政比,没有特别优势,建议北清人政。
跟top20里法不错的学校比,学术优势大,但综合偏弱,不为学术应去top20里法学不错的学校。
跟其他政法类学校比,学术优势较小,人脉劣势较大,但有区位优势,这属于经典2选1,没标准答案。
跟两财一贸比,学术优势大,但就业领域差距很大,也是经典2选1,但一般情况下还是选择就业吧。
跟其他学校比,学术优势大,但就业存在地域因素和行业因素,又是经典2选1,如果想在北京的政治法律领域发展建议选社科院。
综上,
选择社科院的理由:不算很难,适合学术,生活环境好,在北京,政治与法律领域就业还不错。
不选择社科院的理由:不是211985,交通不便,不够热闹,不想去政治和法律领域就业
关注博雅汇MBA官网,搞定你的目标院校
关注博雅汇MBA官网,重点院校不是梦
关注博雅汇MBA官网,联考笔试高分不是梦
关注博雅汇MBA公众号,进行个人背景精准评估
获得2021年1G+备考冲刺资料包,可以添加助教老师v:teacher_xiao获取
Ⅲ 什么导致中国法院迎来“智慧执行”曙光
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2018)》(《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2018年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其次,继续优化执行查控系统。2017年全国3500余家法院上线使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覆盖面达到99.66%。2017年,全国3746家地方性银行中,3660家上线查询功能,3203家上线冻结功能,2058家上线扣划功能;湖南、福建、江苏、吉林、甘肃、江西、内蒙古等地本省地方性商业银行基本全部实现了网络查询、冻结、扣划功能;46个“点对总”不动产查询重点推进城市中已有40个城市上线查询功能。
再次,终本案件系统自动筛查。终本制度应用中出现问题,除了程序标准未作统一严格规范之外,还因为这类案件未进入流程管理系统而在体外循环导致监督不到位。为强化对终本案件的监管,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开发了终本案件管理系统,对终本案件实行集中管理、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和关联案件筛查。该系统每6个月自动对涉案被执行人进行集中财产调查,一旦发现财产立即在系统提示执行法院恢复执行,并对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最后,事项委托纳入系统监管。作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委托执行制度对于解决跨辖区案件的执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委托执行在实践中落实较差,许多法院接到委托执行事项后怠于执行,不进行反馈,甚至原封不动退回。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9月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执行事项委托工作的管理办法(试行)》,并在执行办案系统上开发人民法院执行事项委托系统,将事项委托纳入系统统一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功能优势,进而严格规范委托事项管理。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法院执行实现阳光化。阳光执行是指执行案件的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要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双重透明。2017年,依托信息化平台,执行案件实现了执行流程节点定向推送、网络司法拍卖全民围观、信用惩戒信息社会共享和执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2017年3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2017年,全国法院通过司法网拍共计拍卖29.42万次,拍卖标的物20.52万余件,成交额2021.04亿元,节约佣金61.72亿元,大大提高了财产变现率,取得积极社会效果。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法院执行实现智能化。
执行信息化为执行法官、当事人、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2017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技术标准》明确要求,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据挖掘及智能分析决策等系统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实现辖区法院信息共享、联动配合和规范管理。为了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执行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平台,2017年,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自行成功研发并使用“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系统”。
在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往往拒收文书甚至下落不明,因此送达难是困挠执行案件的一大难题。2017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使用现有的OCR文字识别技术,开发E键送达平台,实现“一键生成、一键到达”。E键送达平台可实现自动提取案件基本信息、自动生成送达文书、专有物流网络送达、物流信息实时反馈等功能,实现司法送达与外包服务公司无障碍互通。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还指出,未来应提升意识,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系统兼容性和友好性,最终实现执行领域的人工智能。
虽然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压力,但是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同样也受制于案多人少的矛盾,从而表现出办案系统使用不足、查控系统反馈迟缓以及数据不准确、司法网拍在一些地区落实较差、执行指挥中心运行空心化等问题。执行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在法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共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纵深发展,要最终实现智慧执行,需要提升对信息化的认识,理解信息化的本质属性,并且要统筹布局,避免因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以及系统平台的分散而形成新的数据割据。
第一,拥抱新科技,避免沦为时代弃儿。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工作业态还是生活方式,都不可避免接受信息化的洗礼,信息化正在对包括法院在内的各个行业乃至社会形态进行深层次、全方位重塑。借助信息化,人们拥有了更加敏锐的感官、超乎寻常的手段和最强大脑,相反,一味拒绝甚至抵制信息化,最终沦为时代的弃儿。
第二,正确认识信息化内涵,警惕“伪信息化”。信息化最本质的要求是智能,信息化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防止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任何背离便捷、高效、简单、智能而进行的系统平台研发都是“伪信息化”,信息化的使用者反而成了技术的奴隶。真正的信息化无论建立在多么复杂的计算和逻辑之上,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也必须是最简单的甚至一键式操作。
第三,加强统筹谋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的研发成本非常高,如果不进行整体谋划和布局,会造成重复建设,甚至推倒重来,形成极大的浪费,并且分散建设的平台将会导致数据的割裂与孤立,对于数据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法院也要与时俱进。
Ⅳ 什么是法治蓝皮书
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封面有它惯用的颜色,白色的叫白皮书(如葡萄牙),蓝色的叫蓝皮书(如英国),红色的叫红皮书(如西班牙),黄色的叫黄皮书(如法国),绿色的叫绿皮书(如意大利),因而白皮书、蓝皮书等往往成为某些国家的官言文书的代号。但事实上,一国使用的颜色不限于一种。
白皮书可能是一本书,也可能是一篇文章。白皮书作为一种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场,讲究事实清楚、立场明确、行文规范、文字简练,没有文学色彩。白皮书既可以是系列的,比如,中国国防白皮书自1998年以来就是每两年一次;也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环境下专门发表的,如为驳斥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政策的攻击,我国相继发表了若干有关中国人权状况的白皮书。
此外,有些具有官方性质的年度报告、资料或情况汇总,原来不作为白皮书发表,后为显示其权威性,扩大影响,也改称白皮书。比如,由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编辑、介绍中国一年外交工作和对外关系情况的《中国外交》一书,原称《中国外交概览》,每年一本,后改称《中国外交》,自2004年起则以白皮书相称。
Ⅳ 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法治蓝皮书(2017)》说了些什么
社科院近日发布的《法治蓝皮书(2017)》披露,当下中国产品供给存在整体质量不高,创新程度不足的情况。中国知识产权还存在量多质低,保护力度不足及保护成本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及产品质量的提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推动供给侧改革目的的实现。
蓝皮书还建议,增加知识产权侵权成本,实现供给侧从模仿向创新转型。虽然专利法在2008年修订时将法定赔偿限额从50万元提升到100万元,但现有赔偿制度对于知识产权侵权依然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对创新而言也难以发挥有效保障。因此,有必要在知识产权法中全面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
同时,降低知识产权保护成本,为供给侧持续创新提供法律保障。为给专利申请人明确的预期,减少预期不确定而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专利法有必要就专利申请周期作出明确规范。与其他类型相比较,发明专利因涉及实质审查,其流程最为复杂。专利法有必要针对申请实质审查的期限以及审查结果的期限作出明确规范,其中如涉及提交补正的材料的,也需要就补正时间作出规范。同时,针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结果期限作出明确规范。这样,企业在技术升级转型过程中对未来风险就会有相对明确的预期和评估,最大程度减少知识产权申请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Ⅵ 法律郝劲松我想了解下这个人,
中心发起人郝劲松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北京“三味书屋”法律顾问。“复式诉讼”理论的提出与倡导者,主张动用密集的火力轰击可疑地区,并延伸扫射,以肃清某些不合理的现象。曾先后七次提起带有公益性质的诉讼,状告国家部委及垄断集团。因索要发票未果,在四个月内连续三次把“铁老大”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迫使铁道部向全国各铁路局发出《关于在铁路站车向旅客供餐及销售商品必须开具发票的通知》,结束了中国火车不开发票的历史。因打破霸王条款被新浪网和《环球财经》杂志联合评选为“构建经济和谐十大受尊崇人物”。被先后提名为2005中国法制新闻人物,2005年度十大法制人物。两起案件分别入选2005中国十大案件,2005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并以“维权战士”的身份写入2005中国法治蓝皮书。
2006年4月,郝劲松起诉铁道部春运车票涨价不开听证会程序违法,同年12月1日,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宣判郝劲松败诉.郝劲松随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7年1月7日,郝劲松发表致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公开信,呼吁春运彻底停止涨价.2007年1月10号,铁道部宣布今后不再实行春运涨价制度.同年1月郝劲松入选《2006中国法治蓝皮书》
Ⅶ 宋儒亮的学术成果
17.2016年: 《医事法学进展在广东》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
16.2015年:《打开天窗说“亮”话》 ,专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15.2014年:《医事法律500问》,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1月版。
14.2013年:《医道法途》,副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13.2013年:《医事法学在广东》,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版。
12.2012年:《医事纠纷律师实务:案列评析和诉讼指引》,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版。
11.2011年:《临床医学导论》,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10.2008年:《脑死亡与器官移植——关联、争议与立法》,专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版。
9.2004年:《脑死亡-现代死亡学》(《脑死亡立法的必要性》之节),参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8.2003年:《医法通》,专著(合作主编项目之一),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
7.2003年:《民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
6.2003年:《专利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
5.2003年:《婚姻法通》,合作主编,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1月版。
4.2003年:《诉讼法教程》,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2002年:《公民行为十万个怎么办》,参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3月版。
2.2000年:《国际私法教程》,参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2000年:《宪法教程》,参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174.《“法治中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独著),载《羊城晚报》2014年10月10日
173.《药事损害鉴定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24日
172.《面对并发症执业医师如何防范》(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9月23日
171.《患方药品使用线现代化治理(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10日
170.《患方药品使用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9月3日
169.《药事服务线现代化治理(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8月13日
168.《药事服务线现代化治理(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8月6日
167.《循证医学证据首次直接用于医疗及其侵权诉讼引发的问题与思考》(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年8月
166.《护理不当须承担医疗过错责任》(独著),载《医师在线》2014年7月21日
165.《以民事诉讼规定为依据 依法审视病历记录、鉴定名称变更和举证责任倒置适用》(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7日
164.《产前脐带染色体检未见异常却产下先天愚型男婴 谁侵犯了她的优生优育选择权(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7日
163.《产前脐带染色体检未见异常却产下先天愚型男婴 谁侵犯了她的优生优育选择权(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10日
162.《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下)》(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7月9日
161.《不配合转院,也是医疗过失》(独著),载《医师在线》2017年7月7日
160.《由生效判决回查医方、患方和法院方行为选择与后续风险》(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3日
159.《修改、涂改还是篡改? 由病历问题谈医方责任认定(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7月3日
158.《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7月2日
157.《医疗过错损害要赔偿》(独著),载《医师在线》2014年6月30日
156.《药品生产经营线的现代化建设(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6月25日
155.《修改、涂改还是篡改? 由病历问题谈医方责任认定》(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6月19日
154.《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规范监督政府之手》 (独著),载《南方日报》2014年6月12日A04版
153.《药品研发试验线的现代化建设》(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6月11日
152.《法官内心确认是影响判决证据采纳的一项独立因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5月29日
151.《患者猝死引发诉讼 医方是否充分:告知“的疑云》(第一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5月29日
150.《推行药事治理良法》(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5月28日
149.《鉴定意见的恰当采纳与适用 更须提升法院的医事审判力》(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4月17日
148.《患者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 医疗过失还是难以预料风险所致?》(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4月17日
147.《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 (发言整理),载《法制日报》2014年4月10日
146.《药事治理的“善治”思考》(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5月7日
145.《药事治理开启药师美好时代》(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4月23日
144.《由病历资料证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病”与“人”之医法的有机统一》(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27日
143.《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事后补签病历是否违法(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27日
142.《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事后补签病历是否违法(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3月13日
141.《医事改革恰逢其时》(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3月12日
140.《医事改革革故鼎新》(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3月5日
139.《医事改革契机已到》(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2月26日
138.《处置医疗纠纷离不开顶层设计》(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1月22日
137.《从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处置回看医方救治、鉴定意见和法院判决之得失》(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9日
136.《高龄患者半夜跌倒后死亡 意外还是护理过失(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16日
135.《高龄患者半夜跌倒后死亡 意外还是护理过失(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年1月9日
134.《完善医疗损害纠纷处理机制岂能一厢情愿》(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4年1月8日
133.《医疗损害纠纷处理之“最” 》(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2月25日
132.《医疗损害鉴定实证认识与再思考》(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2月11日
131.《官方与民间医疗损害纠纷处理之不同》(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1月27日
130.《医疗损害纠纷处理如何最优化》(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1月13日
129.《医疗损害纠纷持续向上》(独著),载《医药经济报》2013年10月23日
128.《医疗服务市场化视野下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面临的新风险和新对策》(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26日
127.《先心病患儿:A院治疗,B院死亡 两家医院都有错(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26日
126.《先心病患儿:A院治疗,B院死亡 两家医院都有错(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9日
125.《鉴定不能再以所谓“医疗不足”等替代“违规违法”》 (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2日
124.《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脑出血及脑疝 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2月12日
123.《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继发脑出血及脑疝 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1月21日
122.《要注重科学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审查》(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31日
121.《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术后肺动脉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还是医疗损害(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31日
120.《复杂型先心病患儿术后肺动脉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还是医疗损害(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0月10日
119.《说明清楚、平时留意和审理专业 是本案医方胜诉的三大原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9月12日
118.《置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反复感染但不配合治疗 不利后果由谁埋单?》(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9月12日
117.《合理、谨慎、注意的法律义务应溶入医疗活动中》(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22日
116.《头晕、胸闷急诊入院患者未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依据不足还是误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22日
115.《提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方式化解药品缺陷 引发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防范能力》(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1日
114.《接受双肾ECT检查的患者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死亡 患者原因还是操作不当(下)?》(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8月1日
113.《接受双肾ECT检查的患者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死亡 患者原因还是操作不当(上)?》(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7月25日
112.《让“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价值回归》(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7月15日
111.《合理治疗方案需循证医学和法律学的双结合和双肯定》(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27日
110.《疑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接受心包穿刺术诱发急性心梗死亡 存疑患者的诊疗得失(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27日
109.《疑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接受心包穿刺术诱发急性心梗死亡 存疑患者的诊疗得失(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6月6日
108.《医患沟通项目变迁和增多—— 医方须履行哪些说明告知义务?》(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5月27日
107.《防范药品医疗损害纠纷—— 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理》(独著),载《基层医院》周报2013年5月13日
106.《掌握防范检查预约风险三要素》(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8日
105.《辅助检查预约及时还是延迟 既显管理水平 更属归责事由(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8日
104.《辅助检查预约及时还是延迟 既显管理水平 更属归责事由(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4月11日
10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是有道理的》(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28日
102.《病重患者院内独自去做检查返回途中猝死 护理对错的是非之争(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28日
101.《病重患者院内独自去做检查返回途中猝死 护理对错的是非之争(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3月7日
100.《临床医疗是医学与法学有机结合的活动》(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31日
99《暴发性心肌炎致5岁患儿入院9个多小时死亡 病情太急还是救治太缓(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31日
98.《暴发性心肌炎致5岁患儿入院9个多小时死亡 病情太急还是救治太缓(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10日
97.《防范药品医疗损害纠纷 请认真对待药品说明书》(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
96.《符合指征 操作失当 白蛋白使用有“致命伤”吗(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
95.《目前中国的法律如何界定患者的知情权》(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
94.《晚期癌症患者说病情我做主;医生无奈到处家属说了算 是残酷的真相还是善意的谎言》(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20日
93.《符合指征 操作失当 白蛋白使用有“致命伤”吗(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2月13日
92.《鉴定意见的法律地位》(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1月29日
91.《急性心衰死亡过失认定 四次鉴定,四种结论(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1月29日
90.《急性心衰死亡过失认定 四次鉴定,四种结论(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2012年11月15日
89.《由医患沟通项目变迁和增多,谈医方说明告知义务的履行》(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
88.《“说明”义务履行不全致风险蓄积 弹簧圈数量多少:不只是医疗费用,也是医疗风险(下)》(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25日
87.《“说明”义务履行不全致风险蓄积 弹簧圈数量多少:不只是医疗费用,也是医疗风险(上)》(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18日
86.《与“谨慎”/“注意”相对应医疗法定用语要牢记 读不懂,难读懂》(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7日
85.《“注意”病情,是义务!患者病情恶化未入院,带药回家后死亡,医方被判承担30%损失赔偿(续)》(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7日
84.《“注意”病情,是义务!患者病情恶化未入院,带药回家后死亡,医方被判承担30%损失赔偿》(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9月20日
83.《用法监督网络健康》(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9月1日第17期
82.《鉴定意见表述透露出医(事)法应用之进步与挑战》(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8月9日
81.《转院:患者的权利 医生的义务》(第三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8月9日
80.《医患纠纷,法律解读宜先行》(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7月15日第14期
79.《患方拒绝尸检的医法思考 行使知情而不同意权的不利医法后果》(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7月12日
78.《胃大部切除术后多次出血合并房颤抗 血小板与抗疑治疗之过失认定》(第二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7月12日
77.《医疗事故鉴定用语应规范合法》(独著),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6月14日
76.《一审患方败诉,二审调解医方部分赔偿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是非”之争》(第一作者),载《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6月14日
75.《广东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环境正义问题》(第二作者),载《岭南学刊》2012年02期
74.《尤其重视急危患者知情同意权》(独著),载《医师报》2012年5月
73.《诊疗规范亟需规范》(独著),载《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08期
72.《“缝肛门”教训 减少医患纠纷亟须“诊疗规范”》(独著),载《东方早报》2012年2月15日
71.《临床决策和处理缺陷致悲剧》(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11月
70.《 口头说明陷医方于不利境地》(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11月
69.《律师喜欢“挑刺” 》(第一作者),载《医师报》2011年9月
68.《依法行医 维护医师的合法权益》(独著),载《医师报》2011年
67.《参与器官买卖 医生也是犯罪》(第一作者),载《医师报》2011年5月4日
66.《超说明书用药患者与医生的权益保护》(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2期)
65.《我国超说明书用药的法定界限》(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1期)
64.《对超说明书用药多种意义上的完善思考》(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第10期)
63.《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权利冲突及预防》(第二作者),载《中国医院》(2010年14卷04期)
62.《医院与父母处置权之争——谁有权决定受精卵的“生”与“死”(下)》(第二作者),载《医师报》2010年3月26日
61.《冷冻胚胎的权利与属性之争——谁有权决定受精卵的“生”与“死”(上)》(第二作者),载《医师报》2010年3月22日
60.《电子病历中的侵权问题》(独著),载《医师报》2010年3月
59.《国内外药品损害的法律规责、救济现状与防范建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10年3月
58.《Brain death and organ transplant legislation:analysis of 969 respondent by classroom questionnaire》,载《Hepatobil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SCI收录)2009年10月
57.《脑死亡与器官移植立法课堂调查问卷分析》(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12月总期第83期
56.《中国大陆“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的策略与思考》(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4月总第75期
55.《中国“器官移植与脑死亡立法”的现状与挑战》(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年2月总第73期
54.《出台脑死亡判定标准对医院及医生的影响》(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5-6月总第86-87期合刊
53《死亡标准取代的全方位解读》(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4月总第85期
52.《药品说明书:安全用药的完善与思考》(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3月总第84期
51.《药品说明书:验证用药行为合理、合法性的凭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2月总第83期
50.《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法定依据与防范药害的凭据》(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9年1月总第82期
49.《医患沟通系统评价证据的循证分析》(第5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第12期
48.《院方滥用抗生素是否成立》(独著),载《医师报》2008年10月9日
47.《医法结合:一个在医法评判中所必然呈现的判断》(第2作者),载《中国处方药》(2008.12总第81期)
46.《医法结合:一种随医学实践同步并同时进展的状态》(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8.11总第80期)
45.《医法结合:与医学理论同步生成》(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8.10总第79期)
44.《案说实验性临床医疗》(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8.9总第78期)
43.《三个概念的明晰及参照》(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8.8总第77期)
42.《让实验性临床医疗公开透明》(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8.7总第76期)
41.《实验性临床医疗:医法结合的创新之路》(独著),载《中国处方药》(2008.6总第75期)
40.《关注活体器官移植的审查,防范医疗纠纷——从“交叉捐肾”引发的伦理争议谈起》(第一作者),载《新医学》(2008年第9期)
39.《加强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机制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4期)
38.《由一起孕妇失去生育能力案看医方存在的诊疗不当及其法律责任》(第四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2期)
37.《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又妊娠的责任认定与立法建议》(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0期)
36.《医疗服务合同效力瑕疵与医疗费用的给付——由一起医疗诉讼与反诉案件所引发的法律思考》(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9期)
35.《唐氏综合症引发之优生优育选择权诉讼及其鉴定选择》(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8期)
34.《未足月未成熟新生儿童重度窒息死亡诉讼之医法解读》(独著),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7期)
33.《高危患儿分娩骨折而引发的责任、教训与启示》(第三作者),载《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第1期)
32.《科学管理,依法维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
31.《脑死亡和器官移植问题解决需要立法直接介入》(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1期
30.《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审查中存的问题与对策》(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年12月第6卷第12期
29.《器官移植术开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与对策》(独著),载《西北法律评论》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版
28.《论公务员在执行上级决定或者命令中的角色定位》(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第24卷第4期,先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全文转载,又被中央纪委监察部纪检监察研究所、中国监察协会主办的《研究参考》全文转载
27.《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21卷第18期
26.《如何看待鉴定留有“尾巴”的医疗侵权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282期(21卷12期)
25.《化解医患法律冲突的关键在于医与法的结合》(独著),载《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281期(21卷11期)
24.《法理视野下的医患和谐》(独著),载《中国实用妇科产科杂志》2005年第12期
23.《从法理的视角谈我国医疗改革》(独著),载《广东科技报》2005年10月28日
2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性质及其在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的作用》(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11月第5卷第11期
21.《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疗纠纷案中的应用》(独著),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6月第5卷第6期
20.《现有法治框架与法律资源下中国医师维权路径的探索》(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5卷04期
19.《执业医师法定权利的运行、问题与思考》(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6期(第5卷03期)
18.《医疗法制大环境的改变更显医师维权工作的紧迫》(独著),载《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4期(第5卷02期)
17.《剖析医疗行为中医方为主的法律关系》(第一作者),载《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年1月第5卷第1期
16.《影响外科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几个法律问题》(独著),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15.《找准医疗法律关系是依法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关键》(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年17卷第3期
14.《与临床相关的重要法律问题解读》(独著),载《中华医学网络杂志》2004年第1期
13.《入世与医疗市场、医疗机构的改革》(第二作者),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6期
12.《音像资料证据与医患纠纷防范》(独著),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5期
11.《论脑死亡的立法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独著),载《中华医药与健康》2003年第4期
10.《我写<医法通>》(独著),载《健康报》2003年11月 24日
9.《司法鉴定与医学鉴定在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运用的比较分析》(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西安交通大学主办)》2002年15卷第4期
8.《论法律责任的哲学基础》(独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主办)》2002年第7期
7.《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医疗服务纠纷原因初析》(独著),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4卷第1期
6.《依法治国,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通途》(独著),载《广东党史》2001年第5期
5.《医疗纠纷的动因分析》(独著),载《中国医学伦理学(西安交通大学主办)》2001年第4期
4.《城市绿化应走法治之路》(独著),载《南方经济》2001年第9期
3.《由货仓式商场突然关闭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独著),载《南方经济》2001年第3期
2.《论法律责任在法学中的地位》(独著),载《跨世纪改革论坛》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版
1.《人生观理论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独著),载《思想教育》1997年10月25日
12.广东省住房和城镇建设厅委托项目:《全面推进我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治建设》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2015年;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法治蓝皮书项目:《广东医疗纠纷处理调研报告》(2014年)法治广东研究中心广东医疗法治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官健、佘琼胜、潘盛鹏、赖永洪、葛志坚、庹明生、王辉、张兆金、刘晓绛、王文倩、赖嘉敏、栗艳杰。载《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政法分社,2015年1月第1版,皮书序列号:B-2015-412,2014年;
10.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论文名称:《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课题主持人:应松年;课题组成员包括:江必新、游劝荣、马怀德、薛刚凌、肖建国、张生、宋儒亮、王轶、曹鎏;执笔人:应松年、宋儒亮、张生、江必新、肖建国、曹鎏;载《中国法学》2014年6月;
9.广州血液中心委托项目:修订《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2013年11月;
8.广东省红十字会委托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修法研究,课题组组长,2013年10月;
7.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项目:广东法治史编写,课题组组长,2012年9月;
6.广东省卫生厅委托项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地方立法,课题组组长, 2012年;
5.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研究的副省级政府法制课题研究:“《广州市献血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课题组组长, 2012年;
4.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推荐)项目:“中国法治与社会发展国情调研”,合作主持,2011年;
3.广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的副省级政府法制课题研究:“政府法律事务管理研究”,课题组组长,2011年;
2.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校(院)级重点课题研究:“广东法制建设与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 2011年;
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3-2004年度项目:“脑死亡立法问题研究”,独自主持,2007年。 《中国医学论坛报》医事法学专栏主持人 ;
《医药经济报》【医界真知】栏目专栏撰写人 。
Ⅷ 国务院部门透明指数的法治报告
中国社科院发布法治蓝皮书,内容涉及司法政府透明度报告等,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在省级检院中透明度排名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2(2014)》(以下简称“法治蓝皮书”);内容涉及2013年查处的公职人员统计,对2014年反腐败行动障碍的预测,以及司法和政府部门透明度指数的报告。
虽然三大内容里提到了不少数据,但最突出的还是国家铁路局的透明指数为“0”;被查处贪官过半栽在了“59”岁;2014年两个月就查了腐败官员“79”个。
81个法院司法透明度的平均分为42.1分,及格率为18.5%。上海高院排名第一,最高院排在第21位。而在检察机关评测中,最高人民检察院(53分)表现优异,居2013年度全部测评对象之首,重庆次之;在省级人民检察院中,重庆(52.5分)则高居榜首。
省级人民检察院透明指数
重庆 52.5
湖北50
广东49
湖南44
山东42.5
不少法院不敢公开或滞后公开信息
报告称,有些法院对公开与稳定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群体性案件未能脱敏,不敢公开,认为公开影响稳定。同时,法院信息公开存在滞后现象。本年度预算和上年度决算以及“三公经费”公开也面临类似问题。法院联系电话的有效性也较差,与公众的互动渠道不畅通。
报告显示,公众旁听案件庭审的权利未得到有效保护。旁听是公众监督案件庭审最为直接的方式。可法院普遍对公众旁听权的行使设置门槛,如要求携带身份证,甚至要求联系主审法官;还有不少法院的工作人员对旁听事宜不熟悉,有的甚至直接拒绝公众旁听。
不少部门以落实保密规范自保。报告提到,在申请国务院部门公开人事方面信息的时候,项目组遇到众多部门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的情况。这些部门所依据的保密规范为《人事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该文件出台于20世纪80年代,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国家推行人事编制信息公开的政策和做法。 被查处贪官,“59岁现象”明显
据中纪委公开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其2013年查处的公职人员中,共披露有123人的详细信息。其中,51岁至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7%。而以往官员“裸退”就“平安着陆”的惯例正在被打破。
部分公职人员希望在离职前捞一把
蓝皮书指出,公布信息的123人中,有31名涉嫌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调查。而这31名落马官员中,“59岁现象”明显。“59岁现象”是指公职人员在临近退休年龄之际,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腐的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法治蓝皮书》主编、研究员田禾告诉记者,由于在职和退休待遇相差较大,部分公职人员具有心理落差。另外,“临近退休,部分掌握权力的公职人员往往希望在离职前捞一把。”
不少官员为晋升追求高学历
蓝皮书指出,被查处公职人员的最低学历为大专,最高学历为博士。其中,研究生以上60人,占48.8%。
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刘铁男,官方简历称其是经济学硕士、工学博士,还曾获名古屋市立大学“修士学位”,但后被指涉嫌伪造。在当前,确实也存在不少官员把高学历作为仕途晋升的砝码。
田禾表示,贪腐与受教育程度无直接关系,关键在于权力是否受到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是否有效防止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腐败公职人员中厅局级官员最多
在被查处的123名腐败公职人员里,厅局级(含副职)人数最多,为70人,占56.9%;省部级(含副职)、县处级(含副职)位列第二、第三位。此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民团体中涉案人员比例越来越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副主任、法治蓝皮书工作室主任、副研究员吕艳滨表示,从实际权力结构来看,厅局级官员是公职人员中坚力量,其直接掌握着大量与市场和资源有关的行政审批权,权力如果不受约束,贪贿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被查处人员年龄分布
31-40岁1人
41-50岁21人
51-60岁66人
61-70岁13人
不详22人
被查处人员文化程度
大学(含大专) 36人 29.2%
研究生及以上 60人 48.8%
学历不详 27人22%
被查处人员所在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 15人12.2%
党委 26人21.1%
政府 48人39%
人大 6人4.9%
司法机关 2人1.6%
国有企业 15人12.2% 两月查处79官员,裸官监管需加强。
根据中纪委网站披露的数据,进入新的一年,反腐势头依旧未减。2014年至今,仅两个月的时间,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就公开了约79名公职人员被查处的信息,涉及18个省份。但蓝皮书专家组认为,2014年,反腐败仍然会遇到诸多障碍。
由于中国相关的法规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加上中国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引渡、罪赃移交等方面存在制度差异,使得腐败公职人员外逃后能够得到某种庇护。田禾表示,需加大对“裸官”以及其他可能外逃公职人员的监管。摸清裸官的数量,加强裸官监管,要求其申报海外资产;要加强公职人员出入境管理,防止公职人员的非正常出境。
田禾指出,有关部门在2013年底就出台了申报海外资产的规定,将对贪官隐匿财产、规避制裁是一个沉重的打击。2014年还将明确财产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的途径。此外,网络将继续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渠道。
蓝皮书预测,2014年继续对腐败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并将就如何进一步巩固反腐败工作的成果,研究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田禾分析,随着中央惩治腐败力度的不断增大,持续推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的加快形成。
Ⅸ 中国近些年的犯罪率,要具体的
1、人民日报评论《中国“安全感”带给世界的启示》指出,中国作为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长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世界瞩目。2017年,中国是全球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51.8%,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上升到95.55%。
2、2016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35743人,比2010年减少32455人,减幅达47.6%。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重为2.93%,比2010年下降3.85个百分点。青少年作案人员占全部作案人员的比重为21.3%,比2010年下降14.6个百分点。
3、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局长黎栋国指出,2014年香港罪案共有67700多宗,数字较前年下降,减少约7%,表明香港治安情况有改善。据悉,2014年香港搜获的病毒、K粉、大麻数量有所上升,而检获的海洛因则减少。虽然吸毒人数下跌,但隐蔽吸毒案例则有上升趋势。
(9)2017年法治蓝皮书下载扩展阅读:
作为犯罪密度相对指标,犯罪率是比较不同时空条件下犯罪严重程度的最常用指标。如果此时此地被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彼时彼地不规定为犯罪,就不能对不同时空范围内的犯罪率作简单的比较。即使需要比较的不同时空范围的犯罪定义一致,这种犯罪密度的比较也还是有一定的条件的。
因此,在研究、分析、引用和比较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犯罪率时,应当注意以下因素:
①犯罪率只是犯罪人数与总人口对比的相对数。如果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相应地变化,那么,作为可能的犯罪被害人,每个公民遭受犯罪侵害的几率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而作为相对数的犯罪率却反映不出这种变化关系。所以,要把犯罪率和犯罪的绝对数结合起来考虑。
②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犯罪率只表明该时空范围内由官方掌握的犯罪情况(犯罪明数),而那些未被官方知晓的犯罪(犯罪黑数)则是大量存在的。犯罪黑数的存在,势必给犯罪学研究带来一定困难,犯罪学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也必然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
所以,在分析、研究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率时 ,还要充分考虑到那些虽不为官方掌握,但实际存在的犯罪黑数问题。
Ⅹ 蓝皮书的简介
蓝皮书用于官方文件时,主要指英国议会的一种出版物。因封皮是蓝色,故名。开始发行于1681年,自1836年才公开出售。其名称是《英国议会文书》,是英国政府提交议会两院的一种外交资料和文件。
各国的文件分别有其惯用的颜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书,如中国、美国;封面用蓝色,叫蓝皮书,如英国;也有用红色(如西班牙)、黄色(如法国)或绿色(如意大利)的,分别叫红皮书、黄皮书、绿皮书。不过,一国使用的文件封面颜色也可以有多种。如日本防卫年度报告用白皮,叫防卫白皮书,其外交年度报告用蓝皮,叫外交蓝皮书。
有一类外文称为蓝皮书的,并不属于什么官方文件。从内容看,乃系名人录、指南、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甚至包括纪念画册。如美国政府官员名录、社会名人录、国务院每月发行的驻美外交人员衔名录,以及美国一些大学做试题答案用的小册子也称蓝皮书(汉语可译为蓝皮簿)。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了系列蓝皮书,如《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法治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等等,都是该领域的权威年度报告。蓝皮书通常代表的是学者的观点或者研究团队的学术观点。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政府、议会等公开发表的有关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问题的文件,封面为白色所以叫白皮书。由于内容或习惯不同也会用其它颜色,如蓝皮书等。
白皮书,是由官方制定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
蓝皮书,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