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部门化

立法部门化

发布时间: 2020-12-21 06:46:51

㈠ 什么是防止立法的部门化和地方化,维护法治统一的重要手段

由于法规草案多是先由主管部门起草的,容易出现“部门(行业)利益法制内化”的倾向。有容专家直言,有的政府部门在立法过程中有利则争、无利则推,要警惕“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可一直以来,立法已经固化了,要消除或者改变很难很难。”这名专家表示,立法机构也试图规避这些利益,但这些利益点在草案中藏得很深,要剔除或者全面剔除非常不容易。

㈡ 管理学上部门化倾向啥意思

这个问题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单指部门化倾向是某种倾向的部门化,一般是专含贬义的。如立法属部门化倾向,主要是指:我国立法一般是由相关的部门起草,如工商法规由工商部门起草、税务法规由税务部门起草……,如此,起草法规的本部门,首先要考虑自己部门的利益,同时就有可能损害其他部门或公众的利益,这就有出现了一个立法的“利益部门化倾向”。部门在制定起草与本部门有关法规时,虽然约束的是公众,但他们尽量把自己的权力最大化、把自己的责任最小化。因此“部门化倾向”较多,专指为好。

㈢ 什么是防止立法部门化和地方化,维护法治统一的重要手段

重要手段:一是建立立法损害赔偿制度;二是合理配置立法权。
在探讨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时候,应当对二者进行分别讨论。要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是因为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损害了其他部门、其他地方的利益,并对社会整体利益造成了损害,即产生了负外部效应。根据这些原理,解决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可以采取两种法律方法:一是建立立法损害赔偿制度;二是合理配置立法权。
立法损害赔偿在理论上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我国也有国家赔偿制度,但目前只适用于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从防止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视角看,有必要将国家赔偿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立法损害赔偿,当然,其前提条件是立法权在各立法机构之间的配置要合理。
立法权的合理配置涉及的范围较广,情形也较为复杂。从立法技术层面考察,解决立法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完善立法程序,让立法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有机会参与立法过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完善的立法程序,能将受立法影响的各个利益主体组织到一起就影响其切身利益的法案公开发表意见,既使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得到尊重,又使各利益主体通过谈判最大限度地将立法外部性内在化。目前,我国的《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等对立法程序都有较明确、具体的规定,对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法律规范只能约束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对现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府内部文件的制定难以发挥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对政府内部文件的效力做出限制性规定是非常重要的。让立法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参与立法过程,对于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对于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却不易达到预期目标。这是因为,地方立法的适用范围只限于本行政区域,与此紧密相连的是,参与地方立法的成员,也只能是本地居民,外地居民无权参与。所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比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的难度要大得多。虽然人们强调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追求非正当的地方利益,但地方利益的正当性与非正当性往往难以区分。显然,对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防止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对合法地方利益与非法地方利益进行界定划分。此外,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政府主动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是防止地方保护法律化的良好方法。还要将有关部署落实到位,并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切实发挥好法治在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中的作用。

㈣ 怎样理解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利益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会人为地割裂市场,妨碍商品、货币、劳务、技术等自由流动,阻碍市场竞争配置资源作用机制的发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容。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是指依法享有立法权的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将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上升为受法律保护的利益或行为。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全面深化改革,也影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要求,而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必须重视法治的力量。

正确认识“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首先应正确理解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含义。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采取一元多层立法体制,即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立法权之外,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也享有相应的立法权。那么,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国务院所属部门和地方政府能否有独立的利益诉求呢?从国家的政治体制层面考察,与国外的部门利益——产业利益不同,我国政府所属部门是没有自己独立的利益的。换言之,部门利益法律化在我国没有任何正当性基础。对于地方利益而言,从国外的政治发展史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史来看,允许地方政府保留一定的利益,让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改善公共服务而彼此竞争,对于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是有益的,即地方利益有一定的正当性。因此,在探讨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时候,应当对二者进行分别讨论。

要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是因为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损害了其他部门、其他地方的利益,并对社会整体利益造成了损害,即产生了负外部效应。为此,经济学家们开出了使负外部效应内在化的药方,包括政府直接管制、征税或提供津贴、重新界定产权、受影响各方自愿谈判、损害赔偿等。根据这些原理,解决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可以采取两种法律方法:一是建立立法损害赔偿制度;二是合理配置立法权。

立法损害赔偿在理论上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但在实践中只有美国、法国等极少数国家采用。例如,根据《谢尔曼法》及相关判例法的规定,在美国,如果地方政府实施了含有地区歧视性的法律并给他人造成损害,该地方政府应承担三倍损害赔偿责任。后来,美国国会觉得三倍赔偿太重,遂颁布了《地方政府反垄断法》,将三倍赔偿改为实际赔偿。我国也有国家赔偿制度,但目前只适用于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从防止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视角看,有必要将国家赔偿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立法损害赔偿,当然,其前提条件是立法权在各立法机构之间的配置要合理。

立法权的合理配置涉及的范围较广,情形也较为复杂。从立法技术层面考察,解决立法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完善立法程序,让立法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有机会参与立法过程,这正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所要求的“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完善的立法程序,能将受立法影响的各个利益主体组织到一起就影响其切身利益的法案公开发表意见,既使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得到尊重,又使各利益主体通过谈判最大限度地将立法外部性内在化。目前,我国的《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行政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对立法程序都有较明确、具体的规定,对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法律规范只能约束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对现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府内部文件的制定难以发挥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对政府内部文件的效力做出限制性规定是非常重要的。正因如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等。

让立法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参与立法过程,对于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对于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却不易达到预期目标。这是因为,地方立法的适用范围只限于本行政区域,与此紧密相连的是,参与地方立法的成员,也只能是本地居民,外地居民无权参与。所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比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的难度要大得多。虽然人们强调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追求非正当的地方利益,但地方利益的正当性与非正当性往往难以区分。显然,对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防止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对合法地方利益与非法地方利益进行界定划分。目前,国家立法在这方面虽有一些规定,譬如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就对非法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进行了列举,但该文件却因缺乏操作性基本上没得到贯彻实施,法学理论与司法实务界还应对此作进一步研究。此外,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政府主动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是防止地方保护法律化的良好方法,因为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对于规范政府权力、减少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机会有所助益。还要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有关部署落实到位,并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切实发挥好法治在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中的作用。

㈤ 安全生产如何管理好

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严细业务保安管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1、严格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强化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现场责任、监管责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抓严管,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述责,建立各党、政一把手安全生产履职正、负面清单,年终考评,检视责任落实。

2、严细业务保安管理。

理清安全综合监管与职能专业监管的关系,明确职能专业监管为安全综合监管的前置条件;

强化生产组织、技术支持、设备支撑、人力保障,各职能部门制定生产、技术、设备、人力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标准,界定交叉业务工作界面,简洁高效、服务生产,落实职能管理责任;

强化各生产单位安全保证体系作用,建设以班组建设为重点的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做实自主管理,强化过程管控。

3、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树立“安全是干部最大的政治,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的意识,消除“凡安全的事就是安全人员的事”的错误观念和理解,明确业务与安全责任同等重要,敢于担当,不能偏废。

4、严肃责任追究,以各单位安全绩效考评为基础,以职能管理负责人履职为重点,以生产单位负责人尽责为保障,推行无后果责任追究,施行不安全事件主体责任、职能管理“一事双查”,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

二、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安全风险管理

《意见》第二十一条里指出:强化企业预防措施。企业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所以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培训,着力提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职业病安全学习、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

《意见》第二十五条里指出: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体系,制定职业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实施职业健康促进计划。

(5)立法部门化扩展阅读:

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以人为本”这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内化思想,外化行为,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把安全第一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由于安全理念决定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决定安全行为。因此必须在抓好员工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上下功夫。要使广大员工不仅对安全理念熟读、熟记,入脑入心,全员认知,而且要内化到心灵深处,转化为安全行为,升华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企业可以通过搞好站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来实施,如根据各时期安全工作特点,悬挂安全横幅、张贴标语、宣传画、制作宣传墙报、出版通讯、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广播安全知识,在班组园地和各科室张贴安全职责、操作规程,还可在班组安全学习会上,不断向员工灌输安全知识,将安全文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还可将安全知识制作成视频、电子杂志、幻灯片、动画发给员工,让员工自觉学习。

安全法制

应加强国家立法标准和政策,变成强制性法规;加强与国际接轨的认证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行为,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坚持“以法治安”,必须“立法”、“懂法”、“守法”、“执法”。

“立法”,一方面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订、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相关的规定、办法、细则等,为强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懂法”,要实现安全生产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础。只有使全体干部、员工学法、懂法、知法,才能为“以法治安”打好基础。“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实到安全管理全过程,必须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到生产管理全过程。

全体干部、员工都必须自觉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目标,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执法”,要坚持“以法治安”,离不开监督检查和严格执法。为此,要依法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监督,维护安全法规的权威性。

安全责任

必须层级落实安全责任。企业应逐级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要有具体的责任、措施、奖罚办法。对完成责任书各项考核指标、考核内容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没有完成考核指标或考核内容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对于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应对该单位领导和安全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资金投入。对于安全生产所需的设备、设施、宣传等资金投入必须充足。同时,企业应创造机会让安全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组织安全工作人员到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参观、学习、取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公司安全管理队伍的素质,为实现公司安全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全科技

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安全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监控安全生产全过程。如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消防喷淋系统、x射线安全检查机、卫星定位仪(GPS)、行车记录仪等,把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全部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中。

热点内容
职业道德自查自纠 发布:2025-01-18 15:33:54 浏览:125
环境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8 15:32:32 浏览: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发布:2025-01-18 14:58:08 浏览:840
公司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发布:2025-01-18 14:45:04 浏览:605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
占用红树林保护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12:14:06 浏览:15
北京刑事没输过律师 发布:2025-01-18 12:09:11 浏览: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