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立法
① 土壤污染防治法为什么需要尽快出台实施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28日下午分组审议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三审稿。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草案三审稿已经比较成熟,建议尽快出台实施,为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法律支撑。
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在前两次审议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完善,符合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际,已比较成熟,建议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这一法律的颁布实施,将把净土保卫战纳入法治轨道,推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土壤,防治土壤污染。同时,法律也填补了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空白,标志着以环境保护法为统领的各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已经建成。
同时,还有一些委员提出,草案三审稿对于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仍显不足。土壤污染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有些污染的影响可能是长久的、很难修复的,必须通过立法对故意污染土地行为予以严厉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现在草案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建议一方面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还可以考虑增加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② 求一篇土壤污染的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危机。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也在不断恶化,影响了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基于土壤污染的急剧恶化,制定一部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缓解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我们必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法律方面有所突破,而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的单行法律,导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无法可循。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长期稳定的法律制度,使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1.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必要性
任何一项立法活动都离不开对其立法的必要性分析,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这是因为法律在调整社会时是会计算成本的,而并非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成本是都是最低的,因此在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中,其经济成本是否最低便是其必要性所在。
1.1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的现状迫切需要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
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不仅部分耕地受到污染,一些城市和矿山的土壤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此外土壤污染类型也呈现多样性,既有重金属、农药、抗生素和持久性有毒有机物等污染,又有放射性、病原菌等污染类型。土壤污染负荷也在逐步加大,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能长期累积,致使局部地区土壤污染负荷不断加大。由于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不可逆性的特点,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长期性的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土壤污染的现状使得我们不得不采取立法的方式,用法律制度来约束破坏土壤污染的行为予以预防、控制及解决各种污染土壤的问题。
1.2我国现行的法律无法满足土壤污染防治的实际需要,而修改有关法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已有--一些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地方一些法规中都有对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涉及,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只涉及到农业、自然保护区及人文遗迹等方面的一些规定,其范围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在所涉及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的规定中,内容比较分散、不系统并缺乏针对性,而且土壤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采取相对独立的防治措施。如果对这些规定进行修改,要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会出现治标不治本,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并不合算,制定一部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最经济的。因此,应当及时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专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
2.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可行性
2.1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并非空白,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上面所述已知我国在一些法律法规中已涉及了关于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规定,虽然这些规定分散不系统并缺乏针对性,但是这些规定在现实的实行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就成为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经验。在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中我们可以对以往的法律法规中与实际相符的规定保留下来并进行完善。
③ 土地污染的法律规定
尽管我国土地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并没有关于土地污染的专项立法,关于土地污染防治的一些规定大多散落在各个部门法中。《环境保护法》。该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农业法》。该法第58条规定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保养耕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增加使用有机肥料,采用先进技术,保护和提高地力,防止农用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土地管理法》。该法第3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该法对土地污染防治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①第十九条: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
②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
③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④第二十五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的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而制定的,它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以及土壤监测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④ 土壤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土壤污染带来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内红线,导致容粮食和农产品重金属等含量超标,影响食物安全。
二、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
三、影响社会稳定。土壤污染防治涉及搬迁工矿企业的职工安置,农民经济受损和人民群众健康受损的补偿问题等,如不能妥善处理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4)土壤污染立法扩展阅读
防治土壤污染的方法:
一、转变理念,建立生态文明考核体系。要把土壤污染防治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要加快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将其纳入干部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全民动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土壤孕育万物,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形成全民动员、地方负责、部门支持的土壤污染防治总格局。防治土壤污染,保护人民健康,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⑤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问题要如何解决
1.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对已污染土壤进行改良、治理的活动;
2.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污染源排放进行浓度和总量控制;
3.对农业用水进行经常性监测、监督,使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
5.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6.推广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
7.改良治理方面,因重金属污染者采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学改良剂,以及改变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使重金属转变为难溶物质,降低其活性;
8.对有机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采用松土、施加碱性肥料、翻耕晒垄、灌水冲洗等措施加以治理;
9.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
⑥ 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保护土壤有利种植的原则
⑦ 发现土壤污染怎么办
12369环保举报电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有效防雾霾
据去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目前在政策法规层面,《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拟稿)》已经完成,并列入全国人大2017年的立法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近日已由环保部提交至国务院,预计2016年出台可能性较大;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正在修订中。在“国家版”土壤污染防治法尚未出台的背景下,湖北省率先制定“地方版”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对前期土壤污染治理经验法律化,对当前零散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规定进行整合细化,应该说是一次很好的探索,但只是仅靠一部地方法规单兵突击还不够,应从中央到地方加快立法,形成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全覆盖。污染防治
1.科学污水灌溉
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3.合理施用化肥
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加速生物降解过程。
4.施用化学改良剂
在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剂,可将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镉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碱性炉灰等,可以使活性镉转化为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难溶物,改良效果显著。
因为重金属大部分为亲硫元素,所以在水田中施用绿肥、稻草等,在旱地上施用适量的硫化钠、石硫合剂等有利于重金属生成难溶的硫化物。
对于砷污染土壤,可施加Fe2SO43和MgCl2等生成FeAsO4、Mg?NH4 AsO4等难溶物减少砷的危害。另外,可以种植抗性作物或对某些重金属元素有富集能力的低等植物,用于小面积受污染土壤的净化。如玉米抗镉能力强,马铃薯、甜菜等抗镍能力强等。有些蕨类植物对锌、镉的富集浓度可达数百甚至数千ppm,例如,在被砷污染的土壤上谷类作物无法生存,但在其上生长的苔藓砷富集量可达1250×10-6。
总之,按照"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⑧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百万公众
法律原则(Principle of Law)是指是那些由法官作出判决时使用的原则,或者由发展立法以供法官使用的人们所使用的原则{1}。在《布
莱克法律词典》中,法律原则是指“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他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
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2}。而法的基本原则体现着法的本质和根本价值,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法律体系的神经中枢,
决定着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3}。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在土壤污染防治法中的具体体现,是土壤污染防治法
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指贯穿于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之中的根本指导思想或准则,是确立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基础,其不仅可以弥补
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不足,而且对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的执法、司法、守法以及相关的法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核
心。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是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准则。它蕴涵着土壤污染防治法调控社会生活所欲实现的目标与要达到的理想,集中体
现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区别于其他调整土壤污染防治关系的法律的特征。它贯穿于整个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确立了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基本价值
取向,是制定具体土壤污染防治法规范,设计具体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度的基础。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过程中,立法者须遵循体系强制的
要求,将各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到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度和规范中。同时,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立法解释的
准则。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土壤污染防治法乃至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化的要求,实现与保持各项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度和规范在价值取向
上的和谐统一,使类似问题类似处理的法治原则的实现成为可能。
同时,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进行受土壤污染防治法调整的土壤污染防治活动的基本准则。土壤污染防治主体
所进行的各项土壤污染防治活动,不仅要遵循具体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范,而且还要遵循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进行
受土壤污染防治法调整的土壤污染防治活动时,如果在土壤污染防治法上欠缺相应的具体规范进行调整,土壤污染防治主体应遵循土壤污染防
治法基本原则的要求进行活动。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属于土壤污染防治法上的强行性规范,土壤污染防治主体不得约定在土壤污染防治
活动中排除适用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否则,应认定为无效。
此外,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也是裁判者对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进行解释的基本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不直接涉及土
壤污染防治主体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不设定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不规定具体的权利与义务;不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因此具有高度抽象
性。裁判者进行裁判时,必须对各项基本原则进行具体化,否则这些基本原则就不能成为裁判规范。而裁判者在裁判土壤污染防治纠纷时,须
对具体的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阐明法律规范的含义、确定特定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裁判者对具体法律规范进行解释时,如有两
种相反的含义,应采用其中符合土壤污染防治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另外,裁判者在裁判纠纷时,如不能在现行法中找到据以判案的依据,即现
行法存在法律漏洞。这时。裁判者就须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进行法律漏洞的补充,创制裁判土壤污染防治纠纷的法律规范。
二、土壤污染防治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在借鉴国外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应确立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预防原则
预防原则是指为了保护环境,遇到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损害或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上的确切证据为理由,延缓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
施以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该原则旨在防止环境破坏的发生,而非回复或减轻已遭破坏的环境与生态。
预防原则成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是由土壤污染问题的不可逆转性、巨大风险性以及土壤污染后果的严重性决定的。
土壤污染的各种污染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等,都会给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问题,都会给自然环境和人
类健康带来种种巨大的风险。这种种风险一旦转为现实,其后果往往是极为严重的,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而土壤污
染与污染造成的损害一旦形成,从国际社会的实践来看,要彻底清除土壤污染及减轻或消除由它引起的损害花费的代价是极为昂贵的[1],有时
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土壤遭到污染将有可能带来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后果时,即使缺乏科学上的确切证据,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种后
果的发生。
该原则的发展首先见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海洋污染法,经过数十年的立法实践,于90年代正式成为各国国内法律原则。1992年《里约宣
言》对该原则做出正式规定,此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均有提及。现已广泛适用于生物科技管理、自然资源
及生态保护、毒性化学物质的管理以及国际贸易等领域。
预防原则除了见之于世界环境会议宣言以及多个公约外,在世界各国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里面得到了更好的诠释:我国的《环境保护
法(试行)》(1979年)第21条规定:“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合理利用污水灌溉,防止土壤和作物
的污染。”在荷兰,从可持续的观点来看,预防原则成为整个土壤保护政策的一个基石[2]。在德国,《联邦土壤保护法》明确规定了预防原则
,要求预防土壤的负面影响。规定场址的所有者、占有者和在场址上进行或已经进行活动的当事人如果所进行的活动可能导致土壤特性的变化
,法律强迫他们采取预防性措施以防止由这些活动所导致的有害土壤改变的发生;如果使用土壤所带来的空间上的、长期的或复杂的影响而出
现土壤的有害改变也会要求采取预防措施[3]。
2.可持续利用原则
可持续利用原则是指开发利用土地、土壤资源时,必须考虑土地、土壤资源的后续利用价值及永续利用价值。该原则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就是要保证土壤资源的永续、合理和健康的使用。它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因素,是为了实现土壤生产力的稳定与增长,保持
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和防止土壤退化,达到生态持续、经济可行、社会可接收的土壤利用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土壤可持续利用原则的理论基石
。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导致对土地、土壤需求的增长,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利用土地、土壤资源,使得自然生态系统遭受
破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土壤污染(环境污染)、农田和牧场退化不断加剧,对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安全构成日趋严重威胁的情形下提出
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在资源利用中保护和增强可更新资源的再生能力,减少不可更新资源的耗用以及提高可更新资源对不可更新资源的
替代能力。
天#猫美国进口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⑨ 请从生态思+维角度理解“我国的土壤污染管制制度不是一+场投入几万亿的大治理
摘要 亲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随着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发生的地域和规模逐渐扩大, 危害也进一步加深, 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 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基于此, 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下面就一起随佰佰安全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土壤污染治理标准吧。
⑩ 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任务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对已污染土壤进行改良、治理的活动。土壤保护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污染源排放进行浓度和 总量控制;对农业用水进行经常性监测、监督,使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 城市污水灌溉,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推广病虫草害的 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以及整治矿山防止矿毒污染等。改良治理方面,因重金属污染者采用排土、客土改良或使用化学 改良剂,以及改变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使重金属转变为难溶物质,降低其活性;对有机污染物如三氯乙醛可采用松土、施加 碱性肥料、 翻耕晒垄、灌水冲洗等措施加以治理。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如日本根据 土壤污染立法,对特定有害物镉、铜、砷等。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即定为治理区,需由当地政府采取治理措施:糙米中镉浓度超过或可能超过1mg/kg的地区;水田中铜浓度用0.1N盐酸提取、测定,超过125mg/kg的地区;水田中砷浓度(0.1N盐酸提取)在10-20mg/kg以上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