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无为
『壹』 道德经中的“无为”要怎样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
道德经通行本全书共八十一章,约五千字,分为上道经,下德经两篇。它是古代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内容富赡,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思想辩证,文字隽永堪称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3
老子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因此他有机会看到和有时间去看很多不同的书籍,而由于他一生并没有做过什么高官,都是人一些闲职,所以在官场上他是比较不得志的,另外他担任“守藏室之官”这类型职位是一种比较清闲无争的官职,因此这也导致他的思想比较无为。
但是老子的无为思想不是什么都不做,不是一种消极的无为,而是一种积极的无为思想。而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指政治上的无为思想道另一种是指道德上的做人中的无为思想。
政治上的无为思想:(第三十七章)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它的意思是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它的意思是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以这两章来讲老子的无为思想,这两章都是老子在治理国家上的无为之治。从这两章中可以看出老子认为在治理国家上统治者应该要遵循“道“,而这个道在我看来则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到死亡的规律。而同时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不应该管的太多,应该要还权于民,规定的越多,违反的就会越多,相信他们,他们就会自我教化。
在这两章中我比较认同第三十七章的思想,不管是在哪个朝代,哪个国家,国家领导人在管理国家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道”(规律),而这里的道喔觉得除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到死亡的规律外,更应该包括历史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两个规律都客观存在的,我们要遵循它,而不能违背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应该在尊重它,遵循它的基础上能动的改变它。让它更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而对于第五十七章的思想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想法。而我觉得这种治理国家的方法只适合应用于两个社会:一个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人的人还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并没有过多的个人意识同时那是后每个人都在与强大的自然界做斗争,他们当时只是在一种“生存”的状态,目标是生存下去。而原始社会中也不存在所谓的统治阶级,因此无所谓的有无或无为。因为在原始社会中的人,所知道的少以及所拥有的也少,所以欲望与贪念也少,因此这样的社会可以做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而事实是原始社会已是一个过去式。而另一个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这样的一个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人们按需分配,素质非常高。因此就算不需要管理,人们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但是又有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呢?
所以说第五十七章的这种思想在当今这个世界,这样的一个社会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把这种思想发展成一种自治思想,我觉得比较实用于当今时代。以中国的民族自治制度为例,中央政府不过多的干涉少数民族的自治,在一定的限制下放权于他们,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这也是执政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无为而治。我觉得要在当今社会要做到这样的一种无为而治一定要做到两点:第一让民众自己选举当家人。第二则是在一定的标准下放权于民。但是要做到这两点必定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可以小范围的试行,随着时间的推行,无为而治能够越做越好的。
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中关于人的,主要是关于德方面,通过无为而做到德。
事实上老子的无为思想博大而深远,细嚼慢咽会越来越有味道。但是不管是那一种思想我们都要辩证的去看待,要结合当代的时代背景,汲取其精华。
『贰』 道德经中的无为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
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
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无为是道家思想,是老子提出来的。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
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叁』 道德经 里的无为是什么意思
“无为”是一个哲学概念,不能从字面去理解。
无,在哲学上表示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版质的隐微状态,意思是一种不显形、不着痕迹的东西。如《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可见,“无”不等于“没有”。
为,指行为、作为。
无为,指一种“顺应自然”的作为。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以书法艺术举例。书法家毕生苦练,是“有为”。当他掌握了规律、艺术水准足以驾驭书法的时候,写字时不再在“技法”上人为地刻意地“作为”,一切顺乎“笔意”,其作品才算得上“自然天成”。
人们在改造自然、改变社会的“作为”中,同样要顺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主观妄为、不该为而为之就会失败。无权为是有为的否定,也是更高层次的有为。
无为与有为是对立统一关系,假如一味地强调无为,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消极泥坑。
『肆』 请问道德经中,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什么意思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解释: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人活一辈子,就活一颗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强大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般大小,当它强大的时候,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战胜一切,当它脆弱的时候,特别容易受伤,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只有内心强大,方可治愈一切。
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说到底,是自己与心的较量。如果你能够打开自己的内心,积极乐观的去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面对不容易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没人扶的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稳了,只要你站稳了,生活就无法将你撂倒。
人活着要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千万别抱怨,努力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那这些坎坎坷坷,磕磕绊绊,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过不去的坎,你会走得异常艰难。
人生的坎,不好过,特别是心坎,最
『伍』 道德经中无为而为是什么不干吗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就是因为对老子的“无为”二字理解错误所造成的。 “无为”二字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违反自然规律而为。“无为”的这个含义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经典中也有表述。比如:老子提出“无为”不是叫人不作为,也不是自己不作为。对于该做的事情,老子是主张要做的。
老子中的的无为而为更有针对当时统治者(即帝王)和百姓之间的管理及关系.而更多的是提示人们的内心不要过于贪婪,要懂得取舍,不妄为其实也就是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而"无为而为"的为是告诉大家人应该怎么去做而不是什么也不做. 当然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不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广大理解就能分析透彻的,还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发现老子道德经中许多还不为人参象的奥秘. 现在网上流传一个经典的道德经新解,各人认为很值得相信.历史是个谜,因为历史经过上下几千年的流传中许多人为的改变有太多以致后人无法真切了解真相体会真相,需要后人真心地去挖掘.
『陆』 老子道德经里面的“无为”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的无为是在有作为之时,必须遵循自然原则,而不妄为。法天地的无私,法大版自然,如江水大海的不权争、善下。他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善于使用柔性的方式去改变社会,以无为为手段,达成无不为的目的
不过,老子的无为思想,常受到人们的误解与引用错误,如潘清芳所说:“回归原典!”,唯有从原典深入的了解圣贤的思想,才能了解圣贤的真义所在,所以我们就能知道无为是顺道而行的不敢为,体天地无私的无以为及各遂其生,各得其所的无不为。
老子的无为,基本上还是有为的,只是圣贤不私为,只为天下而有为。
『柒』 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应该怎样理解
道德经是讲道的,道是什么?就是能生万法的实体。道的特征就是无我而无不为。无为就是讲道本身不发生任何变化,它是不生不灭的。但是万法由道产生,所以道又是无不为的。
『捌』 道德经中的无为是什么意思各位智者解释一下,谢谢!
“无为”是一个哲学概念,不能从字面去理解。
无,在哲学上表示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意思是一种不显形、不着痕迹的东西。如《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可见,“无”不等于“没有”。
为,指行为、作为。
无为,指一种“顺应自然”的作为。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以书法艺术举例。书法家毕生苦练,是“有为”。当他掌握了规律、艺术水准足以驾驭书法的时候,写字时不再在“技法”上人为地刻意地“作为”,一切顺乎“笔意”,其作品才算得上“自然天成”。
人们在改造自然、改变社会的“作为”中,同样要顺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主观妄为、不该为而为之就会失败。无为是有为的否定,也是更高层次的有为。
无为与有为是对立统一关系,假如一味地强调无为,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消极泥坑。
『玖』 道德经中的“无为”究竟怎样解释
几千年来,无为而治堪称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几多先人试释诠无为。何为无为?为何无为?如何无为?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何为无为?
吾不论他人何论无为,但吾持实践为检验真理唯一之标准,相信中国文化有无为,也相信西方文化有无为,只是名可名,非常名。
无为,大多理解为不作为或没作为,不用作为或作为无用。无为而治,大多理解为,吾不用作任何事,就能达到天下太平。吾认为这些言语有误,经不得推敲,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近代马克思先生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学说,吾亦自称为无产阶级,但吾知吾拥有一点点资产,吾祖辈、父辈亦拥有一点点资产,犹如:四季衣服、厨房炊俱、足月之粮米。马克思先生亦不会划吾归资产阶级同类。可见无产阶级可定义为有一点点资产,少的可怜的资产,可忽略不计为无产阶级。这里的无不表示为零。
吾辈常咒某不称职领导为无能之辈。人皆有能力,亦能力有大小。无能之辈大多为能力不足之辈,能力较少之辈,其因能力不足而无法完成规定之任务。天下绝无能力为零之辈。可见这里的无亦不表示为零。
吾生病常感无力,此无力系无法完成平常之任务,走路慢而不如平时,但喝水吃饭仍可自立。
归纳以上三点,知无非零,大于零,但很小,小的可怜罢了。
从上可推理知,无为非不作为,而是有作为,只是动作很小、力量很小罢了,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用很小的力量完成很大的任务,完全符合人的本性:西方文化谓之为费力最小原则,东方文化谓无为而治。
吾辈为人处世中也常出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等无为之举。
西方人阿基米德发明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用吾之言可解释为:吾使用杠杆,可用很小、非常小之力量来搬动一个很大物体,吾出力之小可忽略不计。杠杆与无为异曲同工。可见,东方人知无为,西方人知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