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❶ 拉德布鲁赫有何著作
拉德布鲁赫一生著述甚丰。
主要作品有:
《信仰犯》(年);
《法哲学》(1932年版);
《法学导论》(1910年);
《司法漫画》(1947年);
《人物与思想》(1944年);
《助产与刑法》(1907年版);
《法律上的人》(1927年版);
《英国法的精神》(1946年);
《法哲学入门》(1947年版);
《法哲学纲要》(1914年版);
《法西斯主义刑法》(1933年);
《社会主义文化论》(1922年);
《法理念的难题》(1924年);
《法哲学补遗》(1973年8版);
《法哲学和法律实务》(1932年);
《社会民族国家中的法》(1919年);
《作为难题的新教团契》(1927年);
《超越马克思主义?》(1926年);
《刑法改革和民族社会主义》(1933年);
《心灵之路:我的生活片段》(1951年);
《你们诸位年轻的法律学生!》(1919年版);
《法律的不法与超法律的法》(1946年);
《19世纪的三本刑法学教科书》(1949年);
《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天主教会》(1950年);
《论堕胎》(与格罗特雅恩合写,1921年版);
《作为法律思维形式的事物的本性》(1948年版)
《犯罪史》(与亨·格文纳合著,1951年版);
《法律思维中的分类概念和秩序概念》(1938年);
《德意志通用刑法典草案》(1922年,1952年版);
《论刑法的优雅:刑法史研究十四题》(1938年);
《特奥多尔·冯塔纳,抑或怀疑与信仰》(1945年);
《法律警句集要:致安塞尔姆的格言集》(1954年);
《法律智慧警句集》(阿图尔·考夫曼编,1963年版);
《费尔巴哈纪念演说以及3篇学术遗稿》(1952年版);
《1928年8月11日共和国政府庆典上的宪法演讲》(1928年);
《行为概念:其对刑法体系的意义——兼谈法学体系论》(1904年版);
《保罗·约翰·安塞尔姆·冯·费尔巴哈:一个法学家的生平》,(1934年版);
《拉德布鲁赫全集》(阿图尔·考夫曼编,20卷本,1987年以后)
《论启蒙时代的崇高精神:人道主义和共济会主义之思想史论稿》(拉德布鲁赫编,1948年版);
《法律上的人:有关法的基本问题的报告和文章选集》(弗里茨·冯·希佩尔负责整理,1957年版);
❷ 法学导论的内容简介
《法学导论》一书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法律的基本理论的论述;第二部分是对国家法和私法的论述;第三部分是对部门法及法学基本方法的论述,包括商法、经济法与劳动法、刑法、法院组织法、程序法、行政法、教会法、国际法等。
在第一部分中,拉德布鲁赫对于法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首先,他论述了法律、道德、习惯之间的关系。他说:“规定我们的意愿和行为的伦理上的应然法则乃有3种:道德、习惯以及法律,它们相应提供了善良的、应有的、公正的行为标准。在历史上,首先产生的是其中的习惯,然后才由习惯分离出法律,最后又出现道德。与此历史的先后顺序相对应,是一种对客观实际愈来愈分明的背离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习惯与法律逐渐分离,并且不应该混为一谈,他指出:“即使道德和习惯也是我们意愿和行为的文化法则,如今也应该和法律区分开来。”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在于“道德法则适用于实际或意识上的具体化个人,而法律适用于共同生活的、人的共同体的人类”。其次,拉德布鲁赫在法治国家、文化国家、权力国家三个层面上阐述了法律的目的,并指出了自然法学派的弊端。他认为:“事实表明,除了通过列举各种各样的派别观点来回答法律的目的这个问题以外,似乎别无可能,即使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就已反映出对这种目的及由此决定的对法律秩序构造的截然不同的看法……于是自然法思想就曾是一个错误而且是能够想象到的最富有成果的错误。这是一部古老的‘世界史心计’。”再次,他认为合法性也是一种公正。他说:“法律命令的效力仅源于法律设置意志的力量,故法律效力和道德约束之间通过法律秩序的道德目的而迂回取得了关系,似乎就又无可挽救地脱离。于是,法律规则的法律效力就不依据其内容的公正性;一项被接受者认为不公正的法律效力就不依据其内容的公正性;一项被接受者认为不公正的法律规则,对他于是就只像是一项不具道德上拘束力的绝对命令。”“并非只有公正才是一种道德价值,合法性亦然,即使是就一项不公正的法律而言……强调公正对法律安全的无条件有限,摒弃制定法和立法的力量,会导致无政府主义的立场。”由此,他进一步论证并重申了法律安全的优先性:“公正是法律的重要使命,但首先是法律安全,即安宁。”
在第二部分中,拉德布鲁赫首先论述了国家法的起源和意义。他认为:“事实上,国家和国家法并不是两类不同的事物,就像一种有机物与其有机体一样,难以彼此分离……如同雅典娜带上铠甲逃避宙斯一样,国家一开始就披着国家法这个甲胄从历史生活的现实里探出头来,以便给其他所有法律赋予生命。”宪法经历了等级的、专制的、立宪的发展史。他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际,差不多整个非德意志世界,不管是表现为共和国形态,还是以议会君主制形式出现,均为民主的统治,而几乎只有在德意志才能继续存在着具有君主立宪形式的极权国家的君主立宪原则。”
以国家法为基础,拉德布鲁赫引入了私法的概念。并对公法和私法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如果一项义务产生于一个命令,而这一命令又以另一命令为基础,那么正常情况下,这项义务就属于公法,而私法义务正常情况下乃产生于义务人的自我服从。”在对权利的论述中,拉德布鲁赫认为,与罗马法的个人主义——利己特点相一致,“权利”这个概念构成了这个概念世界的核心。通过对法人、物法与债法、财产法、家庭法的介绍,拉德布鲁赫总结道:“法律不是针对善,而是针对恶制定的。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考虑到人,立法者必须是悲观者,而且一个现代立法者将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在第三部分中,拉德布鲁赫非常重视商法的作用。在拉德布鲁赫看来,商法“是基于个人主义的私法本质,为那些精于识别自己的利益并且毫无顾忌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极端自私和聪明的人而设计的。”商法的特征即:“只要不与强制性法律相悖,商人就可以依据自身力量和需要,用约定的交易条款形式设定他的法律关系。如果这种交易条款已成为一般惯例,即使在个别法律条款中因缺乏对该条款明示合意而产生疑问,仍视其已得到默示承认。”商法相较于其他法律:“更能体现出法律与利益之间的较量以及利益对法律的影响,对此事实予以规范的有限力量和这一事实最终规范性——简而言之,表现了经济历史观对经济与法律关系的解释。”关于经济法与劳动法的关系,拉德布鲁赫认为:“如果说,经济法是从国民经济生产率的角度观察经济关系,劳动法则是针对经济强者,以保护经济弱者的角度考察经济关系。前者多倾向于企业主的观点,后者则侧重于劳动者的利益。”
拉德布鲁赫是以刑法的研究为基础进行法哲学理论探讨的,因此,关于刑法学的论述也较多。在他看来,刑法存在着不公:“自从社会划分为阶级以来,最好的刑法也不过是相对公正的刑法,刑法本身的公正与平等不可避免的正如阿纳托里·弗兰斯所描述的那样:这种法律以庄严的平等性,既禁止富人也禁止穷人露宿桥下,行乞街头及偷窃面包,对这种平等性和刑法一针见血的批评莫过于:您使穷人有罪,您就给了他痛苦!”随后,他对于当时的刑法改革涉及的四个方面:刑罚体系、量刑学说、保安措施以及根据刑法草案改变了的刑事法官地位进行了论述。最后,拉德布鲁赫对罪犯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主张分别采取不同的惩罚措施。他指出:“未来刑法就具体案件提供给法官的,不再只是一种或数种刑罚。而是可为之所支配的处治手段的大军械库。它将比今天的僵硬刑法富有弹性。”
在法院组织法一章中,拉德布鲁赫根据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认为司法与行政分离、司法不依赖行政、法官的独立性保障、明确规定管辖权、合议庭的不可变动性是司法的重要原则。他特别强调公众对于法律信任的重要性,指出:“今天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司法不再信任,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不信任起源于一个极小,同时也是司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对政治案件的刑公正、安全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因为司法依赖于民众的信赖而生存。任何司法的公正性,在客观上与可撤销性方面的价值观,绝不能与司法的信任相悖!”
在程序法一章中,拉德布鲁赫提出了程序法的几项原则:纠问(调查)原则、自由心证原则、控告原则、言辞审理和公开原则、处分原则,并提出进行程序法的改革。“赋予法官有利主持程序的更多可能性……与强化法官主动性相关的是,合议庭案件判决的准备,有时甚至判决本身,都归由有裁判能力的独任法官做出。已变得过于空洞,拘泥于形式的言辞性也要破除。最重要的是将会规定,在提起基层法院诉讼之前,有关案件必须首先经过在法院的劳工调解程序,或由司法行政所确认类似法律咨询机构的调解机构予以处理。”同时,他又重申了法律安全的重要性:“法律安宁的建立比任何诉讼改革都更重要。”
拉德布鲁赫还特别关注行政法的功能和方向。在阐述行政法的作用时,他分别从行政的概念、行政法的产生、行政司法管辖权、自治方面来说明。他指出:“行政实现的是公共利益。”“自治行政,行政诉讼的审判——也就是行政法,系19世纪的产物,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是最具生命力的法律领域,可称之为‘扩大的国家活动的法律’。”“行政法是社会的法律,在将来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中,如我们所料,民法可能完全融合在行政法之中。”
在关于教会法的论述中,拉德布鲁赫对教会法和国家法之间的关系、天主教会法、新教教会法、国家教会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❸ 法学导论的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1878—1949年),生于德国北部吕贝克内堡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892-1898年间,拉德布鲁赫就读于凯特琳中学。中学毕业后,1898年来到慕尼黑大学学习法律,后转至莱比锡大学。1990年又转至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一年后离开大学,在吕贝克实习。之后在李斯特门下攻读博士学位。1903年在海德堡大学通过大学讲授资格论文。此后的几年里,他以私人讲师身份讲授民事、刑事诉讼法,随后讲授刑法、刑法改革和刑事政策。
1908年,拉德布鲁赫当选为海德堡市委会的社会民主党成员。并于第三年任海德堡市委会委员。四年后应聘担任科尼斯堡大学的副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拉德布鲁赫参与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德布鲁赫任基尔大学教授,主讲刑法和法哲学,其间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1920年当选为社会民主党的国会议员,1921-1922年间出任维尔特内阁的司法部长。之后再度出任施特泽雷曼内阁的司法部长。1926年拉德布鲁赫重回学校,先于基尔大学、后于海德堡大学执教。1933年,因纳粹分子迫害,拉德布鲁赫再次离开讲坛。1945年拉德布鲁赫重返讲坛,并被委任为海德堡大学法学院院长,重组法学院。1929年11月23日于海德堡逝世。
❹ 拉德布鲁赫的个人历史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Gustav Radbruch,1878年11月21日—1949年11月23日),德国20世纪最伟大、影响最深远的法哲学家和刑法学家之一,他一生著述等身,涉猎广泛,曾两度出任魏玛共和国司法部长,又长期遭到纳粹政权的排挤和压迫。他的法哲学原于新康德主义哲学,是海德堡学派在法哲学方面的代表人物。
拉德布鲁赫的法哲学来源于新康德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19世纪下半叶所产生的整体愿望,他要求对康德的认识论进行更新,并使所有的单个科学理论都结出丰硕成果。因为康德哲学即使在今天,特别在法哲学范围内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这里有必要提及,新康德主义涉及哲学史中一个阶段的结束。通常新康德主义被分为两个分支或者两个学派,即马堡学派和海德堡学派(或称巴登学派、西南学派)。 拉德布鲁赫对新康德主义的接纳,受到了海德堡学派的代表海恩里希·李凯尔特和埃米尔·拉斯克的指引。
拉德布鲁赫(1878-1949),对于国内专业领域人士来说,早已耳熟能详。详细叙述他的履历也已有不少专门的文章,故此处复述实无必要。不过,拉德布鲁赫的基尔岁月,在很多介绍中却大多一笔带过,而事实上,基尔是拉德布鲁赫学术和政治生活的起点,在这里,他彻底结束了他的15年讲师生涯,也是在这里,他加入了社民党,正式步入仕途,进入首都柏林。他在基尔大学教学期间的讲稿,虽未收入其死后由其学生Arthur Kaufmann主编的全集,却也有专著对其手稿加以整理和论述。 拉德布鲁赫1878年生于Lübeck,富有的商人之家。20岁时,他开始法学学习。4年之后,即开始博士阶段。当时,他可谓是以一个天才的形象出现在法学界,仅用一年即通过了博士论文,随后开始教授资格论文。但是,快速的学习进程之后尾随的便是学术生涯和思想的迟滞。两篇论文于今并无太多学术参考意义。从1904年到1910年,他一直停留在讲师身份阶段,虽然1910到1914得到教职,却不过是非公职的编外教席。然而,这未尝不是好事,外在的沉寂对应的内在知识和思想的沉积。在此期间,他吸收了西南德新康德主义的思想,特别是从海德堡大学当时的巨擘,马克斯·韦伯,以及冉冉升起的哲学新星拉斯克那里获得启发,1910年,他写就《法学导论》,一书成名,到1980年该书已经印至第13版。1914年,他完成了《法哲学的基本特征》,该书是其后来扬名学界的《法哲学》的前身。
1919 年,一个特殊的年份,拉氏终于得到基尔大学的任教邀请,只是最初并非如他所愿,却是个公法方向的教席,这显然同拉德布鲁赫的专业范围不相一致,但在他获得科隆大学的邀请同时,他总算同基尔大学院方达成一致,正式成为刑法学和法哲学的教授。 现在,经过15年的沉潜,拉德布鲁赫终于在教职论文之后,从他所自嘲的“讲师病”中痊愈。从此,他开启了自己人生中可谓是波澜壮阔的基尔七年。
魏玛是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身处基尔的拉德布鲁赫,其实正处在革命的火山口上。是时,反对柏林政府的卡普政变,从基尔开始发难。1920年3月,身在柏林的拉德布鲁赫一听到这个消息,即刻赶回基尔,同赫尔曼·黑勒一道,号召总罢工中的工人们,在占领了帝国造船厂之后,要武装起来行动。可是,拉德布鲁赫和黑勒多少有些天真地想要就停战与当时的军队首领Konteradmiral von Levetzow谈判, 却被投进监狱,险些丧命。然而,虽然遭此厄运,在政变被击败后,拉德布鲁赫却力劝工人,莫要作情绪性的报复和发泄。同年3月24日,他为政变中的25个牺牲者写下了著名的墓前悼词。而且,正是在这一政变中,拉德布鲁赫在社民党中赢得很高声望,得到了进军帝国议会的门票,从1920年到 1924年,他成为帝国议会的议员。期间,他两度成为帝国的司法部长。直到1924年,重新回归学术生活的愿望压倒一切,他遂放弃仕途,全身心致力于基尔大学的工作当中。 1926年夏季学期,拉德布鲁赫成为基尔大学法学院的院长。
随着他1926年他接受海德堡大学的教席邀请,拉氏的基尔时代正式宣告结束,但是,基尔大学法学院在拉氏时代结束的同时,又迎来了康通罗维茨,尽管这一时代很快就被纳粹的魔掌击碎。
❺ 法学导论的艺术特色
一个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拉德布鲁赫诗人般的语言。在其著作中,哲学的思想和诗人的语言似乎是被有意识地糅和在了一起。他不仅不为概念和抽象的思维所羁绊,而且还使既有的概念更鲜明生动地表达他的思想。这种把语言文字的要求、恰当的写作方式和清晰的思想表达天衣无缝地成功搭配的语言风格,比那种现今大多数法学著作所采用的形式抽象语言,更适用于东亚人。
❻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介绍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1878-1949),德国著名法学家。法律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民主主义者。师从刑法改革家弗朗茨· 冯·李斯特,在柯尼斯堡、基尔、海德堡诸大学担任过刑法和法哲学教授,1921-1922年和1923年任魏玛共和国司法部长和《德意志通用刑法典》的编纂者,1933年由于政治原因被解除公职;1945年重新任命为海德堡教授,并担任法学院院长,参与大学重建。其代表作有:《法学导论》、《法哲学》、《社会主义文化论》、《德国通用刑法典草稿》、《论刑法的优雅》、《英国法的精神》、《犯罪史》等。
❼ 法学导论的作品评价
拉德布鲁赫的学生、德国著名法学家考夫曼:“这部法学入门必读书,是以一种如此自谦的手法写成,从而使其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一点儿都不会感到他所面对的是‘理论’。”
❽ 法学导论的作品影响
《法学导论》是拉德布鲁赫除《法哲学》外最负有盛名、最有成果的一部著作。自1910年问世以来,被译成日文、俄文、西班牙文和波兰文等多国文字,一再被再版,至今,这该书已经发行了13版之多。该书正如考夫曼所言有两大特点:“其一,拉德布鲁赫独到的理论。他是最先发展了法哲学实质内容的法哲学家之一。其二,拉德布鲁赫颇令人称道的语言,在他的内心深处,不仅不为概念和抽象的思维所羁绊,而且还使既有的概念重新面对实际。”(原书考夫曼中译本序言第2页)拉德布鲁赫写作此书的目的,正如他在《法学导论》初版前言中所提到的,因为过去他本人作为一个未来的法律工作者喜欢读书但又没有合适的书,所以他要给正处于职业选择阶段的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提供一部导论,一部人们有理由期待的导论:一部法律科学的理论。
拉德布鲁赫由哲学上的两元论所阐发的实证相对主义法律观念促成了相对主义法学的产生,成为人类法哲学思想的一种继续和发展。运用这种实证的两元主义方法、从新的角度对正义的本质进行探讨,他认为正义理念是人类本身生来就具备的,但由于社会和历史发展阶段与条件的局限,又不必然时时处处都能存在。但人们可以渴望和要求它、宣扬和实践它,并且锲而不舍地创造一切条件最大限度或最终去实现它。这不仅给世人留下了一种思想理论和方法,而且还树立了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和博爱胸怀的思想家榜样。
❾ 法学导论的介绍
《法学导论》是德国法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代表作之一。《法学导论》是拉德布鲁赫《法哲学》之外最负盛名、最有成果的一部书,由于它具有“科学的法律思想和诗人般的语言”,多次被再版并有数种文字的译本,享誉世界。1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法学导论》于1910年第一次问世。拉德布鲁赫在该书的序言中提到,写作此书的目的“恰恰是他30年以前就想要读的书”,为“处于职业选择阶段的未来法律工作者们服务”,即人们有理由期待的一部导论:一部法律科学的理论。他的笔法谦逊,使他的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感到亲切。使得无数的法律工作者收益颇多。这本书奠定了拉德布鲁赫在法学界和哲学界的大师地位。拉德布鲁赫作为一名现代法哲学的先驱,采用不同于其他法律的抽象形式对于法律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引征不同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体系,对于法律的实质内容进行了论证。他以简练优雅的文笔和深邃敏锐的思考,对于法律思想的基本问题作了独特的深入探讨。在这本著作中,拉德布鲁赫有系统地阐述了对于法律的价值相对性的主张,尝试以全新的角度解释法律的内在价值,修正自然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