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3-07 19:02:18

⑴ 如何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

⑵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是: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保障,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要在同一时空同一语境解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涵义,可能要循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探讨国家、政府、社会的不同内涵和外延。

其次,研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中法治的共同要件;最后,分析法治分别与国家、政府、社会组合后法治涵义重心的差别,法治与国家、政府、社会组合后形成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基本治国方略,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执法是关键。国家的法律法规都需要各级政府来实施,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的决策与执法活动是否合法、是否适当,不仅关系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也关系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实。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在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方面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产生重大作用。

⑶ 如何正确理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一、法治社会的基本认识
法治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内容被表述是2012年末,与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学界尚无公认的界定,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其一,制度层面的规则系统。包括国家正式的法律法规、社会自治规则及习惯等规则系统。法治社会之 “法”,在构成上是多元的,既包括正式规则,也包括自治性规范,还包括无形的规则。因此,其范畴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法。其二,心理层面的认同。即社会群体和成员对规则的理念和精神上的认同,并自觉服从与践行的习惯。其三,秩序层面的运行。表现为社会各类组织、成员与国家各职能部门间形成自治与统治的分工协作,形成共治的秩序。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关系: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既相对独立又密切互构,而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或主导力量)。
从一体建设的三极来看法治的重点不同:法治国家强调权力控制;法治政府强调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法治社会强调人权保障、社会自治。
二、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依法治国战略实施以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但法治社会建设仍是一个短板。法治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两大方面:
(一)法治精神的全面缺乏
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滥用行政权、司法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尤其是强势群体带头违法对法治精神的破坏极大;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闹不信法”;全社会“敬法”氛围淡薄,钻法律空子、“法不责众”心态普遍。
(二)现行普法模式的落后和低效
实施普法已近30年,但从基层反映看,当前的普法模式仍旧偏向于单向的法律知识“灌输”,并且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做法,严重影响普法的实效。
三、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路径
(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抓“大”和抓“小”并举,培养全民法治意识
首先,抓“大”,即注重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的培养。这是全民守法的前提和关键。其次,抓“小”,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中小学课堂和教材。
在普法中要区分两个重点:对公民普法要以树立依法维权意识为重点;对公职人员普法应以严格依法为重点。
2.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针对以往普法的方法单一、形式主义问题)
首先,注重“参与度”与“互动性”。让公众参与法治各环节,在互动中放大宣传教育效应。其次,从宣传方式看,由单向灌输向“整合性”“创新性”方式转变。“整合性”即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信仰、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重视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创新性”增强新媒体作用,以多元、灵活方式创新普法的形式和内容。
3.以刚性约束培育法治精神
除了宣传倡导,还须依靠刚性的约束机制和信息化手段。如通过公正宣判和以案说法等制度设计形成对全社会的威慑力和正向引导,培养全民守法意识。
(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内在要求,法治化程度越高,社会治理越接近善治。
首先,在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各领域深化依法治理。旨在支持各类社会主体依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其次,发挥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依法治理不仅要依据法律法规,也要依靠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即硬法和软法并用。
再次,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以一个自然段的文字来阐述社会组织如何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为使公民信法、守法,就须以好的服务使民众亲法。为此要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从服务层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首先,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为最大限度预防矛盾发生,要完善两个机制: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民主决策的法定程序机制。为了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创新和发扬“枫桥经验”。其次,充分发挥不同纠纷解决制度的优势。如发挥人民调解的民间性、成本低、方便快捷等特色;发挥仲裁的中立性、保密性和专业性特点。再次,建立完善各种纠纷解决制度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和网络来强化纠纷解决的效果。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丰厚的法治土壤,其中应蕴藏着全民知法、信法、用法、守法的养料,这就是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

⑷ 依法治国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

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
我们首先来讨论建设法治国家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关系。笔者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关键。
为什么说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呢?道理有四:其一,法治政府必须是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行政则必须有法可依。要保证政府行政有法可依,国家就必须有健全的立法机关,有保障立法机关正常运作,及时向政府提供所需法律的立法制度,而健全的立法机关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乃是法治国家的必须的要件。其二,法治政府必须是依良法行政的政府, 而“良法”的产生取决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取决于法治国家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机制。没有法治国家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政府依良法行政是不可能有保障的。其三,法治政府必须是权力受监督制约的责任政府,而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不能只来自政府内部,更有效的监督制约应来自外部,这种独立性的监督制约只有外部才能提供,如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特定问题调查制度、质询制度,行政诉讼制度、法院独立审判制度等。 其四,中 国特 色社 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 国共 产 党的领导在法治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法治政府的依法行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 国共 产 党的依法执政,而中 国 共 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依法执政的原则(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必须依宪法和法律实施领导),依法执政乃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基本要素。据此,法治政府必须以法治国家为前提。没有法治国家,不可能有法治政府。
那么, 我们为什么说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呢?此一论点的论据有三:其一,政府,即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中规模最大,公职人员最多,职权最广泛,公民与之打交道最经常、最直接的机关。因此,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任务也就绝大部分实现了。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不了,法治国家建设就无从谈起。其二,政府承担着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职能,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管理的法治化。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实现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别无选择的途径。其三,法治国家建设的目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要落实在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上。法治政府建设成功与否是衡量法治国家建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指标。试想,国家即使通过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途径制定了很多“良法”,法院也能依“良法”独立办案,但各级政府却我行我素,公职人员任意违法、滥权,腐败,百姓怨声载道,这样的国家还能叫“法治国家”么?我们不能想像没有法治国家的法治政府,同样,我们也不能想像没有法治政府的法治国家。

⑸ 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目标既定,重在践行。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坚持发展为上,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经济动力和基础。市场经济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法治紧密相连。法治要得以坚持,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体制之中,惟有市场经济才能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我国法治也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与市场经济的启动大体同步的,是在改革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时,即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十四大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取向于市场经济后,1996年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目标。这说明,法治是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联系的,市场经济越发达,对法治的需求层次也越高,市场经济是法治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经济动力。所以,要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大力培育市场经济。当前,我市经济结构层次还不高,民营企业发展相对不足。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市场开拓,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着力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要在加快改善投资硬环境同时,着力加强以法治为主要内容的政务环境建设。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主体;要按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逐步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收缩政府权力的覆盖范围,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更多的自由;要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平等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坚持“一切从客商出发,一切为客商着想,一切对客商负责,一切让客商满意”的原则,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要树立诚信是兴商之本、依法办事是最大的诚信的思想意识,善于从法律的角度与外商洽谈项目,依法签订合同,依法履行合同,依法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要以公正执法为重点,强化对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事件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严肃处理向投资者进行敲诈勒索和吃、拿、卡、要的人员。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有效地吸引投资,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鹤壁经济发展。
坚持民主决策、民主施政,积极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是与民主相生的,是与专制不相容的。没有充分而广泛的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制度越发达,它的法治化程度就越高。因此,必须推进和发展民主。当前,我市少数地方、少数单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还存在。这是人治观念在实践中的反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推进民主建设。今后,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依法、科学和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要扩大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对一些重要的规范性文件,要完善听证程序,提高听证质量,重视听证结果。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社会影响大的规范性文件应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之符合客观规律,体现社会正义,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作用,充分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体现民主精神的方法实施行政管理。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实行政策法规公开、岗位职责公开、工作流程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服务时限公开、工作纪律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公开、监督结果公开,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着力打造“透明政府”。真正做到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容,又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保障。所以,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我市行政管理领域还存在着交叉管理,多头执法;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少数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市行政管理体制。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继续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三个优先”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下决心交给企业、市场或者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市已完成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除依法保留的234个项目外,凡是没有合法依据的项目一律停止执行。这要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一条政治纪律来执行,对违反规定的,执法执纪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二是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我市行政执法主体。在加强调研、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和执法真空问题,切实推进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城市管理。三是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解决“皇粮”、“杂粮”并存的现状,使行政执法权与执法者的利益彻底脱钩。要全面推行“罚缴分离”和“收缴分离”制度,坚决杜绝“以权生财”、“以权谋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带头依法行政。要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贯彻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确保《纲要》落到实处。贯彻实施《纲要》,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不单是政府法制机构的事情,而是政府所有部门的共同职责;不仅是主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所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真正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⑹ 浅谈如何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提高建设法治政府的途径:

1、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实现政府职责、 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 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3、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制度建设要遵循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 扩大政府立法工作公众参与程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规、 规章修改、 废止的工作制度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

4、 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加快行政程序建设,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权责明确、 行为规范、 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建立公开、 公平、 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

5、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 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主要内容包括: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

补充: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关键是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⑺ 如何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那是一种高度文明发展的社会形态,人们享受高度民主的政治生活,国家法制健全完备,政回府能动的依答法行政,社会充分尊重人权,每个人的预期利益能够合理实现。建设这样的国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配培养每一个公民的民主法治思想,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理念转型等复杂长期的工作。

⑻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着力解决9大问题是什么

从全局看法治、法治行政、法治金融、法治教科文、法治保障、法治财税、法治国企、法治公益、法治监督九大问题阐明观点。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法治政府“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内涵,为法治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深化政府部门学法活动。全面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实行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清理优化行政权力事项,统一清理公布市、县行政许可项目清单,清理取消非许可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完善市、县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加强行政机关内部权力制,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建立行政裁量权基本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建立和加强政府智库建设。制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
法治行政就是在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进行管理过程中,要以法律法规为行政依据。法治行政的实施必须从社会管理机制出发,注重培育良好的行政生态,注重行政与执法的过程中的机制建设,科学促进法治与司法独立。国家行政必须以法治为前提,法治行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首先,法治行政指的是依法行政。一方面行政体体系的建设需要行政法规,也就是行政系统的依法建设,另一方面,只有依法行政才最大程度上体现国家意志,才能杜绝隐患丛生的人治。杜绝人治并不是屏蔽“能人治世”之路,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利用“能人”。法规也是能人发挥才能的前提与基础。其次,法治行政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社会各系统的存在为前提,以维护社会各系统健康运行为目的,并从国家战略出发,实施行政管理。第三,法治行政的最重要内涵是注重系统性生态建设。社会各系统的存在方式既要相互补益,也要相互制约,而实现这一点,需要的是社会制衡力的平衡。只有这样,社会各系统才会形成一个闭合的制衡力圆周,才会达到一个高度稳定的平衡状态。
从经济平衡的角度入手,法治金融至少包含内涵:首先,用法规的形式规范金融运营方式将是法治金融的首要内涵。其次,金融的体量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的指标之一,具体来说,当一个经济体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之时,既表明经济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也表明,金融安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第三,法治金融的第三方面含义是规范金融的运营模式。从金融的基本功能出发,以经济平衡为着眼点,改变金融自由发展的轨迹,切实发挥金融对经济与社会的建构作用,并以法治手段来营造安全健康的金融。
教育科技与文化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在教科文中,文化系统的国家经费投入是相对较低的,文化系统系统性改革相对来说较经济体制改革要落后很多,改革的机制尚不够健全。教科文属于社会公共建设,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与发展方向,是中华复兴的关键中的关键。首先,我们仍需致力于全民教育,并从宏观政策出发,以适学人口变化为依据,合理建构教育机构,并建立顺畅的从教人员进出教育系统的机制。建设法治科教文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从文化复兴的角度用未来的目光来看待教科文的发展,并将教科文的发展提高到法治高度,以保障促发展,以发展促繁荣,以教科文的繁荣来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与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保障既体现着人本主义思想,也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社会建构的健康程度与水平。社会保障也需从法治高度来进行合理建构。编织一张横覆13.5亿人口,纵贯养老、医疗、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的安全网,将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包在里面,缓冲各种失速与不平衡带来的风险。作为社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建设,法治是社会保障的基础与前提,也是社会保障的保障。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法规。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提高经济社会的健康水平,缩小收入及财富差距,健康经济社会运行模式,一方面要充分注重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建构,一方面也要充分注重社会保障机制的建构。只有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努力,才有可能最大程度上建构一个健康的社会机制体系;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需要的是一个科学立法,以及科学规定与划分保障条目与保障人群以及科学运营的过程。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或者说,在整个社会工业化水平以及城镇化达到稳定状态前,社会保障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而我们致力于推动的社会保障基金建设,必将成为政府联结社会公众的重要纽带,亦必将最大程度上提高政府公信力与凝聚力,并促进社会焕发出生机。
随着社会各系统的改革,财税改革亦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的资金来源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税收收入;2.债权收入;3.国有资产收益;4.政府费收入;5.其他形式收入。法治财税就是将法治纳入财税机制建设,实现依法确立财税体系,依法运行财税体系,依法监督财税体系的运行。立法是财税改革的基础与前提,依法建构财税运行机制以及改革财税规章是财税改革的核心,依法监督则是财税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协调财税体系与社会各系统的协调关系则是财税工作的重中之重。
什么叫法治国企?一是国企的作为、行动和目标是有法律根据的。二是不仅要有法律根据,而且还要有规则性的制度配合,这样法治国企才能真正行动。在新形势下,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当务之急就是积极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化解国有企业矛盾、维护国有企业稳定。深化国企改革的全过程,需以法治为框架。维护国企的和谐稳定,需用法治作支撑。面对如今的现状,国企的领导干部应更加注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协调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在应对企业职工群众各种诉求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既要注意运用经济、政策、行政等手段,更要注重运用法治手段,确保解决办法和处理结果经得起实践检验,从而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

何为法治公益?社会公益系统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从法治高度出发,从完善社会公益系统性功能的角度依法推进社会公益体系的改革。而从目前的现状而言,社会公益系统的建设重在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注重提升自身的质量,推进社会公益系统的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并注重完善社会激励机制。
什么是法治监督?法治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监督也是宪法赋予监督机构的重要职能。此外,必要的监督也是维护社会各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而从系统建构的角度来说,法治监督也是保证系统健康的关键中的关键。推进法治监体系的建构以及推进法治监督的创新是一项持久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监督工作的模式与监督的手段也不可能一程不变,也会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法治监督的创新也是一项因时而宜的工程。从此出发,充分理解法治监督的重大意义,以及充分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法治监督的需求,适时调整法治监督的运行模式则是法治监督的生命力之所在。
董志龙认为,从整体来看,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要从行政、金融、教科文、保障、财税、国企、公益、监督等各个方面渗透,只有从根本上惠及、保护了人民的利益,社会才会井然有序,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同时,我们也要从个人做起,遵循法律规章制度,保护好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让人民在法治的和谐社会里幸福的生活。

⑼ 如何推动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只有建立全民监督的体系,才能落实法制政府,实现法制社会,成为法治国家。

热点内容
法网狙击法官 发布:2024-11-20 13:35:47 浏览:726
法官老婆 发布:2024-11-20 13:11:51 浏览:125
保全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4-11-20 13:10:29 浏览:676
道德的性指 发布:2024-11-20 12:53:44 浏览:866
法律和行政法规适用 发布:2024-11-20 12:01:39 浏览:902
荣成法院王 发布:2024-11-20 11:38:27 浏览:759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 发布:2024-11-20 10:58:15 浏览:889
基层法律服务所变更流程图 发布:2024-11-20 10:33:50 浏览: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规定 发布:2024-11-20 10:15:30 浏览:580
交通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20 10:04:34 浏览:575